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经验教训

合集下载

战争的代价越南战争的深刻反思

战争的代价越南战争的深刻反思

战争的代价越南战争的深刻反思战争的代价:越南战争的深刻反思战争,是一种残酷的手段,常常带来无尽的痛苦与破坏。

而越南战争,作为20世纪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冲突,不仅给越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深刻地反思了战争所带来的各个层面的代价。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越南战争的深刻反思,并从中汲取教训。

一、人民生活的破裂越南战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南越与北越之间的冲突,也牵涉到了美国等国家的介入。

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年之久,给越南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战争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

据统计,越南战争中死亡人数达到数百万之多,包括军人和平民。

无辜的民众被迫离开家园,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战火蔓延,人民的生活受到重大威胁,疾病和饥饿席卷而来。

这一切都让人们深感战争带来的灾难和苦难。

二、社会基础的动摇越南战争的爆发也揭示了社会基础的动摇。

这场战争使越南社会分裂成南北两个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在南越,由于美国对南越政权的支持,日益加剧的动荡和内部矛盾导致了社会秩序的瓦解。

民众与政权之间的疏离感与不信任感逐渐加深,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无序。

北越则不同,战争团结了越南共产党和人民,但也遭受了前线战斗和战争破坏的影响。

尽管越南共产党最终在战争中获胜,但整个越南社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重建工作。

三、生态环境的破坏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

越南战争中,大量的森林被烧毁,土地被炸毁,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军事行动和战争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如代表性的橙剂,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橘剂是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被用来消除越共和越南军队在丛林中的掩护。

然而,由于橘剂中所含的有害化学物质,如二氯苯酚和二氯芬酸,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田和森林遭受到毒害,水源受到污染,给越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四、战争的政治反思越南战争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战争成为了反对战争与干涉的象征,也是人们开始对美国政府进行自我审视和世界政治秩序的质疑的标志。

关于中越战争的思考

关于中越战争的思考

关于中越战争的思考看到很多人现在对越南和中国的这场战争很陌生,还到处说什么中国政府的无能,漫骂我们的烈士,我感到很伤心,一方面因为是年轻一代对于这场战争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对一些对国家漠不关心,更有不学无术的,对此真是感到悲哀。

这场战争据本人对当时的分析:是因为越南发动了北部湾事件,它想对美国的盟友菲律宾动手,所以就有了美国的默认。

在此之前,越南入侵了柬埔寨,将西哈努克亲王逼到了中国来避难(为什么西哈努克和我们中国很好,大家都明白了吧),他希望中国帮他夺回自己的国家,而中国对越南霸占我南部疆土,残害我方军民更是强烈不满。

越南其真正目的是因为它要在中国的身边建立一个大越南,加上它叫嚷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有苏联当后台,没把中国利益放在考虑之列,迫使我们对它采取行动,可以说我们对夺回老山战略就是战争的开始。

我们的争夺战对北部湾事件后有了很大的转机,因为美国也看不惯越南的所作所为,所以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就有了暂时的握手言合。

如果苏联有动作,美国也不会只看着,在邓小平运筹帷幄之后才对世界宣布:“我们中国人是说话算话的!”这才有了这场战争!!战争后,越南的军力一蹶不振,很快从柬埔寨撤军,大越南的梦想被中国军队击成了泡影,大家应该注意到,我们军队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军威。

对越南的打击甚大可以形容彻底摧毁性的,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消耗它的元气,越南到现在男女比例还不平衡,那场战争也有一定的原因。

