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地黄丸系列功能对比
11种地黄丸功效

11种地黄丸功效
1、六味地黄丸:由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熟地黄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治疗肾阴亏虚、头晕耳鸣、盗汗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具有较好效果;
2、杞菊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枸杞子、菊花等药物成分,对于滋肾、养肝、明目有一定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两目昏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状;
3、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药物成分中添加麦冬、五味子等药物成分,具有滋肾养肺的功效。
可治疗肺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症状,效果较好;
4、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肉桂、附子等药物,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痿冷、小便不利等疾病;
5、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药物成分中又添加知母、黄柏等成分,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对于治疗头目昏眩、虚火牙痛、腰膝酸痛、口干咽痛等症状有一定作用;
6、清热地黄丸:主要成分为地黄、白芍、牡丹皮、侧柏叶、荷叶、白茅根、栀子、水牛角浓缩粉等。
具有清肝肺热,凉血止咳的功效,对于治疗咽干口渴、肠热便血、大便闭结等症状有一定帮助;
7、明目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枸杞、当归、白芍、菊花等成分,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肝肾阴虚所致的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
8、补益地黄丸:主要成分有熟地黄、盐车前子、枳壳、地骨皮等,具有滋阴补气、益肾填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腰痛脚重、四肢浮肿、疲乏无力等症状;
9、参麦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人参、麦冬等成分,具有养阴润肺的功效,对于治疗肺肾两虚、咳嗽气喘、咽干口燥、潮热咯血等疾病,效果较好。
9种地黄丸你用对了吗?如果只会用“六味地黄丸”就太可惜了

9种地黄丸你用对了吗?如果只会用“六味地黄丸”就太可惜了地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现临床使用有鲜、生、熟三种。
均有养阴生津之功,而治阴虚津亏诸证。
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很多人肾虚或阴虚都喜欢去买瓶地黄丸吃但与地黄丸相关的药丸有很多种,很多人在选择时就有点迷茫了不知道该买哪种,下面跟介绍9种地黄丸的功效,这些地黄丸虽然成分都有地黄,但功效却各有各的特点,用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六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2、归芍地黄丸【处方】当归、酒白芍、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能与主治】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
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痠痛,足跟疼痛。
3、麦味地黄丸【处方】麦冬、五味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肺。
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痠软,消渴。
4、杞菊地黄丸【处方】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5、补益地黄丸【处方】熟地黄、盐车前子、菟丝子、诃子、麸炒枳壳、地骨皮、牛膝、茯苓【功能与主治】滋阴补气,益肾填精。
用于脾肾两虚,腰痛脚重,四肢浮肿,行步艰难,疲乏无力。
6、明目地黄丸【处方】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枸杞子、当归、蒺藜、酒萸肉、山药、泽泻、菊花、白芍、煅石决明【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7、知柏地黄丸【处方】知母、熟地黄、牡丹皮、茯苓、黄柏、山茱萸、山药、泽泻【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6种地黄丸,功效不同,一文说全了!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6种地黄丸,功效不同,一文说全了!六味地黄丸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补肾中成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种“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他们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减而成,虽同为补益肝肾之品,但各自的适应症又有不同侧重点,且肾虚又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精不足等,大家应该辨证服用。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成分: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壮阳、祛寒止痛;肉桂,补火助阳、温通经脉。
所以桂附地黄丸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要注意,这个方子的作用和六味地黄丸作用明显相反,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虚,桂附地黄丸主治肾阳虚,如何区分肾阴虚与肾阳虚?请看上一篇内容适用人群:适用于肾阳虚弱导致的腰膝酸冷、四肢不温、下肢浮肿、痰饮咳喘、消渴、脘腹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大便溏薄的患者,或用于阳痿、滑精、女子宫冷不孕等。
归芍地黄丸成分:六味地黄丸+当归+芍药当归、芍药养血柔肝,乃妇科病良药,此方对血虚头晕、妇女崩漏等疗效显著。
适用人群:适用于妇女肾虚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酸腿痛、耳鸣等症,按现代医学说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肾盂肾炎等有很好的疗效。
