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定量测定-检验科免疫室作业指导书

肌红蛋白定量测定1.原理抗原或抗体包被的微粒子,是由多孔高分子粒子制成,具有很好的亲水性,悬浮性极佳,微粒子可与玻璃纤维不可逆结合,从而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
标本与微粒子以一定比例混合,标本中被检物质与微粒子上包被的抗体进行一定时间的反应,以反应终了后,反应液的一部分被移到玻璃纤维上,洗去未反应的被检物质与其它的不要成份,加入基质液,基质液被碱性磷酸所分解生成Methylumbelliferone。
当该物受荧光照射后就产生荧光,测定荧光强度的分化率,从而决定被测物质的浓度。
2.标本采集:2.1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采集血清样本,取被检者静脉血,用无菌取血针抽取病人静脉血3ml,收集干燥试管中,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2000转/分离心20分钟备用.采集血浆样本,用无菌取血针取被检者静脉血3ml,收集于含有EDTA作抗凝剂的试管中,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2000转/分离心20分钟备用。
3.标本储存:待测样本室温不超过8小时,4-8℃不超过72小时,-20℃可长期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试剂:6.1试剂名称:肌红蛋白诊断试剂盒。
6.2试剂生产厂家: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6.3包装规格:100Test/kit6.4试剂盒组成:肌红蛋白诊断试剂。
6.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试剂盒贮存2-8℃条件,有效期12个月。
7.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AXSYM免疫自动分析仪7.2仪器厂家:美国雅培公司7.3仪器型号:AXSYMTm型7.4仪器校准:本仪器校准由厂家工程师负责校准。
8.操作步骤:8.1样本处理:取待测样本血清或血浆置于样本杯中(不能有纤维蛋白,不能有气泡)。
8.2仪器准备:检查纤维杯,反应杯数量满足实验需要,废物桶和废液桶是否连接好,仪器的光路是否正常,环境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打印机的连接。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肌红蛋白(myoglobin)是一种储存在肌肉中的蛋白质,主要参与肌肉运动时氧气的传递和储存。
通过检测肌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肌肉损伤和心肌梗塞等疾病。
正常值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肌红蛋白的浓度处于一个稳定且正常的水平。
本文将从正常值范围的定义、测定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定义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通常是通过实验室血液检测获得的,正常值的高低会受到测定方法、实验室设备、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成年人中,正常的肌红蛋白浓度范围为25-72 ng/mL。
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肌红蛋白的测定方法肌红蛋白的测定通常使用血液标本,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y)或酶免疫测定法(enzyme immunoassay)等方法进行测定。
在实验室条件下,医务人员将患者的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仪器的指示进行测定,最后得出结果。
一般情况下,肌红蛋白浓度会在几个小时内得到结果。
三、影响肌红蛋白的因素肌红蛋白的浓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肌肉损伤:当肌肉受到损伤时,肌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浓度升高。
2. 运动:剧烈运动或大强度的体育锻炼都可能导致肌红蛋白浓度上升,这是由于肌肉运动需要大量氧气,肌红蛋白被释放以满足氧气需求。
3. 肾脏功能异常:肌红蛋白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如果肾脏功能异常,肌红蛋白可能在血液中堆积导致浓度升高。
4.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胶囊霉素、利福平等可能影响肌红蛋白的代谢,导致其浓度升高或降低。
5. 年龄和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结语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是反映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肌红蛋白浓度可以及时发现肌肉损伤、心肌梗塞等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体检等方式检测自己的肌红蛋白浓度,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产显示病灶组织和临近甲状腺组织分界明显[1]。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在国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学者认为其多与遗传、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有关,且病情易反复[2]。
传统中医在甲状腺结节治疗方面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
我院的自拟方汽柴散结胶囊具有舒肝解郁、行气化瘀、软坚散结等效用,非常符合该症气机郁滞、阻塞脉络等病机特点。
