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 究不同因素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选择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 物质性质和水的知识,帮 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 的联系。
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实验技能。
对溶解快慢的理解。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实 验中的发现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 学的溶解知识,如加快或减慢溶解 速度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应 用能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包括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溶解现象的认知
学生需要了解溶解是物质 在水中均匀分散的过程, 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溶解速度的概念
学生应理解溶解速度与溶 质颗粒大小、水温及搅拌 等因素有关。
实验设计与操作
学生需掌握简单的实验设 计原则,并能独立完成溶 解实验的操作。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理解溶解速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 关系。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掌握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不同物质溶解的过程和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本次课程采用了讲解、示范、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方案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方案
分组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汇报与交流。
巩固与拓展把课内学习应用到生活实际
思考:这些加速溶解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比赛:方糖溶解比赛。
课外延伸
查询资料:还有哪些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
1、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3、分组实验,体验探究过程。
4、通过交流汇报实现知识互补性学习。
(请一名学生尝一尝)
讲述:请说说你的感受。(没味道)
提问:为什么我放了这么大一块糖,却没有味道呢?(因为没有完全溶解,溶解的很慢)
提问:有什么办法让这块方糖溶解的快一点,我们快点儿喝到糖水呢?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感受水的味道。
2、利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测探究。
3、对猜测结果和实际结论进行质疑。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于“物质溶解”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对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但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设计验证方案的时候,教师要相机地点拨。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经历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具体措施是采用分组研究不同的实验对象,再通过汇报交流实现知识互补。
课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研究氛围,做好知识铺垫。
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对自身知识基础的回顾。
营造新的问题氛围,为新知学习进行铺垫。
揭示问题
学习新课
温故知新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烧杯、搅拌棒1根、红糖、冷水、热水、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1.师:出示一些药片,将它放入水中,仔细观察,这些药片要开始怎样呢?(溶解)同学们觉得药片溶解的速度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加快药片溶解的速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老师想加快溶解速度,请大家想想办法。

2.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3.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那你们这些办法是不是真的有效呢?二、教师引导,尝试探究(一)以加热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测,在科学课上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

为了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我们这节课用红糖做实验下面我们就以加热为例,大家说一说,你们怎么证明加热水的比加冷水溶解得快呢?(引出对比实验)师:相同条件有好几个,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个加热水,另一个加冷水)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课上叫做对比实验。

师:现在就按照同学们刚才说的,老师来做这个实验,看我做得对不对。

教科版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食盐溶解对比实验,知道可溶性的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设计正确的对比实验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搅拌、水温的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小组准备:两个烧杯、两个搅拌棒、水、食盐、小勺、溶解快慢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问题聚焦,导入新课。

师:早上我们有一些学生,早上经常不吃早饭,这样呢,很容易患上低血糖,如果出现低血糖,很容易就出现昏厥。

如果现在有一位同学,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急需一杯糖水,我们现在有一些冰糖和一杯水,怎样快速的得到一杯糖水,来拯救我们的同学呢?(教师用急切、紧张的口气、表情描述)生:可以用筷子快速的搅拌,可以用热水,用筷子将冰糖捣碎,也可以在放入之前将冰糖砸碎,再倒入水中。

(板书:搅拌、温度、颗粒大小)师:哇,你们好厉害,一下子就说出了三种方法,你们的生活经验好丰富呀。

这三种方法呢,都是我们现在的猜测和生活经验,这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怎么办呢?生:做实验。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做实验来探究一下,学习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二、探究活动一“搅拌是否加快食盐的溶解”1、今天我们以食盐为例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禁止去品尝食盐等任何东西。

如果你积极地回答问题,积极思考,那么我就会发你一颗水果糖,但是这个水果糖先不可以吃。

等我同意的时候才可以吃哟。

第一个同学告诉我们,搅拌有可能影响食盐的溶解速度,那我们就先一起来探究搅拌是否加快食盐的溶解?好,现在呢,我们怎要设计实验。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们可以把食盐放入水中。

