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地理中
保定地理调查

保定,素有“京畿首善之地”称誉的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西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金三角地带,北距北京130公里,东距天津240公里,南距石家庄124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优势。
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12万,辖3区、4市(县级)18个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市。
保定是尧的故乡,已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元朝为保定路,明朝为保定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所在地,后一直为河北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解放后,曾先后两度为河北省省会,现为河北省省辖市。
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南达九省,北控三关”,昔日的赞誉已远远逊色于今日的便捷。
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把保定市与全国和世界紧紧连结在一起: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穿南北,京原铁路横跨西北部山区;公路干线四通八达,支线星罗棋布。
保霸铁路、神黄铁路和津保高速公路横跨东西;邮政通讯畅通便捷,全市邮政电传全部实现自动转报,通讯全部实现了程控和光缆传输。
保定市西枕太行,东视渤海,中部为美丽富饶的冀中大平原,历史上素有“燕地天府”之称。
山川灵气赋予了她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西部山区1.1万平方公里大量蕴藏着煤、铁、铜、锌、铅、钼、金、银、石棉、云母、花岗岩、大理石等50多种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储量大、开采价值高,远景好;东部平原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富饶的冀中平原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稻谷、豆类、芝麻、蔬菜等,是著名的粮棉油产区;全市有林果面积120多万亩,干鲜果品年产量4亿多公斤,已形成阜平大枣,涞源核桃、曲阳、定州鸭梨,顺平鲜桃、满城草莓、苹果等十大林果基地,有进行系列深加工和对贸易的广阔前景;各类物产种类繁多,独具特色:保定、定州的健身器材、曲阳石雕、安国药材、蠡县皮革皮毛、容城服装、白沟箱包、高阳纺织、定兴珐琅、易水古砚、涿州金丝挂毯、顺平肠衣、徐水古酿、望都辣椒、雄县丝印等远近驰名,享誉海外。
关于保定的研究报告

关于保定的研究报告引言本文是对中国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保定进行的研究报告。
保定作为河北省的第二大城市,是该省经济、文化和交通的重要中心。
本报告将对保定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以期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
一、地理位置保定位于中国东部河北省中部,北临北京市,南濒河南省,西接山西省,东部与河北省其他地市相连。
市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56’,东经115°29’,总面积为18473.57平方公里。
保定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山脉、丘陵和平原相间,地形起伏较大。
二、历史沿革保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7年的西汉初年。
在历史上,保定曾是北方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甚至成为中国的首都。
随着历史的演变,保定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化。
从辽、金、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政治中心,到民国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枢,保定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时刻。
三、经济发展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城市,保定的经济发展一直居于省内领先地位。
目前,保定已形成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保定以汽车制造、钢铁冶炼和化工等产业著称,拥有大量的钢铁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
另外,保定的交通便利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内有多个高速公路和铁路交汇,使保定成为河北省和中国的交通枢纽。
四、人文景观保定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景观的城市,其历史和文化遗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在保定,人们可以参观到一些重要的历史古迹,如北魏的大慈寺、大观园和东汉的白马寺等。
此外,保定还有一些自然景观,如白草畔、颐和湖和云蒿山等,这些景点给人带来了放松和欣赏大自然的机会。
五、教育与科研保定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
保定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
这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保定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吸引了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和研究者。
保定概况

1、城市资源状况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1994年底,国务院批准原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了新的保定市。
保定市统辖各县(市)、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一百余万,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居重要地位。
(1)座落与行政规划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
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
保定辖3区、4市、18县和2个开发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其中:都市区面积31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6.81平方公里),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101.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31万人,其中市区106.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7万人;城镇人口394.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38万人;乡村人口706.70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0.07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22万人,人口出生率13.87‰,死亡人口6.87万人,人口死亡率6.26‰,自然增长人口8.35万人,自然增长率7.61‰,比上年下降0.05个千分点。
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之称,是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埠城市。
(2)自然环境①气候气象保定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灾害。
热量充分,平原市、县年平均气温12℃左右,西北部山区7℃左右,平原市、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0℃以上,西北部山区达14.8℃。
河北省保定市山地分布情况分析

地貌类型
竞秀区
冲积扇平原区和山前溢水带区
莲池区
漕河冲积洪积平原
清苑区
太行山东部冲积扇平原
安国市
山前扇缘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地带
高碑店市
平原地貌
定州市
冲积扇平原
涿州市
全境地处太行山前倾斜区,最高海拔69.4米,最低海拔19.8米
雄县
平原为主
安新县
冲击洼地平原
荣城县
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保定市山地分布情况分析
一、全市基本情况
保定地处冀中平原西部,西倚太行山,东抱华北明珠白洋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群山西峙、众水东瀛”的美誉。保定的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部分,大约各占一半(山区面积10988.1平方千米占49.7%,平原占50.3%),山区分为中山区、低山区及丘陵三类,境内最高峰歪头山位于阜平县,海拔2286米。
(一)全境山地的区县
阜平县、涞源县等2个县全境皆为山区。
区县/县级市名称
地质地貌情况
阜平县
全境山地,分深山区和浅山区,深山区海拔高程,多为人口密集区和耕作区。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山脉有重头山、驼梁山、神仙山等
涞源县
全境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8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32座,2000米以上的山峰5座,位于县中南部的白石山,海拔2096米,最为雄伟壮观。山场面积20.33万公顷,宜林面积13.33万公顷。
(二)境内多山地的区县
涞水县、唐县、易县、顺平县、曲阳县、满城区等6大区县境内山地居多,形成了丰富的地质地貌类型。
区县/县级市名称
地质地貌情况
涞水县
涞水县地域狭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差异悬殊,呈山区、丘陵、平原三种类型阶梯状分布,县域属太行山脉,境内长约50千米,为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山峰44座。
保定市

