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是孩子成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逐渐脱离幼儿园中班幼儿的特点,形成了更加独立的个性和行为特点。
以下是大班幼儿的一些年龄特点:1.社交能力的提升:在大班,幼儿开始表现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社交能力。
他们能够与同龄伙伴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能够和他人分享玩具和玩具,建立友谊,互相交流。
同时,他们也能够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控制和合作能力,能够遵守规则,进行集体活动。
2.语言表达的提升:在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更加明显的提升。
他们能够用更加清晰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够进行更加复杂和灵活的对话。
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会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简单的书写和绘画。
3.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提升:在大班,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他们能够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洗手等,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更多的自主管理。
同时,他们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任务,比如整理玩具,清理桌面等。
4.物理动作的发展:在大班,幼儿的物理动作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比如跑、跳、爬等,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各种体能活动。
同时,他们也能够掌握更多的精细动作,比如使用剪刀、涂色、搭积木等,提升了手眼协调能力。
5.认知能力的提升:在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比如分类、比较、推理等,能够更加独立地解决问题。
同时,他们也开始对时间、空间、数量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进行更有条理的思维活动。
在大班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发展。
他们的社交、语言、独立性、物理动作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关注幼儿的发展特点,给予他们合适的教育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中班学童的学习情况分析

中班学童的学习情况分析1. 引言本文旨在分析中班学童的情况,以便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对学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以更好地支持学童的发展。
2. 学童的特点中班学童通常处于3至4岁的年龄段,正处于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阶段。
他们的特点如下:- 好奇心强烈:学童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 观察力敏锐:学童能够敏锐地观察和感知周围的环境和人物。
- 动手能力强:学童更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和理解事物。
- 语言表达有限:学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更多地通过肢体语言和简单的词汇进行交流。
- 短期记忆较短:学童的记忆能力较弱,对于信息的保持和复述能力有限。
3. 学童的需求了解学童的需求有助于我们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以下是中班学童的需求:- 丰富的感官刺激:学童需要接触各种丰富的感官刺激,以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 多样的方式:学童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游戏、故事、音乐等来探索和新知识。
- 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学童需要与教育者和同伴之间积极互动和交流,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 稳定而有规律的环境:学童需要一个稳定而有规律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建立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 鼓励和赞扬:学童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4. 学童的支持策略为了满足学童的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发展,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支持策略:- 提供丰富的资源:为学童提供各种丰富的资源,如图书、玩具、艺术品等,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童的参与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 创造积极的氛围:营造积极的氛围,鼓励学童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增强他们的动力和自信心。
- 建立良好的惯:通过建立良好的惯,如定期的时间和任务,帮助学童培养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 与家长密切合作:与学童的家长密切合作,分享学童的情况和进展,共同探讨学童的需求和支持策略。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中班幼儿一般指3至4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逐渐长大,开始展现出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并适应了上幼儿园的生活。
他们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
以下是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分析:身体特点:1.成长迅速:中班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增加5-7厘米,体重增加3-4公斤。
2.运动掌握:幼儿的运动控制能力有所增强,能够进行复杂的运动活动,如跳跃、奔跑、投掷等。
3.独立性增强:相较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中班幼儿更具有独立性,他们能够自己穿脱衣物,擦洗身体,自理餐具等。
4.肌肉协调:幼儿的手眼协调和肌肉控制有所提高,可以进行精细动作,如剪纸、握笔画画等。
认知特点:1.逐渐发展抽象思维:中班幼儿开始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信息,可以懂得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例如会数数、认识不同形状。
2.探索和好奇心强烈: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来获取新的知识和体验,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疑问并愿意动手亲自尝试。
3.语言表达增强:中班幼儿逐渐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他们理解力增强,可以理解复杂指令并回答问题。
语言特点:1.语义理解增强:中班幼儿能够理解和使用句子,懂得通顺的语言表达,并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词汇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增加,能够理解和使用更多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3.口语流利:幼儿的口语表达流利,能够用简单的句子与他人进行交流,尽管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可能还存在些许错误。
社交特点:1.同伴交往能力增强:中班幼儿能与同伴进行更复杂的互动,开始学会分享、合作和互助,甚至与朋友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
2.放弃自我中心:中班幼儿的思维开始从自我中心向其他人和事物转变,能够理解并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3.合作能力提升:幼儿能认识到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开始懂得等待和分享。
情感特点:1.求独立:中班幼儿想要独立和做事情的渴望更加强烈,希望能够自己决定、探索以及完成任务。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
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好动但还缺少技巧,特别爱游戏而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并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大大提高等。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力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玩具、新衣服、新图书,因为这些新东西本身的吸引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比如当孩子看图书显出失去兴趣的样子要丢掉图书时,我们表扬激励的话能使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
但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他们虽然在受表扬之下能继续看图书,可过不了多久便会弃书另找乐趣。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应当选用有动感、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孩子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观察力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
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
以观察手表为例,他们感兴趣的是里面那根会走动、发出声响的长针,当放开手表,问他们里面有几根针,他们就不一定说得准。
家长若能引导他全面地观察,如有几根针,有哪些数字,表面是什么形状的,表带上有什么等等,那孩子的收获与独自观察所得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还可引导他观察长短针的关系,然后让孩子小结,和他一起寻找正确答案。
