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导论练习题总

海洋学导论练习题总
海洋学导论练习题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潮汐:

平太阳日:

风暴潮:

朔望月:

岩石圈:

海底峡谷:

天然气水合物:

对流层的气温分布特征

热带(赤道)辐合带(ITCZ)

季风产生的原因

东亚季风的主要特征

台风

ENSO事件

赤潮

海洋污损生物

海洋钻孔生物

初级生产力

海洋次级生产量

赤潮

生物多样性

恢复生态

卫星海洋遥感

空间平台

被动传感器

主动传感器;

GIS系统

SeaWiFS

辐射量定标

SAR;

海洋光学关系式的含义

雷达高度计

压强梯度力

地转流

热盐环流

副热带辐聚区

海水状态方程

位温

海洋水团

波高

振幅

波长

周期

波速

中尺度涡

八分算潮法

海洋水团

第二部分填空:

1) 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的情况,可以把潮汐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2) 1平太阴日= ,平太阳时≈小时分钟。

3) 由于科氏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旋转潮波系统基本为方向,南半球的旋转潮波系统基本为方向。

4) 天体通过天子午圈叫,一昼夜内天体两次通过天子午圈,其中靠近天顶时叫,靠近天底时叫。

5) 由引潮力计算可知,海洋的潮汐主要是由产生的,其次是由产生的。

1) 地壳根据其结构、组成和厚度的差异可分为地壳和地壳两大类;陆壳为双层结构,上地壳为层或层,上地壳为层或质层。

2)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和三部分,相应地又称为、和。

3) Wilson旋回包括、、、、

和期。

1)海水中的含盐量是海水浓度的标志,海洋中许多现象和过程都与其分布和变化有关。过去是用海水中的“氯度”来表示海水的盐度。氯度是指海水中的溴和碘以当量置换,

氯离子的总克数,用表示,国际上统一使用的标准海水其盐度值为。而现在是通过测量海水的的来测盐度的,这种方法测海水盐度精度高,速度快。

2)研究海冰的物理性质主要是要研究海冰的、及热学、力学和光学性质。

3)海洋内部的热交换方式由诸多因素形成。在铅直方向上的热交换主要由来实现,在水平方向的热交换主要通过来完成。

4)海洋温、盐、密的细微结构,根据剖面而结构特征不同,其薄层结构可分为:和。

1. 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因所处地域的不同变化很大,许多生物类群在热带地区的多样性比寒冷地区的得多。

2. 海洋有比陆地得多的物种多样性。

3. 全球海洋内的主要生物群落有:

4. 海洋生物的三大生态类群是:

5. 赤潮发生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6. 钻孔生物与污损生物不同,污损生物是生长在物体的,而钻孔生物则钻到物体

1)卫星海洋遥感是利用,从卫星平台观测和研究海

洋的分支学科。

2)遥感的电磁波谱段包括,和。其中,可见光

波长范围;热红外波长范围;微波波段范围(频率)。

3)目前主要传感器种类有、、、、、等。

4)卫星海洋遥感系统包括空间平台及轨道,、、、

和。

5)卫星海洋遥感的优点有。

6)海面叶绿素遥感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是从到。

7)卫星红外遥感海表面温度广泛应用于,,,和。

8)雷达散射计主要用于遥感。

9)雷达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

等。

1. 海洋“生物泵”的起点是浮游植物在海洋表层的,这种生物化学作用过程除了阳光与色素外,还需要生源要素参与反应。一般把海水中的、和等

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称为微量营养元素(micronutrients),而把等称为痕量营养元素(trace nutrients)。其中海水中的氮营养盐有三种形态,分别是、和。

2. 海水中的常见气体有、、等,其中被称为温室气体的有、

1.风暴潮是指强烈的大气扰动所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或下降现象。按大气扰动特性来分,可分为、、三种风暴潮。浅水风暴潮形成的三个阶段:、、。

