食物中毒基本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受污染或受感染的食物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食物中毒预防的基本知识:
保持手卫生:在进食前、处理食材前后,务必彻底洗手,以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生熟分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等工具,尤其是在处理生肉和蔬菜时。
妥善储存:食材和已煮熟的食物应储存于适当的温度下。
冷藏肉类和乳制品,避免在温暖环境中存放过长时间。
适时烹饪:将食物彻底煮熟,确保内部温度达到能杀灭病菌的水平。
特别是对于禽肉和海鲜等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食物。
小心海鲜:避免食用生海鲜,确保煮熟的海鲜也是在适当的温度下烹饪。
避免生食:尽量避免食用生蛋、生奶制品、未熟肉类等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生食。
注意卫生环境:在烹饪和用餐的环境中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厨房和餐具,避免蟑螂、苍蝇等害虫的滋生。
谨慎外出就餐:在外用餐时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特别是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
定期检查食材:定期检查冰箱、食材,确保没有过期或腐烂的食品。
及时消除剩菜剩饭:避免长时间保存剩余的食物,及时处理食物残渣。
以上是一些建议,食物中毒的预防涉及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食材的质量、烹饪方式和个人卫生等因素,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有哪些

防⾷物中毒的安全知识有哪些 近期,⼀些地⽅⾷物中毒事故⾼发,要加强⾷物中毒的防范意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物中毒安全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家参考和了解! 防⾷物中毒安全知识⼀ 1、不要随便乱买零⾷,特别是不要在路边⼩店、街头买⼀些包装粗糙,质量低次的冷饮、冰棍,不吃⽆营业执照、卫⽣许可证的商贩出售的爆⽶花、膨化⾷品、⾖腐脑、熟⾁、⽺⾁串、⿇辣等⾷品。
2、隔夜⾷品要加热,不吃腐烂变质的⾷品,不要喝⾃来⽔,更不要随便乱喝⽔,⽣吃⽠果。
蔬菜要洗净,吃⽔果前要削⽪,不要乱吃野果、野菜、蘑菇等野⽣⾷物。
3、要勤洗⼿,特别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必须要把⼿洗⼲净。
4、低年级的同学现在正是掉⽛齿的年龄,不要乱吃零⾷,要时刻保持⼝腔卫⽣,这样才能长出坚硬、整齐、洁⽩的⽛齿。
5、在购买⾷品时应认真看清⽣产⼚家、⽣产⽇期、保质期。
6、家⾥的餐具经常消毒,厨房要避风,防⽌发霉。
7、⼩孩⼦最喜欢嘴⾥含些东西,特别是⼀些⽐较硬的东西,这样很容易滑⼊肚内,并且也有很多细菌,会造成痛苦⾄危险。
8、不要偷吃果园的⽔果,可能有喷洒的农药,以免中毒。
防⾷物中毒安全知识⼆ ⼀、挑选⾷品,要选择新鲜、⽆变质的。
⼆、⾷物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
三、挑海鲜,最好选择活的。
四、为防⽌熟⾷被细菌污染,切⽣的⾷品和熟的⾷品所⽤的⼑、砧板要分开;做凉拌菜⼀定要洗净消毒,最好不要吃隔顿凉拌菜。
五、冰箱⾥存放的⾷物应尽快吃完,冷冻⾷品进⾷前要加热,因为不少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决不能把冰箱当作⾷品保险箱。
六、有些细菌产⽣的毒素不怕⾼温,因此并不是⾷物加热后就可以吃了,⼀些剩饭、剩菜经加热后仍有引起⾷物中毒的危险,常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时。
七、坚持锻炼,提⾼机体抵抗疾病的能⼒。
⼋、消灭苍蝇、蟑螂、红蚂蚁等细菌的传播媒介。
防⾷物中毒安全知识三 1.什么是⾷物中毒? ⾷物中毒,指⾷⽤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品或者⾷⽤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大全