然后用玻璃棒搅拌。

师:我们做这一个实验可以说明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吗?生:不可以,我们需要用两个烧杯,做两个实验。

师:说的很好,我们呢?需要做两个实验,那么这两个实验,怎样操作呢?需要哪一些需器材?生:2个烧杯、2个玻璃棒、食盐、勺子。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夷陵区冯家湾小学杨凤琴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热水、碾碎有关。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三、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四个烧杯、搅拌捧1根、白糖4包、热水、矿泉水一瓶、溶解快慢记录表。

教师:方糖两块、方便杯二个、一次性筷子、矿泉水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大胆猜测情景导入:老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科学课,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看是什么?(师高举两袋大小不一方糖)是的,是糖。

糖不多但老师想让班上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回答,放到水里,变成糖水),(老师演示将糖放到一瓶矿泉水里)谁想到的这个方法,我让他最先享受,(师倒糖水给学生喝)说说,味道怎么样?(生说没味道)师:为什么水没味道呢?(生可能会说糖没有溶解)师:是吗?我们来看看,(师拿起矿泉水瓶子给学生看,发现方糖沉在水底)师:真的,糖还沉在水底,没有完全溶解,哪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糖快点溶解呢?生可能会想到如摇一摇、搅一搅、用热水(师相机板书:搅拌、用热水……)师:这些方法可以吗?我们选一个来试试看,(师又重新用一个方便杯倒上学生准备的热水,放上小方糖,用筷子快速搅拌)我们还是让想到办法的同学先尝一尝。

(学生尝),味道怎么样?(生可能会说有点甜)师:为什么现在有点甜呢?(生可能会说糖溶解了)师:是吗?我们来看看,糖真得变小了很多(变没了),糖完全溶解到水里去了。

二、教师指导,初次探究1、师:(高举两种溶液)现在我们能肯定地说,之前这块糖溶解的慢就是因为没有搅拌,后面这块糖溶解得快就是因为搅拌了吗?生1:是的。

《溶解得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得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得快与慢》教学设计《溶解得快与慢》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验“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及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小组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方糖、溶解快与慢的记录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2.生1:(用筷子搅拌。

)生2:(把水换成热水。

)生3:(把水果糖捣碎。

)生4:(把水果糖捣碎,放在热水里再用筷子搅拌……)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捣碎……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

】(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1、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效的吗?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自验证他们,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大家思考一下。

溶解的快与慢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溶解的快与慢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溶解的快与慢》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食盐在水里溶解了》的基础上来研究、研究“如何加速溶解”,学生已经成立了科学的溶解观点后,对溶解的进一步延长,它在本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鉴于这一课,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靠于三个主要要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能否被搅动。

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要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如何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简单想到的是搅拌,由于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照实验下手,到学生自行设计“如何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要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如何加速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定——考证——证明”的科学研究过程。

二、学情剖析我们学生大多数是从边远山区搬家来的乡村家庭孩子,因受环境及文化领域的限制,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比较浅易,知识不可系统,自主研究的能力不强,好多方面需要教师指导。

从学生的年纪构造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全部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喜爱着手但不可以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依据学生的这些现状,对照实验又是证明各样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学生刚才接触这样的的研究方法,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本课的组织教课过程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课目的:1、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能否被搅动等要素相关。

2、初步感觉对照实验的意义,亲自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要素的乐趣。

四、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研究影响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取决要素。

难点:感觉对照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五、教课准备:每组四个杯子、一个量杯、一根搅拌棒、一块抹布、水槽、热水、放糖、水果糖等六、教课策略及教法设计采纳启迪式、小组合作研究式、沟通议论式、模拟实验法等。

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五课时《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溶解的快与慢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5课。

本单元指向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前几课已经针对溶解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认识。

而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探究前一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中初步了解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来研究《溶解的快慢》,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关注并运用对比实验,寻找出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从中鼓励学生自主经历“问题一一假设一一验证一一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为下一节《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也比较容易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加快溶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寻找影响溶解快与慢的因素,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观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三大环节。

