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建设方案
拌和站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拌和站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拌和站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生产混凝土。
拌和站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拌和站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份拌和站施工组织设计的示例,详细介绍了拌和站施工的各个步骤和安排。
一、施工前准备1.调查勘察:确定拌和站的选址,并进行地质勘察,确保选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设计图纸准备:准备拌和站的设计图纸,包括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等。
3.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拌和站所需的材料,如沙子、石子、水泥等。
4.设备购置:购置拌和站所需的各种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控制室等。
5.动力准备:确保拌和站的动力供应,如电力、水源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队伍组建:确定施工队伍的规模和人员配置,包括工程师、技术员、操作工等。
2.施工方案制定:根据施工要求和设计图纸,制定拌和站施工的详细方案,包括施工的顺序、流程和时间安排等。
3.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拌和站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4.施工现场布置:根据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进行布置,包括设备的摆放、管道的连接等。
5.施工进度控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按时完成。
6.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7.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落实施工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施工过程1.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2.管道布置: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管道的布置和连接。
3.试生产:在设备安装和管道布置完成后,进行试生产,检验设备和管道的运行情况。
4.调试和试验: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试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5.生产运行:设备调试和试验合格后,正式进行拌和站的生产运行。
四、施工完成后1.设备验收:对拌和站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2.质量检查和整改:对拌和站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沥青拌和站的建设计划书

沥青拌和站的建设计划书1. 项目背景沥青拌和站是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关键设施,广泛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建设与养护工程。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拌和站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本项目计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沥青拌和站。
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效、节能、环保的沥青拌和站,满足各类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需求。
项目目标如下:1. 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 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3. 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4. 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5. 易于操作和维护,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 建设规模及内容3.1 建设规模沥青拌和站的生产规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投资预算确定。
本项目建议生产规模为:- 沥青混合料年产量:100万吨- 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3.2 建设内容沥青拌和站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 原料储存系统:包括沥青、矿料、矿粉等原料的储存设施。
2. 配料系统:包括原料计量、配料装置等。
3. 拌和系统:包括沥青、矿料、矿粉的拌和设备。
4. 成品储存系统:包括成品储存仓、运输设备等。
5. 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监测、故障诊断系统等。
6. 辅助设施:包括办公楼、实验室、维修车间等。
4. 技术路线本项目技术路线如下:1. 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拌和设备,确保生产效率和混合料质量。
2. 选用高效、节能的拌和主机,降低能耗。
3. 采用精确的原料计量系统,确保混合料配比准确。
4.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5. 注重环保,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减少环境污染。
5. 项目实施5.1 项目前期1. 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调查、技术研究、投资预算等。
