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7月)高三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座小镇三面环山,一面正对松花江,山高水低,过境洪水和山上的来水都通过这里的九道沟泄入江中。
②满屏竟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
正因为有丰富的古典文化积淀,16岁的才女武亦姝才能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过关斩将,如探囊胠箧一般轻松夺冠。
③有时候,很多人低头看着自己索然无味的生活现状,会突然想有一次旅行,希望旅行中有班荆道故的欣喜。
④中国品牌彩电技压群芳,在2020年稳扎稳打,以836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对手韩国,跃居世界第一。
⑤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⑥他大学毕业后本想到一线城市开创事业,但又考虑到父母双亲春秋已高,不忍再次别离,便在桃溪筑“善养堂”以侍养,晨夕供奉,菽水承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2)①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②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③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局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④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⑤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⑥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A.①⑤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作出贡献。
河北省保定市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家鸡的起源家鸡的祖先,现今一般人都认为是原鸡。
因为二者在体形、羽毛和叫声等方面,都极相似。
而且原鸡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印度北部,这些地区也与人类在初期文化发展过程中,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化活动的地点相近。
在新石器时代,在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三门峡庙底沟的居民点遣址中,已发掘有鸡骨,但未能肯定是原鸡还是家鸡。
在长江流域的湖北屈家岭遗址,曾发掘有陶鸡,估计是依照家鸡仿制的,而且还可推断当时饲养家鸡已相当普遍,才能被利用作为艺术的对象。
约公元前1600—1100年的甲骨文里已有“鸡”字,而《诗经》里讲到鸡不只一处,战国时还设有“鸡人官”专司祭祀。
可见,鸡的驯化在我国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
目前一般“家禽学”的书籍里关于家鸡的起源,都说我国的家鸡是由印度传来,而后再从我国传入日本及欧洲。
不但我国《家禽学》教科书中这样说,而且各国同类型的书籍中也都这样说——达尔文先提出此说,后人都受了他的影响。
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写道:“在印度,鸡的被家养,大约是在公元前1200年《玛奴法典》完成的时候,不过也有人认为只在公元前800年。
”在这本书的另一处,他根据《中国百科全书》说道:“鸡是西方的动物,是在分元前1400年的一个王朝的时代引进到东方(指中国)的。
”他所根据的《中国百科全书》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并未讲明白,仅说是在1609年印出的;而在另一个地方,又说是在1596年出版的。
据查,《本草纲目》是在1596年出生的,而在1609年发表的比较著名的中国类书,只有《三才图会》。
查《本草纲目》,其中并无上述记载。
至于《三才图会》,在其第13函第1卷第10页上有一段关于鸡的记载:“鸡有蜀鲁荆越诸种。
越鸡小,蜀鸡大,鲁鸡又其大者,旧说日中有鸡。
鸡西方之物,大明生于东,故鸡之入。
”这里所说的“西方”,显然是指“蜀”“荆”等地,就是中国的西部。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PDF版)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1.B(3分)A项,关系错解,原文说“一定的渊源关系”,选项说成“密切关系”;C项,偷梁换柱,“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是《大学》的认识,不是早期的理解;D项,范围缩小,还有孝慈、诚信等人伦之德和公共美德。
2.D(3分)概括失当,“阐释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错,文末仅是指出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的原因,并未阐释意义。
3.C(3分)移花接木,清代诗人孙枝蔚《春木》诗中的“明德”指光明之德、美德,只与《大学》中“明德”的第二个层面的理解相同,未涉及第一个层面的理解。
4.A(3分)材料一第一段末尾说:“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材料二图中有输电线,据此可知,所谓“人造太阳”,是利用可控核聚变装置,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不是把装置挂在天上提供光热能。
5.C(3分)“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二号M已先后运行”错,“中国环流器二号M”尚未运行。
6.①国家重视、支持:抢占先机,制定规划,投入巨资加以研究;②研究人员舍己奉献:研究人员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精心创造;③研究单位注重合作、学习:研究团队合力攻关,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多项技术上取得突破。
(共6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7.B(3分)手法错解,“外貌”错,本文未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
8.①耿直坚韧,自力更生:娘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大舅家借粮,而借粮之前,挖土豆当粮食已有很长的时间;②手足情深,善良厚道(重情重义,舍己为人):大舅、大妗关心妹妹,喜欢、疼爱外甥,在自家缺粮的情况下,把粮借给了妹妹;③知恩图报,真诚淳朴:秋后我娘去还粮,送酒,让我把奖状给大舅看,表现了对大舅、大妗、三贵的感激之情。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示例一:本文结尾这样安排纯属多余:①从情节设置来看,题目为借粮,前文写娘带“我”向大舅家借到了粮,结构已是完整,没必要画蛇添足;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本文表现了大舅瞒着“我”娘在自家没粮的情况下把粮借给了我们,人物性格丰满感人,再补叙后面的内容当属多余;③从主题表现来看,本文通过写借粮的故事,表现了舍己为人、难中相助的手足之情,后文补叙的内容,与此无太大的关联;④从艺术效果来看,补叙还粮的结尾,落入善有善报的俗套,略有斧凿的痕迹。
2020届河北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

河北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
《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
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1. (6分) (2020高二下·扶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一辈“新生代”军旅作家创作了一批以中短篇小说为主的、反映个体军人生命及情感经验的小说。
自古以来,史料类书籍的叙述体例种类繁多,而朱增泉的5卷本《战争史笔记》这部作品新颖之处在于,作者融合了各家体例之所长,,探索出一种灵活而简易的叙事模式。
作品选取了教科书般的简明结构,将大段的叙述切割成短小精悍的段落,行文明晰。
在不同朝代汇入整体的时代大循环中加以考察,是读者探讨古代战争史路径的一把密钥。
军旅文学在90年的历史中,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征途上,根据时代特色在不同时期演奏出气象万千之乐章。
旨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目标的军旅文学需要有血性、有担当的文学作品,这同样离不开英雄主义。