2.冬季,渤海水团主要是;黄海主要水团是、、、。

3.南海水团主要有沿岸冲淡水,近岸混合水,南海表层水,南海次表

层水,南海次-中层混合水,南海中层水,南海深层水,黑潮表层水,黑潮次表层水。其中盐度最低的是,盐度最高的是。

4.冬季,渤海环流形式为结构;黄海环流形式为结构。东海的是黄东海总环流主干。

5.南海季风沿岸流,冬季,在风作用下,在中国和越南海岸外,形成一支西边界流。夏季,在风的作用下,在中国和越南海岸外,形成一支西边界流。

6.南海东北部是黑潮的动力、热力影响最为显著的海域。主要流型是。

7.冬季,南海中、北部,存在一个准稳态、大尺度的环流。南海南部也存在一个海盆尺度的环流。

8.夏季,中国海上升流主要区域是:1,(浙江舟山附近);2,(海南岛东部);3,(广东沿海,特别是汕头附近)。

9.中国海潮汐性质:渤海主要为;黄海大部分海域是;东海主要为;南海绝大部分海域是。

10.细微结构,是指“铅垂尺度小于常规海洋学观测层次间距的海水状态参数(温、盐、密、流速等)的层次结构。铅垂尺度为1~100m的叫,铅垂尺度小于1m的称为。”

1.描述海水运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方法,一是方法。

2.世界大洋中存在着五个基本水层,而与此五个基本水层相对应的五个基本水团分别为、、、和。

3.大洋环流之中,广泛存在着一种水平尺度为100~500 km, 时间尺度为20~200 d, 并以1~5 cm/s的速度移动的流涡,我们常称之为涡。在海洋中,当等压面与等势面平行时,我们称之为压场,而当两者之间存在倾角时,则称之为压场。

第三部分选择:

1 .下图为月赤纬不为0的潮汐椭球,A,B,C,D为四个观测时刻,A,C时刻的观测者位置如图所示,B时刻观测者位置随地球自转移至图后,D时刻观测者位置随地球自转移至图前。根据潮汐静力理论:

1)A时刻观测者所处地点为:()a,低高潮b,高高潮c,低低潮d,高低潮

2)B时刻观测者所处地点为:()a,低高潮b,高高潮c,低低潮d,高低潮

3)C时刻观测者所处地点为:()a,低高潮b,高高潮c,低低潮d,高低潮

4)D时刻观测者所处地点为:()a,低高潮b,高高潮c,低低潮d,高低潮

5)狭长半封闭海湾中的潮波为:()a,前进波b,驻波c,两驻波的叠加

1,分析海洋潮波在以下几种海区的传播情况时,()考虑了地转效应(即科氏力)的影响。a,长海峡b,狭长半封闭海湾c,半封闭宽海湾

2,在任何一个地点,潮汐和潮流的类型()a,完全一致b,可能不一致

1)大气中二氧化碳大约占整个大气容积的

A.3%;B 3×10-4;C 3×10-6

2)一个大气压大约相当于

A 104 Pa;

B 105 Pa;

C 106Pa

3)ENSO期间赤道上东西向的发生显著变化。

A)Hadley环流B)Ferrel环流C)Walker环流

1. 从小潮低潮线至大潮低潮之间的地带为()

A. 高潮带

B. 中潮带

C. 低潮带

D. 潮下带

2. 海洋深渊层水层深度为( )

A. 6000-10000m

B. 4000-6000

C. 1000-4000

D. 200-1000m

3. 下列那个海区的生物种类多样性为最高( )

A. 印度洋—西太平洋

B. 东太平洋

C. 西大西洋

D. 东大西洋

4. 海洋生物发光有哪几种方式( )