2. 选址: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项目用地,考虑交通便利、原料供应、排水等因素。
3. 环评、安评等手续办理。
拌和站施工方案范文

拌和站施工方案范文一、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拌和站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场地选择、设计方案编制、设备采购等。
1.场地选择拌和站的场地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距离原材料供应站点的远近、周围环境的条件、交通便利程度等。
场地应具备较大的用地面积,同时要能满足拌和站的生产和科技要求。
2.设计方案编制拌和站的设计方案编制包括设备摆放布局、生产线流程、环保设施等。
在编制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生产流程顺畅、生产效率高、环保要求达标。
3.设备采购拌和站所需的设备包括原材料处理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输送设备等。
在设备采购时,要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保证拌和站的正常运行。
二、施工步骤1.场地整理将选定的场地进行整理,清除杂草、石块、垃圾等,确保场地平整。
整理后,要进行测量和标定,确定各个设备的摆放位置。
2.基础建设进行拌和站的基础建设,包括碾压地面、浇筑混凝土基础等。
基础建设要符合施工设计规范,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安全。
3.设备安装将购买的设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安装,包括原材料处理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输送设备等。
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4.电气接线进行拌和站电气接线工作,包括设备电源接入、控制系统布线等。
电气接线工作需要由专业的电工进行,保证接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装修装饰进行拌和站的装修装饰工作,包括场地围墙、办公室、生活区域等。
装修装饰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既满足生产要求,又提供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6.环保设施建设建设拌和站所需的环保设施,包括除尘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等。
环保设施的建设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达到排放标准。
三、质量控制措施在拌和站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水泥、砂石、骨料等。
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其符合标准要求。
2.设备运行质量控制设备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拌和站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集料拌和站施工方案

1 集料拌和站施工方案1.1 总体规划拌和站采取封闭管理,根据生产能力要求,建设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区:原材料贮存输送区,级配碎石拌和区、车辆冲洗区。
办公生活区设置在小型预制构件场内。
1.2 原材料贮存输送区1 骨料仓设置骨料仓为避免碎石料受污染及雨天影响,料场用轻型钢棚架封闭形成成料棚。
顶部引地装有排水管,料场前面设置排水沟,以便于排水。
同时保证运料方便,状态稳定,避免二次污染。
拌和站所需碎石分级进料、分级验收、分级贮存,因此根据碎石规格种类确定料仓数量。
料仓共计设置8仓,第1仓至第6仓宽24m,深36米,设置3%坡度,料仓棚最低净高9m,第7仓、第8仓宽24m,深24米,设置3%坡度,料仓棚最低净高9m。
隔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隔墙基础截面:1.5×0.5m,隔墙墙身截面:0.4×3.0m。
基础开挖时预留10cm厚的土层人工捡底,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检测合格后,基础部分施工10cm厚C20垫层,垫层宽出边长10cm;料仓部分铺设5cm碎石垫层,采用人工配合夯机夯实,基础采用HRB400Φ12钢筋,隔墙采HRB400Φ12钢筋,HRB300φ8钢筋。
具体详见附图1:中建八局成达万项目1#集料拌和站料仓棚—三管拱架结构图。
2 集料拌和区集料拌和区设WDB600型搅拌机1台,由主机及控制室、斜皮带机、平皮带机、配料机组成。
碎石料均采用皮带输送机输送,为避免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受雨水影响。
水的输送是用水泵抽取提升。
1 粉料仓基础施工搅拌机设置4个100T水泥筒仓。
为了改善拌和站现场工作环境,筒仓顶部设有自动收尘装置;为了探测水泥筒仓内水泥储存量,筒仓内设置料位指示器;为了保证安全,筒仓顶部安装避雷装置。
基础开挖时预留10cm厚的土层人工捡底,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检测合格后,基础部分施工10cm厚C20垫层,垫层宽出边长10cm;粉罐采用整体扩大基础,基础厚1.2m,设置HRB400Φ25钢筋。
搅拌站建设方案

搅拌站建设方案
目录
1. 概述
1.1 建设背景
1.1.1 城市发展需求
1.1.2 环境保护要求
1.2 目标与意义
1.2.1 提高生产效率
1.2.2 优化土地利用
1.3 建设规划
1.3.1 地理位置选择
1.3.2 建筑设计方案
概述
搅拌站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搅拌站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背景
城市发展需求是驱动搅拌站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混凝土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建设更多的搅拌站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环境保护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搅拌站建设需要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目标与意义
