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药理作用的研究
[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如何止血艾叶的止血功效与泡酒作用
![[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如何止血艾叶的止血功效与泡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674b0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2.png)
[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如何止血艾叶的止血功效与泡酒作用篇一: 如何止血艾叶的止血功效与泡酒作用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插艾叶,不仅仅是一种习俗,也有很多的养生功效。
艾叶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除此之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面小编就为详细介绍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止血艾叶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尤宜于崩漏。
主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
本品温经止血,配伍生地、生荷叶、生柏叶等清热凉血药,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如四生丸。
艾叶之用,既可加强止血,又可防大队寒凉药物而致凉遏留瘀之弊。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泡酒本品为妇科安胎之要药。
如《肘后方》以艾叶酒煎服,治疗妊娠卒胎动不安;临床每多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
艾叶如鸡子大。
上以酒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两服。
治妊娠卒下血不止及治子淋;亦治妊娠忽胎动不安,但腰痛,忽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不拘时温服。
篇二: 鸭脚艾的功效与作用鸭脚艾是中药的一种,在我国古代的医书就有着对于鸭脚艾的记载,鸭脚艾能治疗很多的病症,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们要善用它。
[)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痨草、鸭脚菜、甜菜子、刘寄奴[广西]菊科艾属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以全草入药。
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甘、微苦,平。
理气,活血,调经,利湿,解毒,消肿。
用于月经不调,闭经,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水肿,白带,荨麻疹,腹胀,疝气;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疮疡,湿疹。
3~6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粉撒伤处。
孕妇忌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生草药性备要》看完了上面关于鸭脚艾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详细介绍,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鸭脚艾的好处了。
艾叶和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和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艾叶和鱼腥草是被广泛用于中草药中的两种植物,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叶和鱼腥草的药理学、化学成分、药效与应用价值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加了解和认识这两种中草药的特点。
一、艾叶艾叶是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艾叶的学名叫做“艾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植物,全草可入药。
艾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甾醇、消炎因子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1.药理学艾叶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艾叶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此外,艾叶中的黄酮类成分也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组织水肿等。
2.药效艾叶的主要药效包括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活血化瘀等。
在中医理论中,艾叶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温经作用,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调理体内寒湿。
因此,艾叶被广泛用于治疗寒湿病症,如寒痹、寒症等。
此外,艾叶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对治疗跌打损伤、瘀血淤滞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3.应用价值艾叶在中草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艾叶可以用于按揉、熏蒸、外敷等方式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炎、腰腿疼痛等病症,起到温经驱寒、祛湿止痛的作用。
其次,艾叶可以制成艾灸条,通过烧灼的方式温热络脉,调理气血,减轻疼痛,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此外,艾叶可以制成艾蒿丸、艾叶茶等中药制剂,用于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身体康复等方面。
二、鱼腥草鱼腥草是一种中草药,也被称为“鱼草”、“草青黄”等。
鱼腥草属于菊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鱼腥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混香酮、挥发油、甾醇类、多糖类等。
1.药理学鱼腥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研究发现,鱼腥草中的混香酮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等。
此外,鱼腥草中的挥发油和甾醇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
艾叶去湿的原理

艾叶去湿的原理艾叶去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主要通过艾叶的功效来清除体内湿气,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艾叶去湿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艾叶具有艾叶振荡疏散气化湿的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湿气是一种阻滞了气血运行的病理物质,在体内聚积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水湿津液无法正常排泄、气机不畅等问题。
而艾叶具有振散作用,可以调动气血的运行,帮助湿气排出体外,从而改善湿气阻滞的状况。
其次,艾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有效成分。
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具有温中散寒、行气化湿的作用。
艾叶挥发油可以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刺激脉络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湿气的排泄。
此外,艾叶中还含有一些芳香物质和有效成分,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通过药理作用改善体内湿气的状况。
第三,艾叶具有温热的性质。
中医认为,湿气主寒,湿气阻滞会导致体内寒湿。
而艾叶具有温热作用,可以温暖体表,改善体内寒冷,促进阳气的跳动,排除湿气。
艾叶可以通过贴敷、熏灸等方式治疗湿气病症,通过温热作用加速湿气的排泄。
第四,艾叶具有消炎和抗菌作用。
湿气滞留在体内会导致湿热的产生,湿热又会进一步加重湿气的形成。
而艾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轻湿热的症状。
同时,抗炎作用也可以缓解湿气对身体组织的炎症反应,改善肿胀和疼痛的症状。