时代发展再迅猛,其间总有一些稳定的常态,而的精神特质才决定了足以扣动人们心弦、引领人类发展的本质力量。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出身独具一格流畅一成不变B . 出生独辟蹊径流畅亘古不变C . 出身独辟蹊径畅快亘古不变D . 出生独具一格畅快一成不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将不同朝代汇入整体的时代大循环中加以考察,是读者一把探讨古代战争史路径的密钥。
B . 将整体的时代大循环汇入不同朝代中加以考察,是一把读者探寻古代战争史路径的密钥。
C . 将不同朝代汇入整体的时代大循环中加以考察,是读者探寻古代战争史路径的一把密钥。
D . 将整体的时代大循环汇入不同朝代中加以考察,是读者探讨古代战争史路径的一把密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对于军旅文学来说,这种本质力量就是英雄主义B . 对于军旅文学来说,这种英雄主义就是本质力量C . 对于英雄主义来说,这种本质力量就是军旅文学D . 对于英雄主义来说,这种军旅文学就是本质力量2. (15分)(2016·淮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保定市20__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答案详解

保定市20__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答案详解保定市20__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答案详解语文参考答案(A卷)一、1、B解析:“宋以前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结构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无中生有。
2、C解析:A造成人才辈出的原因还有“经济基础”。
B“只有”错,实现这一理想的不仅是宋代知识分子,过于绝对。
D“完全得益于”说法绝对化,社会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D解析:“高度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是“完善自己的人格”的因,因果倒置。
二、(一)4、C解析:窜:流放。
5、C解析:①讲与民同甘共苦,不能表明在文治方面的才能。
⑥是三司官员的看法。
6、D解析:“并迫使蛮人投降”,与原文不符,见原文“会蛮首相继出降”。
7、(1)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
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
(”“尔曹”“亡”“自赎”“非计”各1分句意1分)(2)徐的登记那些恶少年姓名,让他们互相担保,说:“你们互相监督,不这样,都是你们的罪过!(”“籍”保任”““递相”“皆尔罪也”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考中进士,补任钦州军事推官。
钦州林木浓密,许多人死于瘴气瘟疫。
徐的去求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求说:“把州府搬迁到水边就没有病患了,请转告皇上使他听到。
”郑天监听从建议,郑天监就请求把徐的留下让他办理相关事情。
徐的穿着短衣,拿着木棒,跟役夫一起辛苦劳动,修城墙,建望楼,用来准备攻守。
规划土地让军民居住,修建府舍、仓库、沟渠、店铺之类,民众都感到便利。
徐的升任大理寺丞,任吴县的知县。
后来又调到梁山军,任常州通判。
适逢饥荒,他就拿出米做成粥来给饥民吃。
多次升职至尚书屯田员外郎、临江知军,升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安化州蛮人攻击杀害官府的军将和官吏,他们所属士兵怕死,谋划着要反叛。
徐的骑马赶到宜州,安慰劝告他们说:“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
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
2020届保定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保定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
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
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
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国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
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
2020-2021学年保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保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
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
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
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
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
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近20多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
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
二是从模仿到原创。
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
三是质量大幅提高。
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
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
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
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翻译500多部。
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
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
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
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
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
《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
“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
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
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
“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
《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
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
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社会良好德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进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以来,儒家一直为推动平民教育和为更广阔的阶层争取文化权利而努力。
《大学》丰富了早期“明德”之“德”的内容,在政治之德外,将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也纳入“明德”范畴中。
孝、慈乃人伦之德,与国人交而应有之信乃公共美德,这些美好的德性是人人内在皆有且应该彰显之德。
《大学》中强调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要修政德、行政德,首先要明人伦、讲公德。
《大学》中也强调“自明”的重要性,言“克明峻德”的关键在于自我澄明,在自我澄明的基础上辅之以教育,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
从两个层面明确《大学》中“明德”的旨趣,有助于深入把握《大学》的核心要义。
《大学》中的“明德”所指是丰富的,其中既包含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又包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育理想。
