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模型

合集下载

2.3.1 基于构件的模型

2.3.1 基于构件的模型
现代软件过程模型
基于构件的 开发模型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 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 model •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改变大型软件开发方式 • 考虑的焦点是集成,而非实现 • 构件/组件(Component)
– 系统中模块化的、可更换的部分 – 实现特定的功能 – 对实现进行封装,暴露一组接口 – 例如:动态链接库(.dll),浏览器插件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需求 分析
构件检索 与分析
构件选取
设计体系 结构
需求修改
复用与集 成构件
系统 测试
系统 维护
系统开发
构件库
开发新构件 购买新构件
构件开发 与维护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01. 需求分析 02. 构件分析
• 与其它过程 模型相同
• 根据需求搜索构件 • 如果没有完全匹配
的构件,则需要修 改构件或者修改需 求
03. 系统设计
• 与其它过程模型不 同
• 考虑重用和集成 • 如果没有可重用的
构件,则设计新软 件
04. 开发集成
• 将构件集成到系 统中 软件复用思想 • 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加快开发进度,提高 软件质量
适用场合
适用于系统之间有共性的情况。
缺点
• 模型复杂 • 商业构件不能修改,会
导致修改需求,进而导 致系统不能完全符合客 户需求 • 无法完全控制所开发系 统的演化 • 项目划分的好坏直接影 响项目结果的好坏
感谢观看!

浅谈结构弹塑性分析中的混凝土构件模型_夏宇

浅谈结构弹塑性分析中的混凝土构件模型_夏宇



构 ·
模型一中某框架梁滞回曲线
Altug Erberik, ( 2004 ) 折线双线型
2. 2
剪力墙结构的构件模型 目前各结构弹塑性分析软件采用的面构件模型主要有
两种: 分层壳模型和纤维素模型, 两者均是基于材料本构关 。 系的模型 剪力墙的分层壳模型原理示意如图 2 所示; 纤维 素模型原理示意如图 3 所示。
表2 方 1 2 3 4 案 造价 适中 适中 适中 较高 上部自重 略增大 减小 减小 — — —
改造方案指标对比 基础承载力 原有承载力 原有承载力 原有承载力 按要求设计 上部承载力 可提高 、 需评估 可提高, 需评估 按要求设计 按要求设计 技术难度 较难 难 常规方法 常规方法
全桥加固 拆除拱肋以上部分重建 拆除基础以上重建 全部拆除重建
1
结构弹塑性分析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城市中建筑物的高度、 复
杂程度也随着提升。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 项目需要进行结构弹塑性分析 。 结构弹塑性分析目前主要 有两种: 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其中动力 弹塑性时程分析是最为先进也是运用最多的结构弹塑性分 析方法。 在结构弹塑性分析的过程中, 能量的输入( 水平侧力、 地 震波) 、 结构的模拟( 结构整体计算模型、 结构构件的模拟) 、 计算方法等等都会对结构弹塑性分析的结果造成影响, 而目 前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完美解决 。 故而结构弹塑性分析的目 的不是进行精确的结构分析计算, 而是帮助结构工程师发现 结构是否存在承载力、 刚度等方面的薄弱部位, 了解结构在 以 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以及层间位移角指标等等, 便判别结构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 。 结构弹塑性分析的过程, 其实也是一个能量分析的过 程。地震的能量转化为结构的动能 、 应变能、 阻尼能、 非线性 耗能等。在同样的结构弹塑性分析条件下( 能量输入、 结构 计算模型、 计算方法等相同) , 选择不同的构件模型( 材料本 构模型、 构件恢复力模型) , 也就选择了不同的构件耗能能力 ( 主要针对非线性耗能) , 将会得到不同的结构弹塑性分析结 尤其是大震作用下的结构构件耗能及损伤情况将会不 果, 同, 这对判别结构是否满足预期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至 关重要。