最后,艾叶还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湿气的滞留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
而艾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艾叶可以帮助除湿,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总的来说,艾叶去湿的原理主要包括振荡疏散气化湿、挥发油和有效成分的作用、温热性质、消炎和抗菌作用以及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
这些作用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湿气滞留的症状,调理身体健康。
当然,对于不同人体质,艾叶去湿的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艾叶去湿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

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一、本文概述艾叶,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艾叶的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多糖、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艾叶独特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
这些生物活性使得艾叶在中医药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艾叶作为一种植物资源,其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种植容易,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艾叶的种植和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植物资源,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艾叶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为艾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艾叶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为艾叶的种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艾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艾叶的化学成分艾叶,作为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原材料,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挥发油、黄酮类、多糖、微量元素等多个类别。
艾叶中含量最为突出的是挥发油,这也是其独特香气的主要来源。
挥发油中包含的主要成分有龙脑、樟脑、桉油精等,这些成分赋予了艾叶独特的药理作用,如抗炎、镇痛、抗菌等。
黄酮类化合物也是艾叶中的重要成分,如芦丁、槲皮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艾叶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多糖,如阿拉伯糖、半乳糖等,这些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等生理功能。
除了上述主要化学成分外,艾叶中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这些元素虽然含量不高,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艾叶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艾叶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生物活性,从而为其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艾叶的生物活性艾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其生物活性广泛而深远。
艾叶粉的作用与功效

艾叶粉的作用与功效艾叶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源自艾叶,具有多种药用功能。
在中医学中,艾叶粉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它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可用于治疗疼痛、炎症、风湿、肠胃病等疾病,并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本篇文章将介绍艾叶粉的作用与功效。
一、艾叶粉的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艾叶粉中的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组织纤维化的发生。
2. 止痛作用:艾叶粉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刺激皮肤、黏膜等局部感受器,产生温热感,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艾叶粉还可通过舒缓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缓解肌肉酸痛。
3. 温经散寒作用:艾叶粉是一种热性药物,能够促进机体阳气的运行,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
它能够温暖脾胃,散寒祛湿,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对于寒性腹痛、腹泻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 改善血液循环:艾叶粉在贴敷或按摩的过程中,通过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血液更好地运行,从而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艾叶粉种含有一些有效成分,能够扩张血管,提高红细胞的活力,增强血液流速。
5. 抗菌作用:艾叶粉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对抗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有助于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6. 抗肿瘤作用:艾叶粉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某些肿瘤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二、艾叶粉的功效1. 艾叶粉对于风湿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功效。
中医认为,风湿是由于寒湿侵袭而引起的,艾叶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
2. 艾叶粉可用于疼痛的缓解。
艾叶粉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刺激局部感受器,产生温热感,从而减轻疼痛。
因此,艾叶粉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如头痛、腹痛、关节痛等。
3. 艾叶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通过贴敷或按摩的方式使用艾叶粉,能够刺激皮肤、黏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微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地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和器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力。
艾叶的神奇功效与用途

艾叶的神奇功效与用途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细数艾叶的神奇功效与用途引导语:艾叶是野菜,也是一味中药,南方人经常食用,而北方一般药用较多。
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
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具有很强的药用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转载]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细数艾叶的神奇功效与用途艾草,也有人管他叫做艾蒿,他与我们中国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艾草是一种含有奇异香味的草类,对于驱除蚊虫有非常好的效果。