A. 细胞内发光和细胞外发光

B. 细胞内发光和共生细菌发光

C. 细胞外发光和共生细胞发光

D. 细胞内发光、细胞外发光和共生细菌发光

4.在下列这些作用在海洋水体上的力中,( )是由于海水运动后所派生出来的力。

A. 风应力;

B. 压力梯度力;

C. 科氏力;

D. 引潮力。

2. 海流流向以地理方位角表示,当流向为0 时,即表示海水( )。

A. 从北而来;

B. 向北而去;

C. 从东而来;

D. 向东而去。

5.海洋中,洋流西向强化的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

A. 大洋形状;

B. 海面风场分布;

C. 海面热通量分布;

D. 科氏参量随纬度变化。

6.在下列海流中,只有( )不是西边界流。

A. 黑潮;

B. 西澳流;

C. 湾流;

D. 巴西流。

1、大洋表层海水的pH 值一般为( )左右

(a ) 7.0 (b ) 7.5 (c )8.1 (d ) 8.5

2、在5000m 深的太平洋水柱上,营养盐的浓度一般在( )最高

(a )表层 (b )500m 附近 (c )1000m 附近 (d ) 底层

3、为获得某一海区某一点上表层海水中磷的浓度数据,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但( )获得的数据是现阶段最可靠的

(a )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 (b )现场探头直接测试

(c )卫星遥感 (d )实验室模拟

4、在正常海水pH 和盐度条件下,表层海水中的磷主要以( )形式存在

(a )-34PO (b )-24HPO (c) -

42PO H (d) 43PO H

5)大洋6000米深处现场测得的海水温度为1.8℃,1千克这样的海水绝水上升到海面,其温度将( )

A , 等于1.8℃,

B ,大于1.8℃,

C ,小于1.8℃,

D ,与表层海水温度相同

6)大洋中暖水区和冷水区两种水团交汇,在交界处水温的水平梯度特别大,这种现象在物

理海洋学上称之为:

A,温跃层, B,混合层, C,极峰, D,边界层

7)“海水的密度为25.651kg/m3”,这里的密度是指()

海水的绝对密度值, B,密度超量, C相对密度值,,D,以上都不是

第四部分多项选择题

1.可见光遥感海面叶绿素选择传感器()

(1)NOAA A VHRR; (2) SeaWiFS; (3) CZCS; (4) ATSR;

(5) FY-1.

2.主动遥感传感器()

(1)红外辐射计;(2)多光谱扫描仪;(3)雷达高度计;

(4)合成孔径雷达;(5)微波辐射计

3.被动遥感传感器()

(1)微波辐射计;(2)雷达散射计;(3)合成孔径雷达;

(4)多光谱扫描仪;(5)红外辐射计

4.海面悬浮泥沙遥感选择传感器()

(1)合成孔径雷达;(2)SeaWiFS; (3)CZCS;

(4)FY-1;(5)红外辐射计

5.海浪方向谱遥感的唯一传感器()

(1)雷达高度计;(2)合成孔径雷达;(3)多光谱扫描仪;

(4)红外辐射计;(5)FY-1

6.海表面温度遥感选择传感器( )

(1)SeaWiFS; (2)CZCS; (3)雷达高度计;(4)NOAA

A VHRR; (5)FY-1

7.不受天气影响的传感器( )

(1)多光谱扫描仪;(2)红外辐射计;(3)合成孔径雷达;(4)

雷达高度计;(5)微波辐射计

8.受天气影响,只能晴天、白天遥感的传感器( )

(1)SAR;(2)红外辐射计;(3)可见光; (4)雷达高度计;

(5)雷达散射计

9. 受天气影响,但能晴天、白天与晚上遥感的传感器( )

(1)SAR;(2)可见光;(3)雷达散射计;(4)红外辐射计;(5)雷达高度计;

10.只能遥感海面特征的传感器( )

(1)所有传感器;(2)除可见光以外的其它传感器;(3)除红外以外的其它传感器;(4)除SAR;以外的其它传感器;(5)没

多选题(最多可以选4个)

1.水的主要特殊性质 ( )

:a.地球表面唯一天然液体;b.异常高的沸点和冰点,保护了地球生命和延续;

c.水是自然界热容量最大物质,大气的镇静剂;

d.密度反常特性。

2.海水盐度定义:“1kg海水中全部碳酸盐全部转变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量

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总克数。”这是( )