站在越南立场上,我们是侵略者。

但作为中国来说,我们是正义之师,出师有名,一举收复祖国南部疆土——老山,对于我们政府来说,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希望在自己的身边有个具备威胁自己的国家横行霸道!~~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毛主席在对印反击战的那句话:“要打就打出30年和平!”才真正道出了中国人的气魄,现在我们看待几次对外战争,其中都包括着那一代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不是后生晚辈能望其项背的!!同样,朝鲜战争也包含着中国的远见,不单是被苏联绑上了战车,我始终认为这场战争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有意义的战争,他的影响不能估量!使世界真正看清中华民族的存在!今天忍不住了,不能不说,很多城市的孩子都说他们接受素质教育,但其中一些人我不知道他们的素质是什么!!他们除了无知还有狂妄以外,没有什么优点可以赞扬,,弹个烂吉他烦的我不想吃饭,拿个电脑只会玩游戏,呵呵,还自命得意我比农村来的素质高,我们小乡镇的高中像这样的历史根本就是大众文化,前几天和人聊天说(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很多人没看过,我才知道中国的希望,乃至与世界的希望都在我们真正为国担忧,为国出力的身上!!!这是闲话,不看也罢!!!。

1979年中越战争思考

1979年中越战争思考

1979年中越战争思考无可忍的情况下发起的一场自卫反击作战。

战争背景中越战争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争霸,世界处于两级格局的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并形成了东西方阵营,中国自称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但是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足和美苏两国任何一国抗衡。

1975年后越南南北统一后,改变了“团结中苏,保持中立”的方针,奉行亲苏的政策”。

越南还在国内制造多起排华举动,诬陷中国“庇护”越南南方的华侨资本家,利用华侨作为在东南亚“推行扩张主义”的“第五纵队”。

越南单方面挑起中越边界武装冲突高达1108次。

[5]此外,在南中国海,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越南的疯狂的排华浪潮和双方领土争端成为中越战争的导火索。

面对越南严重的反华举动和背信弃义的行径,为了西南边疆安全,援助盟友红色高棉政权,也为了与苏联争夺在共产世界中的领导权,突破中国战略上的不利形势及拓展外部空间,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的目的,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联合美国抗苏联的措施,并通过出兵越南进而教训越南盟友苏联。

战争经过。

中越战争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2月17日至26日为战争第一阶段,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

中国政府宣称,歼灭了越南境内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2月23日,中国军队与越军一番血战占领河江、柑塘;2月25日起,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2月27日至3月5日为战争第二阶段;3月1日,中越军队谅山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越军最精锐之师第308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

3月4日,越军308师被中方军队击退,中国攻克占领谅山。

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誓言抵抗到底,并从柬埔寨和老挝抽调回国部队,而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

中苏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阶段中方宣称:2月17日至2月27日间,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间,击毙越军37,000人。

对越反击战的惨痛教训

对越反击战的惨痛教训

对越反击战的惨痛教训第一篇:对越反击战的惨痛教训对越反击战的惨痛教训:令人痛心的非战斗伤亡2009-01-06 15:05:24 军政在线【大中小】发表评论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拚杀,有战争,就有伤亡。

作为战场指挥员,当然是希望把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作为战斗人员,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当然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战争是对每个参战人员精神、意志、勇气、智慧、心理素质的最大检验。

在历时十年的中越边境战争中,我军经受了这种考验。

实践证明,无论在何种险要的环境中,无论面对多么凶狠的对手,我军没有攻不破的山头、守不住的阵地;没有打不垮的敌人、完不成任务的部队。

当然,在与敌军的战斗中,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许多优秀的军人,为了祖国的利益,献出了自已宝贵的生命。

对于那些在国家安危,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的军人们,他们是军队的骄傲,民族的骄傲,国家的骄傲。

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边疆的巩固;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了江山社谡的稳定;是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人民的安居乐业。

对于那些曾经驰骋沙场的将士,英勇阵亡的烈士,负伤致残的军人们,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对国家,对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

作为那场战争的经历者、幸运者,我们也十分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宁静生活。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所以,战场上的人员伤亡也是在所难免。

正因为这种难免的伤亡,生离死别的抉择,悲欢离合的痛处,才造就了那一幕幕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豪杰;才有了那一个个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惊奇故事。

但是,在战场上也有一些伤亡,是不应该发生的。

这种伤亡,就是本文要谈的因事故而出现的非战斗减员。

十年边境战争,笔者耳闻目睹了这种伤亡,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虽然,在战场上出现的非战斗伤亡,作为当事者个人来说,除非自杀,仍然会按照革命军人褒扬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如评烈士,评伤残,享受国家的有关优抚待遇等等。

