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全)
餐饮业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预防原则

・中 国 保 健 营 养
・
餐饮 业食 物 中毒 的特点及预 防原 则
孙 冬 梅
【 中图分 类 号 】 R1 5 5
一
【 献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1 0 — 4 42 1 )4 0 9 一 4 7 8 (0 00 — 1 a 0 0 0
随着 医学 技术的 H 发展 , 益 腹腔镜手 术在临床 上应 用越来越广泛 , 由此而造成 的感染也 日益增 多。据国外调查 , 其感染率一 般在 8 0 -1 万 左右 , 国的感染 率更高一些 。由 f腹腔镜 手术所需的 器械精密 , 我 贵重 及在临床上 使用频繁 , 存在着 交叉感 染的 危险性 。所 以腹腔 镜器械 的 灭菌 显得尤其 重要 。 另外 , 腹腔 镜手术的成功 , 很大程 度. 依赖器械性 能是否 良好及仪 器是 否T 常 。因此器械 保养就很莺要 。现将我院一年 F 来开展 腹腔镜手 术器械 灭菌方法 与管理 介绍 如下 :
、
患。 大 多数 食物 中毒 由各 种致病 的细菌 、病毒 和寄生 虫引起 , 少数 有
食品中的 各种有毒 物及有 害化学物 质 引起 。 二 、一 些城 市 餐饮 业 食物 中 毒的 特 点 餐饮业 向来是食物 中毒的高发行 业 , 一些城市 2 0— 0 9 的食 00 20 年 物 中毒报告 显示 , 发生 在餐饮业 的食物 中毒 占中毒总起 数的 8 .%且 51 有以下 特点 : 致 病原 : 餐饮 业食物中毒 的 8 .%是细 菌引起的 , 03 是最 为主 要的致
中毒 食 品 : 餐饮 业发 生的 食物 中毒中 , 因冷 菜 、盒 饭 、桶 饭导致 的 占 3 . %, 较易发 生食物 中毒的高风 险品种 。 55 是 中毒 季 节 : 二 、三 季发 生的 食物 中毒 分 别 占全年 中毒 数量 的 第 2 . %和 4 . %, 细菌性 食物 中毒 的好发季节 。化学性 食物 中毒季 92 43 是 节性特 点不 明 。 三 、预 防 细 菌性 食物 中毒 的基 本原 则 细菌性 食物 中毒是发 生最 多的食物 中毒 , 其预 防原则具 有共同之 处: 首先是防止 食品受到细菌 污? , 染 其次是控 制细菌生长繁殖 , 最后也 是 最重要 的是 杀灭病 原菌 。具体 的措施 包括以 下方 面 : 原则一 防止食 品受到 细菌污染 () 1 保持 清洁 。2 生熟 分开 。3 使用安 全 的水和 食品 原料 。 () () 原则二 控制细 菌的繁殖 () 1 控制 温度 。 2 控制 时间 。 () 原则三 杀灭病原 菌 () 1 烧熟 煮透 。 2 严格 洗消 。 () 作者 单位 : 牡丹 江市卫生局 卫生监 督所 1 ' 1 7 U0 1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2篇)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1.豆浆、四季豆等含有天然有毒物质,必须煮熟煮透方能食用。
2.马铃薯(土豆)发芽时,因芽内含有龙葵素,必须将芽彻底挖掉,才可进行烹调食用。
3.未烧熟煮透的海产品不得食用,熟透的海虾、海蟹应一次或当天食用,如有剩余,放凉后立即妥善冷藏,再次食用前要加热煮透。
4.夏秋季多发细菌性食物中毒,要注意食物加工消毒及炊具、餐具消毒。
5.严防发生投毒事件。
外部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加强餐饮服务人员的思想建设,及时化解矛盾,以免发生过激行为。
6.食品仓库、加工间不得存放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7.食堂内不得有员工住宿、午休房间。
8.如怀疑有食物中毒发生时,应迅速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2)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措施: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各国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要求和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
2. 食品生产许可和监管: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获得生产许可,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3. 食品安全监测和抽检:相关部门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和抽检,检测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针对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
5.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评估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6. 家庭和个人防护:加强个人和家庭在食品购买、存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的卫生习惯,保证食品的安全。
7. 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和惩治,形成威慑力。
总之,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监管措施、宣传教育和个人防护等多种措施,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餐饮企业食品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一、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一)预防细■性食物中毒应按照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下列主要措施:1 .避免污染.主要指避免熟制后的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
如避免熟制后的食品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从业人员经常清洗手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还应在清洗手部后进行手部消毒;保持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加工制作台面、容器、工具等清洁;消灭鼠类'虫害等有害生物,避免其接触食品;2 .控制温度.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控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如熟制食品时,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0°C以上;贮存熟制食品时,将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C以上热藏或在8°C以下冷藏(或冷冻);3 .控制时间。
尽量缩短食品的存放时间。
如当餐加工制作食品后当餐食用完;尽快使用完食品原料、半成品;4 .清洗和消毒.如清洗所有接触食品的物品;清洗消毒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等物品;清洗消毒生吃的蔬菜、水果;5 .控制加工制作食品加工制作量应与加工制作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制作量超过加工制作场所、设施设备和从业人员的承受能力时,加工制作行为较难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易使食品受到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1 .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
使用流水反复涮洗蔬菜(油菜等叶菜类蔬菜应掰开后逐片涮洗),次数不少于3次,且先洗后切。
接触农药的容器、工具等做到物品专用,有醒目的区分标识,避免与接触食品的容器、工具等混用;2 .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三)颈防常见真・性食物中毒的指旅:严把采购关,防止霉变食品入库;控制存放库房温度、温度,尽量缩短贮存时间,定期通风防止食的在贮存过程中需变;定期检查食品,及时清除零变食品;加工制作前,认真检查食品的感官性状,不得加工制作霉变食品。
餐饮业食物中毒预防基础知识