滴定法问世之后定义;c,70年代利用a,1902年的盐度定义;b,1956年AgNO

3

海水“电导比”的盐度新定义;d,采用KCl溶液代替标准海水,1978年实用盐度定义。

3.大洋水冰点( )

a,在0℃左右;b,在-2℃左右;c,在-1℃左右;d,在-0.5℃左右。

4.海面热收支中包含太阳辐射、海面有效回辐射、蒸发或凝结热交换和接触热交换四个分量。其中( )

a,太阳辐射永远为正,海面有效回辐射永为负;b,海面有效回辐射阴天为正;c,蒸发或凝结热交换和接触热交换可正可负;d ,蒸发或凝结热交换为正,接触热(感热)交换为负。

5.世界大洋温度平面分布特征:( )

a,太阳辐射能是主要决定因子,因此,会导致温度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和季节变化;b,受到海流影响,产生带状的偏离;c,蒸发是大洋温度平面分布确定因素;d,有效回辐射是大洋温度平面分布确定因素。

6.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温度年变化特征:( )

a,8月温度最高,2月温度最低;b,7月温度最高,1月温度最低;c,7月温度最高,12月温度最低;d,8月温度最高,12月温度最低。

6.盐度平面分布特征:( )

a,降水和蒸发是主要决定因子;b,受海流影响,产生带状偏离;c,河口区盐度决定于径流多寡;d,结冰区决定于结冰和溶冰。

8.海流的定义:( )

a.“大规模的海水沿水平方向的非周期性的流动”

b.“大规模的海水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非周期性的流动”

c. “大规模的海水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流动”

d. “大规模的海水沿水平方向的流动”(b)

9.海流方向是指( )

:a.海水流去方向;b.海水流来方向,c.和风向取相反定义,d.和风向取相同定义

10.黑潮与湾流都属于( )

a.西风漂流;

b.西边界流;

c.赤道流系;d,极地环流。

第五部分问答题:

1,简述潮汐静力理论的基本思想

2,简述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

3,对某地的潮汐进行调和分析,如果只考虑M2、S2、K1、O1四个分潮,列出用这四个分潮表示潮位的表达式。

八分算潮法的基本表达式为:高潮时=月中天时+高潮间隙=0.8h×[农历日期-1(或16)] +高潮间隙,解释第一项表达式(即月中天时表达式)及高潮间隙的产生原因。

1,大陆边缘的类型及其组成、特点?

一.简述海洋生态系的特征

二.简述种群和生物群落

三.简述生态因子

四.简述微型生物群落的功能类群

六.试述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七.试述海洋微型生物生物环(网)

八.试用辩证统一的观点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它包含哪三个层次?

2. 简述赤潮发生的可能原因

3. 简述赤潮的主要危害

1.简述海洋水色遥感的原理

2.海表面温度的红外遥感原理及其算法

3.简述海洋初级生产力(与海面叶绿素有关)及近海海面悬浮泥沙浓度遥感方法与计算

4.试析SeaWiFS与CZCS 的异同

5.卫星雷达高度计测高的原理

6.简述雷达散射计遥感海面风场的反演方法

7.合成孔径雷达海洋遥感的成像机理分析

8.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反演海浪方向谱的方法

9.用图文说明遥感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流程

10.试比较光学遥感(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合成孔径雷达、雷达高度计、雷达散射计、微波辐射计)的优缺点7.试述Ekman风海流理论的基本假定及北半球Ekman螺旋的主要结构特

征。

8.在北半球,假设海岸线南北向分布,且东侧为海,西侧为陆地,请讲述沿岸风向、风体积运输和海水垂直升降之间的关系。

9.以太平洋为例,说明大洋上层主要环流结构。

10.试述南极海区环流和辐散及辐聚带分布规律。

潘-地球物理探测

1. 简述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方法与技术主要用途及意义

2.海底浅表层介质取样(底质取样)主要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海洋地球物理探测主要有哪些方法?它们分别利用地质体的何种物理性质参数?

4.利用声波回声原理测量水深目前主要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何特点?