对那些因故出现的伤亡人员,以及为此而受到军法处理的人员,笔者对他们也同样充满了敬意、同情和谅解。

由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 (2)

由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 (2)

由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14 组员:卢浩池烽胡宏张银童导读:在越南与法国的第一次战争中,我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有着紧密的关系。

因为双方都是社会主义阵营,且都反对当时的法国殖民政权。

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援助。

但是过后,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极力拉拢越南,且在越南与柬埔寨的冲突中支持柬的红色高棉政权,中国与越南逐渐形成敌对的两方。

1979年,鉴于越南方面袭扰我边境,伤我边民,中国发动对越的自卫还击战。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2月26日。

中国从广西、云南两省出兵,歼灭了越南境内高平、老街地区的警备民兵。

但是由于缺少作战经验,装备落后,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仅2月17/18日两天,阵亡人数就达4000余人。

在2月22日包乐沦陷后,越南开始抽调驻柬的精锐正规部队回防。

越军开始反击,在谅山附近与我军爆发激烈攻防战。

2月25日起,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至3月5日。

中国继续对谅山发动猛攻,负责主攻的我41,42军与越首都防卫军正面交锋,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

接着越军自河内增援的军队展开进攻,并使用化学武器。

我军前方部队被击溃,后方的炮兵师拉至前线与越军展开刺刀肉搏战,皆损失惨重。

3月4号中国方面增援两个师,谅山攻破。

第二天,中国宣布达到目的,开始撤军。

越南则进行全国动员,誓言抵抗到底,越南自高棉与寮国抽调回国的正规部队正式抵达,苏联陈兵中苏边境,东欧共产国家掀起一片声讨中国的怒吼。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至1979年3月16日。

中国军队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于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

此期间中国取得了大量的民生工矿物资(大部分为之前中国无偿支持越南的物资),越南工矿业设备亦被破坏殆尽。

西方国家纷纷谴责中国的“侵略行为”。

从3月13日起,中国在撤退路线上大量铺设地雷,由此产生了两国边境上至今仍未完全解决的排雷问题。

老山作战心得体会

老山作战心得体会

老山作战心得体会老山作战是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关键战役之一,我在此次战役中担任连队指导员,亲身参与了这场艰苦卓越的战斗。

在战斗结束后,我回想起来,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在这次战争中,我不仅亲身体验到了生死考验,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老山作战教会了我军事素养的重要性。

在战斗之前,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演练和训练,加强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每个士兵都要熟悉自己的战斗任务和作战流程,掌握各种战术技巧。

只有在严格的训练下,士兵的意识和技能才能在实战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战斗中,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的任务,保持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保证了作战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老山作战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战争的时刻,大家都要团结在一起,抛弃任何个人利益和矛盾。

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场上,我看到了战友们互相支持、守望相助的场景,感受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利益。

而且,我们也与其他连队、支援部队保持着密切联系,共同完成战斗任务。

正是因为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够打赢这场战斗。

另外,老山作战也让我体验到了身心的极限挑战。

战场上的环境极其恶劣,地形复杂险峻,严重制约了我们的行动和部队的机动性。

在山地的战斗中,我们要面对峻峭的山崖、密布的丛林、曲折的山路,承受着长时间的身体疲劳和心理压力。

而且,战场上的敌人也十分狡猾和难缠,时刻觊觎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应对,时刻保持警惕和机敏。

最后,老山作战也让我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残酷。

在战斗中,我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牺牲和受伤,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每一滴鲜血都是生命的流逝,每一声响彻云霄的枪声都是对和平的威胁。

战争是毁灭性的,它不仅摧毁了国家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人的心灵。

战争让人们失去亲人、家园和幸福。

在那片纷争的战场上,我明白了和平的可贵与珍稀。

通过老山作战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经典战例,1979年越军的丛林战法给了解放军深刻教训