餐饮业食物中毒预防基础知识引言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被污染或不卫生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在餐饮业中,食物中毒是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餐饮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损害。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餐饮业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常见症状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被污染或不卫生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部疼痛、呕吐、腹泻、发热、头晕等。
严重的食物中毒还可能导致中毒者生命危险。
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食材污染食材污染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材可能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加工,这些污染物就会进入食物中,引发中毒。
2. 不卫生的加工环境食物加工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
如果加工环境不干净,存在细菌、霉菌等病原体,就会污染食物,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3. 不良储存条件食物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控制温度、避免交叉污染等,就容易滋生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餐饮业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餐饮业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食材选择和采购在选择和采购食材时,要选择新鲜、品质好的食材,并确保供应商有合法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同时,要定期进行食材供应商的质量检查,确保供应商的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2. 强调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餐饮企业需要保持清洁的加工环境,加强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包括加工食品前要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和器具,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设备等。
3. 控制食品储存的温度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
易腐食品如肉类、奶制品等应存放在低温环境下,而熟食和煮熟的食物应尽快冷却至适当的温度并储存。
4. 加强员工的卫生意识和培训餐饮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卫生意识,要求员工在操作食品前后要洗手,并培训员工关于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物摄入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疾病或不适症状。
食物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有毒物质等。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是至关重要的。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1. 保持食品卫生:餐饮业者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包括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制作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控制,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2. 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公众应接受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了解食品中毒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在食用食物前应洗手,避免将细菌和病毒带入食物中。
同时,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 食品储存和加工的注意事项:食品储存时要注意分开存放生熟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食品时要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二、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1. 及时发现和报告: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的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相关卫生部门,以便采取控制措施和调查病因。
2. 隔离和治疗:对于确诊的食物中毒患者,应立即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以减少病情的恶化和传播的风险。
3. 溯源调查:卫生部门应追踪和调查食物中毒事件的源头,找出导致中毒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4. 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食品中毒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5. 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水平。
食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公众也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避免食物中毒的风险。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1、选择、使用经平安处理的食品或原料:在购买食品时,认定所购买的食品(特别是一些熟食制品、定型包装食品)是否新鲜,防护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按特定的贮存要求存放;当认为食品的品质有问题时,绝对不要购买食用。
2、烹调食品要熟透:未经烧煮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特别是家畜、家禽肉类和牛奶,只有彻底烹调才能杀灭各种病原体,而且加热是要保证食品的所有局部的温度至少到达70摄氏度以上。
3、立即食用煮好的食品: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4至5小时的食物极不平安,这是因为烹调好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就开始繁殖,放置的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微生物繁殖到一定的数量或繁殖过程中产毒可致进食者中毒,所以趁热进食刚煮好的食品可缩短微生物繁殖时间。
4、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这种情况往往是大意、或不良习惯造成,如烹调操作时先用刀、砧板处理熟食,用盛过生食品的容器装熟肉,手接触过生食品后再摸熟食,冰箱存放食品时生熟混放,这样,造成了二次污染。
5、烹调过程中,每次用手接触过生食品后要接触熟肉与熟食品有关的物品时,也必须洗手:当手上有伤口与食品接触时,最好能用绷带包扎或戴上密封套。
6、保持厨房清洁:用来制备食品的任何用具的外表必须绝对干净,洗碗池定期清洁消毒,接触厨房用具的抹布每天消毒晾干,餐具认真消毒并妥善保洁。
7、防止苍蝇、蜂螂类和其它动物接触食物:最好的保护措施是将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中,以免遭到上述害虫将致病的微生物带到食物。
8、采用平安食用蔬菜:由于在蔬菜种植中滥用农药造成中毒的情况仍然存在,所以食用蔬菜必须采用“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平安方法,以去除残留于蔬菜中的农药。
9、加强卫生操作场所的管理工作,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操作间。
10、对人员的思想要经常进行了解教育,防止不法分子进行投毒等破坏活动。