5.常用的海洋地震勘探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

6.简述海洋工程的定义与分类

7.简述我国海岸工程所处的环境特点

1.地转流的基本假定、等压面只在x 方向倾斜的运动方程和流速表达式、流向与等压线关系(配以图示法)。

2. 大洋表层以下水团主要源地

3.根据小振幅重力波的:

(1)波剖面方程

)sin(t kx a σζ-=

(2)深水波u 和w )

cos()ex p()sin()ex p(t kx kz ack w t kx kz ack u σσ---=--= 讨论海面上(z=0)不同波剖面处水质点运动速度,并做图表示。

4.根据月亮引潮力的水平和垂直分量:

)1cos 3(2sin 23233-=-=θθD

a kM F D a kM F MV MH 讨论它们在球面上分布特征,并作图表示。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国际贸易导论练习题含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从一个国家来看,该国与别国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称为( C ) A.世界贸易 B.国际贸易 C.对外贸易 D.区域贸易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 A.世界出口总额 B.世界进口总额 C.一国进出口总额 D.国际贸易量3.某国1984年出口贸易值为840 亿美元,1988 年出口贸易值为1860 亿美元,1988 年该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226%(以1984年为100%),所以该国1988年出口贸易量比1984年( A ) A.减少了 B.增加了 C.没有变化 D.贸易值不能换算为贸易量4.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对第三国来说是( C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依照运输方式来确定5.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称之为( A )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贸易差额 D.无形贸易 6.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D)A.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7.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A ) A.贸易差额 B.出超 C.入超 D.净出口或净进口 8.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B )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值 D.对外贸易依存度9.净出口与净进口之差反映了( A ) A.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B.同种商品出口量与进口量之差C.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之间的差额 D.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之间的差额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 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 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 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 A ) A.7.9万亿美元 B.3.5万亿美元 C.4.2 万亿美元 D.3.7万亿美元2.多项选择题: 1.某国1992 年对外贸易规模为:出口482 亿美元,进口412 亿美元,这一年该国贸易状况为( A C D )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纲 1.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你能够得到那些启示? 当今世界,人口激增,耕地锐减,陆地资源几近枯竭,环境状况渐趋恶化。众多的有识之士,预见到这些危机,并把目光再次投向海洋。一些国家相继制订了21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许多知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异口同声地称21世纪为“海洋科学的新世纪”。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也更加关注海洋事务。仅从1994年算起就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成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建立国际海洋法庭,召开“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利用大会”,“保护海洋环境国际会议”和“世界海洋和平大会”,并把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等大事。何以如此?盖因全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几乎都可以从海洋中寻求出路。如何将上述可能变为现实?海洋科学则是架设在它们之间的桥梁。海洋科学在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之后,必将迎来一个更为辉煌的新时代。 2.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何谓密度状态方程? 3.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 海洋热平衡方程(Sea thermal equilibrium equation)是指描述海洋中特定海区某一水层热收支的方程。 方程式:Qs-Qc-Qe-Qn±Qw±QA=Qt 式中: Qs为海水吸收的太阳总辐射能; Qc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辐射热交换而失去的热量; Qe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蒸发热交换失去的热量; Qn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接触热交换失去的热量; Qw为该水层与垂直方向上其他水层的涡动热交换; QA为水平方向上的海洋热平流。 如方程左边各项之和大于零,Qt为正,表示给定时间内该水层收入的热量较放出的热量为大,海水的热含量增加,水温因而增高。 反之,Qt为负,表示热支出大于热收入,海水热含量减少,水温随之降低。 因此,Qt是直接体现海洋温度变化的热量要素,可用来说明给定海区的水温变化的过程。 4.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何关系? 水型,斯维尔德鲁普1942年首次定义水型,其后广为引用。通常它是指温盐度均匀,在温—盐图解上仅用一个单点表示的水体。由于性质完全相同的水样,其观测值皆对应于温—盐图解中的一个点,故水型实质上是“性质完全相同的水体元的集合”。由此引伸,即可给出水团的集合论定义:“水团是性质相近的水型的集合”。水系原为陆地水文学的术语,在海洋学中水系可定义为“符合一个给定条件的水团的集合”。换言之,水系的划分只考虑一种性质相近即可。在浅海水团分析中,经常提到的沿岸水系和外海水系,就是只考虑盐度而划分的。前者指沿岸低盐水团的集合,后者是指外海(受大陆径流影响较小的)高盐水团的集合。 5.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海洋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海洋中的各种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海水不断地发生混合。混合是海水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混合的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例如热量、浓度、动量等)逐渐趋向均匀的过程。