构件对象模型COM

构件对象模型COM

COM基础
功能: (1)实现客户方与服务器方COM应用的创建过程 (2)COM通过注册表查找本地服务器(即EXE程序)
以及程序名与CLSID的转换 (3)提供标准的内存控制方法
DCOM的实现提供了分布式环境下的通信机制
在操作系统层次 以DLL文件的形式存在
6
(5) COM特性
COM基础
•语言无关性
构件引用记数
对象1
对象2
对象引用记数
对象引用记数
接口
接口引用记数
接口
接口引用记数
接口
接口引用记数
接口
接口引用记数
18
(3)接口查询
COM基础
一个COM对象(构件)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使用QueryInterface查询某个构件是否支持某个特定的接口
• QueryInterface的使用
void foo(Iunknown * pI){
内存管理函数:
CoTaskMemAlloc CoTaskMemRealloc CoTaskMemFree CoGerMalloc
COM基础
31
(3) 类厂(Class Factory)
COM基础
能够创建其他构件的构件 (构件厂) 其本身也是一个COM对象 支持一个特殊的接口 IClassFacroty 每一个COM对象类应该有一个相应的类厂对象
•数据库 OLE DB/ADO 以 COM 的方式 为数据访问提供一致的接口
•Internet ActiveX包含了所有基于COM的Internet相关技术
•COM+ 增加MTS等服务
8
2 COM接口
COM基础
COM接口是COM规范的核心内容

基于构件模型的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构件模型的系统设计研究


种构件概念模 型 , 名 为 E E trr eC mp nn , 命 c( nep s o o e t简 i
称 E 构件 。 C) 源自21 E . C构件 定义
E C构件是 系统用于进行软件开发 、 复用和软件组装的 基本单元 。E C构件包 括构 件类 型、 件实现 、 构 提供接 口和
Vo . 8。 . 。 0 6 12 No 9 2 0
文章编号 :0 71o 2 o ) 90 2 —3 10 —3 x(o 6o —1 90
基 于 构件 模 型 的系统设 计 研 究
A t d fC mp n n - o e- s d S se De in S u y o o o e tM d lBa e y tm sg
关键词 : 件 ; 构 系统 设 计 ; 多层 结构 ; 复 用 性 ; 可 可移 植 性
Ke r s c mp n n ; y t m e i ; li e r h t t r ; e s b l y p r b l y y wo d : o o e t s s e d sg mu t ir a c i u e r u a ii ; t i t n t c e t o a i
潘 向 阳
PAN Xingya g a - n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1 浙江 杭州 3 0 2 ;. 10 7 2 财通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电脑 中心 , 浙江 杭 州 3 00 ) 10 9
(. co l f o p tr cec n e n lg ,hj n nvr t。 I 3 0 2 ; 1S ho m ue i ea dT c ooy Z ei gU i sy № I 伽 10 7 oC S n h a ei 粤 2C mp tr e t , atn euie, agh u3 0 0 ,hn ) . o ue C ne C i gScr i H n zo 10 9 C i r o ts a 摘 要 : 文利 用 W e evc 技 术 思 想 和 构 件 的 强 装 拆 性 思 想 , 可 复 用 的 、 于构 件 的 应 用 系统 框 架 同 内部 的 业 本 bSri e 将 基

可重用构件模型的几个步骤

可重用构件模型的几个步骤

可重用构件模型的几个步骤
一、明确重用需求
重用构件模型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明确重用需求。

重用需求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描述:要重用多少,重用的类型有哪些,重用的模块有哪些?因此,需要明确重用的要求。

二、建立重用构件模型
三、分析模型可行性
重用构件模型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需要对此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找出关键点,分析重用构件模型在多种情况下的可行性情况。

四、开发重用构件模型
根据重用需求和可行性分析,最后可以制定一个可行性分析可用的重用构件模型。

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发重用构件模型,将模块集成到重用构件模型,完成重用构件的制定工作。

五、测试重用构件
重用构件完成之后,为了确保构件的可用性,必须进行测试。

为了获得更好的测试效果,可以采用方案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性测试等。

六、部署重用构件
测试完成之后,重用构件将部署到正式环境中使用。

3构件单元模型

3构件单元模型

(a )F-D (广义力-广义变形)关系曲线 (b )滞回退化示意图图4.2非弹性组件的定义图4.3 Perform-3D 中混凝土本构的定义4.1.3 构件单元模型4.1.3.1 框架单元模型Perform-3D 中的非线性梁单元模型种类较多,包括弦转动模型、集中塑性铰模型和塑性区模型等,这三种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分别为:(1)弦转动模型基于梁的中点即为反弯点的假设,因此通常用于截面规则对称,仅在两端发生屈服的梁的模拟,建模时需要确定梁端非线性弯矩-转角关系;(2)集中塑性铰模型假定塑性发展集中在没有长度的范围内,位置和数量可以进行自定义,建模时需定广义变形最大变形强度损失无强度损失初始刚度强化刚度XR LUY广义力义弯矩-转角关系,缺点是集中塑性铰的转动特性难以确定;(3)塑性区模型将塑性变形集中在梁两端一定区域内,其余部分保持弹性变形,如图4.4所示。

