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

合集下载

《显微镜和望远镜》名师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名师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操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实物样本、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3. 演示: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展示实物样本的微观世界和远距离观察的效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操作实践,观察实物样本。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重要性和操作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

3.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基本构造、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亲身体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3. 开展校园科普活动,让学生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九、教学难点突破策略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步骤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巧。

5.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了解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导学过程自主学习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_。

_____,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_____。

_____组成。

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_____。

_____放大,使原来看不清楚的物体能够被看清楚。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显微镜问题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结合已学的生物知识可知,常见的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有。

问题2:什么叫目镜,什么叫物镜?的透镜叫目镜,。

问题3: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那种透镜作用相似?物镜:相当于一个,使物体成像。

问题4: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那种透镜作用相似?目镜:相当于一个,将第一次成的象。

实验1:模拟显微镜先用一个凸透镜(物镜)观察教材上的字,得到放大的像;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目镜)观察上面看到的像,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总结:显微镜的物镜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的成像特点相似;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的成像特点相似。

经过两次成像,最终观察到的是像。

问题5:怎样把不在视野中央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因为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视野中物体往哪偏,物体实际是往反方向偏,所以,往哪偏就往哪移。

探究活动二望远镜问题1: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什么透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的透镜叫物镜。

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问题2: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起什么作用,通过望远镜最终看到的像具有什么性质?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目镜相当于一个。

因为物距很大,所以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靠近焦点的缩小很多的实像,虽经目镜放大,最终还是变成了、像。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学知识,如凸透镜成像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应用,结合实物模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放大倍数计算和成像规律等重点,强调光线传播和成像过程等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① 物镜:凸透镜,放大实像
② 目镜:凸透镜,放大虚像
③ 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2. 望远镜的构造与分类:
① 折射式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② 反射式望远镜:牛顿望远镜
③ 放大倍数: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3. 光学成像规律:
① 凸透镜成像:实像与虚像
② 显微镜成像: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显微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学仪器的实际应用。
d. 项目导向学习:设计显微镜和望远镜制作项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学成像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活动
a.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增强学习兴趣。
3.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实践操作,锻炼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尊重,激发社会责任感,培养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a. 显微镜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学生需理解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配合实现物体放大的过程,掌握物像关系及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标本、星空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记录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3. 演示: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展示标本和星空,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使用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图。

3. 调查生活中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例子,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基本构造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掌握。

3. 评价学生在观察实验中的积极参与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天文台,亲身体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3. 开展校园科普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八、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材。

2. 网络资源: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技能。

3. 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4.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5.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新课: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5. 作业:让学生总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直观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组织分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定义、结构、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观察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总结及应用实例的分析。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实际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3. 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模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4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4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了解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视角的关系。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请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学习问题: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的凸透镜叫目镜,的凸透镜叫物镜。

二、合作探究阶段: (各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探究一、显微镜:::4.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探究二、望远镜:::4.自制简易望远镜:探究三、视角1.定义:2.视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四、探索宇宙三、展示对抗阶段四、检查反馈阶段1.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3.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其物镜到目镜的距离是 ( )A.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B.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差C.物镜的焦距 D.任意距离4.下列情况下,人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 )D.40m远的1.5m高的竹竿5.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置于水滴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5望远镜与显微镜学案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5望远镜与显微镜学案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5望远镜与显微镜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是我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操作望远镜和显微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望远镜、显微镜、实物标本、教学课件。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1)通过展示课件,向孩子们介绍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讲述一个科学家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发现奥秘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观察学习:(1)分组让孩子们观察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引导他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2)讲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1)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实物标本。

(2)引导孩子们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相互交流分享。

4. 解决问题:(1)设置一个观察任务,让孩子们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孩子们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理解。

(2)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勇于探索。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教案

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教案5.5显微镜和望远镜一、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显微镜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2.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样。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了。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

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二)望远镜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望远镜有两组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2.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3.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4.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导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显微镜的构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远镜的构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显微镜
(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反光僮是一个________镜,作用________。

(2)作用:观察很小的物体。

(3)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通过物镜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_,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经过两次放大,可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2、望远镜:
(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
________。

(2)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

(3)原理: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____________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再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实质是拉近被观察的远处物体,扩大视角,从而看到远处物体。

思考:①什么叫视角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②物镜口径较大的作用。

为什么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确定。

师生讨论回答:
说明: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叫开普勒望远镜。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区别。

课堂练习:课本P73 1、2
课外练习:
1、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

3、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________镜。

4、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到最大倍数,应选择的镜头为()
A、④和⑤
B、②和⑤
C、④和②
D、②和⑥
5、小莉同学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被观察的物体在视野的左侧,为了使被观察的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她应把被观察的物体()
A、向左侧移动
B、向右侧移动
C、向上侧移动
D、向下侧移动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