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和发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俄关系.pptx

中俄关系.pptx

文化旅游领域互动频繁,增进了解
文化节庆活动
中俄双方互办文化年、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和风土 人情,吸引大量游客互访。
旅游线路开发
共同开发跨境旅游线路,推动两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加深民众间 的相互了解。
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传承两国悠久的 历史文化。
青年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友谊
巩固和深化两国人民传统友谊途径
文化教育交流
加强双方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国青少年互访、学术研讨等活动,增进相互了 解和友谊。
旅游合作发展
扩大旅游领域的合作,简化签证手续,吸引更多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观光,促进民间交往 。
地方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各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 意基础。
务实合作
中俄两国在能源、航空航天、地方合 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际协作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 与协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政治互信与战略协作
高层交往与政治互信提升
1 2 3
频繁的高层互访
中俄两国元首及政府首脑定期举行会晤,就双边 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两 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民间友好往来故事分享
友好城市交往
中俄众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通过互访、文化交流等形式 ,分享彼此发展经验,推动地方合作。
民间艺术交流
两国民间艺术家定期开展艺术交流,通过表演、展览等活动,展示 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道主义援助
在对方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时,两国民间组织积极提供人道主 义援助,体现双方民众的深厚情谊。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在学习二战史时,我对这期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中苏关系很感兴趣,想对战前中苏的历史和战后中苏的关系发展有了一探究竟。

一、北洋军阀同沙俄二战前,中国当时当权的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同沙俄争夺外蒙的实际主权。

1911年,中国进行辛亥革命,沙俄趁机让外蒙宣布独立,处自己势力之内。

1915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中俄蒙协约》,中国在外蒙只保存了徒具虚名的领土主权。

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十月革命(1917年)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

1919年,外蒙向北洋军阀请求取消“自治”,中国驻军入外蒙,正式恢复领土主权。

因为直皖战争,中国驻蒙军撤回。

1921年,外蒙趁机成立“自治政府”。

坊间传言,当时许多来不及回国的在蒙华商被屠杀。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1922年),中国与苏联纠葛开始了。

列宁执政时期,年轻的苏维埃曾想通过承认蒙古属于中国的方式,来得到北洋军阀对苏维埃的承认。

但是因为当时北洋军阀看不起苏维埃,认为得到苏维埃对中国在蒙古主权的承认并不能产生实际作用,所以忽略了列宁抛来的橄榄枝。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由于苏联开始强大,苏联已经在保住自己在俄国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下,保证苏联对蒙古享有的控制权,所以,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在对苏外交上屡屡受挫。

(一)1924年,在苏联的扶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1925 年,斯大林获得苏联最高权力。

(三)1928年6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在南京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将列强在华特权分为五类,革命外交将分为五期进行,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

