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预防食物中毒及原则

合集下载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通用11篇)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通用11篇)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通用11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常常要提前编制一份优秀的应急预案。

你知道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篇1为了保障我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以便及时、正确、高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把中毒事件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校食品中毒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学校“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集体食物中毒处置领导小组,一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置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韩宝奎(校长)副组长:李忠会(副校长)张海峰(食堂管理员)成员:2、职责:(1)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负责组织抢救中毒师生、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的起因,负责安排善后工作。

(2)副组长负责食堂的食物、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并制定检查的各项措施及管理措施,开展食品安全教育。

并与卫生防疫部门联系接受监督。

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立即报告,对食堂的食品展开全面检查,确定为食堂问题的要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抢救中毒师生解决善后工作,如不为食堂问题也要积极参加工作,配合协调解决问题。

(3)带班领导负责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解决参与抢救工作。

(4)宋玉臣负责厨房的安全工作,在事故发生时积极协助配合调查取证,保证无关人员不能进入厨房和工作间。

(5)牟松花、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食物中毒现象立即报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并组织抢救。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了被污染或者变质的食物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不仅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大家有效地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首先,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要求。

在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新鲜、无异味、无霉斑的食材,避免购买已经过期或者变质的食品。

在储存食物时,要注意分开存放生熟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冰箱是食物储存的重要工具,要定期清洁冰箱,保持冰箱内部的卫生。

烹饪食物时,要彻底煮熟肉类和禽类食品,避免生吃或半生食用,确保食物达到适宜的温度。

其次,注意食品的加工和烹饪过程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在食品加工前,要彻底清洗食材,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农药残留。

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加热时间和温度,确保食物彻底煮熟。

避免使用过期的调味料和废弃油脂,以免引起食物变质。

另外,要避免生食海鲜和生食蔬菜水果,尤其是在外就餐时更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和质量。

此外,餐具和厨具的清洁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餐具和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尽量使用专用的砧板和刀具,避免生熟食物混合使用同一砧板和刀具。

在烹饪过程中,要及时清理食材残渣和油渍,保持厨房的清洁卫生。

另外,要定期更换厨房抹布和洗涤用具,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

最后,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

在进食前,要彻底洗净双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避免在不洁净的环境中进食,尽量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和食品摊点。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过量油腻食物,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综上所述,预防食物中毒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食材的选择、加工和烹饪过程、餐具和厨具的清洁、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等多个方面。

只有做到全方位的预防,才能有效地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做到“从源头抓起、从细节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

应避免熟制后的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如避免熟制后的食品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

从业人员需要经常性清洗手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清洗手部后还应在消毒后进行操作。

同时保持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加工制作台面、容器、工具等清洁,并消灭鼠类、虫害等有害生物,避免其接触食品。

2.控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如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制食品时,将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或在8℃以下冷藏或冷冻。

3.尽量缩短食品的存放时间。

当餐加工制作食品后当餐食用完,尽快使用完食品原料、半成品。

4.清洗和消毒。

对所有接触食品的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包括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等物品以及生吃的蔬菜、水果等。

5.控制加工制作量。

食品加工制作量应与加工制作条件相吻合。

当食品加工制作量超过加工制作场所、设施、设备和从业人员的承受能力时,加工制作行为较难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易使食品受到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鸡
蛋、鱼类等动物性食品,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保障生命安全食物中毒事件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制定和执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在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过程中,要全力以赴救治中毒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

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是应急预案工作的根本宗旨。

应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2.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

3. 强化食品安全检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4.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

5. 常备不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 依法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处置工作进行依法管理。

2. 统一领导:成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指挥部,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和监督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分级负责,快速反应1. 分级负责:根据食物中毒事件的严重程度,实行分级响应,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2. 快速反应: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五、科学决策,高效处置1. 科学决策: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准确判断事件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

2. 高效处置: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态,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六、信息公开,透明公开1. 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食物中毒事件相关信息,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透明度。