从“温度对溶解的影响”这个探究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意识到对比实验,再到学生自行设计“搅拌或碾碎加快溶解”的研究,清楚知道并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从而证实并归纳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有较强的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科学实验也有很强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仍比较弱,较难抓住课堂上的重难点。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泡奶粉、冲感冒灵等溶解现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在上一节课《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以及上学期有关液体流动的快慢中,学生初步体验了如何保证对比实验的公平性,但是还没有有意识去关注对比实验这个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需要重点指导归纳对比实验方法。

为了解学生前概念,我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四(2)班45个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实验中注意力保持能力差异大。

2.对实验目的的关注性不强,实验习惯不佳,在实验的过程中小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只在乎实验的趣味而忽视了实验的目的,只关注实验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
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设计“怎样加快食盐和水果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
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
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杯子、食盐、水果糖、热水
分组实验材料:
食盐、水果糖、搅拌棒(筷子)、杯子、自来水、热水、小锤、实验记录单、
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
1.活动:1:老师这里有一杯水,想请一个同学尝一尝。看尝后说一说你的
感觉。(糖在水中溶解了)
2、活动2:老师将一大块水果糖放入另一杯温水中,另找一位同学尝一尝,
并说一说你尝到的感觉。(发现水不甜,这是怎么回事啊?)
3.提问: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喝到这杯冰糖水呢? (揭示本课研究课题—
溶解的快与慢)
二、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溶解快与慢的方法
1.猜想: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能加快溶解
学生发言: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能说出用热水、搅拌、压碎的方法。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用搅拌和加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
要证明用搅拌和加热水可以加快溶解食盐,怎样做比较科学? (在做这两
个对比实验是一定要弄清在实验过程中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实验:(一)
(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中都大约30毫
升水(常温)。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
杯水。
(2)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二)
(1)取30毫升热水(60度以上)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
时放入水中。
(2)观察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4、小组讨论:通过实验你的发现什么?实验又证明了什么?
5、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提问:水果糖(冰糖)溶解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控制这些影响因素,
使水果糖的溶解更快一些?(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三)
(1)小组合作制定一个除搅拌、加热外,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水果糖的溶
解?
(2)将一颗碾碎的水果糖放入一杯热水中,一颗没碾碎的水果糖放入另一
杯热水中。
(3)观察哪一杯中的水果糖溶解的快一些。
(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组研究,通过实验你发现什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三、小组交流回报:学生分别汇报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实验发现
的问题,实验证明的问题。
四、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加热水、搅拌、压碎的方法可以加
快溶解。
五、拓展与应用
1.现在你能想办法快速喝到一杯甜的水果糖水吗?
2、我想制作一瓶肥皂液玩吹泡泡游戏,你有办法快速制作出来吗? 课上交
流后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尝试。
3、游戏:同学们今天表现得很出色,老师奖励大家玩吃糖游戏:每人一颗
水果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嘴里溶解水果糖,看看谁快,但不允许囫囵吞枣,
注意安全。吃完糖后交流一下吃糖的方法。
4、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加快溶解的现象,比如喝咖啡的时候,小调羹有
什么用?炒菜的时候为什么要在锅里放盐比较好?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究
有关溶解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 拌 加 热 碾 碎
不同条件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 一颗碾碎一颗不碾碎
相同条件 水量 水量 水量
水温 食盐的数量 水温
食盐的数量 放入的时间 放入的时间
放入的时间 不搅拌 不搅拌
溶解的快与慢实验记录 组 月 日

方法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搅 拌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水量、水温、食盐的数量、
放入的时间

加 热 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
水量、食盐的数量、放入的
时间、不搅拌
碾 碎 一颗碾碎一颗不碾碎
水量、水温、放入的时间、
不搅拌

结论 搅拌、加热、碾碎都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可溶
物)

溶解快与慢的对比记录二
溶 解 过 程 碾碎 不碾碎
溶解的快慢
快 慢 快

我的发现 碾碎对溶解快慢有影响
实验说明
颗粒的大小与物体(可溶物)溶解的
快慢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