【导语】预防⾷物中毒,⾸先要讲究个⼈卫⽣,做到勤洗澡、勤洗⾐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次)。
养成饭前便后洗⼿、不暴饮暴⾷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冷⾷物、不吃不洁⽠果、不吃腐败变质⾷物、不吃未经⾼温处理的饭菜、不喝⽣⽔、不吃零⾷。
再就是要从⾷品标签上注意识别⾷品质量,选择安全的⾷品是把住“病从⼝⼊”的第⼀关。
下⾯是分享的预防⾷物中毒安全知识⼤全。
希望可以帮到⼤家! 个⼈怎样预防⾷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 2、⽠果洗净并去除外⽪后才⾷⽤; 3、不购⾷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品; 4、不购⾷⽆卫⽣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店或路边摊点上的⾷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品); 5、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品; 6、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素⽽⼜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品卫⽣安全标准的⾷品; 认识⾷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般⾷后⼏分钟到⼏个⼩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提⾼⾃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物中毒,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由班主任做出相应的措施,在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发⽣⾷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习惯,勤洗⼿特别是饭前便后,⽤除菌⾹皂,洗⼿液洗⼿;不吃⽣、冷、不清洁⾷物;不吃变质剩饭菜。
⾷物中毒时急救⽅法 ⼀旦发⽣⾷物中毒,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服药,若⽆法尽快就医,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催吐:如⾷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2⼩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法,取⾷盐20克,加开⽔200毫升,冷却后⼀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次,以促呕吐。
亦可⽤鲜⽣姜100克,捣碎取汁⽤200毫升温⽔冲服。
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则可服⽤“⼗滴⽔”来促进呕吐。
也可⽤筷⼦、⼿指等刺激喉咙,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吃下⾷物的时间超过两⼩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些泻药,促使中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般⽤⼤黄30克,⼀次煎服能达到导泻的⽬的。
食物中毒知识培训

谢谢
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 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 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消除危害
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和消除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接触食品的所有 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 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 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任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 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食物中毒自救方法: 催吐:如果进食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 食盐20克,加开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 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 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2小时,且精神尚好, 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1 次煎服。 解毒:如果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 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 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 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充分加热:大多数病菌、毒素可通过充分加热后破坏。如豆浆引起的 食物中毒,煮生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 象,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 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在烹饪时先将 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受污染或者不洁净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物中毒的原因、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以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食物中毒的原因1.细菌感染:食物中的细菌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常通过食物受到污染,如未经充分烹饪的肉类、生食或者不洁净的蔬菜水果等。
2.病毒感染:食物中的病毒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诸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可以通过食物受到污染,如未经处理的生食或者未洗净的蔬菜水果等。
3.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包虫、弓形虫等。
这些寄生虫通常存在于未经烹饪的肉类或者未洗净的蔬菜水果中。
4.化学物质污染: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污染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例如,农药、重金属等化学物质的残留超过安全标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1.胃肠道症状:食物中毒常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后几个小时内浮现。
2.发热:食物中毒还可能导致发热,体温升高。
3.腹痛:有些食物中毒病例会浮现腹痛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4.头痛和肌肉疼痛:在某些情况下,食物中毒还可能导致头痛和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1.保持食品卫生:食品的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在购买食材时,选择新鲜、无异味、无腐烂迹象的食物。
在烹饪过程中,注意清洗食材,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避免生食。
同时,保持厨房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2.正确存储食物:正确存储食物可以防止细菌滋生。
生肉类和海鲜等易腐食品应该在低温下储存,避免与其他食物接触。
冷藏食品应保持在适当的温度,避免长期放置。
3.避免生食:生食是食物中毒的高风险因素之一。
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片、生蛋黄等食物,特别是在不确定食材来源和加工环境的情况下。
食物中毒知识培训

戴口罩和手套
在处理生肉、鱼等食品时, 应戴口罩和手套,以减少 飞溅和接触污染。
避免交叉污染
在厨房中,应确保不同区 域的物品和工具不相互接 触,以减少交叉污染的风 险。
Part
04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案例一:家庭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结词
家庭聚餐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场景之一,由于食材不新鲜、烹饪不当或交叉污染等原因, 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详细描述
某旅游景区因食品卫生管理不严格,导致游客食物中毒事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部分游客出 现发热、腹泻等症状。经调查发现,景区内部分食品摊贩存在卫生条件差、食品储存不当等问题,卫生监管部门 对景区进行了严厉处罚。
Part
05
食物中毒的法律法规与责任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正确冷藏
STEP 02
合理加热
冷藏食品时应将温度控制 在4℃以下,并尽量减少 储存时间,避免食品变质。
STEP 03
避免反复解冻
反复解冻会使食品中的细 菌繁殖,应避免这种情况 发生。
加热食物时应确保其中心 温度达到70℃以上,以杀 死可能存在的病菌。
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01
02
03
勤洗手
在处理食物前后、上厕所 后以及处理生肉等可能污 染的食物后,应立即洗手。
常伴随着腹泻、腹痛等症 状。
意识障碍
4
食物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 意识障碍,如昏迷、抽搐 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头痛、发热
部分食物中毒患者可能会
2
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
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的
表现。
肌肉疼痛、乏力
食物中毒应急救护知识