2. 透明公开:加强对应急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模版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模版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模版一、引言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用被污染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制定一套有效的食物中毒预防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模板,帮助组织和个人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食物中毒预防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食品无毒、无害、无污染,保障人们健康饮食。

2. 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施策:通过源头管理、过程管理和终端管理相结合,综合施策,全方位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2) 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依法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管理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3) 从业者自律,责任明确:食品相关从业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并自觉维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有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

4) 包容宣传,共同参与:加强食物中毒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形成整体防控合力。

三、食物中毒预防制度的内容1. 食品生产加工环境卫生管理1)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规定必要的环境卫生要求和操作规范。

2)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的日常卫生检查和清洁工作,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境的卫生安全。

3) 定期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的卫生检测,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进行整改或关闭。

2. 食品原料采购管理1) 建立健全食品原料供应商管理制度,筛选并与有资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 严格把控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原料的无毒、无害、无污染。

3) 对食品原料进行检验、抽检,并保存相关检验报告和记录。

3. 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管理1) 制定食品加工操作规范,规定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食品加工。

2) 加强食品加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食品安全意识。

3) 定期进行食品加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不产生食物污染。

4. 食品储存和配送管理1) 建立食品储存和配送管理制度,规定食品的储存和配送条件。

食物中毒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处理原则一、引言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受到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导致身体不适或疾病的现象。

食物中毒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而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避免食物中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本文将从原则、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食物中毒处理方法。

二、原则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孕妇等易感人群,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2. 保持安静:在发现有人出现食物中毒后,要让患者保持安静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病情。

3. 补充水分:在发生轻度食物中毒时,可以通过补充水分来帮助排出体内有害物质。

但要注意不要过量饮水。

4. 不用催吐:不建议使用催吐剂来处理食物中毒。

如果误服了化学药品或其他有害物质,使用催吐剂可能会加重病情。

5. 不要吃药:不建议在食物中毒时自行服用药物,因为不同的药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三、急救措施1. 洗胃:如果误食了有毒物质,可以通过洗胃来清除体内有害物质。

但是洗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伤害。

2. 补液: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3. 给予营养支持: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来促进身体康复。

可以给予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4. 给予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或其他治疗药物来消除细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

四、预防措施1.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餐具清洁卫生、选用新鲜无污染的食材、避免食用变质或过期食品等。

2.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3. 做好储存:储存食品时要注意温度和湿度,避免食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4. 注意饮食习惯:饮食要健康,不吃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的食品,不吃过多的油炸、烧烤等加工过程中易产生致癌物质的食品。

五、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如果出现了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预防食物中毒的三项基本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三项基本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三项基本原则1. 清洁:洗手洗得勤,食品处理别马虎说到预防食物中毒,第一步就是清洁。

没错,你没有听错,洗手是王道!想象一下,刚刚摸过门把手、手机,甚至还可能跟朋友握过手,这些小细节都可能把细菌带到你准备的美食上。

所以,吃饭前洗手,那是必须的,别让细菌趁虚而入!用肥皂洗得仔细些,至少要20秒,这可是科学家的建议哦,不是我胡说八道的。

再说说食材的清洁。

买回来的蔬菜水果,尤其是那些露天长大的,得好好冲洗一番。

你知道,农药、泥土和小虫子啥的,可是一点也不想请你吃饭的。

用流水冲洗,别怕麻烦,搞定这些小细节,你的食物才会干干净净,吃得安心。

还有,别忘了厨房的清洁,砧板、刀具,使用完后记得消毒一下,做到“杀菌无情,备餐有道”。

2. 生熟分开:别让细菌开派对接下来,我们聊聊生熟食物的分开处理。

说实话,这可不是小事儿。

很多人可能觉得“哎呀,混一起也没啥”,但我告诉你,这简直是给细菌开了个狂欢派对。

生肉、生鱼、这些东西,携带的细菌可不是闹着玩的,碰到熟食的话,那就真是灾难了。

所以,务必要记得分开储存,冰箱里最好用不同的盒子,标好“生”和“熟”,让细菌乖乖待在自己的地盘上。

切肉的刀、砧板和切蔬菜的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说到这,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画面:一块生肉跟一根香肠亲密接触,嘿,别说我没提醒你,后果可得自负其责。

