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常识预防食物中毒常识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政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分类通常按病原学将食物中毒分为:①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葡萄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腊样牙胞杆菌等。
②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有毒贝类(织纹螺等)、鱼类组胺(青皮红肉鱼)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③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木薯、四季豆、发牙马铃薯、新鲜黄花菜、生豆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④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被某些重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亚硝酸盐、农药、桐油等污染,或因误食引起食物中毒。
⑤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食入含有被大量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霉变红薯等。
防止亚硝酸盐食物中毒①防止蔬菜腐烂,不吃腐烂的蔬1/ 8菜,北方冬季的烂大白菜经常中毒。
②剩菜在夏季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不要食用。
③不吃刚腌的菜, 7-8 天亚硝酸盐含有最高, 15 天以上再食用。
④现泡的菜,要马上吃,不能存放过久。
⑤不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
⑥少吃内肠肉制品,如香肠等。
⑦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河豚鱼中毒河豚鱼中毒是指食用了含有河豚毒素的鱼类引起的食物中毒。
河豚鱼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及长江、珠江等河流入口入。
河豚鱼有毒民分为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肝、脾、肾、卵巢、皮肤、血液及眼球中,其中以卵巢毒性最大,肝脏次之。
每年春季最易发生中毒。
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潜伏期一般在 10 分钟至 3 小时,起初感觉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
同时伴有肢端麻痹,重者全身麻痹成瘫痪状。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的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的常识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
菜等。
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木薯。
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
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
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
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
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
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
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学校食堂预防食物中毒常识

学校食堂预防食物中毒常识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
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使用,储存熟食的温
度要低于7℃或高于60℃,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
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4、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5、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不要用毛蚶、泥蚶、魁蚶、炝虾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7、不要到无证摊贩购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
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8、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变质的食物往往含多种病毒,最易出现
食物中毒现象。
9、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10、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
野菜等)。
11、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2、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食物中毒应从搞好个人卫生开始。
食为天·一中食堂。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大全引导语: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大全,欢迎阅读!一、食物中毒基本概念1.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种有毒成份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3.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一般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且较集中,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
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
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较明显,5~10月份气温较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对于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怎么会发生的?(1)生熟交叉污染生的肉、水产品或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带有各种各样致病菌,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会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一般不再经过加热,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防食物中毒小常识

防食物中毒小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的小常识如下:
1.食物存放妥当:不要将食物放在容易腐败的环境中,也不要将生食和熟食混在一起。
2.注意食物卫生: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后再食用。
3.不食用霉变食物:霉变的食物容易产生真菌毒素,食用后容易导致真菌性食物中毒。
4.避免食用有毒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等,食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
5.避免食用没做熟的食物:如生鸡蛋、生牛奶等,食用前一定要确保食物已经充分煮熟。
6.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手上沾染的细菌污染食物。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征:1、来势凶猛,发病集中。
