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

合集下载

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受污染、不洁净的食物或饮水引起的疾病。

为了确保食物的安全和预防食物中毒,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购买和储存食物:
- 购买食物时,选择新鲜和优质的食材。

避免购买已经过期或
受损的食物。

- 在购买生肉、家禽和海鲜时,确保它们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并避免与其他生鲜食物接触。

- 在冰箱中储存食物时,将生熟食物分开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

2. 处理和烹饪食物:
- 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洗净双手和食品接触表面,以减少细
菌传播的风险。

- 在烹饪食物时,确保将其完全煮熟,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
和寄生虫。

- 避免将已经煮熟的食物与生食或受污染的食物接触。

3. 卫生措施:
- 定期清洗和消毒厨房用具和表面,如切菜板、刀具和炉灶。

- 避免在厨房使用同一个工具处理生鲜食物和已烹饪好的食物。

- 储存食物时,使用密封防止细菌和昆虫的侵入。

4. 注意食品安全警示:
- 在购买包装食品时,查看标签上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 避免购买来路不明或不合规的食品。

- 当有疑问食品安全或感觉食品不新鲜时,不要食用,以免导
致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非常重要,遵循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食物中
毒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注意食物安全,预防疾病从饮
食做起。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志贺氏菌
常见于水果、蔬菜和饮用 水,会导致腹泻、发热和 腹痛等症状。
化学污染
农药残留
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使用 的农药未完全清除,导致 残留。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污 染水源或土壤,进而污染 食物。
工业有害物质污染
如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污染 食物链。
食物变质
食物过期
食物存储时间过长,导致变质。
食物储存不当
处理措施
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涉事 餐馆进行处罚,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国际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事件概述
近年来,国际上发生了一些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如美国“毒菠菜 ”事件、欧洲“毒鸡蛋”事件等。
原因分析
这些事件的原因大多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以及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监管 部门的调查,提供必要的证据和
信息。
05
食品安全常识
选择新鲜食品
新鲜食品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因为它们含有较少的细菌和毒素。选 择新鲜、无异味、无异色的食品,避免选择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如肉类、鱼类和乳制品,应选择在最新鲜的状态下 食用。对于不易变质的食品,如蔬菜和水果,也应尽量选择新鲜的产品
处理措施
03
该企业及时发现并处理了问题,加强了员工培训和管理,提高
了食品安全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处理措施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
成功预防食物中毒的案例
事件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某大型餐饮企业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成功预防了一起食物

预防食物中毒的十大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的十大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的十大措施食物中毒是餐饮行业的常见问题,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预防食物中毒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十大措施。

1. 保持清洁:事先将所有使用的餐具和烹饪器具清洗和消毒。

此外,在制作食品之前,请确保手部干净。

2. 食材选择:选择新鲜且有保质期的食材。

不要使用已经过期或腐烂的食材。

3. 食品存储:生食、熟食分开保存。

生食应分开存储,以防止交叉污染。

熟食应及时冷藏或在合适的温度下加热。

4. 烹饪时注意:烹饪时确认熟烤温度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建议使用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

5. 食品加热:生熟食品分开加热。

特别是食品中含有生肉或生牛奶的时候。

6. 明确的食品标签:为了确认食品的成分,使用含有明确标签的食品。

通过暴露的方式,表述食品中成分和其他原料可能包含的信息。

7. 确认个人健康状况:在食品处理之前请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感冒、拉肚子等情况下要避免触碰食品。

8. 洗濯厨房布:洗涤洗菜筐、擦手用的毛巾,以保证食品日常操作时的清洁情况。

9. 安全的水源:做饭的时候使用干净的水源。

过滤水源,开水煮沸,清洗食材。

10. 采用安全净化额:在烹饪加热时,将餐具、炉台和其他工具往餐具、香料和其他原料放置。

总之,预防食物中毒非常重要。

通过注意生熟的分离、食品的存储、正确的加热温度等方面,可以避免食品中毒的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重视个人的健康状况,保持清洁卫生,并确保所使用的一切食品和水源都是安全的。

总之,这十大措施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方法。

《预防食物中毒》word版

《预防食物中毒》word版

《预防食物中毒》word版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了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是常见的食品卫生问题。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细菌污染和化学物质污染。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请大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明确食品来源在购买食物时一定要注意看是否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并且最好选择有名气的、信誉好的商家购买食品。

对于海鲜等易腐食品,最好选择当天新鲜的,而且要购买保鲜的、没有损坏或变质的食品。

一定不要购买在路边摆卖或是来源不明的食品。

2. 正确存储食品正确的存储食品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的滋生。

存储食品的温度最好在0℃以内,需要密封保鲜,避免食品与外界受到任何形式的污染。

3. 勤洗手通过洗手可以有效地消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

在制作食品前、处理原材料前、用餐前、厕所后等时间都需要洗手。

洗手时需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清洁手部和指缝,避免双手在煮食前触碰到其他的污物。