搅拌站的建设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并优化土地利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通过建设搅拌站,可以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建设规划
在搅拌站建设过程中,地理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
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建筑设计方案也需要符
合相关标准,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搅拌站的建设规划应该考虑市场需求、环保要求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
拌和站建设方案范文

拌和站建设方案范文拌和站是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集中配料和制备场所,主要用于生产混凝土制品。
下面是一个拌和站建设方案。
一、拌和站的选址与规划1.选址原则:拌和站应尽可能靠近原材料供应商,以减少材料短途运输的成本和时间。
同时,距离工地也要尽量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混凝土运输时间和成本。
2.规划布局:拌和站应按照原料进料、搅拌装置、成品料仓和办公生活用房等功能模块进行布局,保证流程顺畅和设备间的协调配合。
二、原材料供应及储备系统1.水泥储备:建立适当规模的水泥储备仓,并选用自动化水泥储备系统,可实现水泥自动计量、调整和供料。
2.骨料供应:选择质量稳定的骨料供应商,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测机制。
骨料应有足够的存储能力,以保证原材料的充足供应。
3.控制系统:选用可靠稳定的计量、调节和控制设备,实现原料的准确计量和混合。
三、混凝土搅拌装置1.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根据工程需要和生产能力选择合适的搅拌机;同时,考虑到环保因素,选择低噪音、低能耗的搅拌设备。
2.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四、混凝土存储装置1.成品料仓:成品料仓应具备足够的容积,能够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同时,设计合理的物料分仓系统,方便现场取料和减少拌和站内的混凝土堆存。
2.成品料仓的维护:定期清理成品料仓,防止浮尘和积水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五、办公生活用房及环境保护1.办公用房:建立符合标准的员工办公用房,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2.生活用房:建立员工生活用房,包括食堂、宿舍等,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3.环境保护:设置综合处理设备,处理废水和废气,以达到环保要求。
六、安全管理措施1.安全设施:建立清晰的安全标识,设置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确保拌和站内的安全。
2.培训与管理: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
七、其他设施除以上主要设施外,还需要建立配套设施,如进出货车辆的停车场、设备维修库等,以及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沥青拌和站施工方案

沥青拌和站施工方案一、引言沥青拌和站作为道路施工中关键的工程设施,对于道路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沥青拌和站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后的验收标准,以确保沥青拌和站的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施工前准备1. 场地选择•选择平整、坚实的场地作为沥青拌和站的施工场地,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2. 设备检查•对拌和站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可以正常运行。
### 3. 原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沥青、石料等原材料,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保证施工工艺的稳定性。
三、施工过程1. 沥青拌和•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沥青和石料的配合比例,进行拌和操作。
### 2.调整拌和工艺•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拌和工艺,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 3. 温度控制•控制沥青和石料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温度对拌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四、施工后验收1. 质量检查•对施工完成的沥青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密实度、平整度等指标。
### 2. 验收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要求。
### 3. 整改措施•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五、总结沥青拌和站施工方案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本文对沥青拌和站的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对相关工程人员在日常施工中提供参考和借鉴,确保沥青拌和站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沥青拌和站施工方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水稳拌和站施工方案

水稳拌和站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阶段在进行水稳拌和站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勘察,包括地形、水文、交通等情况,确保施工场地符合要求。
同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包括人员配置、材料准备、设备租赁等。