导泻也是一种紧急处理食物中毒的方 法,通过促进肠道蠕动,使食物和毒 素更快地排出体外。
导泻的方法包括使用泻药、灌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导泻可能导致电解 质紊乱、脱水等并发症,应谨慎使用。
导泻适用于摄入有毒物质后时间较长、 中毒症状较重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摄 入的毒素量较大、肠道吸收毒素较多 的情况。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后不久出现。
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有些有毒物质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这些症状的出现。
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
有些有毒物质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这些症状的出现。
皮疹、瘙痒等皮肤症状
有些有毒物质会导致皮肤过敏或炎症。
02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催吐
催吐是一种紧急处理食物中毒的方法,通过刺激胃部,使食物和毒素从胃中排出体 外,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催吐适用于摄入有毒物质后不久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摄入的毒素量较少、中毒症状 较轻的情况。
催吐的方法包括刺激咽喉部、使用催吐剂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催吐可能导致胃黏 膜损伤、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应谨慎使用。
导泻
注意饮食卫生
01
02
03
保持厨房清洁
经常清洁厨房用具和台面, 保持卫生。
食材储存
食材应存放在干燥、阴凉 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霉变。
避免交叉污染
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避 免交叉污染。
避免食用过期食品检查食Leabharlann 标签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食用。
定期清理冰箱
过期食品应及时丢弃。
注意食品气味
如果食品出现异味或变色,应立即丢弃。
事件描述
游客在旅游景点用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疑似食物中毒。
原因分析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保持食品卫生:在购买、处理和食用食品时,一定要保持卫生。
正确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口和鼻子,以及使用专用餐具等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注意食品保质期:在购买食品时,需要注意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过期的食品不应食用,而存放在不适当的环境中的食品也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毒。
避免交叉污染:在处理食材和器具时,应该避免交叉污染。
将生食材放入已经烹饪的食物中、使用已经烹饪过的器具等都会增加食品中毒的风险。
注意食品卫生烹饪方式:烹饪食品时,应该注意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生的或加热不足的食品可能容易导致食品中毒。
食用剩食要谨慎:如果购买了太多食品,应该谨慎食用剩余的食品。
将剩余食品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延长其保质期,但仍然需要注意适当的时间和温度。
注意过敏反应:如果出现食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该食品,并寻求医疗帮助。
过敏反应可以包括呕吐、腹泻、头痛、恶心等症状。
注意食品安全宣传:我们应该时刻关注食品卫生和安全宣传,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预防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警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 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 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精品文档
二、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 1、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 2、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 • 3、外观与食品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
• 1、细菌性食物中毒: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 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 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
精品文档
•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 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 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 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
精品文档
• 2)夏季发病率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 可发生,但绝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 在暖湿的5~10月。
• 3)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 要食品。主要是畜肉类、水产品等禽、奶、 蛋类占一定比例。植物性食品如剩饭、菜、 米糕、米粉等曾引起葡萄球菌、蜡样芽胞 杆菌等食物中毒,家庭自制豆类及面粉类 经厌氧条件下的发酵制品可引起肉毒梭菌 食物中毒。
精品文档
•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真菌在谷物或 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 称为真菌毒素人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 中毒症状称为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或真菌性 食物中毒。
• 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 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 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 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 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如霉变甘蔗中 毒常见于初春的北方;霉变麦子(被镰刀 菌侵染)加工面条引起赤霉病麦中毒。
精品文档Βιβλιοθήκη • 2002年以来我省4月~6月发生的多起织纹螺 中毒,原因可能是贝类摄食有毒藻类受到 毒化。2005年春节厦门市连续发生3起食用 虎斑鱼引起的雪卡毒素中毒,则与鱼类富 集珊瑚礁周围的海藻毒素有关。
精品文档
•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 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 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 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 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 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精品文档
•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这些 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 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 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 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
• 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 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 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 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
•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 熟。
精品文档
• 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 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 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 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 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 饭等。
精品文档
• 3、动物性食物中毒:指食入动物性中毒食 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 率因动物种类而异。
精品文档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
• 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 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
• 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 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 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 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河豚鱼中毒常见于清明前后及河海交界地 区,病死率高。
食物中毒基本知识
精品文档
• 基本概念 •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 食物中毒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 •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14938-94 )
精品文档
一、基本概念
• 1、食源性疾病: • WHO定义:指由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
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 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 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即传播疾病的 媒介—食物;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精品文档
• 2、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 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 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 告终止。
• 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 这些特点对诊断食物中毒有重要意义。
精品文档
四、食物中毒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
精品文档
• 食源性疾病源于传统的食物中毒,随着人 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发展其范畴也在不 断扩大,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食 物过敏。
• 有专家认为,由食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 血压等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 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 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 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 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 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 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 节。
精品文档
流行病学特点:
• 1)发病率高,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细 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在各类原因的食物中 毒中最高: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沙门 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 菌等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 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肉毒梭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李斯特氏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病死率通常较高,为20%~100%。
物质,如毒蕈。 • 4、本身含有有毒,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
将毒物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 • 5、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
有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霉变 粮食等。
精品文档
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发病具 有如下共同特点:
•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 突然上升又很快下降趋势,没有传染病发 病曲线所出现的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