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合集下载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受污染或受感染的食物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食物中毒预防的基本知识:
保持手卫生:在进食前、处理食材前后,务必彻底洗手,以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生熟分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等工具,尤其是在处理生肉和蔬菜时。

妥善储存:食材和已煮熟的食物应储存于适当的温度下。

冷藏肉类和乳制品,避免在温暖环境中存放过长时间。

适时烹饪:将食物彻底煮熟,确保内部温度达到能杀灭病菌的水平。

特别是对于禽肉和海鲜等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食物。

小心海鲜:避免食用生海鲜,确保煮熟的海鲜也是在适当的温度下烹饪。

避免生食:尽量避免食用生蛋、生奶制品、未熟肉类等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生食。

注意卫生环境:在烹饪和用餐的环境中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厨房和餐具,避免蟑螂、苍蝇等害虫的滋生。

谨慎外出就餐:在外用餐时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特别是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

定期检查食材:定期检查冰箱、食材,确保没有过期或腐烂的食品。

及时消除剩菜剩饭:避免长时间保存剩余的食物,及时处理食物残渣。

以上是一些建议,食物中毒的预防涉及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食材的质量、烹饪方式和个人卫生等因素,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预防与措施:为了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饮食卫生。

在购买、加工、贮存和烹调食品时,要注意卫生,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2、饮食有节制。

避免食用过多油炸、烤制、腌制等高油脂、高盐分、高热量的食品。

3、注意食品质量。

选择新鲜、无异味、无变质的食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霉变的食品。

4、正确烹调食品。

要注意烹调时间和温度,尤其是肉类、蛋类等易滋生细菌的食品,要彻底煮熟。

5、不随意食用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中有很多具有毒性的物质,不要随意采食。

6、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食物中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来势凶猛,发病集中,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而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类型,而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也是常见的类型之一。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饮食卫生,饮食有节制,注意食品质量,正确烹调食品,不随意食用野生动植物,并且及时就医。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中毒。

其中,亚硝酸盐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症状。

亚硝酸盐贮存过久的蔬菜或放置过久的剩菜,菜里的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就会转化为亚硝酸盐。

此外,腌制不久的蔬菜里也含有大量亚硝酸盐。

当人摄入亚硝酸盐超过0.2克时,就会发生中毒症状,超过3克会导致死亡。

除此之外,不法商贩为了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不惜在食品中添加许多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如石蜡、福尔马林、___和三聚氰胺等,这些人为添加的化学品往往会造成大面积人员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个人卫生及食品卫生。

预防食物中毒要把好“七关”,即把好食品采购、保管、烹调制作、餐具消毒、进食用餐、食品入口和食后观察关。

购买肉类瓜果时要注意质量,在正规市场购买质量合格的食品或原料。

暂时不吃的肉、菜要及时加工后放入冰箱;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并尽量减少食品在冰箱中存放的数量和时间;米、面、干菜、水果等要妥善保存,严防发霉、腐烂、变质,防止老鼠、蟑螂等咬食污染。

第四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第四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 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经肠道入血后, 短期内可使血中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 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 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亚硝 酸盐的中毒剂量一般为0.3~0.5g,致 死量为1~3g。
• 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的措施一是保持蔬菜的 新鲜,切勿过久存放蔬菜,变质的不可食 用;腌制蔬菜至少二周以上方可食用; • 二是严格控制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控制其它引起食物中亚硝酸盐质量分数增 加的因素。
• 中毒原因及症状 •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被吸收入血后, 使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从而导致肌肉麻 痹和瘫痪。
• 肉毒毒素潜伏期6小时—10天。病初表现为 全身疲倦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 走路不稳。食入毒素越多,潜伏期越短死 亡率越高。
• 主要症状
• 表现为眼睛功能降低、咽部肌肉和呼吸肌 麻痹的症状,并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 死率高达30%-70%。国内广泛采用抗肉毒毒 素血清治疗本病,病死率已降至10%以下。 病人经治疗可恢复,一般无后遗症。
类,或因酿酒原料或工艺不当致蒸馏酒中
甲醇超标,饮用后均可引起中毒。
我国近年连续多次发生较重大的假酒中 毒事件。发生在全国各地的食源性甲醇中 毒事件已使数千人中毒,近200人死亡,数 百人致残,给民众健康和生命财产造成巨 大损失。
甲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与水、 乙醇任意混合。甲醇经消化道很容易 被吸收,误饮甲醇5ml可致严重中毒, 40%甲醇10ml可致失明。 预防甲醇中毒的关键在于加强对白酒 生产的监督、监测,未经检验合格的 酒类不得销售。
• • • • • •
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毒性物质包括 金属毒物、 化学农药、 亚硝酸盐、 假酒、 鼠药等。
一、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是因食入含有大量硝 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蔬菜,或将硝酸盐当食 盐误食用。 蔬菜贮存过久、发生腐烂、煮熟的蔬菜放 置太久、腌制蔬菜时间短(在7~15天左右 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肉制品中过量加入 作为发色剂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苦井 水煮粥和食物等,均使食物中亚硝酸盐含 量大大增加而引起中毒。