通常使用弯矩-曲率铰或纤维截面(Fiber Section)组件,建模时还需确定塑性区的长度。

图4.4 塑性区模型示意图Perform-3D中柱的模拟与梁类似,柱组件模型也包括弦转动模型、塑性铰模型和塑性区模型等。

不同的是,柱单元需要考虑截面两个方向的弯曲非线性和剪切非线性特征,一般使用轴力-双轴向弯矩相互作用(P-M-M)塑性铰或纤维截面进行模拟:(1)P-M-M铰,由于柱同时受到轴向力P和两个方向的弯矩M1,M2作用,因此需定义屈服球面来考虑轴力与双向弯矩作用;(2)柱纤维截面在分析时可以考虑刚度和强度退化的影响以及轴力对两个主轴方向的弯矩-曲率关系的影响。

由于必须考虑轴力和弯矩的相互作用,纤维截面中的混凝土纤维和钢筋纤维需要沿截面的两个主轴方向进行划分,并自定义每根纤维的面积和材料的本构,Perform-3D中一个纤维截面的纤维总数不超过60。

本文中,梁柱均采用塑性区模型,即由中间弹性段和两端弹塑性区段组成。

梁单元以受弯为主,其弹塑性区段采用基于截面的恢复力模型,而柱的受力过程更为复杂,受到双向弯矩和轴力变化的影响,因此其弹塑性区段采用纤维模型。

基于构件的软件测试模型及方法

基于构件的软件测试模型及方法
维普资讯
第7 第3 卷 期
20 0 6年 6月
解 放 军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然 科 学 版) 自
J u n l fP Unv r iyo ce c n c n l g o r a IA i est fS in ea d Te h oo y o
l ms o nt gr ton t s i nd pe f r n e t s i g o e fi e a i e tng a r o ma c e tn fCBS r n l e . Fi ly e s i ob e ofCBS we e a a ys d na l xitng pr l m
的解 决 方 法 。
1 构 件 的定 义 和 特 点
结合 w . . a c S C e n [ T. e s7 B Aln 、 . lme s 、 L wiL 和
见 的 自动测 试方 法和 工具 的基 本 原理 。 构件软 件 的集 成测 试和 性 能测试 等 问题进 行 了讨论 和 分析 , 出了 对 给
构件 软件 测 试的存 在 问题 和研 究 方 向。 关 键 词 :构 件 ;基 于 构 件 的软 件 ; 试 充 分 性 标 准 测
中图分 类号 : 3 1 TP 1
todu e r c d. Th u r n t t he t s i t ds ofCBS S s m ma ie e c r e t s a us oft e tng me ho i u rz d. Bl c — x t s i g me h a k bo e tn t ods ,
文 献标 识码 : A
Mo del d m e h ds ofc s an t o om p e t ba e ofw a e on n — s d s t r

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同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

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同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120062202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同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收稿日期:2006206221作者简介:安东亚(19812),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试验室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2安东亚摘 要:通过采用三种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完全弹性阶段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并无显著差别,进入塑性阶段后简化模型会带来较大误差,如果整体结构分析中梁柱采用一维线单元模型,应对计算结果进行折减。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承载力曲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 有限元方法是当今结构计算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往往需要建立较为精细的计算模型,但由于计算机能力的限制,很多时候必须采用简化模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殊性能以及和钢筋两种材料的组合使用,给结构的简化和分析的精度带来了麻烦。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分析中,不可能采用精细模型,那么所采用的简化模型精度究竟如何,文中通过构件层次上三种模型的对比分析,给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

1 模型计算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一般主要有三种方式:整体式、组合式和分离式[1]。

文中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一根钢筋混凝土梁[2]采用三种模型(分离式、整体式和beam189复合截面式)进行分析对比。

实例参数: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配有受拉主筋、受压钢筋、箍筋。

荷载以及截面配筋情况见图1,图2。

材料性能:混凝土在开裂前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本构关系,裂缝张开传递系数0.4,裂缝闭合传递系数1。