杞菊地黄丸成分:六味地黄丸+枸杞子+菊花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热,杞菊地黄丸除了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外,还偏于补精、清肝、明目,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适用人群:适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目胀作痛、视力减退、耳鸣不已、听力下降、头晕目眩等,一般长期熬夜后出现上述症状,就适合服用杞菊地黄丸。
眼科中的白内障、五官科的神经性耳鸣、内科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如果有上述症状,也可以服用杞菊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成分: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明代《景岳全书》记载:知母、黄柏为苦寒坚阴之品,重在治疗阴虚火旺之症,意在增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效。
养肾找地黄丸,但不能盲补,10种地黄丸如何选择,一文全读懂

养肾找地黄丸,但不能盲补,10种地黄丸如何选择,一文全读懂说起地黄丸,很多人肯定不陌生,首先会想到“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许多国人都十分熟悉的中成药,也是补阴剂中最常用的药物。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种“地黄丸”:让人分不清,我前几天也收到了学员的私信,询问“地黄六姐妹”,于是觉得有必要来和大家说一说。
恰巧现在正处于冬季补肾的时候,不少人估计已经用起了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这东西可不是谁都能用来补肾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区分,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以免误用。
“地黄家族”一般指的是:肾气丸、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种类一多,有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怎么分辨了,其实说难也不难,这样给大家分个组,就方便大家记忆了:地黄4兄弟补肾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地黄6姐妹补肾阴: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明目地黄丸;这里提到了肾阴和肾阳,是的,补肾不是随便可以补了,一定要分清自己应该补肾阴还是补肾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症下药。
肾阳虚:中医认为“阳虚生外寒”,因此肾阳虚会出现怕冷的症状,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
肾阴虚:中医理论有“阴虚生内热”之说,肾阴虚: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即两个手心、两个脚心以及胸口感觉烦热)、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干、精神状态差、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睡觉时容易出汗等症状。
现代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补肾阳,要补肾阴的,最常见的是这3种人:小孩子、更年期女性、阴虚体质的人。
像六味地黄丸,它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最开始其实就是给小孩子吃的。
接下来就具体了解一下“地黄家族”各成员的具体组方和功用主治吧!地黄6姐妹补肾阴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是治疗肾阴虚损的基础方剂。
地黄丸之间比较201202_

同是地黄丸功效各不同主治医师梁栋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只有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否则,吃下的药与所患的病不相吻合,轻则耽误病情,重则使病情恶化。
就拿中成药地黄丸来说吧,常用的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
此类中成药均作为补益肝肾之品,随着加入药物的不同,作用就有所不同,使用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及体质辨证合理选用。
不要道听途说,随便到药店购买任意吞服,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物组成,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昏眼花、健忘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遗精尿频、口眼干燥、虚火牙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病症。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有上述症状者,选用六味地黄丸就比较合适。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处方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两味药物组成的,其功用在补益肝肾的过程中,明目利窍的作用比较突出。
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可以用于治疗耳目失聪的诸多疾病,改善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目胀作痛、视力减退、耳鸣不已、听力下降等。
眼科中的白内障治疗,五官科的神经性耳鸣,内科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疾病见有上述症状者,也可以应用。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处方基础上加了知母、黄柏两味药物组成的。
知柏地黄丸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主要针对阴虚火旺患者,见有咽干而痛、五心烦热、汗出过多、面红目赤、心烦意乱、失眠多梦、遗精滑精等。
在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等人群中可以选用。
方中黄柏具有清利下焦湿热的功用,所以知柏地黄丸还可以用来治疗小便发黄、尿道刺痛、腰膝酸软等慢性泌尿道感染疾病。
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处方基础上加了肉桂、炮附子两味药物组成的,其功用变成了温补肾阳,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衰、命火不足引起的怕冷肢凉、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夜尿频数、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脉沉细弱等病证。