食品卫生学课件-第3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品卫生学课件-第3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生食熟食分开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 矿物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避免生食和熟食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04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食物中毒的识别与报告
总结词
及时识别食物中毒症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详细描述
了解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以及严重症状,如高烧、脱水、昏迷等。一旦发现疑 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尽快向当地卫生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或医疗机构报告。
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
总结词
采取初步措施,控制病情恶化。
详细描述
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场之前,应采取一些初步措施,如催吐、导泻等,以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同 时,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尽快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食物中毒的医疗救治
总结词
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详细描述
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应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采取的治 疗措施包括洗胃、灌肠、使用特效药物等。对于严重食物中毒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食 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追溯污染源头,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事件扩散。
02
食物中毒的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
01
02
03
沙门氏菌
常见于肉类、禽类和蛋类 食品,引起发热、恶心、 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志贺氏菌
主要污染蔬菜、水果和冷 饮食品,导致急性细菌性 痢疾。
砷中毒
由于食用含有高浓度砷的食品,如某些 地区的鱼类。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 痛和呼吸困难。
VS
铅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十大要点

预防食物中毒十大要点

预防食物中毒十大要点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的健康问题。

为了确保食物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以下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十大要点:1. 保持清洁卫生: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洗净双手和工作表面。

使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确保工作表面干净无菌。

2. 分开储存:将生肉、家禽、海鲜和其他易腐食品与其他食物分开储存,以防止交叉污染。

使用密封袋或密封容器储存食物,以防止细菌传播。

3. 适当储存温度:食物在储存时需要适当的温度。

冷藏食品的温度应保持在4摄氏度以下,冷冻食品的温度应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下。

4. 充分烹饪:确保食物充分烹饪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使用食品温度计来检查肉类、家禽和海鲜的内部温度是否达到安全温度。

对于不同类型的食物,安全温度有所不同。

5. 注意交叉污染:避免在不同食物之间传播细菌。

使用不同的切菜板和刀具来处理生肉、家禽、海鲜和其他食物。

在处理生食和熟食时,务必清洁切菜板和刀具。

6. 及时食用:食物在室温下只能放置一段时间,超过此时间可能会滋生细菌。

尽量在短时间内食用剩余的食物,避免长时间放置。

7. 注意食品包装:购买食品时,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避免购买已经过期或有异常气味的食品。

8. 避免生食:生食如生肉、生蛋、生海鲜等容易携带细菌。

避免食用生食,尤其是对于孕妇、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9. 注意食品来源:选择可靠的食品供应商和餐馆。

确保食品来源安全可靠,避免购买或食用不合格的食品。

10.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预防食物中毒的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推广正确的食品处理和储存方法。

通过遵循以上十大要点,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

保持清洁卫生、分开储存、适当储存温度、充分烹饪、注意交叉污染、及时食用、注意食品包装、避免生食、注意食品来源和健康教育都是确保食物安全的关键步骤。

预防食物中毒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只有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遵循正确的食品处理和储存方法,我们才能享受安全和健康的饮食。