常常是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
2、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
3、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4、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
5、中毒患者有共同的饮食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1进食者不发病。
6、细菌性食物中毒季候性较明明,东北地域7—9月份气温较高,相宜细菌发展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候性不明明。
食物中毒有哪些类型?从致病因素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生较为频繁。
一方面是因为细菌在温度较高时繁殖快,另一方面人们在气温高时进食较多的生冷食品,并且高温使人抵抗力减低,易于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多人发病,但也可单个人发病。
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许多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2、动物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食品引起的中毒。
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场所更加需要关注和预防。
幼儿园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孩子们的食物安全,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针对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1. 食材采购:幼儿园应该与正规的供应商合作,确保食材的来源安全可靠。
食材的采购应该遵循相关的卫生标准,对有机食材的认证和检验可提供更高的保障。
2. 储存与处理:食材的储存和处理非常重要。
一方面,幼儿园应该设立严格的储存区域,保持食材的卫生和新鲜度。
另一方面,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食材的处理卫生,厨师应该保持洁净的手部卫生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禁止生食:在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管理中,应明确规定禁止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特别是对于肉类、海鲜等易受污染的食材,必须确保彻底煮熟以避免细菌残留。
4. 个体饮具:每个孩子在用餐时应有自己专用的饮具,同时要定期清洗消毒。
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5. 个体摄入控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控制每个孩子的饮食摄入量。
避免让孩子过量摄入食物,以免引发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
6. 健康教育:对于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和家长,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通过宣传和培训,他们能了解食品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食物卫生的重视。
7. 食品检测:幼儿园可以定期委托专业实验室对食材和煮熟的食物进行检测。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8. 部门协作:幼儿园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应当形成合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教育部门、饮食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等需要密切合作,制定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9. 应急预案:幼儿园应制定食物中毒的应急预案,包括及时发现疑似中毒病例、迅速做出处理和报告以及对受影响学生进行紧急救治等方面的措施。
计划应定期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通过以上已述的措施,幼儿园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小学生食品安全常识

小学生食品安全常识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
10个小学生食品安全常识需要了解。
常识1 白开水是小学生的最佳饮品饮白开水不光能满足小学生对水的生理需要,还能为他们提供一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饮料、营养保健型饮料,还是当前许多家庭热衷的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宜代替自来水作为人的主要饮用水。
烧开的自来水冷却到25~35摄氏度,此时水的生物活性增加,最适合人的生理需要。
小学生,因为代谢快,对水的需求量相对比成人多,因此,对水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有喝饮料不喝水习惯的孩子,常常食欲不振、多动,脾气乖张,身高体重不足。
常识2 长期过量吃冷饮有损健康一次让小学生吃4、5个冰淇凌,或喝掉2、3瓶汽水,这对他们的健康非常不利。
暑天人体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而此时的气候条件恰恰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
因此,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好发季节。
过食冷饮会引起小学生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缓等症状,影响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甚至可能导致小学生消化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和经常性腹痛。
另外,冷饮市场有一些产品的卫生状况很差,不少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过食冷饮会增加小学生患消化系统疾病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一、基本知识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主要具有病人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无传染性等特点。
常见以下几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2、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被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
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见有:河豚鱼、毒蘑菇、腐烂变质的青皮红肉的鱼类、腐烂蔬菜、发芽土豆、苦瓠子等。
二、预防食物中毒措施(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1、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 应即暂停其接触直接人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使用禽蛋前应先清洗、消毒外壳。