不同的六味地黄丸有不同的功效

不同的六味地黄丸有不同的功效“地黄丸”家族庞大,六味地黄丸只是其中之一。
很多滋补方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
同名为“地黄丸”,但药物成分略有不同,使用前需仔细察看,以免误用。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
其特点是补泻并用。
平和甘淡、不燥不温、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是补阴的代表方之一。
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1.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加麦冬、五味子组成。
也称八仙长寿丸,保养性质明显。
适用于肺肾阴虚,如潮热盗汗、咽干咯血、眩晕耳鸣等。
对咳久伤阴,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也有不错的疗效。
现代研究称,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
2.知柏地黄丸。
“六味”加知母、黄柏,增强了滋肾阴、泻虚火的作用。
适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聋、慢性咽炎、口腔慢性溃疡等患者。
如果有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干口干、咳血、小便黄赤、牙龈肿痛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适合用这一药物。
3.归芍地黄丸,把当归和白芍加入六味地黄丸,就组成了这个妇科病良药。
它能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
该药能有针对性治疗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等。
4.明目地黄丸,“六味”加杞、菊、归、芍以及蒺藜、石决明,便组成明目地黄丸。
它主要用于眼疾治疗,尤其是肝肾阴虚所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
5.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基础上,加肉桂、附子而成,它是温补肾阳的助阳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等。
判断阳虚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舌苔,色淡而多苔,多属阳虚。
此外,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6.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加杞子、菊花组成。
杞菊地黄丸可治疗肝肾阴虚同时伴有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视物昏花等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它和明目地黄丸的区别在于,前者增加了养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滋补肝肾;后者是滋补肾阴。
一次性帮你讲清各种地黄丸的区别(一)

一次性帮你讲清各种地黄丸的区别(一)普通大众对于地黄丸类药物,最熟悉的莫过于六味地黄丸。
该方出自于北宋儿科名医钱乙(字仲阳)——古代有伯仲叔季的说法,在家排行老二的为仲。
著名如孔老夫子,名丘,字仲尼。
所以孔子在被批判的年代又被称为“孔老二”。
我们的医圣姓张名机,字仲景。
由此可推测,这三个人都排行老二。
比如司马懿,字仲达,有可能也是排行老二。
汉高祖刘邦,小名叫刘季,你可以推测出刘邦在家排行老四。
库医生好像又扯远了,收回来,在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六味地黄丸称之为“地黄圆”,用于治疗:小儿虚怯,发育迟缓,眼无精光,白睛多而解颅,身反折强直,潮热抽搐,肾怯失音,肝疳,白膜遮睛,肾疳,筋疳等许多病证。
在其原书中,其处方组成如下:熟地黄(八钱)、山萸肉、乾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右为末,炼蜜圆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圆。
因此,在学习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时,库医生知道下面的这个小口诀: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既有药物组成,又有比例。
然而,这个方之祖,出自于张仲景《金匮要略》里面的“肾气丸”,又叫做“崔氏八味丸”组成是这样的: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炮)一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酒送下,一日二次。
二者的区别是:六味地黄丸所用为熟地黄,而肾气丸所用地黄为干地黄。
除此之外,肾气丸去附子桂枝,就成了六味地黄丸。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六味地黄丸就是脱胎自钱乙的处方:山萸肉变成了酒萸肉。
下面咱们再说“金匮肾气丸”这样药,我原先的理解——“金匮肾气丸”不就是《金匮》里面的“肾气丸”吗?不是的。
下面是同仁堂出的“金匮肾气丸”,大家看组成啊:怎么还有车前子和牛膝呢?同仁堂也没错,因为这是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重要成分制剂第二十册 WS3-B-3892-98原来,同仁堂所出的“金匮肾气丸”,其实是古书里面的“济生肾气丸”,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加上了利水的两样药。
这么多种类的地黄丸,看完就知道自己适合吃哪一种?

这么多种类的地黄丸,看完就知道自己适合吃哪一种?往往提到“地黄丸”,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六味地黄丸”。
其实“地黄丸”方子的家族很庞大,“六味地黄丸”是这个家族中的基础方,还有更多的“地黄丸”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方上加减形成的。
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诸多“地黄丸”兄弟。
这些药物各适用于哪类人?适合哪些症状?了解家族基础方“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钱乙创造的方子,原本叫“地黄丸”,由于其家族过于庞大,而这个方子一共有六味药,于是称之为“六味地黄丸”,其他家族成员都是在其基础上加减。
此方开方的思路非常讲究、精细,讲究君臣佐使,历经近千年的临床考验,成为最著名的中成药方。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四钱、山药四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