4. 食品煮熟将生肉、生鱼等食材煮熟能有效杀灭其中的毒素。

在烹饪过程中尽量保持锅的锅盖盖紧,避免污染。

同时,在烹饪过程中不要反复摆弄食物,以免受到二次污染。

5. 注意食物食用时间及时食用食品可以有效避免其中的细菌滋生。

在将食品放到外面一会儿之后就放到冰箱里,避免细菌的繁殖。

在吃剩的食物中加盖保鲜膜或是放在密封容器中,放到冰箱冷藏室里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时间限制,建议食用时限不要超过两天。

总之,预防食物中毒远比治疗食物中毒需要的代价低得多。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对大家生活中的食品卫生问题有所帮助。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20篇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20篇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20篇
以下是20篇防食物中毒的安全教育教案:
教案一: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和影响
教案二:安全购买食物的技巧
教案三:正确储存食物的方法
教案四:正确处理食物的方法
教案五:合理使用食物添加剂
教案六:熟食与生食的区别与处理方法
教案七:知道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教案八:食物交叉污染的防控
教案九:厨房卫生与食物安全
教案十:食物中毒与食品过敏的区别
教案十一:食物中毒在家庭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二:食物中毒在学校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三:食物中毒在餐饮业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四:食物中毒在旅游业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五:食物中毒在食品加工业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六:食物中毒在农业生产与加工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七:食物中毒在养殖业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八:食物中毒在出口食品领域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九:食物中毒在孕妇与儿童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二十: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
希望以上20篇教案可以帮助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措施食物中毒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在生活当中食物中毒就是指吃进去的东西被细菌或者是病毒所感染,进入人身体以后导致食物中毒,下面我给大家共享预防食物中毒平安措施,盼望能够关心大家!预防食物中毒平安措施1、保持厨房环境和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奇、平安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尽量不生食动物源性食品;不食用野外拣拾的水产品、蘑菇和野菜;不食用病死的畜禽和腐败变质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挨次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殊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食品要充分加热煮透灭菌,尤其是动物性食品最易被微生物污染,要彻底杀灭病原菌毒后再食用;出锅卤制品应尽快食用或冷藏,以免细菌污染、繁殖;冷藏、隔夜食物、以及豆类食品(如四季豆等)须蒸熟煮透食用。

6、食物现吃现做,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当贮存食品。

食品贮存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奇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

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淌摊档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11、不购买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慎用无标签和小摊贩的未经检疫食品,应买经工商监管检验合格的食品;买回的蔬菜要充分浸泡、反复清洗后烹调食用。

12、保持厨房或食品加工场所卫生,制作和贮存食物要生熟分开;制作凉菜原料应新奇、卫生,刀、案板等炊具要洗烫洁净,做好就吃;厨房应有通风、冷藏、洗涤、消毒和污水排放等条件,设备、容器、抹布等厨房和餐饮用品要常常清洗和消毒。

关于幼儿园食物中毒的应急预防:三篇详解

关于幼儿园食物中毒的应急预防:三篇详解

关于幼儿园食物中毒的应急预防:三篇详解引言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环境中。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幼儿园应该采取应急预防措施来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提供三个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幼儿园有效预防食物中毒。

策略一:食材安全管理在幼儿园中,食材的安全管理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几个应该注意的方面:1. 采购可靠的食材供应商:幼儿园应该选择信誉良好且有食品安全认证的供应商,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检查食材的保存条件:幼儿园应该定期检查食材的保存条件,包括温度和卫生程度。

食材应当储存在干燥、清洁、适当温度的环境中,以防止细菌滋生。

3. 严格执行食材检验制度:幼儿园应该建立食材检验制度,并定期对食材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策略二:饮食环境卫生管理除了食材的安全管理外,幼儿园还应该重视饮食环境的卫生管理。

以下是几个应该采取的措施:1. 健康教育:幼儿园应该进行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包括教导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不乱扔食物等。

2. 餐具和场所清洁:幼儿园应该定期清洁餐具和饮食场所,保持其干净卫生。

餐具应该用热水和洗涤剂进行清洗,场所应该保持通风和干燥。

3. 食品加工和储存卫生:幼儿园应该建立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标准,确保食物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策略三: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即使采取了预防措施,食物中毒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幼儿园应该制定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1. 紧急联系人和通信:幼儿园应该指定紧急联系人,确保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能够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家长。

此外,幼儿园还应该建立有效的通信渠道,及时向家长传达相关信息。

2. 隔离和报告: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幼儿园应该立即隔离受影响的食物,并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事件。

