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提取物的作用和 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艾叶提取物激活凝血因子Ⅻ发挥止血活血功能

艾叶提取物激活凝血因子Ⅻ发挥止血活血功能

Water Extract of Artemisia Argyi Arrests Hemorrhage and Invigorates Blood Circulation by Activating Coagulation Factor XII
WANG Shanshan,CHENG Shaowu,SONG Zhenyan,GONG Shengqiang,LIU Yang,GE Jinwen

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防治。
止血液丢失,维持血管内血液流动状态的作用。当血管壁损伤

通讯作者: 葛金文( 1964 - ) ,男,湖南双峰人,教 授,博 士,研究方
时,血管收缩,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提供了凝血因子反应表
向: 中 西 医 结 合 心 脑 血 管 防 治。 E-mail: cmgjw @ tom. 面。血浆凝集分为两条通路,外源性凝血控制着止血和血管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274008)
用、砂炒、烘 炒、醋 制 对 生 理 性 止 血 却 似 乎 没 有 太 大 影 响[6],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没有定论。
作者简介: 王珊珊( 1990 - ) ,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生理性止血是指血管损伤处形成血凝块的过程,具有防
com。
伤,其相关因子的缺乏可导致严重的出血显型( 血友病 A / B
第 35 卷 第 10 期 2017 年10 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5 No. 10 Oct. 2 0 1 7
型) ,而内源性凝血在生理功能上目前仍未阐明清楚,其中凝 血因子 XII 可被负电荷表面激活,引起整个级联反应活化,但 FXII 的缺乏却不表现出明显的出血显型[7 -8]。有研究提到艾 叶对 FXII 存在激活效应[9]。本研究通过艾叶对 FXII 的作用 来试图阐明艾叶的止血与活血效应。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1 实验材料

艾草百科知识

艾草百科知识

艾草百科知识艾草(Artemisia argyi),又称艾蒿、蕲艾、香艾等,是菊科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艾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医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艾草的起源、分布、用途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一、起源与分布艾草起源于中国,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艾草化石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艾草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尤其以湖北、四川、湖南、河南等地的产量较高。

此外,艾草还分布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二、药用价值艾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茎、叶和花上。

艾草的茎、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艾草的药用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认为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三、用途1. 食用:艾草的茎、叶可食用,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道。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用艾草煮鸡蛋、做艾叶粑粑等食品,以驱邪避瘟、强身健体。

2. 药用:艾草的茎、叶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艾叶可用来煮水洗澡,具有祛寒、祛湿、止痒等功效;艾绒可用来制作艾条、艾炷等,用于艾灸、薰灸等疗法,具有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

3. 观赏:艾草植株低矮,绿期长,具有观赏价值。

可用来点缀花境、花坛等,也可用于草坪边缘的种植。

四、文化意义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用艾草来驱邪避瘟、祈求健康。

许多地方还有挂艾叶菖蒲、佩香囊等习俗。

此外,艾草还被认为是辟邪之物,可以驱除疾病和厄运。

在道教中,艾草被认为是神草,具有驱邪避瘟的作用。

五、种植技术艾草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适应性强,可以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艾草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对水分要求不严格,但以湿润为主。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地:艾草适应性较强,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避免在低洼、易积水的地方种植。

艾叶提取物的功效性能

艾叶提取物的功效性能

基金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编号:YJ2021 89)作者简介:张婉萍,女,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博士。

通信作者:蒋汶(1991—),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讲师,博士。

E mail:jw@sit.edu.cn收稿日期:2022 07 15 改回日期:2022 11 21犇犗犐:10.13652/犼.狊狆犼狓.1003.5788.2022.80553[文章编号]1003 5788(2023)04 0037 07艾叶提取物的功效性能Studyonefficacyandperformanceof犃狉狋犲犿犻狊犻犪犪狉犵狔犻extracts张婉萍1,2犣犎犃犖犌犠犪狀 狆犻狀犵1,2 张志远1,2犣犎犃犖犌犣犺犻 狔狌犪狀1,2 张冬梅1,2犣犎犃犖犌犇狅狀犵犿犲犻1,2张倩洁1,2犣犎犃犖犌犙犻犪狀 犼犻犲1,2 蒋 汶1,2犑犐犃犖犌犠犲狀1,2(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2.香料香精及化妆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1418)(1.犛犮犺狅狅犾狅犳犘犲狉犳狌犿犲犪狀犱犃狉狅犿犪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犛犺犪狀犵犺犪犻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犛犺犪狀犵犺犪犻201418,犆犺犻狀犪;2.犈狀犵犻狀犲犲狉犻狀犵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犆犲狀狋犲狉狅犳犘犲狉犳狌犿犲牔犃狉狅犿犪犪狀犱犆狅狊犿犲狋犻犮狊,犕犻狀犻狊狋狉狔狅犳犈犱狌犮犪狋犻狅狀,犛犺犪狀犵犺犪犻201418,犆犺犻狀犪)摘要:目的:明确艾叶提取物作为植物提取物防腐剂的可能性,为开发天然无刺激的植物提取物防腐剂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制备艾叶水及乙醇提取物,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分析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及稳定性,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紫外吸收性和使用安全性。