(四)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外交停止。

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其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PPT课件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PPT课件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与基本原则 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视角看,俄罗斯是影响中国国 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1
历史事件表明,俄罗斯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一个最大 的外部因素。因此,保持中俄的良好关系对于两国的安全和周边环 境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为此必须珍视今天的中俄关系,绝不能让 中俄关系再回到原来那种相互敌对的状态。同时也要铭记历史,以 史为鉴,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内涵,处 理好国家间关系。
俄罗斯一直采用务实的态 度处理俄美关系:一方面 是态度坚决,另一方面也 总是留有余地。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论中俄各自的战略处境发生什么变化,面对美国的一超独大也好,或是其在中俄之间 的“拉一打一”也好,中俄两国都必须坚守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原则,坚定支 持对方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所做的努力。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驱动力】
中俄关系得以迅速发展并 保持高水平运行,一直受
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双
动力驱动, 但双动力并
不平衡。
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内涵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仍被美国视为其在欧亚地区潜在的竞争对手之一,因 此限制俄罗斯的发展和阻止其东山再起是美国对俄政策的首要目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制约因素及前景展望
这种潜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 长,使俄罗斯国内尤其精英 中俄 层对发展中俄关系存在疑虑, 应该如何做 担心中国的快速增长会使俄 罗斯处于不利境地,加速俄 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成 为中国的原料附庸。
中国要以自身行动证明我们的发展对 俄罗斯不仅不是威胁,反而是重要的 历史机遇。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精选课件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精选课件
关于中苏关系的发展 演变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
世界上两个最大社会主义国家 两国关系十分曲折道路
50年代初:同盟,中国对苏联“一边倒”, 卓有成效合作
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日趋恶化, 60年代末,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关系恶化到严重地步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12页
70年代:视对方为最主要威胁
1979年中国照会苏联条约不再延长同盟被送进历史坟墓三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苏关系中苏关系改善的背景苏联中国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的三大障碍中苏边界谈判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会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三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苏关系中苏两个最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过长达30年的对抗之后终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它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且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64年,苏联:曾提出停止争论;毛泽东:“打打笔墨官司有什么了不起呢?天不会塌 下来;山上草木照样长;女人照样生孩子;河里的鱼照样游。这场争论要进行一万年。”
文革爆发,中苏关系更趋恶化。1969年,珍宝岛事件,边界武装冲突, 战争边缘
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美联合对付苏联;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 百万。1979年,中国照会苏联,《条约》不再延长,同盟被送进历史坟墓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二、中苏关系由盟友到敌人
(一) 导致中苏关系破
裂的基本因素
历史因素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战略因素
意识形态因素
国家利益因素
(最重要、最根本动因)
长波电台
联合舰队
二、中苏关系由盟友到敌人
(二)中苏关系的恶化和破裂
50年代末,表面盟友,实际不断恶化;决裂
1960年6月,赫鲁晓夫布加勒斯特会议围攻中共;7月,撤走苏联专家

中俄(苏)关系

中俄(苏)关系

• 俄罗斯是我先进武器的主要来源地:我国比较先进的飞机、 军舰以及防空导弹都与俄罗斯有着比较大的联系; • 双方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以 及2007年8月举行“和平使命-2007”的反恐军演,表明 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关系也达到了很高水平 。
C--30MK歼击 机,956A导弹 驱逐舰目前正 在洽购956E预 警机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 组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 格局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 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两国导弹专家小组合 作帮助中国发展分导 技术、远程精确巡航 导弹
温家宝与普京会见中俄企业家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 中俄关系是 历史上最好 的时期,处 于最重要的 历史阶段。
(一)中俄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1.两国所处的国际境遇相似 2.两国持有的国际政治理念趋同 3.两国拥有的各种资源互补 4.两国积淀的传统友谊深厚 5.两国高层的重视和推动
三、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尽管中俄关系现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进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其前景也决不能盲目乐观,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地分析和正确 地把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要素,推动中 俄关系长久稳定的在积极轨道上良好运行。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中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49年前几百年的中俄关系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
1、中苏结盟的美好时光(1949-1963) 2、中苏由朋友到敌人(1963-1982) 3、中苏9-1963)
共产主义— —共同的信