隔离受影响的食物可以防止进一步传播细菌。

3. 提供紧急救治:幼儿园应该配备基本的急救设备,并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提醒短信(16条)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提醒短信(16条)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提醒短信(16条)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提醒短信1.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饭前饭后记得用肥皂洗手,防止细菌感染。

2. 食材新鲜是关键,购买新鲜食材。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3. 食物加工要彻底,避免生食食物。

煮熟炖透或者加工熟透的食物更安全可靠。

4. 食物储存要注意卫生。

冰箱要定期清洗,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5. 食用海鲜要谨慎。

确保海鲜新鲜煮熟,避免食用不新鲜或未彻底煮熟的海鲜。

6. 合理食用冷冻食品。

解冻后不要再次冷冻,并确保彻底煮熟以杀死细菌。

7. 外出就餐要选择有卫生许可的餐厅。

餐馆的环境和食品卫生状况非常重要。

8. 饮用水要安全。

饮用水要煮沸消毒或者使用经过安全处理的水源。

9. 食用罐头类食物要慎重。

打开罐头后,应立即食用并冷藏储存。

10. 孕妇、婴幼儿和老人要特别注意食品安全。

他们的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感染。

11. 避免在野外采摘或食用未经处理的野生植物和动物。

12. 烹饪时要注意卫生。

使用洗净的厨具和工作面,避免交叉污染。

13. 食品检查要严格。

吃饭之前检查食物是否新鲜,是否有异味或异常。

14. 巧妙利用保鲜食品,合理保存食物。

避免浪费,确保食物质量。

15. 食物中毒症状要警惕。

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16.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定期关注食品安全新闻,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以上是预防食物中毒的16条安全教育提醒,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实践,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教案(三)
预防食物中毒
教学课目:预防食物中毒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一些食品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预防
教学内容及过程: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

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

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

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
痛、腹泻等。

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

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

预后较好。

(二)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

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

C以下。

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

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

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

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预防措施:
1.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加工前要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

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6.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

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

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
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近几年学校常见的集体有毒动植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

因学生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中毒有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蓖麻籽中毒、马桑果中毒等。

1.四季豆中毒
未熟四季豆含有的皂贰和植物血凝素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如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可导致中毒。

一般在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等,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2.生豆浆中毒
生大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机体后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进食后0.5-1小时出现症状。

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

一般无须治疗,很快可以自愈。

预防措施: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

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

3.发芽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发芽或部分变绿时,其中的龙葵碱大量增加,烹调时又未能去除或破坏掉龙葵碱,食后发生中毒。

尤其是春末夏初季节多发。

一般在进食后1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

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灼烧感,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剧烈呕吐、腹泻。

此外,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

重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预防措施:马铃薯应低温贮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不吃生芽过多、黑绿色皮的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
去芽的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

这种马铃薯不易炒吃,应煮、炖、红烧吃。

烹调时加醋,可加速破坏龙葵碱。

4.河豚鱼中毒
河豚鱼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含河豚毒素,其毒性稳定,经炒煮、盐淹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

误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出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

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5.毒蕈(有毒蘑菇)中毒
我国有可食蕈300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

常因误食而中毒,夏秋阴雨季节多发。

一般在误食后0.5-6小时出现症状。

胃肠炎型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预后良好;神经精神型中毒主要症状有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行动不稳等,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溶血型中毒发病3-4天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加强宣教,防止误食。

6.蓖麻籽中毒
蓖麻籽含蓖麻毒素、蓖麻碱和蓖麻血凝素3种毒素,以蓖麻毒素毒性最强,1mg蓖麻毒素或160mg蓖麻碱可致成人死亡,儿童生食1-2粒蓖麻籽可致死,成人生食3-12粒可导致严重中毒或死亡。

食用蓖麻籽的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严重的可出现脱水、休克、昏迷、抽风和黄疸,如救治不及时,2-3天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麻痹。

目前对蓖麻毒素无特效解毒药物。

蓖麻籽无论生熟都不能食用。

但由于蓖麻籽外观漂亮饱满,易被儿童误食。

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7.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马鞍子、黑果果、扶桑等。

马桑果有毒,其有毒成分为马桑内酯、吐丁内酯等。

误食后0.5-3小时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常可自行恢复。

严重者遍身发麻、心跳变慢、血压上升、瞳孔缩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强,常突然惊叫一声,随即昏倒,接着出现阵发性抽搐。

严重者可于多次反复发作性惊厥后终于呼吸停止。

一次服大量者可由于迷走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致心搏骤停。

因外形似桑椹,所以常被当作桑椹而误食,许多小孩特别是农村的小孩在外玩耍时因采食而引起中毒。

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