君臣佐使,主补肾阴,兼补肝脾此方中君药为熟地,熟地入肾经,进入肾经后,可以对肾进行营养补充,滋补肾阴。
山萸肉和山药,是君药剂量的一半,即为臣药。
中医说:酸味入肝。
山萸肉味酸入肝经,同时还兼入心经、肾经,肝经的运行正常,同时心经也得到补给。
中医说:甘甜入脾。
山药一定是进入了脾经的区域,对脾经进行滋补。
同时,山药还兼入肺经,所以肺经这个区域也获得滋养。
如上文所述,人体的肝、脾、肾三个区域都得到了补养。
与此同时肝、脾、肾这三个区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山萸肉在补养肝经时,发现尚有肝火未除去,这时辅佐山萸肉佐药丹皮就派上用场了,丹皮直入肝经血分,清除肝火,手段猛,行动快。
2.山药补养脾经发现有水邪潜伏,脾经是人体的干燥地带,如果有水邪潜伏,脾则运化不畅通。
怎么办?需要派一位排水能手——茯苓,味甘淡,是寄生在大松树根须上的一种菌类,是泄水健脾的能手。
3.熟地黄入肾经发现也有水湿,中医说:肾主水。
它本来就是管理水的,但如果水湿太多,超出了它的负荷,会变成严重的负担。
怎么办?《本草纲目》说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利水泄下。
从上文中你是否发现六味地黄丸的“三补三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黄丸系列的功能对比及用途 肾之阴虚与阳虚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是指中医讲的肾脏功能方面的症,我们平常讲肾虚,实际包括了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阴阳两虚,但是现在在宣传上不是很细致,所以说解释不清,把有些问题混淆了。我简单的讲一下,这个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很多。 肾阴虚是一个物质的,肾阴和肾经是属于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如果我们消耗的物质比较多,比如说肾精这块,或者是女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是由于劳动,包括脑力、体力的过度,或者是生下来以后身体就弱,这样他的物质基础比较低,而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包括一些脱发,还有一些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容易衰老的也比较早,也还包括临床上的性欲减退,还有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这都归为肾阴虚的症状。 肾阴虚还容易出现虚热,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 还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 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的时候,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对性功能这块,性欲不是特别低,但是射精容易快,有遗精现象。 肾阳虚,大多数多少功能性的差,也有和肾阴虚相同的情况。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性欲减退。但是因为它是阳分虚了,肾气虚了,所以出现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状。中医有句话,阳虚生外寒,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比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汤薄。这种人性欲比较低,和现代医学说的雄性激素低有相同之处。 所以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一般也可能由于身体比较弱,有肾阳虚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现这种肾阳虚的情况,中青年肾阴虚比较多。 所以说,我想是那样,一般就记住了,这两个特征,一个是年龄上的特征,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肾阳虚多发生在中老年;肾阴虚容易有虚热的一些症状,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 在性功能这块,肾阴虚是容易早泄遗精的比较多,肾阳虚的阳萎的比较多。当然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等,这个是共同的症状。
肾中所藏之精来源分为先天与后天。秉承父母为先天之精,出生以后从外界摄入的物质经过脾胃运化后所成的叫后天之精。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各个脏腑的正常功能都需要以肾精的充足作为最基本的条件。《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生之本也。所以,肾精实际上是人生命活动的一种源物质,同时这种物质是需要命门之火化肾精为肾气才会有能动的作用。肾功能不足表现为两个方面,既肾阴虚和肾阳虚。在这里肾阴代表的是肾对人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指的是肾对人能动温煦的作用。肾的阴阳对全身各个脏腑的阴阳有决定作用。肾阴虚表现为:低热,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精,舌红少津等。肾阳虚表现为:肢冷、腰膝冷痛、阳痿、小便不利或清长,甚至出现水肿等。肾阳虚导致水肿是因为肾对水液代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升清,二是降浊。肾使水液化气而通过三焦通行全身为升清,使代谢后的水液降入膀胱为降浊。 那么,肾出现虚的症状该如何治疗呢?中医说:虚则补之。肾有阳虚阴虚,补亦应分阴阳。补阳的基础方是桂附地黄丸,补阴基础方是六味地黄丸。 2
六味地黄丸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肾阴虚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器官功能及形态异常的全身性疾病,许多疾病,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都会因肾阴虚而表现出一系列阴虚症状。作为补肾要方的地黄丸类方,正是通过对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影响而改善阴虚症状的。 药理实验证明,地黄丸类普遍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预防动脉硬化,以及滋补强壮等作用。我们为您介绍这些,希望您对它们有所了解,对症服用。 六味地黄丸长于滋肾阴。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出自北宋医学名家钱乙的 《小儿药证直决》 一书。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6味中药炮制而成。 熟地(黄):滋肾填精,为君药; 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 山药:益脾而固精,均为臣药; 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 (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 茯苓:淡渗脾肾,以助山药之益脾。 以上共为佐使。六药合用,三补三泄。各方合用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原用于小儿发育迟缓等肝肾阴虚症。后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其临床疗效显著,将其作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配方中的 6 味药性味偏于寒凉,所以,仅适用于肾阴虚的患者。具体说来,就是有腰膝酸软、口干舌燥、手心脚心潮热、易出汗等症状。倘若有腰痛发凉、手脚冰冷、脾虚易腹泻等表现,就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否则会加重不适的症状。