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一、豆浆中毒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现:潜伏期数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有的腹泻、头痛,可很快自愈。

3、预防措施:豆浆必须煮开再喝。

二、豆角中毒1、中毒原因:豆角品种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

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3、预防措施:"烧熟煮透"。

三、发芽土豆中毒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种生物碱,叫龙葵素。

正常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较少,为2-10毫克%。

当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龙葵素含量增高。

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发生中毒。

2、中毒表现:一般在进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胃部灼痛,舌、咽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体温升高,头痛,昏迷,出汗,心悸。

儿童常引起抽风、昏迷。

3、预防措施:⑴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生芽变绿。

⑵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不得食用。

⑶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肉。

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

四、亚硝酸盐中毒1、中毒原因: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

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2、中毒表现:潜伏期30分钟-3小时,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⑴不吃腐烂变质蔬菜。

⑵加强宣传、不要误食亚硝酸盐。

五、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1、病原菌: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氏菌,付伤寒甲、乙等。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通过食用食物而导致的身体不适或者疾病。

食物中毒可能会是轻微的胃部不适,也可能会是严重的肠胃炎症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对于食物中毒的预防来说,了解其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1. 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细菌和寄生虫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

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在食物中滋生并产生毒素,导致食物中毒。

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食物中毒,在鱼类和生肉中较为常见。

2. 食物保存不当:食物保存不正确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存放较长时间,细菌容易繁殖并产生毒素。

另外,冷藏食品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或者反复冷藏和解冻,也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3. 食物交叉污染:食物交叉污染是指不同食物之间的相互污染。

这种情况下,细菌或其他致病物质可以从一个食物传播到另一个食物。

例如,生肉与其他食物接触后,未正确清洗工作台或刀具,这些细菌可能会传播到其他食物上。

4. 使用过期食品:使用过期的食品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过期食品中的细菌、霉菌或毒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1. 选择新鲜食材:购买食材时应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购买过期或已变质的食品。

2. 注意食物的储存:正确储存食物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例如,生肉应放在冷冻室中,熟食应密封保存,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3. 充分煮熟食物:食物煮熟后,细菌和寄生虫通常会被杀灭。

因此,确保食物彻底煮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4. 确保食品加工卫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保持厨房和设备的清洁,避免细菌交叉污染。

同时,要注意洗手卫生,避免细菌通过手部接触食物。

5. 注意食品的来源:尽量购买有信誉和良好卫生条件的食品供应商的食材,以减少食品中毒的风险。

6. 注意食品的储存温度:尽量将生鲜食品保持在正确的储存温度下,避免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存放较长时间。

食品中毒预防与防控措施

食品中毒预防与防控措施

食品中毒预防与防控措施一、保持清洁在准备和储存食物之前,要确保双手、操作台、厨具和餐具的清洁。

定期清洁厨房和食品储存区域,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二、生熟分开在处理生肉、鱼、禽和蛋类等食品时,应确保与熟食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和容器来处理生熟食品,可以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三、烧熟煮透所有肉类、禽类、鱼类和奶制品等食品必须彻底烧熟煮透。

在烹饪过程中,确保食物达到足够的温度和时间,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四、保持食物安全温度煮熟的食物应立即冷却,并保存在5°C或以下,以防止细菌繁殖。

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食物,特别是高温天气。

五、保证使用安全水使用安全的水源来制备食品,特别是用于饮用、烹饪和制作食品的用水。

确保水源清洁卫生,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

六、彻底清洗果蔬在食用水果和蔬菜之前,应将其彻底清洗干净。

使用流动的水来清洗蔬菜和水果,并注意清除果蔬上的污垢和农药残留。

七、避免食物接触有毒物质在储存和处理食品时,应避免食物与有毒物质接触。

这些有毒物质可能包括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和其他化学物质。

八、确保食物储存环境卫生在储存食品时,要确保储存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

定期清洁食品储存区域,并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细菌滋生。

九、使用安全的包装材料在包装食品时,应使用安全的包装材料。

避免使用有破损或污染的包装材料,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十、定期检查食品安全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查,确保没有过期、腐烂或变质的食品。