经典战例,1979年越军的丛林战法给了解放军深刻教训

经典战例,1979年越军的丛林战法给了解放军深刻教训上世纪70年代末,越南统一后,由于地缘政治的变化,由于统一的越南在印度支那地区没有了对手,那么对中国的担心和离心离德就会提到台面上。

按照经典地缘政治理论,一个大国旁边的小国,必然会寻求另一个远方大国的支援,以抗衡近在咫尺的威胁,现实的例子有很多,远的有因为印度威胁导致巴基斯坦跟中国的全天候友谊,近的有因为中国威胁导致越南成为苏联的爪牙。

1979年中国决定对越作战,历时半个月的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得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作战为我军山地, 山岳丛林地条件下诸兵种合成作战技战术运用提供了很多教益和启示,进一步认识了在上述特殊地域的步炮, 步坦协同作战的重要作用及其基本特点和规律, 着重领会和强调运用集中五倍于敌优势兵力的歼敌战术原则, 隐蔽攻击发起时间和主要突击方向战役, 战术意图是取胜的关键, 只要指挥得当, 在山地, 山岳丛林地域,穿插迂回捕捉时机准确就能达成战役, 战术上的突然性。

同时, 也是对付越军阻击战, 伏击战的有效手段。

在中越双方交战过程中, 由于山岳丛林地的特殊性和有利条件,越军步兵在实战中大量运用阻击战, 伏击战战术来对付我军之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战术, 越军节节阻击与四处设伏相结合, 是七九年越军惯以用来对付我军的基本作战方法, 伏击是越军分队的一种进攻性作战形式, 越军阻击, 伏击作战两种方式交织使用, 可作为评价越军七九年第一阶段作战中的一个亮点。

一九七九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 是在特定的热带山岳丛林地区所进行的一次有限战争, 虽然交战地域广大, 动用的战略资源颇多, 我军所取得的山地和山岳丛林地作战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由于越南北部山岳丛林地的地形地貌特点, 我各攻击集团难以展开和进行战术机动, 而且在越北山区我军缺乏大兵团作战的基本条件和有利因素, 事实上在开战之初和交战过程中, 我军东, 西两线攻击部队多选择和采用穿插迂回的进攻性战术,实行正面压迫和两翼迂回,分割包围的作战手段, 客观为越军阻击战,伏击战提供了作战条件和地利优势,加之越北山区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条件,越军则针对我军上述用兵特点实施了相应的阻击,伏击战术运用,越军在其阻击战,伏击战两战术运用实施过程中,从组织指挥,兵力配置,阵地构筑,火力配置,作战方法都有其鲜明特点。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反思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反思

十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反思前几天看到一篇军事杂志上轻蔑的谈起八年两伊战争,说:“那是一场愚昧而落后的战争,除了以鲜血换鲜血外没有任何闪光点!”看到这里,我不由满嘴苦涩,人总是笑他人易,笑自己难,恐怕在外界眼里,中越十年战争又何尝不是愚昧而落后。

每当看到越战的高伤亡数字时,便不由得想起那一个个充满热血与铁血的壮志青年,但在总结教训时,总是轻轻的看到一句话:十年浩劫对部队造成了影响。

如果说79年打得不漂亮,后来的两山轮换又打得漂亮吗?想起那些逝去的生命,笔者写写自己对十年越战的看法。

一、唯人论对军队的影响自从毛泽东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

中国军事界便陷入了一种偏激之中,任何坚定发展先进武器的人都有可能被扣上一顶帽子:唯武器论。

这些人都犯了中国军事史上一个老毛病:务偏不务全。

战争中人和武器都重要,打个比方,一个人几分钟不呼吸氧气就死,几天不喝水也死,你能因此证明水对人不重要吗?人要健康的活下去,氧气和水同样重要,一只优秀的军队,武器和人同样重要。