《大学》指出.“明德”的前提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立足于推广普遍的人文教育、弘扬责任精神面“明明德”,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德”基础。
新时代的植根塑魂,还需传承《大学》中的“明德”精神。
(摘编自莫医铭《<大学>中的“明德”旨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古至今对《大学》中“明德”说法的诸多解释均与先王政教存在密切关系。
B.理解“明德”思想的含意需要结合历代学者的看法和《大学》文本中的表述。
C.从早期的理解来看,“明德”指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
D.《大学》中“明德”的旨趣丰富,指仁爱谦谨、以义制利、公平中正等政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前人对《大学》中“明德”的不同阐释引出了如何理解其旨趣的论题。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中心部分从两个层面对“明德”包含的内容进行阐释。
C.文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主体和“德”的内容的扩充。
D.文章末段阐释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大学》聚焦于“明德”,体现出儒家对于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以及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
B.《大学》中的“明德”首先指理性的政治美德,与《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的记载一脉相承。
C.清代诗人孙枝蔚《春木》诗之四中说:“愿崇明德,以娱高年。
”其中的“明德”与《大学》中的“明德”含义相同。
D.理解《大学》中对“明德”的途径的阐述,有助于当代青年学子厘清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努力学习,成为栋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SAT目前取得了多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包括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等,这标志着中国的人造太阳已轻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运行和正在进行的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东方超环(EAST)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摘编自帅俊全《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为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2018年11月13日)材料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摘编自杨卫国《中国研制人造太阳20年后见成效》,2010年6月17日) 材料三: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其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
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可控核聚变以氘、氚为原料,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应随时可以中止,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问题在于用什么容器来承载这种温度极高的核聚变。
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
20 世纪60年代,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方案,国际聚变界随之转向于此。
早在1955年,钱三强和刚留美归来的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与国际社会几乎同步。
1965 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统一规划,西南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身)成立。
当时,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乏住所,甚至睡在帐篷里。
尽管如此,他们舍己奉献,在绘制了3层楼那样高的设计图纸之后,终于1984年9月21日制造出“中国环流器一号”。
这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人造太阳”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
作为一个历经多年研制的实验项目,中国环流器二号M精细的部件工艺很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在装置设备“真空室”中,许多细小的误差是现有检测仪器所无法感知的,很多时候需要自主开发新的检验设备。
仅为保障高约2层楼、重约80吨的中心柱在移动过程中不受磕碰,且安装精度不超过0.1毫米偏差,研究团队在1个月内设计了十几种方案,短短2分钟的路程,耗费了近9个小时才成功搬运。
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通过与国际上现有托卡马克装置的交流学习,吸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他们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特殊材料制备、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摘编自韩维正、刘乐艺《“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2020年1月8日)4.下列不属于“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一项是(3分)A.于空中悬挂人造光热源,散发无穷的光热能。
B.开发利用核聚变,解决现有能源的枯竭问题。
C.研究核聚变的可控装置,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D.落实托卡马克方案,承载温度极高的核聚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后3分)A.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制的东方超环首次达到一亿度高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
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于1985年确立,2006 年11月21日全面启动,承建方由四方扩展为七方,王程总造价为100亿欧元。
C.我国1955年起关法可控热核反应,1965 年成立专门研究所,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二号M已先后运行。
D.可控核聚变原科充足,能够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各国对此高度重视。
6.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其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借粮李德霞麦子快要黄了的时候,我家断了粮。
米缸,空了,面缸,空了。
我娘挎个篮子,每天去自家地里挖土豆。
于是,一日三餐,煮土豆、蒸土豆,餐餐土豆,吃得我放个屁,都带着浓浓的土豆味儿。
终于,我娘一咬牙,决定去借粮。
这天,吃过早饭,我娘从驴圈里牵出那头小毛驴,套进驴车里,拎条麻袋对我说:“亮子,陪娘去你大舅家,借粮去。
”一听说去大舅家,我就直蹦高儿。
大舅和大妗特稀罕我,每次去他们家,大妗都会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这是其一;其二呢,跟大舅家借了粮,我们就不用顿顿吃土豆了。
我连滚带爬地上了毛驴车。
我娘一抖缰绳,小毛驴便撒开四蹄,拉着驴车吱吱扭扭出了门。
大舅家在庚庄,离我们村十里地。
出了村,沿东干渠一直往西走,快晌车的时候,我们就来到了庚庄。
大舅和大妗正在院里搭牛棚。
那时,刚刚分田到户家家垒场院,户户搭牲畜棚圈,真叫一个红火热闹。
见到我们,大妗用手巾擦擦手,摸摸我的头,牵着我的手说:“亮子,你大成哥早盼你来呢,他去上学了,马上就回来了。
”大舅从我娘手里接过缰绳,顺手把毛驴拴到一棵粗壮的树上。
我娘挽起袖子要帮忙,被大舅拦下。
大舅说:“你呀,就是个劳碌的命。
今天不干活儿,走走走,进屋去。
”回了屋,大妗拿出一摞小人书:“就知道你喜欢这个,你大成哥的,攒了十来本了。
”我把小人书摊在炕上,挑出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大妗取出面盆要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