及时处理过期或变质的食品,以防止误食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伏期(the incubation period): 12 – 36 h, 一般 12 – 14 h,短 6-8 h, 长 48-72h 特征:发热 发热(fever) 发热 腹痛(abdominal pain) 呕吐(vomiting) 腹泻 (diarrhoea) 黄绿色水样便
(五) 诊断和治疗 (prognosis and therapy) therapy)
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
1 食物 食物---- 传播疾病的媒介(Vehicle ) 传播疾病的媒介( 2 食物中的病原体 食物中的病原体-----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 因子( 因子(pathogenic agents) ) 3 临床特征(symptom)----- 急性中毒 临床特征( ) 性或感染性表现
(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3) 沙门氏菌病奶牛的牛奶 4) 蛋类污染 水禽及其蛋类带菌率 30% -40%。 5) 烹调后的熟制品的再次污染 3 季节性特点 夏、秋两季
(三)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中毒机理
(pathogenesis) pathogenesis) 感染型
(四)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临床特征
(六) 鉴别诊断
1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2 霍乱 (cholera) 3 急性菌痢 (dysentery) 4 病毒性胃肠炎
(七)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
预防原则
– 防止污染 – 控制繁殖 – 杀灭病原菌
治疗原则
– 迅速排除毒物 – 对症治疗 – 特殊治疗
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菌 (disease-causing bacteria) G(一)杆菌,有鞭毛,能运动,兼性厌氧 常见的菌为 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 致病性最强 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eimurum) 食品 中最常见 肠炎沙门氏菌 (Salminella erteritidis)
保温食物放置在易于病原菌繁殖的温度条件
食物制作与供应的间隔超过半天或更长时 间,加上存放条件不适当 5) 发酵食品发酵不足或发酵速度过于缓慢致 ) 使产酸不够
(2)影响病原物质增殖的因 素
6) 食品腌制过程中食盐含量不够或腌 制时间过短 7) 中低温度的食品水分活性升高或出现 ) 潮解结块现象 8) 所选环境条件适合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 繁殖或通过抑制竞争性微生物的生长 而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六) 预防措施 (prevent measure) measure)
1 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 1) 严格控制带沙门氏菌的肉类食物进入市场 2) 严格遵守合理屠宰过程的卫生要求 3) 在食品贮藏、运输、加工、烹调、销售过 程中,防止污染 2 控制繁殖 低温贮存食品,缩短贮存时间 3 食前彻底加热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1. 流行性 : A 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 B 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 一致 C 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停止 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 2. 暴发性
食源性疾病的分布特点
人群、时间、 人群 、 时间 、 空间 三间分 布(distribution) )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1 引起中毒的食品 (foodstuffs) 主要为动物性食品 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动物性食品 其次为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由植物性 食品引起者很少。 2 食物中沙门氏菌的来源 1) 生前感染 A 原发性沙门氏菌病 B 继发性沙门氏菌病 2) 宰后污染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microbial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 一 、概述 (outline) (一)流行病学特征 1 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2 夏秋季发生率高 3 动物性食品是主要中毒食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三个环节) (二) 中毒发生的原因 (三个环节) 1 食品被致病菌污染 2 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有繁殖的机会 3 食用前未加热或未彻底加热 食用前未加热或未
毒型毒理 素中机
肠素 酶 腺酸化) 毒 (苷环酶 C -分 L 泌 细 内A M 肠 皮 胞 腹 胞 TP cA P 上 细 泻 N+吸 a 收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epidmiological features) features)
1 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2 食物中毒种类分布特点 3 季节性及地区性分布特点 全年可发生,但第二、第三季度, 全年可发生,但第二、第三季度,尤其是第三 季度是高发季节
食物中毒分类 (types of food poisoning) poisoning) 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四)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
clinical features: diarrhea vomiting, abdominal pain fever
(五)诊断(diagnoses) (五)诊断(diagnoses)