结果:艾叶乙醇提取物对两种细菌的抑制效果显著,与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温度和紫外照射对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pH对抑菌活性影响较大。

艾草在抗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艾草在抗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艾草在抗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艾草,又称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草药,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古代,艾草就被用于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草在抗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艾草在抗菌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其研究进行全面分析。

一、艾草的化学成分艾草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倍半萜类、苦味酸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艾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含有青蒿素、α-蒿元酮等化合物,这些成分对抗菌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艾草的抗菌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艾草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艾草提取物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此外,艾草提取物对耐药菌株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艾草在抗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三、艾草的抗炎作用除了抗菌作用,艾草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在抗菌治疗中,炎症反应常常伴随着,因此,艾草的抗炎作用对于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炎症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艾草的抗氧化作用艾草中的倍半萜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氧化应激是一种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艾草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疾病,提高免疫力。

五、艾草的应用前景基于艾草在抗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可以看出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艾草可以开发成为抗菌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此外,艾草还可以作为保健品,用于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艾草的抗菌机制,寻找更多的有效成分,并开发出更多的抗菌产品。

结论综上所述,艾草在抗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使得艾草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选择。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其抗菌机制,并开发出更多的应用产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艾草将在医疗和保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艾草的作用原理

艾草的作用原理

艾草的作用原理艾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也被称为艾叶、艾蒿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艾草主要以其挥发油、香叶酸、叶绿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发挥作用。

艾草的主要作用原理包括免疫调节、抗炎、抗菌、镇静、止血等方面。

首先,艾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艾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免疫球蛋白。

此外,艾草中的香叶酸成分还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免疫性疾病。

其次,艾草具有抗炎作用。

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活性,可以阻断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实验研究表明,艾叶提取物不仅可以减轻急性炎症反应,还可以抑制慢性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其中叶绿素是艾草抗炎作用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抑制炎症介质的形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此外,艾草还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并对一些呼吸道病原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艾叶还含有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如苦参碱、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感染病症。

此外,艾草还具有镇静和安神的作用。

艾叶中的香叶酸和其他成分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产生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艾草中的香叶酸还可以增强脑内GABA(γ-氨基丁酸)的含量,通过GABA能系统发挥镇静和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

最后,艾草还具有止血作用。

艾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协助凝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起到止血作用。

此外,艾草还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微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除了上述作用原理外,艾草还具有调经、祛湿、驱寒、调理气血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当然,虽然艾草具有多种作用,但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使用,并遵循医嘱使用。

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

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

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艾叶,作为中医药材中的常用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艾叶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质量控制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艾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在化学成分方面,艾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的存在赋予了艾叶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并分析这些成分与艾叶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在药理作用方面,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安胎、驱蚊止痒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艾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现代药理作用。

本文将系统阐述艾叶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探讨艾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质量研究方面,艾叶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述艾叶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与优化以及艾叶产地、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为艾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行全面综述,以期推动艾叶在医药、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艾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其药理作用及开发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艾叶的化学成分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艾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苯丙素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也在艾叶中被发现,它们可能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在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LC-MS)等,对艾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研究

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研究

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寻找新的抗菌治疗方法已成为科研界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传统中药植物的抗菌活性。

其中,艾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和总结现有的研究,探讨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

一、艾草的简介艾草,又称艾蒿,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的学名为Artemisia argyi,属于菊科植物。

艾草具有苦味和香气,可入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艾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它抗菌活性。

二、艾草的抗菌成分艾草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

挥发油是艾草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槲叶菁、樟脑、松节油等。

研究表明,艾草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对多种细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如芦丁、岩菖蒲苷等都被证明对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三、艾草的抗菌机制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艾草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菌作用。