艾叶治女性百病1、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2、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3、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转载]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细数艾叶的神奇功效与用途4、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5、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
6、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7、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8、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
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转载]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细数艾叶的神奇功效与用途9、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
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10、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11、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
煎浓汁,服三合。
12、艾叶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300克,白术、苍术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
艾叶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艾叶有什么作用与功效艾叶,又称艾草、艾条,是一种常见的草药植物。
自古以来,艾叶就被中国人民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和日常生活中,享有“草中圣药”的美誉。
艾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特殊的保健功效,被誉为“北方人的灵丹妙药”。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叶的作用与功效。
一、艾叶的营养成分艾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甾醇、黄酮、叶绿素、吲哚类物质、萜烯类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二、艾叶的药用作用1. 温经散寒: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寒凉体质,改善痛经、疏经止血、治疗寒湿痹等病症。
2. 祛风除湿:艾叶能够祛风除湿,对于湿热病症、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活血化瘀:艾叶能够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瘀血病症、瘀血性吐血、瘀血性痛经等问题。
4. 杀菌消炎:艾叶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伤口感染、真菌感染、肺炎等疾病。
5. 明目退翳:艾叶中的维生素和黄酮成分对于保护视力和改善眼睛疲劳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6. 养颜美容:艾叶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延缓衰老、修复皮肤损伤,保持皮肤健康和年轻。
三、艾叶的常见用途1. 灸法:艾叶灸是艾叶最常见的应用方法之一。
它可以温通经络、驱寒除湿、舒缓疲劳和改善免疫力。
艾叶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针灸艾灸、艾叶温炙灸等。
2. 泡脚:将艾叶煮水后,用于泡脚,可以起到祛寒保暖、活血通络、舒缓疲劳的作用。
3. 艾蒿水煎:将艾叶与水一同煮沸,然后进行草药汤浴,可以起到驱寒、消除疲劳的效果。
4. 艾叶蒸馏水:将艾叶蒸馏制得的水,可以用于清洁皮肤、保湿滋养、缓解皮肤过敏症状。
5. 艾草净化剂:艾叶具有一定的杀菌和驱虫效果,可以用于净化空气、防治蚊虫等害虫。
四、艾叶的功效与应用1. 艾叶对于妇女来说具有很大的保健作用。
艾叶可以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经量过多等问题,对于产后恢复和乳汁分泌也有良好的效果。
2. 艾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于风热感冒、咽喉痛、湿疹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也被称为中国蒿、艾叶、艾蒿等,因其药性温度适中、功能多样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艾草有很多种类,包括艾叶、艾梗、艾穗、艾绒等,它们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十分丰富。
艾草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功效与作用也备受认可,下面将详细介绍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散寒艾草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温阳散寒,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作用,对于体寒或寒邪困扰的人群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身体寒冷容易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而艾草可以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冷症状。
因此,艾草常常被用于治疗寒性痛经、寒性腹痛、风寒感冒等疾病。
二、理气和胃艾草还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中医认为,气滞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引起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而艾草可以理气和胃,促进消化液分泌,消除胃腹胀滞。
此外,艾草对于消化不良、胃痛、脘腹胀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散寒止痛艾草是一种很好的“热敷药物”,它可以通过热能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从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临床常见的寒痛症状如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等均可得到缓解。
此外,对于寒冷引起的疼痛,如头痛、腰痛、胃痛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四、温经活血艾草可以温经活血,对于瘀血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经闭、乳房胀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经期使用艾草艾灸,可以疏通经络,提升子宫收缩功能,达到温经活血、通经止痛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艾草还被广泛应用于产后恢复、妇科疾病的治疗。
五、清热解毒艾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湿热、火热、热毒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在传统医学中,艾草常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共同治疗热毒病症。
艾草熏蒸还可以用于防治传染病,熏驱蚊虫、蛇虫毒等,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六、祛湿止痒艾草还具有祛湿止痒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病的治疗。
艾草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减轻瘙痒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艾叶药理作用的研究
作者:常思琪 宇文亚换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
1.概述: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别录》《药性论》《本草纲
目》等书中对其都有记载, 以湖北蕲州地区产者最为著名, 称蕲艾。性味: 苦, 辛, 温,
入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镇咳平喘及安胎等功效。艾叶含挥发油, 油中
有桉油素、B-石竹烯、A-萜品烯醇、芳樟醇等, 并含多糖类物质[ 1]。大量的药理研究证明艾
叶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与抗凝血、免疫调节、抗过敏、镇静、护肝利胆等作
用[ 2]。研究目的: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机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