方中以熟地滋肾阴、山萸肉暖肝敛阴、山药补脾而生肾阴。前面这三味药是补肝脾肾的不足,但同时也会产生滋腻(可理解为难以消化)的效果反而不利于治疗疾病。所以六味地黄丸在这三味补药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泽泻、牡丹皮、茯苓。泽泻可以泻肾浊,牡丹皮可以清肝热,茯苓可以健脾渗湿,就这样使这个方子有补有泻、有散有收而达到一种平衡的治疗效果。
话说六味地黄丸 有人开始服用六味地黄丸了。由于此药药性温和,适用范围广泛,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延缓衰老、滋阴壮阳的大众保健品。其实,六味地黄丸是药不是一种保健食品。服用此药,关键是要明确自己是否是“肝肾阴虚”,如果是,那么它确实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 如今,许多人都喜欢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一些中老年男性,更是把它当作补肾壮阳的保健品长年服用。此外,许多女性听说六味地黄丸有“消斑”的功效,也会经常服用,这样做其实有误。 说到六味地黄丸,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由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组成的一个千年古方。该组方不仅配方精密,而且疗效平稳,不生偏颇,故风靡千载,久用不衰。但是,六味地黄丸同许多中药一样,同样讲究适应证,也并不适合所有男性长期服用,也并不能消除所有女性脸上的黄褐班,一般而言,它只对两类患者有效。 受益者一——肾阴虚者:包括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等症候,六味地黄丸的适应证仅是肾阴虚,用药重点也是以滋补肾阴为主。有些症状,如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夜尿频数、不孕不育等,可能是肾阳虚的表现,用六味地黄丸是不适宜的。而将六味地黄丸 3
用于肾气虚的患者,则会产生大便稀薄、腹痛、食欲不振、胃脘不适、舌苔厚腻等现象,身体不仅得不到滋养,反而适得其反。 受益者二——肝肾阴虚型黄褐斑者 据统计,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群中, 女性占不小的比例,她们都寄希望该药能消除脸上的黄褐斑。黄褐斑中医称“面尘”、 “肝斑”、“蝴蝶斑”,系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与肝郁、脾虚、肾虚有关。黄褐斑是全身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之一,每一个脏腑的病变、脏腑关系失调、经脉阻滞、气血不足等均可“形之于面”,临床上须根据局部和全身表现辩证施治。一般根据斑的主色及分布的部位和伴随的症状,分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脾胃气虚等型,而分别施以疏肝理气法、滋补肝肾法、健脾益气法。六味地黄丸较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的黄褐斑,该型黄褐斑呈灰黑色,面部弥漫性,边界不清,兼有头晕目眩、腰酸耳鸣、疲乏无力。服药期间除不喝浓茶、咖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外,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番茄等富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生活中应避免紫外线照射,但不宜涂防晒霜,特别禁止将腐蚀性强的外用药涂擦黄褐斑处,以免引起炎症性色素沉着,更加重黄褐斑。另外,规律生活、劳逸结合、充足睡眠都有助于黄褐斑的治疗。 总之,六味地黄丸虽药性平和,适用广泛,但它毕竟是药,因此,服药前最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经过医生检查,在身体无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遵医嘱服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认为肾脏病就是肾虚所致,因此,把六味地黄丸当保健品长期服用, 这是一个误区。西医的各种肾脏疾病与中医的肾虚不是一个概念,肾虚是根据临床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辩证分析得出的一个中医的病症,包括一些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但不是完全对等的,一些慢性肾病如表现为肾阴虚,可服六味地黄丸,而对肾阳虚、肾气虚则是无益的。还有一些人一感到腰酸背痛就服用六味地黄丸,其实腰疼不一定就是肾虚,像腰椎骨质增生、肾结石和腰肌劳损也会腰酸背痛。
服用六味地黄丸要因人而宜 有的人体质“阴虚”,但并没有发展到出现临床症状,也可以服用。但中医有一句话叫“体内自有大药”,就是说人体具有自然的调解功能。至于“阳虚”的人和脾胃虚弱的人,则不宜服用此药,否则反而会加重病症。还有其他情况的,则要遵医嘱。“阴虚”的症状有哪些? 如果感觉自己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发现自己脱发、脚跟疼痛、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就有可能是阴虚了。 提高性功能不等于“壮阳”。有人觉得六味地黄丸有壮阳的作用,这是完全不对的。许多人因阳虚引起了勃起功能障碍,这时如果一味服用六味地黄丸,反而会雪上加霜。但从另一方面讲,阳由阴生,一个人只有阴精足才能讲到壮阳,从这一方面看,六味地黄丸对提高性功能确有作用。 此外在三伏等湿热天气里,不宜服用此药。肾病专家指出:确实需要滋补肾阴的人,六味地黄丸可以长期吃,但不要连续服用。间断服用有两种办法:一是连吃两三个星期,再停一两个星期;或是一周内,吃四五天停两三天。 一定要紧扣“肝肾阴虚” 此药对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有治疗作用。但对于这种治疗作用,关键要看病因。比如同叫高血压,引起病症的原因却不一样,只有对“肝肾阴虚”引起的高血压,服用六味地黄丸才有疗效。 六味地黄丸 并非人皆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