发展中班幼儿的观察力,需要家长多角度的指引,多问一些问题,促使孩子深入观察。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想象力想象是孩子的一种创造性表现。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一、幼儿中班的年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中班是指三到四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短暂而易分散:中班幼儿的注意力还不稳定,他们往往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一个任务,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分散注意力。
2.动手能力强:中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手部进行各种动作,如握笔、剪纸、叠纸,这为他们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活动提供了基础。
3.语言表达进一步发展:中班幼儿开始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他们的语言能力逐渐提高,但还存在词汇量有限、表达欠清晰等问题。
4.社交意识初步形成:中班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逐渐能够与他人进行基本的社交互动,例如分享玩具、与其他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
二、中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1.创造性活动:中班幼儿对于创造性的活动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塑造泥巴、搭积木等方式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创建的作品。
2.角色扮演:中班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他们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角色,例如扮演医生、老师、家长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中班幼儿可以进一步锻炼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3.合作活动:中班幼儿初步形成了社交意识,他们能够与其他幼儿进行简单的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幅画、搭建一个小城堡等,通过合作活动,中班幼儿可以培养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4.自我探索:中班幼儿对于自己能力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喜欢尝试新的活动和挑战自己的极限,例如攀爬、跳跃等,这种自我探索的活动有利于中班幼儿身体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
5.情感表达:中班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丰富的情感表达,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欢、生气、害怕等,这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提供了线索。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参考,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和表现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帮助幼儿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4岁之间,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不再是完全依赖于成人的婴儿,开始具备了更多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
以下将从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交发展和情感发展四个方面来描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首先是身体发展方面的特点。
在中班阶段,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大肌肉协调能力,可以进行各种基本的跑、跳、爬等运动。
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进行简单的握笔、剪纸等活动。
幼儿的主动性增强,非常喜欢运动和参与各种活动,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进行体力活动。
其次是认知发展方面的特点。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逐渐从感官运动阶段转向了具象运算阶段。
他们开始能够通过感官认知来解决问题,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
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开始具备了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社交发展方面的特点。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于社交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喜欢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和合作。
他们开始学习与他人分享和合作,能够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
幼儿的社交技巧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与朋友一起玩耍并解决冲突。
最后是情感发展方面的特点。
中班幼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情绪认知能力,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有所减弱,开始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幼儿的情绪也更加稳定,对于他人的情感也有更好的理解和共情能力。
综上所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交发展和情感发展四个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幼儿教师可以更好地针对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此外,中班幼儿也正处于学习乐观、积极的态度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的培养和引导尤为重要。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
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父母就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希望大家喜欢!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4、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
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游戏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有喜也逐步发展。
5、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
幼儿的想象在其各种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
6、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
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
7、幼儿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
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活动基础之上。
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
8、幼儿活动持久性的增加,需要在活动时间上给与合理的保证。
中班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但这种持久性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与操作活动中实现的。
9、幼儿心理发展的质变在于认识活动、概括性和行为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一)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
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
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
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
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
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3.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
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
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
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5.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5.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8.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7.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 作者:
———————————————————————————————— 日期:
ﻩ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
11.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9.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掌握了口语的基本语法和2000个左右的词汇,已能清晰地谈话,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能用语言向成人提出要求,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一)中班幼儿的Leabharlann 龄特征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10.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12.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3.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