在对越战争时,由于对付美军直升机的历史,越军中大量的使用班用机枪和12.7高平机枪,甚至普及到排一级,同时越军已使用了前苏联的SVD7.62狙击步枪,而且相当数量的越军士兵都会操作这两种枪。

相反,我军79年时大部分战士用56式半自动步枪, 一般只有班长和副班长才用56式冲锋枪, 连级部队有的还在使用老旧笨重的53式7.62重机枪,还有大量士兵对缴获的12.7高平机枪不会使用,专用的狙击步枪我军当时是个空白。

可以说,开战时,越军步兵火力远远超过中国军队。

正如越南教科书中所说的,我军79年时不怕越军正规部队,但大量的情况下轻易的压制我方一个连的兵力,如果人数再多一点,加上SVD配点轻迫,甚至能压制我方一个营的兵力。

面对在高山上疯狂扫射的重机枪,我方陷入射程不够无武器可用的情形,56冲在对上射击时至多200米,7.62重机只对压制无机枪的小分队,对12.7高机在射程和威力上都相差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越战争经验教训1979年发生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对解放军在日后30年改革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这一点,美国陆军作战学院在新近出版的《以史为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一书中有所体现,作者爱德华·C·奥多德(EdwardC.ODowd)和小约翰·F·科尔贝特(John F.Corbett,JR)通过探讨解放军在这次向越南发起的突击行动中获取的经验,并试图为以下结论找到证据,即1979年中越之战的经验教训决定了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奥多德和科尔贝特不仅分析了解放军广州军区步兵学校1979年编撰的相关报告(即《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干部工作资料汇编》)中总结的中越自卫还击战作战经验,还深刻探讨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1997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70年》一书中所总结的经验。

上述两份资料充分证明,解放军一直都在认真分析研究这场短暂而血腥的军事行动,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对其正在实施的新军事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奥多德和科尔贝特特别指出,把握中国从中越战争汲取的经验教训的过程,对外界了解中国新军事变革的节奏与方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中越战争经验教训1979年2月17日凌晨5时,至少30个师的中国军队迅速越过中越边境,与躲藏在防御工事中、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越军展开激烈交战。

中国是在越南刻意恶化双边关系、不断边境挑衅后发起进攻的。

解放军的任务是通过教训越南,使其收敛扩张势头,客观上支援遭受越南侵略的柬埔寨。

中国的作战目标是攻占越南的三个省会:老街、高平和谅山。

此外,解放军还对越南沿中越边境一线的大约25个较小市镇实施袭击或佯攻。

解放军最终攻占上述三座城市,但越南5个师的正规军和地方部队也使解放军在人员和物资上付出一定代价。

3月5日,中国在解放军攻占谅山后宣布从越南撤军,此后的作战行动又持续了10天,中国最终于3月16日完成了从越南撤军。

中国从这次历时较短的残酷战争中汲取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广州军区步兵学校的教员和学员从独特视角出发,对1979年的中越战争进行了研究。

根据广州军区司令部的命令,该校教员和学员被派至从广西方向对越南进攻的部队中。

该校干部和学员随41和42军参与攻克高平的作战行动,并随43和55军参与进攻谅山的作战行动。

当时分配至参战部队的该校人员在学校内都曾按照解放军的传统方式接受作战训练,并在这次战争中亲眼目睹了解放军的实际作战情况。

因此,他们对作战行动观察的相关记录,在外界理解和掌握解放军对越作战经验教训方面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该校干部战士随上述4个军参战时所发现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一、进攻越南的部队所采用的步兵基本战术非常单调。

虽然步兵部队英勇作战并付出巨大牺牲,但解放军所偏好的大规模步兵进攻在作战中常陷于不利。

一位姓韩的学员曾担任代理排长,率部攻击480高地(地点不详),他在遇到上述问题的情况下试图采用新战术予以解决。

在攻击该高地的最初行动失利后,他将所指挥的排分成若干作战小组重新实施攻击。

在进攻行动中,他命令其中1个作战小组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其他作战小组向敌军开火。