未经许可严禁餐饮单位及个人提供凉菜、烧卤食品、生食海鲜水产品、糕点、裱花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2、控制温度一定要烧熟煮透所有食品,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冷藏(冻)设施,生熟食品必须严格分类分柜存放,半成品、成品应用保鲜膜等密封措施分隔保存,并注明贮存日期和具体时间。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10℃以下),如在10℃-60℃的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对其表皮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不得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规模的聚餐活动如年夜饭、大型宴会等。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6、严防四季豆中毒!四季豆又称面豆、东北油豆、菜豆、架豆、芸豆、刀豆、扁豆等,如果加工方法不当(多数为炒煮不够熟透),本身含有毒素(皂甙和红血球凝集素等)没有被完全破坏,就容易导致中毒,是每年造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集体食堂,冬春季高发。
预防方法:就是要将四季豆煮熟焖透。
注意不买、不吃老四季豆,把四季豆两头和豆荚摘掉,因为这些部位含毒素较多。
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使四季豆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
集体食堂不提倡加工销售四季豆,防止因加工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
7.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味略咸。
人摄入纯亚硝酸盐后10-15分钟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皮肤粘膜紫绀等症状,严重者死亡。
常为误作食盐使用或人为投毒引起中毒。
使用者务必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禁止用于腌菜、肉等制品。
严格遵守餐饮业和个人禁止购买、使用亚硝酸盐的深圳市特别规定。
绿叶蔬菜中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经加热或存放的时间过长,硝酸盐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
甜菜、莴苣、菠菜、芹菜及萝卜等硝酸盐含量较高。
因此加工的蔬菜应新鲜并避免加温时间过长,宜当餐用完;避免提供腌制时间不足20天的腌菜。
8.预防豆浆中毒!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
9.预防农药中毒!蔬菜烹调程序:一洗二浸三烫四炒。
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提倡所有集体食堂、大型及有条件的单位,尤其是A 级单位均宜建立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制度。
10.预防瘦肉精中毒!消费者禁止采购、使用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及制品。
不要购买肉色较深、肉质鲜艳,后臀肌肉饱满突出,脂肪非常薄等有可能使用过“瘦肉精”的猪肉,少吃内脏。
(三)预防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11.禁止使用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及原料!12.禁止食用河豚鱼!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
每年2-5月份河豚鱼生殖产卵期含毒最多,因此春季是易发生中毒季节。
其特点为发病迅速且症状剧烈,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高达40%—60%。
河豚中毒多为误食而引起,有的则因喜食河豚,但未将其毒素除净而引起中毒,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发病。
先感觉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或有刺痛感,胃肠道症状,并有四肢无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进而四肢肌肉麻痹,甚至全身麻痹成瘫痪状。
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超过20%。
所含主要有毒成分为河豚毒素,理化性质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被破坏。
11.严防雪卡毒素中毒!全球变暖后雪卡毒素中毒事件有逐渐蔓延趋势,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引起中毒。
毒素主要隐藏在贝类、海螺类以及深海鱼的内脏中。
带有雪卡毒素的热带珊瑚鱼,如海产品市场和餐桌上常见的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
每年易发于赤潮期(一般5月至9月)。
雪卡毒素对人体危害很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目前检测技术还不能辨别哪些鱼含雪卡毒素,雪卡毒素也无药可解,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皆不能把毒素清除。
海鱼越大其中所含的毒素可能越多,食用起来更危险!为安全起见,应尽量不食或谨慎少食深海鱼类;选择小鱼,尽量避免进食1.5公斤以上的珊瑚鱼;一定不要吃鱼的内脏;食用海鲜时不要喝酒、吃花生或豆类食物,以免加重中毒的程度;有雪卡毒素中毒历史的人,再次中毒的机会较大,症状会更严重,要尽量少吃或不吃深海鱼。
12.预防鲜木耳中毒鲜木耳与市场上销售的干木耳不同,含有叫做“卟啉”的光感物质,如果被人体吸收,经阳光照射,能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可致皮肤坏死。
若水肿出现在咽喉黏膜,还能导致呼吸困难。
应对方法:新鲜木耳应晒干后再食用。
暴晒过程会分解大部分“卟啉”。
市面上销售的干木耳,也需经水浸泡,使可能残余的毒素溶于水中。
13.预防鲜海蜇中毒新鲜海蜇皮体较厚,水分较多。
研究发现,海蜇含有四氨络物、5-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胺反应,引起“海蜇中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应对方法:只有经过食盐加明矾盐渍3次(俗称三矾),使鲜海蜇脱水,才能将毒素排尽,方可食用。
“三矾”海蜇呈浅红或浅黄色,厚薄均匀且有韧性,用力挤也挤不出水。
海蜇有时会附着一种叫“副溶血性弧菌”的细菌,对酸性环境比较敏感。
因此凉拌海蜇时,应放在淡水里浸泡两天,食用前加工好,再用醋浸泡5分钟以上,就能消灭全部“弧菌”。
14.预防鲜黄花菜中毒含有毒成分“秋水仙碱”,如果未经水焯、浸泡,且急火快炒后食用,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体温改变、四肢麻木。
应对方法:想尝尝新鲜黄花菜的滋味,应去其条柄,开水焯过,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溶于水中。
建议将新鲜黄花菜蒸熟后晒干,若需要食用,取一部分加水泡开,再进一步烹调。
如果出现中毒症状,不妨喝一些凉盐水、绿豆汤或葡萄糖溶液,以稀释毒素,加快排泄。
症状较重者,立刻去医院救治。
15.预防青番茄中毒青番茄含有与发芽土豆相同的有毒物质-龙葵碱。
人体吸收后会造成头晕恶心、流涎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抽搐,对生命威胁很大。
应对方法:关键要选熟番茄。
首先,外观要彻底红透,不带青斑。
其次,熟番茄酸味正常,无涩味。
第三,熟番茄蒂部自然脱落,外形平展。
有时青番茄因存放时间久,外观虽然变红,但茄肉仍保持青色,此种番茄同样对人体有害,需仔细分辨。
购买时,应看一看其根蒂,若采摘时为青番茄,蒂部常被强行拔下,皱缩不平。
(四)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寒冷季节为高发期,初发症状与相食物中毒。
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见于学校等人群聚集点集体暴发。
感染的病人主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疑似为食物中毒症状。
预防措施是要注意员工个人卫生,勤洗手,如有腹泻等异常症状应即调离岗位;不要生吃海产品;搞好饮食卫生,各种食品都要煮熟、煮透;注意不要喝生水。
(五)提高食品加工和就餐场所安全防护出入口处设置“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等警示牌,并避免餐具和食品过早摆放。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依法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可疑食品;及时协助救治病人,稳定患者与家属情绪;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主管部门报告;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食品召回。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