本研究则分析其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BTN 患者80例,按照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5.5±4.7)岁,单发性结节21例、多发性19例;观察组40例,男性1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4.0)岁,单发性结节18例、多发性2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彩超确诊甲状腺结节,弹力成像和细胞学检查鉴别为良性者;甲状腺腺体增大,触诊可有单个结节或多个大小不等结节。
(2)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标准;(3)年龄在 28至70 周岁之间;(4)已知情同意者,依从性好,配合观察,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基本要求。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妊娠期、哺乳期、其他术后患者及精神病患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对照组口服夏枯草胶囊治疗,均在餐后口服,每次服用2粒,每天给药2次2粒/次。
观察组则口服芪柴散结胶囊(生产企业: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51613)治疗,组方:黄芪,柴胡,香附,陈皮,赤芍,夏枯草,昆布,荔枝核,丝瓜络,牡蛎,浙贝母,泽兰叶,当归,丹参,三棱,生山楂,王不留行,金银花,蒲公英,延胡索等。
5粒/次,3次/d 。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心肌临床意义

心肌三项是临床上常用来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指标,特别是在患者突发胸闷、胸痛的时候,最有可能诱发心肌三项的升高,应该第一时间完善心电图以及心肌三项,明确是否存在影响心肌健康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急性心肌炎等,这是心肌三项检查的最重要的意义。
由于这三项都相对比较敏感,又能特异地反映出心肌坏死的程度,而且对于判断心肌损伤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所以通常被放在一个试剂盒当中同时去测量。
心肌三项主要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肌红蛋白:在心梗之后1-2个小时就会升高,4-6个小时达到高峰,通常持续的时间是在12-24个小时,也就是在心梗发作之后,最先出现动态演变的就是肌红蛋白,意味着它对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有很高的灵敏度。
但是特异度比较差,而且持续时间也较短,不利于临床上对于疾病治疗的判断;
2、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心梗之后的4个小时左右开始升高,通常是在10-30个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是48-72个小时。
在三个指标当中升高得最晚,是相对于其他两个指标中间的一个判断指标;
3、肌钙蛋白:主要在心梗之后的4个小时左右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通常可以持续7-14天。
虽然肌钙蛋白的升高灵敏度不及肌红蛋白,但是特异度非常高,是三个心肌指标中特异度最高
的一种心肌酶,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能够有效的协助医生来诊断,还能判断患者病情变化。
肌红蛋白(经典)

梗死范围扩大:如峰值期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24小时,恢复正常缓慢,超过4天以上,或下降 过程再度升高形成双峰、多峰,则提示可能发 生心梗延展或新的部位又发生心梗
预测预后: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心梗预后密 切相关,其中峰值升高显著,在血液中持续7296小时的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而峰值 低,发病24小时即恢复正常的,预后良好
诊断价值:AMI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 88.6%,阴性预测率为99.5%
Am J Cardiol 2004 94(7)864-7
估测心梗范围: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曲线早期估 计,Mb峰值小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 时间短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小,而Mb峰值大于 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双 峰、多峰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大 疗效判断:溶栓再通的判断,准确性可达95% 以上(用Mb判断冠脉再通的指标是:①溶栓开 始后2小时内,Mb增加的数值超过150ng/ml·小 时 ;②溶栓后第一次Mb和2小时后Mb相比,增 加4.6倍;③Mb到达峰值时间〈6小时)
产生和代谢
心肌或骨骼肌损伤时Mb可以从肌肉组织 迅速地释放入周围血管间隙,不经淋巴 循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去
大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小部分与血清 蛋白结合,并且结合能力很弱 。血Mb半 衰期仅为1-3小时。主要经肾脏排泄,少 量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
生理功能
能可逆地与氧结合,是一种氧合结合蛋白,参与葡萄糖 氧化,在细胞内主要具有运输氧和储氧功能。与氧的 亲和力比Hb 强,在极低的氧张力情况下,肌肉缺氧 时,可以放出氧供肌肉收缩的急需,还能缓冲细胞内 氧浓度 ,使细胞内氧浓度相对稳定