11、严禁食用疫区的禽肉蛋类食品,对购置的食物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妥善保管。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PPT(全文完整版)

细菌性食物中毒
01
02
03
04
细菌污染
食品在加工、运输、储存过程 中受到细菌污染。
细菌繁殖
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在食品中 大量繁殖。
毒素产生
部分细菌产生毒素,导致食物 中毒。
常见细菌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肉毒梭菌等。
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污染
食品受到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
毒素产生
04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规范和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依法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 可
保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 剂等符合安全标准
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 制度
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性
保障公众健康
食物中毒可能导致严重的 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食物中毒是保障公 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鼓励和支持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提高食品安 全检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强化监管力度
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 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全程可控。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维护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引发社 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预 防食物中毒有助于维护社 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预防 食物中毒有利于促进食品 产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食品安全工作的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 法律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
防范食品中毒:注意食品储存和烹饪卫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食品卫生和储存。
因为不注意食品卫生和储存,很容易导致食品中毒和变质,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防范食品中毒,特别是在食品储存和烹饪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一、食品储存1. 保持食品干燥食品储存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干燥。
因为湿润环境会促进细菌的繁殖,从而导致食品的变质。
所以,在存放食品时,要选择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潮湿。
2. 储存温度适宜食品储存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冷冻食品的冷藏温度应该在0℃以下,而易腐食品的储存温度应该在4℃以下。
如果温度过高,食品会容易变质,从而导致食品中毒。
3. 分类储存在储存食品时,要将不同种类的食品分类储存。
特别是生肉和熟食要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储存环境的清洁,避免细菌的传播。
4. 注意食品保质期食品的保质期也是需要注意的。
如果食品已经过期,就不能再食用了。
如果吃了过期的食品,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查看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二、食品烹饪1. 食材清洗在烹饪食品前,首先要对食材进行彻底的清洗。
因为食材表面常常会带有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如果不清洗干净,就会影响食品的卫生安全。
2. 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
例如,要使用新鲜的食材,避免使用变质的食材;在加工生鲜食材和熟食时,要使用不同的切割工具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在加工过程中要避免口水直接接触食材等。
3. 烹饪时间在烹饪食品时,一定要注意烹饪时间。
特别是对于易滋生细菌的食品,如肉类、海鲜等,要确保烹饪时间充分,彻底杀死细菌,避免引起食物中毒。
4. 食品储存在烹饪好食品后,也需要注意储存。
如果食品不能一次性吃完,就要及时储存。
要将食品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并冷藏储存,以防止食品变质。
总之,食品卫生和储存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从饮食开始注意这些细节,才能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格洗消
生鱼片、鲜榨果汁、水果拼盘等不经加热处 理的直接入口食品,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 严格的消毒。 餐具、熟食品容器要彻底 洗净消毒后使用。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 盛器、双手要经常清洗消毒。
31
控制加工量
如果超负荷进行加工,就会出现食品提
前加工、设施设备不够用等现象,从而
不能严格按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进行操
处理熟食要做到“五专”,即专间、专 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和专用消毒设 备。 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 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记。 从事粗加工或接触生食品 的从业人员不应从事处理 冷菜的工作。
26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
熟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净水。
27
控制温度
交叉污染
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般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 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加工操作过程中如发生 以下情况,就可能使成品受到污染: 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包括食品中汁 水的接触)。 装成品和原料、半成品的 工用具、盛器混用。 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 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 成品。
1
餐饮业预防食物中毒的 基本原则
2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的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3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本概念
4
食物中毒
因食用中毒食品引起的一类疾病,国外也称食 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定义是:食用了 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 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 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大多数食物中毒由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 生虫(即生物性危害)引起,少数由食品中的 各种有毒物及有害化学物质(即化学性危害) 引起。