首先,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干扰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的破坏和细胞内容物的渗漏,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可以影响细菌的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艾草中的化学成分还可以干扰细菌的合成代谢途径,从而阻止细菌的生存和复制。

四、艾草的抗菌活性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艾草的抗菌活性。

实验表明,艾草提取物在体外可以对多种致病菌产生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此外,艾草还可以有效抑制耐药菌株的生长,这一发现对于解决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艾草提取物对于一些致病性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菌群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五、艾草的应用前景艾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抗菌作用中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

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也被称为中国蒿、艾叶、艾蒿等,因其药性温度适中、功能多样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艾草有很多种类,包括艾叶、艾梗、艾穗、艾绒等,它们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十分丰富。

艾草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功效与作用也备受认可,下面将详细介绍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散寒艾草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温阳散寒,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作用,对于体寒或寒邪困扰的人群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身体寒冷容易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而艾草可以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冷症状。

因此,艾草常常被用于治疗寒性痛经、寒性腹痛、风寒感冒等疾病。

二、理气和胃艾草还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中医认为,气滞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引起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而艾草可以理气和胃,促进消化液分泌,消除胃腹胀滞。

此外,艾草对于消化不良、胃痛、脘腹胀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散寒止痛艾草是一种很好的“热敷药物”,它可以通过热能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从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临床常见的寒痛症状如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等均可得到缓解。

此外,对于寒冷引起的疼痛,如头痛、腰痛、胃痛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四、温经活血艾草可以温经活血,对于瘀血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经闭、乳房胀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经期使用艾草艾灸,可以疏通经络,提升子宫收缩功能,达到温经活血、通经止痛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艾草还被广泛应用于产后恢复、妇科疾病的治疗。

五、清热解毒艾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湿热、火热、热毒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在传统医学中,艾草常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共同治疗热毒病症。

艾草熏蒸还可以用于防治传染病,熏驱蚊虫、蛇虫毒等,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六、祛湿止痒艾草还具有祛湿止痒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病的治疗。

艾草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减轻瘙痒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叶提取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李平前言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 Art emisia ar gyi Livl. et vant ) 的干燥叶, 其性味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1】。

临床上用以治疗少腹冷痛, 经寒不调, 宫冷不孕, 吐血, 衄血, 崩漏经多, 妊娠下血、消化道肿瘤、肺癌、甲状腺肿瘤、胰腺癌、外治皮肤瘙痒。

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 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 则始于近代。

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 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

【2】本文仅就艾叶提取物在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主体
1化学成分研究
1.1 挥发油艾叶含挥发油(0.45-1.00) % ,从中鉴定出2 - 甲基丁醇、2- 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60 种成分。

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 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 侧柏酮、α- 水芹烯和香茅醇等。

又从全株的挥发油中分得水合樟烯、1 ,4 - 桉叶素、蒿属酮、辣薄荷酮和羽毛柏烯等32 个成分。

1.2黄酮类成分 5 ,7 - 二羟基- 6 ,3′,4′- 三甲氧基黄酮、5 - 羟基- 6 ,7 ,3′4′- 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和柚皮素等。

1.3 桉叶烷类成分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 - 氧- 4β-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内酯、1氧- 4α-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 内酯
1.4 三萜类成分α - 及β - 香树脂醇、无羁萜、α- 及β- 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 甲氧基- 9β,19 - 环羊毛甾- 23 ( E) 烯—25 ,26 -二醇。

1.5其它成分β- 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等。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
艾蒿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艾叶烟熏患处有明显抗菌作用, 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 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

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3】,刘巍等【4】将艾叶用水提取,用其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艾叶水煎液对这5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2.2 抗肿瘤
刘延庆等【5】采用MTT法观察艾叶的各种提取物对多种人癌细
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叶、蕲艾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细胞株SGC27901、SMMC27721、Hela 细胞的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2.3抗过敏
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 对呼吸道过敏反应有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艾叶油能抑制致敏豚鼠气管Schultz2Dale 反应; 能明显降低组胺或氨甲酰胆碱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pD2 值; 能明显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和52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反应; 能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2A 和拮抗SRS2A 对豚鼠回肠的收缩反应。

这些资料充分证明了艾叶油在支气管扩张、抗过敏、镇咳和祛痰多方面的药理作用【6】
2.4平喘镇咳祛痰
艾蒿挥发油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功效, 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萜品烯醇, 直接作用于气管, 可平喘祛痰镇咳, 调节中枢, 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 并能延长乙酰胆碱加组胺的引哮潜伏期, 减少抽搐动物数。