升高随病情和病程不同而有显著差别
横纹肌溶解
定义 肌细胞坏死并释放肌细胞内容物进入血循环,引 起血中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增加
肌钙和肌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蛋白标志物测定及临床意义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心肌细胞的结构蛋白,由三个亚单位组成,即:cTnI、cTnT、 cTnC,其中cTnC与骨骼肌中的肌钙蛋白相同,无心肌特异性,近年来发现cTnT在肾衰及各种肌病病人中有非特异性增加;而cTnI对心肌损伤特异性及敏感性都较好;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释放入血,在胸痛发生4-6小时后,血中cTnI水平超过正常上限,12-2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14天之久。
因此,cTnI目前已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前提条件。
由于cTnI释放入血是心肌损伤的结果,临床上其它非AMI 也可有cTnI释放,如: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冠状动脉分流术造成的缺血性损伤。
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损伤时, 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血中Mb可超出正常上限,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
对于怀疑ACS的病人建议连续采样测定,因为症状出现和蛋白标志物释放到血液之间有一段延迟。
在ACS早期诊断和监测的临床效用已有大量文献报告。
Mb阴性有助于排除心梗。
ESC和ACC于2000年联合发表文件,重新修订MI的诊断标准,最重要的是将检测到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cTn)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MI急性发病的必要条件;建议取消心肌酶谱在MI诊断上的应用;联合检测cTnI及Mb可使一天内被排除非ACS的百分数从以往传统酶学指标的28%增加到50%,减少了患者的观察时间和费用;本室应用太原市川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加拿大Spetral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美国FDA批号:510K.K992127\510K.K982679;国准字2007第3401107号\第3400267号批准),国内首家用于生化分析仪的试剂,对cTnI及Mb进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此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ng/ml水平;分析灵敏度:0.3ng/ml(cTnI)、1.0 ng/ml (Mb);线性范围:25 ng/ml(cTnI)、500 ng/ml(Mb);参考范围:0-1.70ng/ml(cTnI)、0-90ng/ml(Mb);另外采用加拿大Spetral公司提供的重组配套校准品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质量;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多种方法中,很多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酶联免疫法(ELESA)、固相免疫层吸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中都存在着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结果重复性差、核素污染、某些方法只能进行定性检测等种种问题。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测定(TC)
概述TC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血液之中,它是合成胆
汁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也 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参考值 成人 ≤ 5.17 mmol/L
为合适水平
5.20~5.66 mmol/L 为边缘水平
5.69mmol/L
升高
临床应用↑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肾病综
是体内逆向转运胆固醇的
主要载体,把外周组织内
多余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
处理降解,有利于防止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参考值 男性 0.08~1.80 mmol/L 女性 0.80~2.35 mmol/L
临床意义
HDL-c水平与CHD的发病率呈负相 关HDL-c增加1mmol/L,CHD发病 率减低2~3%。
13
症阻塞性黄疸、DM、长期高脂饮食和 甲减等
11
甘油三脂测定(TG)
概述 由肝、脂肪组织和 小肠合成,参与胆 固醇和胆固醇 脂的合成,为细胞 供能并储能。
12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
Bile
A-I
LCAT A-I
Liver
Mature HDL
概述
FC Nascent
ABCA1
HDL
Macrophage
16
血清肌红蛋白(Mb)测定
概述
参考值
临床意义
Mb是心肌和骨 骼肌细胞中含量 丰富的氧合血红 蛋白,当肌细胞 受损时Mb就释 放至血液中,引 起血中Mb水平 明显升高。
男性 18~74ng/ml 女性 18~66ng/ml
在AMI症状出现后
1.5-4小时,Mb↑↑ 4~12小时达峰值 72小时后开始恢复 比肌酸激酶(CK)早
血清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

13 统 计学分 析 .