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 临床症状 3 实验室检验资料
– A 细菌学检查 – B 血清学鉴定 – C 基因探针 – D 快速动物实验
第十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food poisoning and control) control)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foodborne disease )
一、食源性疾病 WHO 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 定义: 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 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 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
6) 在含有或涂有有毒金属涂料的食品 ) 容器、销售设备、 容器、销售设备、管道等输送酸性食 品或饮料, 品或饮料,引起毒物溶入或迁移到 食品中 7)生吃或半生吃已受病原物质污染的食 ) 品等 8) 过量食品添加剂 ) 9) 误用有毒物质 )
(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
生物性 ( Bacterial) 化学性(Chemical) 物理性(Physical )
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因素
最低感染剂量或最小中毒剂量 ( minimum infective dose , minimun intoxicating dose, MID)能 ) 引起人体感染或毒性反应所需病原物质 的最低含量或数量 (1) 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 ) (2) 影响病原物质增殖的因素 ) (3) 影响病原物质残存的因素 )
副溶血性弧菌能使人或家兔的红细 胞发生溶血, 胞发生溶血,使血琼脂培养基上出 溶血环, 现 β 溶血环, 称为“神奈川( 称为“神奈川(Kanagawa)试验阳 试验阳 性”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沿海地区 7—9月高发 好发食品(stuff food ):海产品 好发食品 :海产品,盐渍食品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来源: 人对食品污染:病人和健康携带者 间接污染:
(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
1) 生鲜牲畜肉或禽肉等食品原料受污染 ) 2) 感染者触摸食品,其后食品又未经充 ) 感染者触摸食品, 分加热处理 3) 交叉污染(cross contamination) ) 交叉污染( ) 4) 食品加工设备未彻底清洗,从而引起 ) 食品加工设备未彻底清洗, 病原物质的污染 5) 来源不安全的某些食品 )
(3)影响病原物质残存的因 素
1) 食品在烹饪或加热制作过程中所用 ) 温度不足或时间过短 2) 熟食在重新加热过程中所用温度不足 ) 或时间过短 3) 食品酸度不够 )
二、食物中毒(food 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
1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指摄入了 食物中毒( ) 含有生物性、 含有生物性 、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 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 现的非传染性( 不属于传染病) 急性、 现的非传染性 ( 不属于传染病 ) 急性 、 亚急性疾病。 亚急性疾病。 2 中毒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中 中毒食品: 毒的食品。 毒的食品。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菌特点 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emolyticus) G(—),嗜盐菌(含盐3% 稀释一倍食醋1分钟
死亡
神奈川( 神奈川(Kanagawa)试验阳性 试验阳性
神奈川(Kanagawa)试验阳性 神奈川(Kanagawa)试验阳性
中毒食品分类
细菌性中毒食品 真菌性中毒食品 动物性中毒食品 植物性中毒食品 化学性中毒食品
中毒食品种类分布
11%
50% 39%
meat plant other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 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 ) 发病潜伏期短, (2) 发病与食物有关 ) (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 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
10)食品贮存期间遇污水回流,滴漏等 )食品贮存期间遇污水回流, 原因而受病原物质污染 11)污染物通过食品包装容器的缝隙或 ) 破损处透内容物内 12)食品在种植或加工过程中被含有病 ) 原物质的污水污染
(2)影响病原物质增殖的因素
1) ) 2) ) 3) ) 4) ) 已烹饪的食物存放在较高的室温条件下 食物冷却方法不当
沙门氏菌特点
1) 生长繁殖适宜温度:20-30℃,水中 ) 生长繁殖适宜温度: ℃ 存活2-3周 存活 周 ,人的粪便中 1-2月 月 2) 100℃立即死亡,80℃2分钟,70℃5 分钟, ℃ ) ℃立即死亡, ℃ 分钟 分钟, ℃ 小时死亡 氯处理5分钟 小时死亡, 分钟,60℃1小时死亡,氯处理 分钟 死亡 3) 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品 ) 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 后无感官性状变化
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A 细菌学检查 B 血清学鉴定 C 基因探针 D 快速动物实验 4 判定原则:对于因 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细 菌学检验的食物中毒, 则按GB1438-94 (食 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 术处理总则)执行, 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 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 行评定,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