第一章 导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 P11)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导论练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一、简释下列概念 1.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二、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3.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4.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5.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6.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7.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8.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9.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 和规范经济学。() 10.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三、单选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4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5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D.价格理论 6.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是()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C.价格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7.经济学中,"一方是无限的需要,一方是有限的商品",这句话的含义是() A.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不愿与他人分享。 B.政府应当对产出进行再分配。 C.目前的生产方式是无效率的。 D.不存在简单的办法以解决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8.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A.需求 B.供给 C.价格 D.均衡价格 9.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10.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 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11 .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12.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13.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2、有一种观点认为, 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 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 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 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②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③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

海洋科学导论分析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海洋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1、地球外部圈层 (1)按自然地理学观点,地球外部分为五大圈层,从外到内: a、大气圈 b、水圈——97%集中于海洋 2%以固态水存在 c、生物圈——渗透在另三大圈层内部 d、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e、人类圈(智能圈) (2)按环境学观点第五圈层为土壤层 (3)按大气科学的观点,第五层为冰雪圈,冰雪圈可包含在广义水圈中 2、地球内部圈层 海洋的划分 1、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全球共4个,远离大陆;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水深>2000m,平均3000m;底质为红粘土和软泥;有独立的潮汐与洋流系统;温、盐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35,年变化小。 2、海: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全球共54个,靠近陆地;占海洋总面积的9.7%;水深<2000m;底质:陆沉积;无独立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是大洋传入;温、盐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 3、海湾——外宽内窄,洋或海伸进大陆的一部分。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杭州湾大潮,最大潮差可达8.9m。 4、海峡——两块陆地之间形成的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的分类 1、陆间海: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世家海和波罗的海。 3、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如东海、日本海。 南大洋: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水域。 2.3 海底的地貌形态 海岸带: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一个地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海岸线:陆地与海面的交线。近期大潮平均高潮面与陆岸的交线。 海岸动力学:下界浅海波浪对海底开始起作用的地方,上界最高潮位激浪还能作用到的上限。 潮间带:高潮时的海岸线与低潮时的海岸线之间的带状区域。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大陆坡: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习题: 一、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T 2.不同制度的社会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方法是相同的。F 3.规分析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为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T 4.资源丰富的国家不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只有资源贫乏的国家才必须面临这些问题。F 5.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T 6.宏观经济学研究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等。(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T 7.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T 8.某年某国经济增长率是3%,失业率是4%,这是实证表述(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

规表述,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T 9.我国现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F 10.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稀缺性和经济人假设。T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何者说明了稀缺性?d a 某些国家总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进行生产; b 尽管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资源浪费大量存在; c 资源的数量总是能保证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 d 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限的。 2.实证表述是关于(c)的表述。 a 价格; b 数量; c 是什么; d 应该是什么。 3.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被称为:b a 宏观经济学; b 微观经济学; c 个体经济学; d 市场经济。 4.当经济学家们研究是否该采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刺激经济时,他们所采用的是a