二、设备及材料准备设备准备施工中需要使用到的设备有:搅拌机、仓库、输送带、配料秤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确保设备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 材料准备施工中需要的材料主要包括水稳料、沥青、水泥等。
要提前计算好所需的材料数量,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材料不足而影响工程的正常推进。
三、施工流程1. 场地平整在进行水稳拌和站施工前,需要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2. 原材料搬运将准备好的水稳料、沥青等原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 3. 配料按照配比要求,将水稳料、沥青等原材料投入到搅拌机中进行充分混合,确保混合均匀。
### 4. 搅拌启动搅拌机,进行搅拌操作,保证混合物质量达到要求。
### 5. 输送将搅拌好的水稳料输送到施工现场指定位置,进行铺设。
### 6. 摊铺使用压路机对铺设的水稳料进行压实,确保路面平整。
### 7. 压实对铺设的水稳料进行多次压实,提高路面强度和耐久性。
### 8. 完工待水稳料完成固化后,进行验收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达到设计要求。
四、施工安全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做好现场防护和安全宣传工作,确保施工期间不发生安全事故。
五、施工质量控制在水稳拌和站施工中,质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六、施工后期处理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施工废料和垃圾,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
同时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仙桃段第二合同段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编制:______________复核: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仙桃段第二合同段中建五局项目经理部2013年3月目录一、工程概述 (3)二、选址情况 (3)三、拌合站建设方案 (4)3.1拌和站规划 (4)3.2设备选型 (4)3.3人员配置 (7)3.4场地建设 (8)3.5临时用电、消防布置……………………………………………………………153.6排水设计与施工 (16)3.7场区标识、标牌施工……………………………………………………………16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一、工程概述本合同段属于仙桃市西流河镇、沙湖镇范围内,起于仙桃市西流河镇金桥村,止于沙湖镇滩湖村,起点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仙桃段1标段对接,终点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荆州段对接,桩号为K153+000~K175+938,全长22.938Km。
本合同段共有特大桥4座:苟美湖特大桥、沙湖中心沟大桥、沙湖特大桥、东荆河特大桥;大桥2座:连接线电排河桥、沙湖互通A匝道桥;小桥1座:连接线红土堰沟桥;盖板涵5道,通道8道。
共有C30混凝土约42.5万方,C50混凝土约25.4万方。
根据施工总体进度计划,主体混凝土需要在21个月内浇筑完成,通过生产能力核算,为便于项目组织生产,和三个分部有效管理站场,项目部决定在全线布置三座混凝土拌和站。
分别由三个分部进行调度管理。
1号拌和站主要负责供应苟美湖特大桥砼供应,其中C30砼9.865万方,C40、C50砼6.3837万方。
2号沙湖中心沟大桥以及全线范围内小桥、涵洞、通道的混凝土,其中C30混凝土约8.083万方,C40、C50混凝土约5.043万方。
3号拌合站主要负责供应沙湖特大桥、东荆河特大桥的混凝土,其中C30混凝土约24万方,C50混凝土约13.8万方。
二、选址情况本标段目前能利用的运输地方道路主要为S321省道,除一处与主线交叉外,其余地段有部分村道可通往主线,考虑搅拌站和梁场结合在一起以便于梁板施工,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1号站设在主线K156+500右侧,2号站设在主线K160+900右侧。
3号站设于主线K170+700左侧。
选址位置均为农田用地,远离居民区,对当地居民干扰较少,附近没有地质灾害危险源,也无通信或天然气管线,具体平面位置见示意图。
1号拌和站距S321省道约5KM,利用乡村道路约3KM,新修便道2KM。
2号拌和站距离省道约4.5KM,利用村道约2.5KM,改造原有砂石路约1.5KM,新修便道约600m。
3号拌和站距离S321省道约500m,利用原有乡村水泥路可以到达。
站场附近距离高压电源均不超过500米。
用水充足,可抽取排灌渠水结合打井解决。
第三章拌合站建设方案3.1拌合站规划本工程三座拌和站统一规划,根据征地情况,合理划分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存放区及机械设备停放区等。
1号拌和站规划150×100m,面积15000m2,可存料11500m3;2号拌和站规划185×80m,面积14800m2,可存料11100m3;3号拌和站150×150m,面积22500m2,可存料22100 m3。
3个拌和站总面积为52300㎡。
1、2号拌合站各配置2座HZS120型拌和楼;3号拌和站配一座HZS180和1座HZS120型拌和楼。
采用传送带上料,全封闭式生产。
HZS120型拌合楼混凝土生产能力为70 m3/小时,HZS180型生产能力为100 m3/小时。
每个拌和楼配置4个储存罐,ZL50和ZL30装载机各1台。
1、2号站配混凝土输送车10台,3号站配15台。
各站分别设粗细骨料备料仓5个,80吨地磅1台, 320KW发电机组1组。
拌和站生活区规划占地150㎡,办公区规划占地150㎡,均采用彩钢板搭设活动板房;拌合作业区规划2500㎡,材料堆放区规划1650㎡,机械设备停放区规划450㎡,车辆停放区均按要求划画白线,搭建遮雨棚,设置不少于10辆小车的车位。
所有场地进行砼硬化处理,硬化采用20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 20cm厚的C20砼面层,道路硬化采用20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采用25cm厚的C30砼面层。
为保证工地安全施工,拌和站实行封闭式管理,以防闲杂人员给施工现场带来不安全因素。
四周设2m高围墙,采用高度2m花瓶式栏杆柱或者铁栏栅,骨架采用砖砌体并用砂浆抹面。
围墙坚实、稳固、整齐美观。
3.2设备选型本工程三座拌和站各自负责三个分部辖区混凝土生产,拟按各分部进度计划进行拌和站设备配置。