他所指挥的部队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推进至距越军防御阵地很近的区域。

在摧毁越军防御力量的时机成熟时,这支部队在适当的进攻位置已部署较多的攻击力量。

由此在发动步兵进攻的关键时刻,通过将大规模冲锋转为小规模火力和机动攻击,有效地改变了作战力量对比的平衡。

二、解放军炮兵力量未发挥有效作用。

一些炮手未掌握测量射击距离和计算射击参数的方法,炮兵无法提供有效的间接射击火力。

解放军炮兵只局限于对越军具有明显地形特征目标的攻击或实施大规模的掩护射击,或对较小目标只能实施不太准确的射击。

解放军当时显然缺乏一套“呼叫火力支援”的程序。

因此,解放军炮兵部队并不比拿破仑时代或美国内战时期的炮兵具有更高的攻击成效。

这种状况使步兵学校的两位教员深感吃惊,他们此后为炮兵官兵讲授了射击课程,教他们如何提高火力攻击的精确性。

三、解放军的野战工程技能较为落后。

虽然越军在作战兵力的对比上处于很大的劣势,但他们至少在部分程度上通过构筑坚固掩体并在掩体周围布设地雷等手段,缓解了其在作战兵力上面临的不利形势。

在这场战争中,步校学员们发现,解放军战士(至少是43军所属战士)很难探测和清除越军埋设的地雷。

当43军所属部队试图夺取627高地(位于谅山以西约5千米)时,两名步校学员发现,与其随行的解放军战士不知道如何探测和清除通往越军阵地道路上的地雷。

这两名学员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排除了23颗越军地雷后,解放军部队恢复进攻并成功夺取该高地。

在其他一些地区的战场上,步校的教员和学员也帮助进攻部队紧急修筑桥梁以渡过江河。

四、地面测向是解放军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据步校的报告称,该校1名教员发现,解放军某团因指挥员缺乏地形和识图常识而无法执行所赋予的作战任务。

该报告没有明确指出这位教员是如何挽救这一糟糕局面的,即他是教这些指挥员如何识图还是亲自帮助进行测向?但是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很难让人理解的是,一支未掌握测向技能的部队是如何被上级视为已作好了相应的战斗准备?五、解放军后勤保障系统也缺乏成效。

步校的教员和学员发现,这场战争的艰苦性包括了下述问题,即官兵们在10天左右就会磨穿一双军鞋和穿破一套军装。

虽然对于绝大多数拥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们而言,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作战意志,但仍然引起了步校学员的思考。

此外,步校起草该报告的人员没有记录一些参战部队缺少食物和饮水的情况,原因是要么步校学员自己忍受住了这种生活不便,要么是有意忽视了该问题。

越军在防御解放军进攻行动时,在这方面得到了事先没有预计到的“帮助”。

在战争爆发后不到一周同时也是战况最激烈的时刻,解放军部队开始向上级报告缺乏粮食和饮水的情况。

隶属于55军的53514部队当时正在攻击谅山附近的一个重要高地,该部队报告称其上级部门已有数天没有提供食物了。

另一支也隶属于55军的部队也报告说出现了缺粮缺水的情况。

此时,解放军干部表现出了“英雄主义气概”,把剩余的最后一点食物和饮水留给了普通战士和伤员。

解放军的后勤保障系统虽然将其保障线延伸至越南境内4~5千米,距离凭祥的列车编组站也仅有30千米,但后勤保障工作显然缺乏成效。

虽然上述后勤保障问题发生在谅山战区,但在其他战区(如老街和高平)也存在同样情况。

步校在其报告中列举了许多已“汲取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解放军在提高部队战斗力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捉供了建议。

据这份报告称,解放军有必要实施切合作战实际和具有真实性的战术训练;应重视战术和军事课题,因为这些课题是军事战术的基础所在;训练工作必须提高要求和严格实施,并与解放军在作战行动中将面对的地形条件相适合;有必要在训练中使用“实弹”等等。