所有 数 据 采用 S S 1 . P S 15统计 软
(s R ) hC P 在诊 断急性 心 肌梗死 患 者 中的价值 , 本研 究 对 5 例 A I 者 血 清 进 行 检 测 , 将 结 果 报 道 如 9 M 患 现
下。
件进 行统 计 学处 理 , 量资 料 采用 t 验 , 计 检 P<0 0 .5
采用化 学发 光 法 , 用 美 国 B cme 司 A cs 全 采 ek n公 ces
值 , 回落到 正常水 平 。见表 2 3d后 。
表 2 5 例 A 患 者 血 清 MD c l 和 hC P动 态 检 测 结 果 9 MI 、Tl I sR
3 讨 论
红 素辅基 , 肌 肉组 织 中特 有 的 一种 蛋 白质 。 由于 是
Mb 子 量小 , 以在肌 肉细胞 损伤 后较 早释 放人 血 分 所
肌红 蛋 白( ) Mb 是一 种 含铁 朴 啉 的红色 蛋 白 , 肌
红蛋 白分 子 由分子 量 约 1 0 700的一条 肽链 组 成 , 含
13 氨基 酸残 基 。每个 肌 红 蛋 白分 子 含 有一 个 血 5个
循 环 , 目前 公认 的检 测早 期心 肌损 伤 的最 好指标 。 是 M b在 胸 痛 发 作 后 的 2h内 即 出 现 在 患 者 血 清 中。
艾 合 买 提 ・ 买提 买
( 鸟鲁 木 齐 市 明园 石 油 医 院 急 诊 科 , 疆 乌鲁 木 齐 800 ) 新 30 0
急性 心 肌 梗 死 ( M ) 临 床 常 见 的多 发 病 , A I是 其
自动微粒 子免 疫化 学发 光分 析仪及 配套试 剂 进行检 测 。hC P采用 胶 乳 增 强 免 疫 透 射 比浊 法 , 用 在 sR 采 R C E 60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及 配 套 试 剂 进 行 检 O H 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学科专业\ 微生物检验\ 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编辑:陈特2009-06-22 03:07
肌红蛋白( myoglobin , Mb) 相对分子质量17 500 ,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中,与氧的亲和力比Hb 强,在极低的氧张力情况下,肌肉缺氧时,可以放出氧供肌肉收缩的急需。
测定肌红蛋白的方法有很多,分光光度法、电泳法及层析法。
这些方法不能测定低于微克水平的Mb ,现已不用。
免疫化学法比较灵敏,但抗血清必须是对Mb 特异的。
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定性方法,灵敏度只有2 mg/ml ,不适宜检测心肌梗死。
红细胞凝集试验,试剂制备难以标准化;乳胶凝集试验是个半定量试验,是用肉眼判断终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一些含有高浓度类风温因子的血清会产生干扰。
放射免疫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现己少用。
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定速度快,适用于各类型生化归功分析仪,现已在临床上普遍采用。
原理:Mb 致敏胶乳颗位是大小均一的聚苯丙烯乳胶颗粒悬液,颗粒表面包被有兔抗人Mb 抗体。
样本中的Mb 与乳胶颗粒表团的抗体结合后,使相邻的胶乳颗粒彼此交联,发生凝集反应产生浊度。
该浊度与样本中的Mb 浓度呈正比,在570 nm 处测定吸光度,可计算样本中Mb 的浓度。
参考区间:健康成年人肌红蛋白<70μg/L。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本地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Mb 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早期指标,在AMI 后1 - 2 h ,在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即迅速增加,诊断AMI 的界值为75μg/L ,6 -9 h 达到高峰,比CK-MB 的释放早2-5 h,一旦患者诊断为AMI且已进行相应治疗,主要的是进一步评价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有并发症及再梗死。
此时用肌钙蛋白可能是不适宜的,因为疾病发作后肌钙蛋白的长期释放模式可能掩饰发生额外新的损伤。
而Mb 在发作后第一天内即返回到基线浓度,当有再梗死时,则又迅速上升,形成"多峰"现象,可以反映局部缺血心肌周期性自发的冠脉再梗塞和再灌注。
由于Mb 也存在于骨骼肌中,而且仅从肾脏清除,所以急性肌损伤、急性或慢性肾衰竭、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休克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病患者、肌内注射、剧烈的锻炼、某种毒素和药物摄入后,Mb 都会升高。
因此,采用血清Mb 水平作为诊断AMI 的
早期指标,仅限于那些没有上述有关疾病的患者。
最近,提出了AMI 的新诊断策略,包括:①联合测定Mb 和一种骨骼肌特异的标志物(碳酸酐酶Ⅲ,简称CAⅢ) ,并计算Mb/CAⅢ比率,在骨骼肌损伤的患者中,血清中的比率是恒定的,因为两种蛋白质均释放;AMI 病人这种比率则增加,可较大地提高诊断准确度。
②联合检测血清Mb 和一种心肌特异的标志
物(肌钙蛋白I ,eTn I ) ,可达到最高的诊断效率。
③连续测定血清Mb ,计算Mb 释放的起始速率,界值为每小时20μg/L ,是AMI 的良好指征,在急诊科足以鉴别AMI 患者。
在有急性症状的患者中,4 h 内Mb 水平不升高,AMI 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另外,在神经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和多肌炎时血清Mb 水平亦升高。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清Mb 升高,可以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及愈合情况的一项客观指标。
点击数: 441
还能输入1000 个字符
提交
J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