3.2.1混凝土最大需求量计算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找出单日最大混凝土用量,见下表:3.2.2拌合楼设备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生产能力核验,项目部拟定在1#、2#拌和站配置2座HZS120型拌和楼,3#拌合楼配置1座HZS120和1座HZS180拌合楼。
各拌和站生产能力见下表:根据上表计算情况及考虑拌和站维修保养,本合同段上述拌合楼设置情况,可以满足施工进度对混凝土搅拌的要求。
3.2.3水泥罐配置现场拟在1、2#拌和站各配备6个100T水泥罐,3#拌和站配备3个200T水泥罐和3个100T水泥罐,罐体使用情况见下表:另外1、2#座拌和站再各配备2个100T粉煤灰罐,3#拌和站再配备1个100T粉煤灰罐和1个200T粉煤灰罐。
3.2.4变压器配置根据拌和站现场实际用电设备调查,项目部在三个拌合楼均配备了1台630KV.A 的变压器。
拌和站用电设备清单见下表:1#、2#拌和站用电设施清单3#拌和站用电设施清单实际生产中,空损系数按0.85考虑,则630KV.A变压器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另外每座拌和站配备1台400KW的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3.2.5混凝土罐车配置根据混凝土单日需求量计算,每小时混凝土产量约304m3,现场考虑使用8-10m3/车容量的混凝土罐车,考虑运输线路较长,每车加工、运输消耗时间按1小时计,考虑机械维修保养等因素,共需混凝土罐车35台,其中1#、2#拌和站10台/站,3#拌和站15台。
3.2.6其他设备为满足施工需要,每座拌和站配备地磅1台、装载机2台、水泵4台、油罐1个以及其他相关配套设备。
拌和站整体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拌和站设备配置表(1、2号站)拌和站设备配置表(3号站)3.3人员配置根据拌和站生产需要,人员配备如下:3.4场地建设⑴功能区划分a. 材料堆放区材料堆放区占地面积1650㎡,分为5个碎石堆放区和2个中粗砂堆放区,每个碎石堆放区可堆放630m³以上的材料,中粗砂堆放区可堆放900m³以上的材料。
现场7个料仓根据现场实际进料情况,保证1个沙仓和2个碎石仓作为待检仓,剩余的作为合格仓。
在每个料仓的出口左侧设置材料样品间,贴挂材料标示牌,标明材料名称、品种、产地、粒径、进场时间、检测人员等。
料仓隔墙采用‘49’砖墙,保证不同种类的材料能有效的隔离,隔墙高3m,纵向每隔5米设置一个扩大的彩钢棚立柱预留孔,储料仓内侧地面设置4%的横坡接至外面设置的排水沟。
料仓采用彩钢棚遮盖,封闭棚上部采用拱形钢支架铺设彩钢瓦安装,彩钢瓦拱形高度不小于7m,封闭棚立柱预埋件设置于隔离墙上。
b. 拌合作业区拌合作业区占地面积2500平米,包括水泥(粉煤灰)罐体、拌合楼作业区,作业区顶部全部用彩钢板封闭起来。
两座拌合楼各配置1个4仓式自动计量集料斗,计量系统应按部颁《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计量系统》(JJG(交通)071-2006)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标定。
配料仓之间隔板采用钢板焊接加高,高度不小于1米,防止串料。
c.办公区办公区占地面积150平米,房间全部采用活动板房,板房标准间尺寸为3m×5m,基础用50*50红砖砌筑,基础填土掺入石灰,室内采用10cm厚水泥砂浆硬化;在需要排水的地方预留坡度和排水孔。
灯管、门窗、职责规范等按施工图纸进行安装;房屋均设置揽风绳,满足人员安全要求,旁边设有垃圾池等生活设施。
d.生活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分开,占地面积150平米,生活区板房按人员配备数量合理排布,主要作为宿舍、餐厅等使用。
房间全部采用活动板房,板房标准间尺寸为3m×5m,板房门前设置消防器材和垃圾桶,将垃圾倒入垃圾桶后,再集中到垃圾池,然后由专车运到站外指定地点处理。
生活区和办公区活动板房前方均设置一个面积约40㎡的花坛,提升拌和站文明施工形象。
e机械停放区拌和站设置了一排机械设备停放位,共450㎡。
能够满足站内混凝土罐车和装载机停放。
(2)场地硬化本工程拌和站的原场地范围内均为旱地和少量水田,排水固结后对原地面采用10%石灰土处理40cm,再填筑一层30cm10%石灰土,然后填筑30cm的毛渣石,整平后做面层硬化。
面层砼为20cm厚C20,材料及罐车运输道路浇筑25cm厚C30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设置伸缩缝。
为了保证场地排水的顺利,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在拌合站四周设置2%的排水横坡,对于线槽和给排水设施做好提前预留。
(3)拌合楼基础处理及配置拌合楼主机及粉罐基础均采用粉喷桩处理,每个支脚下打设1根粉喷桩,桩径50cm,桩长10m,100吨粉罐下方打设4根粉喷桩,200吨粉罐下方打设5根粉喷桩。
桩顶浇筑层厚为30cm的C30钢筋混凝土筏板,上下布置两层Φ16@15钢筋网片,基础内预埋钢筋设置必须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设置图进行加设。
为确保水泥储存罐稳定性,在罐体四周设置地锚基础安装揽风索,水泥(粉煤灰)罐安装避雷针,接地线。
在拌合楼中安装除尘设备。
地基施工时需设防雷接地装置,防雷接地应符合有关要求,其接一、人员报验资料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4)生产、生活用水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本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水量丰富,可以打井抽水,再引接到拌和站生产区和生活区,在生产区的拌和机下方每座拌合楼设60 m3蓄水池、在生活区设蓄水钢桶。
即可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5)其他设施大门:拌和站设进出拌和站大门一处,大门宽度8m,车辆设备统一由此门进出。
拌和站大门右侧门柱上悬挂不锈钢标牌,本色底,命名“湖北交投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仙洪段第2合同段1(2)拌和站”。
大门进门右侧设置门卫室1间,采用活动板房搭设,配置空调。
地磅:在大门进站后的道路右侧设置80T地磅1台、磅房1间,所有材料进场需此地进行过磅,过磅员进行过磅、打单并通知拌和站试验人员材料进场进行检测。
洗车池:为保证拌和站场内的文明作业环境,在大门进站后的道路左侧设置洗车池,对进站车辆进行冲洗,防止携带泥土进入拌和站场地内。
页脚内容17页脚内容17页脚内容17页脚内容173.5施工用电、消防布置(1)a 施工用电布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低压电力系统,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并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