第4章中苏关系

第4章中苏关系

第四章 中苏蜜月
• 一、朝鲜战争
• (三)朝鲜战争中中苏的初次合作 • 2、中苏在停战谈判协调和统一 • 毛泽东斯大林一致要求彭德怀发起第四次战役,遭遇到5万人的 重大损失,被迫放弃了汉城和仁川 • 斯大林不满中国的撤退,但形势与苏联的空中掩护有重大关系 (礼拜攻势、月夜攻势) • 斯大林决定:将两个苏联歼击机师转移到朝鲜境内的机场;调拨 一个大型歼击机师到按动;为在朝鲜修建几个机场提供金属跑道、 高射炮和其他必须的物资;为进入朝鲜的每一个歼击飞行员配备 10个后备飞行员,为中国提供372架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 • 提供6000辆运输汽车、37个步兵师的装备、苏联火炮组建的4个 炮兵师、4个高射炮师 12
19
第四章 中苏蜜月
20
第四章 中苏蜜月
21
第四章 中苏蜜月
• 一、朝鲜战争
• (五)朝鲜战争小结 •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尤其是在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后,中苏方面特 别是毛泽东和斯大林之间,在有关战争的一切重大问题上都一直 保持着协调的步骤和统一的立场。 • 这次合作,为中苏同盟关系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苏同 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但是,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斯大林在国际共运和中国党内的 威望以及斯大林成熟的外交手段,迫使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与苏联的交往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和服从的地位,因此,构成了隐 含在中苏同盟之间的一种潜在的矛盾。
16
第四章 中苏蜜月
• 一、朝鲜战争
• (四)朝鲜战争苏联对华军事援助一览 • 11月1日,驻守在沈阳的苏联米格-15在安东——新义州投入战斗, 击落两架美国飞机 • 在沈阳组建了第64独立歼击机航空军,保护鸭绿江上的桥梁、发 电站和大坝以及北朝境内的(75公里)交通线和飞机场 • 1951年3月,两个歼击机师转移到朝鲜境内(但未能进驻) • “米格走廊” • 帮助中朝联合空军,训练飞行员,协助作战 • 12个空军师投入空战,轮番参战的人数72000人,击落1097架敌 机,高射炮并击落212架敌机,苏联航空兵损失335架飞机和120 名飞行员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俄国占领下的黑瞎子岛


1900年以后,俄国乘中国陷入混乱,强占中国东、西北共150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其面积等于四十个台湾,一千三百六十个香港。其中包括两 处没有根据条约而以武力强占的。其一是“江东六十四屯”共七万多平 方公里土地,这片土地在《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都被划归清 朝,但在1900年,俄国用武力占领了这片土地,并将原住地中国人赶尽 杀绝。另一处就是黑瞎子岛,是1929年斯大林出动军队大举进犯东三省, 打败了张学良的军队后抢夺去的。 黑瞎子岛自1929年中东路事件俄方占至2008年,一直实行军事控 制,在银龙岛、北代岛及东正教堂处建有5个边防哨所。沿中国侧岛边 设有铁丝网约40公里,抚远水道上、下口处俄方都有炮艇驻守。俄方在 岛上建有两个农场:一处在岛中北部黑龙江南岸,有楼房15栋,多为五 层,一处厂房、一个水塔、三个大烟囱、四个立式油罐、一个俱乐部。 另一处1984年在黑瞎子岛中东部建有曙光农场,开垦耕地6074公顷, 修建了2-6米高的防水堤坝31。6公里和环岛公路。俄方在明月岛上建有 阿穆尔航道局和修船厂,7栋两层楼房,一片平房,一个水塔,一个烟 囱,居民区内有柏油路。
中国失而复得


中俄两国在1989年重启长期停顿的边界谈判,到1991年签署东段国界协议, 1994年签订西段国界协议,两个协议解决了百分之九十八的边界争议。剩下的 百分之二,是黑瞎子岛与银龙岛的争议,其中又以黑瞎子岛较为重要。 2004年10月17日后,中国外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北京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议》,在原来签署的 《中苏东段国界协定》丶《中俄西段国界协议》的基础上,确定两国分割黑瞎子 岛。根据该协议,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抚远三角洲第二大的岛屿银龙 岛,因位处黑瞎子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中国重新得回的土地为337平 方公里。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份,包括有丘姆卡村和俄罗 斯居民的别墅。俄方并已经开始拆除岛上的防御设施。2005年,俄罗斯杜马、 联邦委员会和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批准了这个协议,从而为黑瞎子岛乃至 中俄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划上了句点。黑瞎子岛上居住有一万多俄国居民。归还 中国那部份的居民自须迁回俄国占有的部份。 2008年7月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远东联邦区地区边防局局长瓦列里· 普托 夫上将表示,将在2008年8月将银龙岛和黑瞎子岛移交中国。