还有,在烹饪的时候,生食和熟食之间的隔离也很重要。

下厨的时候,先处理生食,再处理熟食,这样可以确保细菌不跑到你的美食上,真是心安理得地享用大餐。

3. 加热:高温灭菌是王道最后,我们得聊聊加热的问题。

好吧,听着,这可不是让你把菜煮成烂糊糊,而是强调高温的威力。

大多数细菌在高温下都没啥脾气,煮熟、蒸透,才能让你吃得更放心。

记得,鸡肉、牛肉和海鲜这些“高危食品”,可得煮到中心温度达到安全标准,才能放心下口。

我知道,有些人爱吃生鱼片、半生不熟的牛排,虽然那是风味,但是风险也得自己承担。

为了小心翼翼,还是尽量选择熟食,既安全又美味嘛!而且,不同的食材所需的加热时间可不一样,鸡翅要煮得久点,海鲜则稍微快些,真是个讲究的活儿呢。

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10篇

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10篇

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10篇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篇1一、应急处臵部门和职责1、幼儿园成立特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小组由幼儿园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成员由教研组、保育员、食堂负责人等组成。

组长:__副组长:__组员:__2、处臵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健全制度,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1、幼儿园加强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措施,责任到人。

2、加强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

按规定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日常晨检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严禁无健康证人员在幼儿园食堂上岗工作。

3、加强幼儿园食品操作程序的日常管理。

幼儿园食堂、食品供应部门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杜绝不洁、变质及三无产品流入学校;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烧透,加工好的食品及时放入密封间;严格熟食间的管理,防止熟食二次污染;做好留样食物的记录并签名。

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严格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当、时间保证。

4、加强师生的教育。

教育师生不吃无证摊贩的不洁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应急处臵1、信息报告(即时报告在校的最高行政领导)(1)幼儿园健全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勤人员,构建“安全工作绿色通道”,确保安全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2)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及时向幼儿园长报告,如幼儿园负责人都不在则迅速向其他行政人员报告。

(3)在半小时之内以口头形式报告民治街道卫生监督所。

处臵完毕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

(4)上报时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虚报。

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目前的状况等。

2、事件处臵程序(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拨打“120”,及时将病人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安全救护组要积极做好中毒幼儿的就医陪护工作。

(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设备和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预防食物中毒
1、食品原料、辅料、调料必须新鲜屋异常,安全卫生。

严把食品采购关、验收关、入库关、使用关。

2、做好厨房内各个环节的卫生,保持厨房用具清洁,食用洁净水,保持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防止食品的细菌污染。

3、熟食品与生食品、原料与成品、生食品用具与熟食品用具、食品与非食品,必须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4、烹调食品要彻底加热,杀灭病原菌,熟食品要尽快食用,经较长时间储存的熟食品必须感官检查无异常。

经彻底的高温处理后才能销售。

5、搞好防鼠防尘防腐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细菌。

6、做好餐具一刮、二清、三洗、四消毒、五保洁。

7、蔬菜使用前要用清水适当浸泡,除去农药残留,预防农药中毒。

8、防止灭鼠药、没虫药农药兽药污染食品。

9、不经营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肉类食品,不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超过期限、假冒伪劣和“三无”食品。

10、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患有痢疾、肝炎、肺结核、伤寒、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一、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

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

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65℃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卫生温度条件下长时间储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

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者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如蔬菜中农药、猪肝中瘦肉精等。

2、食品中含有天然的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中未除去。

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如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只要有:
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和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

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

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

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

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食用。

在腌制肉制品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不得《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的限量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