水文
保定部分河流(3张)保定市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中上游。大清河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水系上游为 拒马河,自张坊出山口以下分为南、北拒马河。北拒马河在涿州市境内有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汇入后称白沟 河;南拒马河在定兴北河店有北易水、中易水汇入,白沟河、南拒马河在白沟新城汇流,以下称大清河。北支洪 水经新盖房枢纽分别由白沟引河入白洋淀和新盖房分洪道入东淀。南支水系有潴龙河、唐河、孝义河、府河、漕 河、萍河等,均汇入白洋淀,南支洪水经白洋淀下口的枣林庄枢纽入东淀。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积4.3万平方千米, 白洋淀以上流域面积3.1万平方千米。境内水系的最大特点是呈扇形分布,自成水系。
2022年,保定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0.3亿元,同比增长3.8%。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古城保定(3张)原始社会末期的唐虞时代,今保定市分属于冀州和幽州。 殷商时期,保定市境域为北燕之地。 西周,姬发灭掉燕侯国。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中山国就在境内建都。 春秋时期,建北平城,系保定建城之始。保定西南部建立了鲜虞国,后来晋国不断东侵,保定南部逐渐被晋 国和鲜虞国占领,北部则为燕国所有。 战国时期,燕昭王在今古城东侧、府河北岸筑广养城,为放牧战马之城。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的战 国中期,齐伐燕占领桑邱(距今保定城北10千米左右),保定为齐国所辖。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燕国发生 内乱,齐国约中山国伐燕,燕国北部为齐国占领,南部被中山国占领,保定为中山国所辖。 秦时,今保定市辖区南部属恒山郡,北部多属广阳郡。 西汉时,分属涿郡、中山国。 东汉,分属涿郡、中山国、河间国。今辖区各区县大部分置于两汉时期。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综述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2022年,保定市生产总值实现38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64.8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391.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2024.0亿元,增长2.3%。三次 产业结构为12.0∶35.9∶52.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元,比上年增长4.4%。
保定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保定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保定,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来解释保定这个名词。
保定地处华北平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位于中国的大幅度地面运动区,与中山、西山及燕山山脉相邻,北接石家庄,南接北京,距离首都仅150公里。
保定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宜人。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保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保定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乐游国,是华北地区最早的文明中心之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保定曾被称为“国之重器”。
从北方民族游牧时代到中华民族的统一时代,保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隋唐时期,保定成为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唐朝时为灵州府,辖区之大,直接对接中原、辽、回疆,是“九域神京”之一。
此后,保定作为军事、经济和交通枢纽地带保持着其重要性。
在中国的“南京政府”时期,保定成为临时的首都,并发展成为新中国最早的工业中心之一。
保定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
这座城市拥有众多著名文化景点和历史遗迹,如定州铁佛寺、卢沟红儿童医院、白鹿原等。
这些景点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保定的独特风情。
保定还是京剧和滑稽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在经济方面,保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物流环境。
由于地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的交通要冲,保定的交通发达,成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同时,保定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基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扶持,保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企业。
总而言之,保定这个名词代表着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和经济繁荣的城市。
它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使得保定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了解的目的地,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
我眼中的城市保定

我眼中的城市-------保定一城市概况1地理位置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全市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
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
2自然环境全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分山区和平原两大类。
山区按高程及地貌划分,为中山区、低山区及丘陵三类。
西部为中山区,海拔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
3行政区划保定市辖4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沟新城。
4气候概况全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灾害.春季沙尘天气、秋冬季大雾以及连阴雨天气。
另外,夏季的雷暴、风雹以及暴雨等极端天气造成多次自然灾害。
二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保定市域总人口1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7%左右。
城市发展将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价值链体系,建成华北内陆地区向沿海开放的桥头堡,并继续发挥生态屏障作用;形成京津冀地区中以承接京津项目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以节能节水型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京津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京南现代物流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地区特色旅游休闲胜地;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具有明显龙头带动作用的示范地区。
三都市区近期发展规划都市区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保定都市区将按照“产业同链、交通同网、信息同城、旅游同线、生态共建、环境共治、设施共享”的原则,重点推进保定都市区同城化建设。
加快以快速路为主的道路系统建设,统筹供电、供水、通信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交通的全面对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与共享。
保定市区保广地势

保定市区保广地势【原创版】目录1.保定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保定市的地势特点3.保定市的名称由来及别称4.保定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地位与作用5.保定市的交通与城市发展正文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其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38°14"29"~39°57"3",东经 113°45"32"~116°19"41"之间。
东接廊坊市,东南邻廊坊市及沧州市,南界衡水市,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北部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相邻。
保定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政治地位。
保定市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 20 米至 1000 米之间。
境内有太行山、燕山、军都山等山脉,地势高低落差较大,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平原,东南部为洼地。
这种地势特点为保定市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野三坡、白洋淀等著名景点。
保定市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又名靴城。
其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传的是因城池形状似靴而得名。
在历史长河中,保定市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京畿门户”之称。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市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保定市境内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等多条交通干线穿过,连接了京津冀地区与全国各地。
总之,保定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