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

中苏/俄关系:大起大落一.中苏/俄关系的曲折历程1.“一边倒”方针下的中苏蜜月期(1949—1960)“不平等的伙伴”战略联盟模式1949年毛主席访苏,两国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在当时反帝、反殖和争取缓和紧张局势的斗争中,中苏两国利益一致,行动上相互配合。

1957年11月,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

在莫斯科举行的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发表纲领性宣言,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推向了高峰。

双方虽有分歧,但两国政府能够顾全大局,求同存异,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2.中苏对抗:意识形态冲突到武装对峙(60年代—80年代初)战略对抗模式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

此后两国的分歧、冲突进一步发展,分歧的范围更加广泛,冲突也更加尖锐。

两党从意识形态分歧上升到两国关系,1969年珍宝岛(苏联称达曼斯基岛)事件,使已经恶化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0年代苏联在印度支那地区大肆扩张,并支持越南反华、入侵柬埔寨。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威胁我国西南安全。

苏联的这些行为,使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3.中苏关系缓和到正常化(80年代初—1991)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苏两国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周边环境,而缓和、改善中苏关系也就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被提上了议程。

1982年中国十二大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不再把反对某一特点国家作为外交政策的目标,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苏联由于在70年代过度扩张,使其丧失了对美国的优势地位,苏联需要收缩战线;中国与日本、美国相继建交,又使苏联在亚太地缘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与中国继续全面对抗,苏联的地缘政治环境将迹象恶化,苏联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中苏(俄)美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俄) 关系的影响;
2-10 中苏(俄)日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俄) 关系的影响;
2-11 中苏(俄)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 (俄)关系的影响;
2-12 中苏(俄)印(度)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 苏(俄)关系的影响;
2-13 面临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俄两国关系的走势 及其作用。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2021/2/11
5
2、微观角度(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对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 史人物进行力求客观的解释。
2-1 斯大林时期(后斯大林时期)奠定的中苏两党、两国关系 的特点;
2-2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特点;
2-3 勃列日涅夫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特点;
2-4 过渡时期(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中苏两党、两国关系 的特点;
2-5 戈尔巴乔夫时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的特点;
2-6 叶利钦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2-7 普京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走势。
2-1-2:父子到师生,兄弟到对手;2-3-4:反睦成仇,修复未果;
2-5:正常化;2-6-7:战略协作伙伴
2021/2/11
6
2-8 对中苏(俄)关系呈波浪式矛盾走势特点之分析 及对两国政治、经济体制之比较;
二战后中苏(中俄)关 系的演变和发展
2021/2/11
1
前言
1、自我认知:你对二战后中苏 (中俄)关系发展变化的内 容有多少了解?
2、预期目标:你希望通过这门 课的学习交流掌握什么?
2021/2/11
2
三方面的论述
一、开设本课程的宗旨和意义 ;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 三、如何学好本学科课程?
1-1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中苏关 系的友好同盟合作时期;
1-2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上半叶,这是中苏关系的冲 突时期;
1-3 从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开始,中苏关系逐步步入正常化 时期;
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中俄关系逐步发展成 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21/2/11
7
鉴、预测未来)对中苏 (俄)关系史的适用性;
2、成为21世纪优秀人才的神圣历史使 命要求清华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
3、主导与主体之相互关系。
2021/2/11
8
十月革命以来的十三位外长
2021/2/11
9
结束语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021/2/11
3
一、开设本课程的宗旨和意义
1、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发展在国 际关系发展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联系盘根错节的国际关系发展的重 要纽带之一。
2、培养清华同学成为21世纪人才所应具 备的重要的观念,眼光和意识。
2021/2/11
4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1、宏观角度:
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呈现出“友好”、“冲突”、 “正常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波浪式走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