从艾蒿中提出的4 -松油烯醇300 m g /kg灌胃亦有显著平喘作用。

用艾叶油灌胃0. 5m l/ kg, 对丙烯醛柠檬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 挥发油成分4- 松油烯醇灌胃300 m g /kg 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用艾叶油灌胃1 m l/kg, 对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 其挥发油成分4- 松油烯醇灌胃1m l/kg 或丁香烯腹腔注射0. 7 m l/kg 亦有祛痰作用。

松油醇0. 05 m l/kg灌服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哮喘即有保护作用, 反式香苇醇亦为平
喘有效成分。

【3】
2.5止血
张学兰等【7】研究了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艾叶加热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

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2.6抗凝血
温瑞兴等【8】研究证明艾叶的水提物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从艾叶中提取出两种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β-谷菑醇和5, 7-二羟基-6, 3,4-三甲基黄酮,并阐明了两种有效单体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2.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艾叶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能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 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致死, 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此外, 大剂量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 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7】
2.7补体激活作用
将艾的热水提取物多半糖加入人的血清中, 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 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的结果。

日本山田氏也发现艾叶热水提取物有强烈的补体活性, 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

此外, 还有研究表明艾叶水提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

【7】
2.8吸收、排泻与毒性
艾叶及其制剂口服后, 很快由小肠粘膜吸收而达肝脏, 并随
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 1 h 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叶的成分, 大部分储于体内, 由尿逐渐排出, 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

艾叶油小白鼠口服药LD50为2. 47 ml·kg- 1, 腹腔注射LD50为1. 12 ml·kg- 1。

据报道有因服艾叶约100g 中毒致死一例。

因此,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服用3-9g,外用适量。

供炙制或熏洗用。

药理、毒理实验表明, 艾叶毒性较低。

艾叶中毒后动物表现为易激怒,
好斗, 咬人, 进食量少, 体重增加慢。

【10】
3 临床应用
3.1艾叶挥发油因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消炎、抗过敏之功效, 已制成胶囊剂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小儿咳嗽、哮喘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3.2制成艾叶复方消毒剂起到杀菌作用。

试验表明,消毒剂原液在20~25 ℃下作用2~10 min, 可将悬液中各种细菌和真菌均可
杀灭99. 99%以上。

用该消毒剂将电话机与冰箱门把表面喷湿, 作用5min, 可杀灭自然菌99. 83%以上。

将复方消毒剂原液置54 ℃下21 d, 其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无明显下降, 性质稳定; 受有机物影
响小; 小白鼠急性口服性LD50大于11 000 mg·kg - 1; 皮肤刺激试验显示无刺激作用, 故使用艾叶复方消毒剂是安全的。

【11】
3.3艾叶还经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皮肤科疾病、痹痛、肿瘤、疟疾、小儿阴缩症等的临床治疗。

总结
艾叶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含有丰富的化学多样性,也显示
了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对单体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较少,尤其是艾叶
在针灸(艾灸) 中的作用研究得很少。

但艾叶药源丰富, 毒性低, 价廉, 目前除传统灸剂外已研制成各种复方及微型灸剂、胶囊剂、贴剂、 β-环糊精包含物、浴剂、滴丸剂等剂型, 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在向保健、美容方面拓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 ]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6: 27.
【2】周峰,秦路平,连桂芳,郑清明.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 J] . 药学实践杂志, 2000, 2: 96.
【3】王新芳, 董岩, 孔春燕. 艾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珍国医国药2006.17(2) 174-175
【4】刘巍、刘萍、袁铭. 艾叶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试验.中国药师 2009.12(8) 1159-1160
【5】刘延庆 ,戴小军,高鹏 ,徐立春,刘墨祥.艾叶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中药材 2006.29(11) 1213-1215
【6】唐法娣王砚杨秋火卞如濂. 艾叶油的呼吸系统药理研究- Ò , 抗过敏作用谢强敏.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9.16(5) 3-6【7】李 慧. 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 J] . 基层中药杂志,2002, 16( 3) : 51.
【8】温瑞兴, 李 文, 周向东. 艾叶炮制品及其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J] . 中国中药杂志, 1992, 17 ( 7) : 406.
【10】周倩, 孙立立, 石典花.艾叶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113-116
[11][宋建勇, 林辉, 刘鹏林. 艾叶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J ]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8, 20( 5) : 460.] 本文上传纯粹用来交流,而不是给某些人临时充数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