概言之,该校报告的内涵是建议让部队重新回到“以军事为根本”的道路,严格的训练和基本作战技能才是取胜的关键。

该校提出的解放军在作战表现方面出现的问题,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指明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在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及1981年邓小平重新主政后不断扩大。

鉴于篇幅原因,本文未叙述解放军自1979年的中越战争以来所有方面的发展,而仅对步校上述报告中提出批评的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

改进措施步校的报告认为,基本战术、炮兵攻击技能、野战工程(如扫雷和紧急架桥等)、地面测向、后勤保障以及实弹射击训练等方面都是解放军当时的薄弱环节。

那么,解放军采取了哪些措施予以改进呢?中越战争结束后,解放军改进了步兵战术训练,即高度重视“步兵技术训练”。

解放军采用与外军相似的做法,在步兵训练中把主要的战斗任务进行分解,并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培训步兵的作战技能。

为取得胜利,解放军步兵需在战场上完成五项任务,即具备射击、投弹、爆破、构筑工事和拼刺刀等作战能力。

这五项任务中的每一项又被进一步分解。

如为捉高射击准确性,步兵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轻武器、了解射击原理、能够判断战场、气象和地形条件对射击的影响,以及把握每天不同的时间对枪法的影响等。

这些简单的基本作战技能是解放军向原来的步兵技术的一种“回归”,是对林彪主政时期以片面的“政治挂帅”衡量士兵模式的一种纠正,这种模式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尤为盛行,并阻碍解放军在中越战争中发挥战斗力。

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放军仍未完全恢复其战术水平。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哈兰·简克斯曾在80年代初出版过研究解放军的专著《从步枪到导弹》,他在该书中批评解放军当时在与敌对抗时仍采用大规模的步兵近距攻击战术,并将这种战术形容为“紧靠”敌军防御阵地的战术。

他之所以对解放军提出批评,是因为这种战术限制了解放军运用火炮和飞机,即采用现代化多军种联合攻击方式的能力。

在步校报告的写作者看来,解放军炮兵的表现没有达到应有水准,该兵种没有给实施机动的部队提供灵活的“呼叫式”炮火支援。

炮兵人员缺乏精确测量、计算射击诸元以及与机动部队保持通信联络的能力。

解放军采取了与改进步兵战术相似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即把炮兵的作战任务分解为一些基本任务,并针对各项经过细分的任务分别进行相应的训练。

此外,解放军还力图在掌握火炮性能、射击程序、侦察、选择合适炮位以及改进通信联络等方面取得进展。

如果解放军炮兵掌握了上述技能,那么其地面作战力量的作战成效将会产生巨大的进步。

要想确定解放军当时在野战工程和地面测向水平方面的提高程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采用了“实弹射击”训练,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解放军步兵对地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炮兵则研究了侦察和测量问题。

但他们是否已掌握了足以改进解放军战场表现的知识?当时召开的各种会议和大量报刊文章都包含有类似于以下文字的内容:“参加(广州政治工作)会议的同志认真研究了如何基于实战改进军事训练,以及如何最有效地提高战术水平等问题。

大家都表示要与实战相对照……研究所有军事训练课目和有效地开展训练……”如果解放军确实按照诸如此类的会议上确定的目标提高其“战术技能”,它将会在建立一支有效的地面作战力量方面又一次取得大幅度进步。

初看起来,解放军当时的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解放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部队共有30个师,每个师每日约需500吨各类补给品,日需补给的总量为15000吨。

解放军需用卡车运送所有这些补给,而解放军当时拥有的最大型卡车(“吉尔”151、“吉尔”157和“解放”CA-30)的载重量仅为4.5吨。

因此,解放军为保证其进攻部队的作战行动正常实施一天,就需动用3030辆卡车运输补给。

解放军师级部队都拥有卡车,但这些卡车主要用于运输弹药和其他重型武器装备,并不是专门用于运输补给的车辆。

此外,执行战术任务的部队未编制运输团和运输营。

如果部队动用卡车运输粮食、燃料、补给和弹药,就无法牵引火炮和运输野战工程物资或架桥装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