钢筋采用双线性随动硬化材料模型。

1.1 模型一 精细模型,混凝土采用solid65单元[3],考虑拉开和压碎,分离式配筋。

利用对称性,建立一半模型,见图3a ),其中节点总数:1935;单元总数:2076。

计算结果见图4。

结果曲线上a ,b ,c 三个关键点分别代表梁底部混凝土受拉开裂,底部受拉主筋开始屈服,以及梁顶部混凝土被压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MI (Remote Method Invocation)
• 是一个高级程序设计接 口,提供分布式对象间 的通信。它在客户机系 统中产生一个远程对象 的代理对象,然后调用 远程对象的方法
典型构件模型—COM
一、COM/DCOM/COM+技术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对象构件模型)技术是由Microsoft推出的,是 一个二进制代码标准; COM包括规范和实现两大部分,规范部分定义了构件和构件之间通信的机制, 这些规范不依赖于任何的语言和操作系统,只要遵循规范,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 COM的实现部分是COM库,COM库为COM模型的具体实现提供了一些核心服务。 COM标准经历了OLE、COM、ActiveX、DCOM和COM+等几个阶段
典型构件模型—COM
1、COM是Microsoft提出的第一个构件模型。它起源于OLE,当时的OLE使用DDE(动态数据 交换)机制来支持程序之间的通信,由于DDE建立在Windows消息机制基础上,稳定性和效率 都很差,由此诞生了COM。 2、DCOM(分布构件对象模型)是COM技术在分布式环境中的延伸(COM仅支持同一台计算 机上构件之间的互操作)。DCOM用网络协议来代替本地进程之间的通信,并针对分布环境提 供了一些新的特性,如网络安全性、跨平台调用等。
典型构件模型技术
目录
构件模型的基本概念 典型的构件模型介绍 典型的构件分析比较
构件模型的发展展望
基本概念
一、定义:软件构件模型是对软件构件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是对开发可重用软件构 件和构件之间相互通信的一组标准的描述。
二、组成
构件 构件模型
容器
基本概念
三、构件模型的分类
软件构件模型
客户端构件模型 : 用于处理程序的

典型构件模型—CORBA
二、CORBA平台的组成结构
典型构件模型—CORBA
三、CORBA服务规范
CORBA同时提供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规范,其中包括名字服务、永久对象服务、 生命周期服务、事务处理服务、对象事件服务和安全服务等,它们相当于一类用于企 业级计算的公共构件。 为了克服CORBA构件模型的局限性、更好地满足分布式应用的需求,OMG扩 展了传统的CORBA构件模型,在CORBA3.0中提出了CORBA构件开发模型 CCM(CORBA Component Model),目的在于简化服务器端应用的开发,加快开发速 度,提高开发质量。
EJB模型
Enterprise JavaBean 企业级javaBean, 包括JavaBean、EJB、RMI
COM
Component Object Model 对象构件模 型,是一个二进制代码标准
典型构件模型—CORBA
一、CORBA介绍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
(1)为解决分布式计算环境中不同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互联,增强网络间软件的
互操作性而提出的; (2)CORBA是体系结构最完整、最清晰,跨越平台最多的构件模型; (3)在CORBA中,每一个构件是一个对象; (4)CORBA通过接口定义语言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描述构件接口;
表示及用户界面问题 ,如Sun公司的 JavaBean和 Microsoft的Active X
服务器端构件模 型 :用于向面向事
物的中间件提供基础 设施,如EJB
典型构件模型
CORBA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
典型的 构件模型
典型构件模型分析比较
一、CORBA、EJB、COM分析比较
构件模型技术发展展望
一、构件模型技术发展展望
1、构件描述:语义描述尚有欠缺,缺乏形式化的描述,不利于构件复用的工程化和 自动化。
2、加强构件库之间的互操作性:建立处于较高层次上的统一数据模型。
典型构件模型—EJB模型
一、EJB模型
JavaBean JavaBean
• 能在开发工具中被可视 化操作的、可重用的软 件构件
企业级Java Bean • 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结 构的、分布式的、面向 对象的Java应用系统的 跨平台的构件体系结构
远程方法调用
EJB (Enterprise JavaBean)
3、MTS(Microsoft 事务服务器)是为满足企业应用而提供的基础设施。MTS可以为分布式企 业应用提供服务器端的构件运行和部署环境,它把企业应用系统的客户程序、应用构件和各种 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而COM/DCOM无法有效地实现)。 4、COM+ 为了把COM、DCOM和MTS统一起来,形成真正适合于企业级应用的构件技术,诞 生了COM+。COM+是一种中间件技术的规约,其要点是提供建立在操作系统上的、支持分布 式企业级应用的“服务”。 COM+的核心是改进的COM/DCOM和MTS的集成,但是COM+增 加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构件服务,比如负载平衡、驻留内存数据库、事件模型、队列服务等。 COM+允许开发人员以较通用的方式开发构件,而一些细节则留到部署时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