电气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电气工程与电工科学的关系就是什么? 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就是电气科学。 2.与“现代五大工程”的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突出特点就是什么? 与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特点在于:她的出现首先不就是来源与文明发展的自发需要,而就是来源于科学发现。她以全新的能量形态开辟出一个人类文明的新领域。她的发展又伴生了电子工程,从而孕育出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为信息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 在这一时期,发电,输电,配电已形成了一气轮机,水轮机为原动机,以交流发电机为核心,以变压器与输配电线路等组成的输配点系统为“动脉”的输电网,使电力的生产,应用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电力拖动,电力牵引,电动工具,点加工,点加热等得到普遍应用。 4.根据自己了解,电气工程有哪些应用? 多电飞机,线控汽车,全电舰船。 5.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器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永磁材料,超导磁体技术,电磁技术。 6、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的发展史给您哪些启发? 今天电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她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电气工程也应次被誉为“现代文明之轮” 7、21世纪电器工程科学的发展趋势就是什么? 将电气科学与工程与近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融合,加强从整体上对大型复杂系统的研究,加深对微观现象及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同时用信息科学的成就改造与提升本学科并开创新的研究方向。 8、为什么说21世纪电器工程与其她科学融合交叉就是她的显著特点? 21世纪的电气工程科学将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创新与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 9电气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那些? 电路藜芦,电磁理论,电磁计量理论等。 10您认为今后电气工程还会有哪些新应用? 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系统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各问题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成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电能质量的理论及其测量控制,现代测量传感技术。 11您认为还有那些计算机软件可以用于今后的专业学习? MATLAB,PSPICE,EMTP,SABER,ANSOFT。

软件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工程概论郑人杰等版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 1.1 举出你所知道的应用软件的例子。 办公软件、游戏软件、财务软件、银行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等。 1.2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只是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在软件开发中,编程只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阶段。 1.3 如果将软件开发比作高楼大厦的建造,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什么? 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建筑设计,软件设计的成果相当于建筑设计的设计图纸。 1.4 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也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 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除了软件本身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软件开发的经验和有关软件开发数据的积累,使得开发工作计划很难制定。 (2) 软件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存在障碍,使得获取的需求不充分或存在错误。 (3) 软件开发过程不规范。如,没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就开始编程序。 (4)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其复杂性往往会呈指数级升高。需要很多人分工协作,不仅涉及 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科学严格的管理。

哲学引论习题与答案一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1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判断下列说法是与否或对与错) 1、哲学起始于好奇表现为爱智,早期的哲学与科学不分。(√) 2、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 3、古希腊后期及至欧洲中世纪早期,哲学被赋予了伦理学或道德学说的特征,中世纪时期,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4、为哲学认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经验主义基础的是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5、使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基础的哲学家是康德。(√) 6、哲学对自由意识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思想文化深层结构的有力揭示和思想模式的不断转换而表现出来的。(√) 7、语词是人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任何语词都不具有知识意义的涵。(×,正确:都是具有知识意义的约定符号) 8、在日常生活中,定义不能明确地表达存在的时候,往往是定义的围过宽或过窄。(√) 9、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对变化和难以固定的(×,正确: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 10、哲学性问题以思想性问题的形式出现,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的一种矛盾性运行方式。(√) 11、哲学关注知识和思想分析的特点,决定了它与语词之间的紧密关系。(√) 12、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 13、形而上学就是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问题的学问,形而上学被称为本体论(√)。 14、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非正统思想是道家学说。(√) 15、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自觉讲求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先秦哲学是墨家。(√) 16、清代哲学家顾炎武提倡经学研究要经世致用,他被清人尊为“开国儒宗”(√)。 17、中国哲学的总结者黄宗羲提出了“天地之化日新”的著名论断。(×,正确:王夫之) 18、儒家经典在后世被称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叫做“经学”。(√) 19、首先提出了信仰第一,为中世纪经院奠定基础的是奥古斯丁。(√) 20、托马斯主义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最大、最全面体系。(√) 21、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是主体性原则。(√) 22、五四运动以后,中西方哲学的深入交会以及由此引发的三次著名论战,使原本属于西方哲学畴的马克思哲学在中国扎下根来。(√)。 23、礼仪之争主要是指利玛窦禁止中国教徒参加祭孔和祭祖等中国传统礼仪问题而引发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全部答案黄杏元著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第一章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 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GIS 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 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 GIS 与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 GIS 与 CAD 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 CAD 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