致病原
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 80.3%是细菌引起。
15
2000~2006年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2
发生原因
发生前五位原因:交叉污染、加工人员带 菌操作、未烧熟煮透、熟食品时间/温度控 制不当、餐具 餐具容器/用
容器/用具不洁。熟食品时间/
具不洁 4.8% 其他 11.2%
交叉污染占
温度控制不 当 4.8%
控制温度 控制时间
烧熟煮透 严格洗消
控 制 加 工 量
原则三:杀灭病原菌
24
保持清洁
保持与食品接触的砧板、刀具、操作台等表面 清洁。 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 板等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 保持手的清洁,不仅在上岗 操作前及受到污染后要洗手, 在加工食物期间也要经常洗 手。
25
生熟分开
50%以上。
未烧熟 煮透 11%
加工人员带 菌污染 16.2%
交叉污染 52.8%
餐饮业食物中毒发生原因
16
2000~2006年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3
中毒食品
冷菜、盒饭、桶饭引起的中毒占35.5%。 第二、三季度发生的食物中毒分别占全年中 毒数量的29.2%和44.3%,是细菌性食物中 毒的好发季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季节特点不明显。
烹调前未彻底解冻。 一锅烧煮量太大。 烧制时间不足等。
20
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
具有潜在危害的即食食品在危险温度带贮存时 间超过2小时,食品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较易发生的情形:
冷藏设施不足或超负荷。 供应宴席时冷菜提前切配并在 常温下放臵。 盒饭加工后在常温下保存较长 时间。 食品冷却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
29
烧熟煮透
烹调食品时,必须使食品中心温度超过70℃,保 险起见最好能达到75℃并维持15秒以上。 在危险温度带存放超过2小时的菜肴,食用前要彻 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已变质的食品可能含有耐热(加热
也不能破坏)的细菌毒素,不得再 加热供应。
冷冻食品原料宜彻底解冻后加热, 避免产生外熟内生的现象。
原料
供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 经初步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制作的食品。 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又称即食食品或直 接入口食品)。 包括熟食品和即食生食品(如水果、生食蔬菜、生食水 产品等)。 各种只需经分切、分装等加工后就能直接食用的食品也 应按成品进行管理,如待切配的冷菜、待切片的面包、 待分装成盒饭的饭菜等。
半成品
成品
12
13
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的特点
14
2000~2006年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1
发生行业
其他行业 食物中毒 14.7%
发生在餐饮业的食物 中毒占中毒总起数的 85.1%。
餐饮业食 物中毒 85.1% 餐饮业食物中毒占中毒总数比例
非细菌性 食物中毒 19.7%
细菌性食 物中毒 80.3% 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餐饮业中毒比例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制作后至食用的时间超过2小 时的,应在危险温度带范围之外温度条件保存。 食品应快速冷却,尽快通过 危险温度带。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原料应 冷冻或冷藏保存。 冷冻食品解冻应在≤5℃的 冷藏条件或≤20℃的流动水
条件下进行。
28
控制时间
不要过早加工食品,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应控 制在2小时以内。 生食海产品加工好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1小时。 冷库或冰箱中的生鲜原料、 半成品等,储存时间不要 太长,使用时要注意先进 先出。
9
交叉污染
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
环境或工具把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转
移到食品的过程,细菌引起的交叉污染
是最常见的交叉污染。
10
清洗和消毒
清洗
用清水清除食品原料、餐具、 工具表面的污物。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或杀灭 致病微生物。 消毒不能完全杀灭细菌芽胞。
消毒
11
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6
7
危险温度带
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
我国《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的规定为10~60℃。 由于部分致病菌在5~10℃
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建
议餐饮单位以5~ 60℃作 为危险温度带。
8
中心温度
块状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或食品原
料的中心部位的温度。
中心温度可用中心温度计测量。
中毒季节
17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8
从业人员带菌污染
一旦从业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疖子,或 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便会携带大量致病菌。 如果从业人员患病后仍 在继续接触食品,且不 严格进行洗手消毒,就 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污染,引发食物中毒。
19
食品未烧熟煮透
致病菌未被彻底杀灭,引发食物中毒 较易发生的情形:
21
餐具、容器、用具不洁
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引起 食物中毒。 较易发生的情形:
盛放食品成品的餐具或 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 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 污染。
22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23
原则一: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原则二: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5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
虽然任何食品都有可能受到污染,但有些食品 特别适宜于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和产毒,这类 食品被称为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必须控制温度和时间来防 止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通常其特点有:
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较高。
pH大于4.6。 水分活性大于0.85。
作,上述各项关键控制措施就难以做到,
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32
食物中毒的预防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以
下课程中提到的各项措施,其实就是对上 述各项原则的展开和应用,只要记住这些 原则,就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采取这些 措施。
33
谢 谢!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