究的意义:目前对艾叶的提取物或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 但对它的有效部位研究很
少, 这不利于艾叶的开发应用。在对艾叶的药理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艾叶有护肝利
胆作用, 但剂量过大时可引起黄疸, 这就需要加强对它的毒理学研究。同时艾叶是一味应用
历史悠久的中药,艾叶在传统针灸(艾灸)中的药理作用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选题
的依据: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众多的药理实验已证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祛痰、抗
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作用。从而使
艾叶的应用范围在传统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并为艾叶的扩展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方法:通
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一些疾病治愈案例的统计。
2 艾叶药理作用的研究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艾叶油灌胃给药或气雾吸入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保护作用,
明显延长哮喘潜伏期;并呈剂量依赖保护致敏豚鼠抗原攻击引起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和气道流
速改变; 抑制枸橼酸引起的豚鼠咳嗽反应和促进小鼠气道酚红排泄, 故此认为艾叶油具有扩
张支气管、祛痰和镇咳作用。另有研究发现艾叶油能抑制致敏豚鼠气管Schultz- Dale反应,
明显降低氨甲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pD2值,抑制大鼠5-羟色胺和被动皮肤过敏
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反应; 拮抗SRS-A对豚鼠回肠的收缩; 抑制豚鼠肺组织
释放SRS-A,因此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 这是其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气管炎作用机制之
一。
(2)对肝胆系统的作用
艾叶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能够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艾叶油混悬液十二指肠给药,可使
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 艾叶油十二指肠给药, 可使正常小鼠胆汁流量增加20%, 显示明显
利胆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艾叶油不仅是过敏介质的拮抗剂,同时也是过敏介质的阻释剂, 它对速发型变态反应的
几个主要环节都起作用。蕲艾挥发油灌胃,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上升, 并能显著抑制小
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说明其可以促进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蕲艾挥发油对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
素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提示其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另外研究发现
蕲艾的热水提取物(多糖), 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并证明这是由于补体激活的结果[ 1]。
(4)抗病毒及抗菌作用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发现艾叶熏蒸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灭活作用。韩轶
等通过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发现艾叶挥发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体外抑制作用,而
对流感病毒( Ifv)没有抑制作用。孙红祥体外试验研究发现艾叶45%醇提液在12. 5mg/mL的
浓度下, 对短帚霉、共头霉、交链孢霉、芽枝霉、葡柄霉、杂色曲霉、葡萄孢霉、焦曲霉、
土曲霉、草酸青霉、皱褶青霉、产紫青霉、绳状青霉、圆弧青霉、镰刀菌有抗菌活性。
(5)抗炎、抗过敏、镇痛作用
采用二甲苯致炎法, 细菌致菌法,小鼠热板法, 2, 4-二硝基氯苯致敏法,大鼠甩尾法,
小鼠扭体法,大鼠子宫镇痛法等方法,发现蕲艾挥发油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壳炎
症;抑制金黄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生长;小鼠热板反应潜伏期
延长, 抑制小鼠扭体次数, 能提高大鼠甩尾痛阈;抑制2, 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迟发性超敏
反应;对抗己烯雌酚和缩宫素引起的大鼠子宫收缩作用, 因而蕲艾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
抗过敏和镇痛作用。
(6)抗自由基的作用
通过采用比色法测定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含量, 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提取液的
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艾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黄酮类化合物, 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
性。
(7)抗肿瘤作用
采用MTT法观察艾叶的各种提取物对多种人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叶、蕲
艾的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细胞株SMMC-7721、SGC-
7901、Hela细胞的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8)其他作用
止血抗凝作用: 醋艾炭能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 并对热板和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反应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尿酸的增溶作用:通过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蕲艾油对尿酸的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蕲艾油可使尿酸溶解度提高,且随着蕲艾油浓度增大尿酸的溶解度增
大。对疮疡的作用:实验表明,艾叶挥发油可以抑制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 有促
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 能减少组织细胞脱落和坏死。抗疲劳作用: 有研究显示经口给
予小鼠蕲艾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 对小鼠运
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能促进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 减少肝糖原的消耗量, 从
而表明蕲艾挥发油具有抗疲劳作用。毒理作用:蒋涵等对对小鼠进行一次性灌胃急性毒性实
验, 日本大耳白兔完整及破损皮肤刺激性实验,日本大耳白兔眼结膜法, 耳壳法观察药物刺
激性实验, 昆明种小白鼠过敏反应实验等6项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小鼠口服灌胃给药LD50
为3.74mL/kg, 该药对日本大耳白兔完整、破损皮肤,对日本大耳白兔眼结膜、耳壳均无刺激
性;在小鼠过敏反应实验中未发现有过敏反应;对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此外还有镇
静、增消化、解热、降压、子宫兴奋与收缩等作用[1]。
3小结
现代研究表明,艾叶具有止痛、止血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对止痛、抗菌抗
病毒以及治疗肺癌、胰腺癌等均有一定疗效,但对其作用机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药效物质基础
尚不明确。
参考文献
[1]蔡平.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37-1139.
[2]洪宗国.艾与蕲艾的生药学研究与开发[J].医药学刊,2003,21(8):1356-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