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 (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 (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 (4)应用人员:GIS 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 (5)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 GIS 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3、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分析功能与应用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是基于现有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或者参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构,这些规律和参数就可以构成一个应用模型,比如降雨量计算模型和风力强度计算模型等。但应用模型很多是专业领域的模型,其表现可以是参数表格也可以是图标或计算公式,不利于地理信息这种要与地理坐标想联系,并且需要特殊的可视化效果的信息分析与表达。因此要构建适合于地理信息分析和表达的应用模型就要吧如气象农业等行业应用模型转变或者结合地理信息做成与空间信息想连接的模型应用于分析。 4、根据你的了解,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学科及关联技术,并就地理信息系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 第一章 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1)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3) 4)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5)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问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②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刻都在进行; ③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类型 ·分布特点: 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

控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概论 习题及及解答 1-1 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实例,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略 1-2. 图1-17是液面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原理示意图。在运行中,希望液面高度0H 维持不变。 1.试说明各系统的工作原理。 2.画出各系统的方框图,并说明被控对象、给定值、被控量和干扰信号是什么? ()a 工作原理:出水量2θ与进水量一致,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液位高度保持在0H 。当出水量大于进水量,液位降低,浮子下沉,通过连杆使阀门1L 开大,使得进水量增大,液位逐渐回升;当出水量小于进水量,液位升高,浮子上升,通过连杆使阀门1关小,液位逐渐降低。 其中被控对象是水槽,给定值是液面高度希望值0H 。被控量是液面实际高度,干扰量是出水量2θ。 ()b 工作原理:出水量与进水量一致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电位器滑动头位于中间位置,液面为给定高度0H 。当出水量大于(小于)进水量,浮子下沉(上浮)带动电位器滑动头向上(下)移动,电位器输出一正(负)电压,使电动机正(反)转,通过减速器开大(关小)阀门1L ,使进水量增大(减小),液面高度升高(降低),当液面高度为0H 时,电位器滑动头处于中间位置,输出电压为零,电动机不转,系统又处于平衡状态。 其中被控对象是水槽,给定值为液面高度希望值0H ,被控量是液面实际高度,干扰量是出水量2θ。 ()a ,()b 系统结构图如下图

1-3 什么是负反馈控制?在图1-17(b)系统中是怎样实现负反馈控制的?在什么情况下反馈极 性会误接为正,此时对系统工作有何影响? 解:负反馈控制就是将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量进行比较产生偏差信号,利用偏差信号对系统进行调节,达到减小或消除偏差的目的。 图1-17()b系统的输出量液面实际高度通过浮子测量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给定液面高度)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一致就会在电位器输出一电压值——偏差信号,偏差信号带动电机转动,通过减速器使阀门1开大或关小,从而进入量改变,当输出量——液面实际高度与给定高度一致偏差信号为0,电机,减速器不动,系统又处于平衡状态。 当电位器极性接反(或将电机极反接)此时为正反馈,系统不可能把液面高度维持在给定值。1-4. 若将图1-17(a)系统结构改为图1-18。试说明其工作原理。并与图1-17(a)比较有何不同?对系统工作有何影响? 解:若将1-17()a系统结构图改为1-18,系统变成了正反馈,当出水量与进水量一致,液面高度为给定值 H。当出水量大于进水量,液面位降低,浮子下称,通过连杆使阀门1关小, 进水量越来越小,液面高度不能保持给定高度 H,同样当出水量小于进水量,浮子上浮, 液位升高,使阀门1开大,进水量增大,液位越来越高,不可能维持在给定高度 H 1-5某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19所示。试说明自动控制大门开启和关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题解1-5图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活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家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越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显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揭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读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揭示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领先。 思考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一、名词解释 1.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 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 场所。 3. 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孙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 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 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太阴日 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觉运动 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 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 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 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 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 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 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 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 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 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 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 黄赤交角(ε=23°26′) 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 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 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 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 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 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 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 2.10t=2h39m 2.1190°-35°+ε=78°26′,90°-35°+ε=31°24′ 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 春分():0°、0°、0°、0h;夏至():0°、90°、ε、6h 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 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 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 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 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 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 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