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工具
五大工具分别是

五大工具分别是:
一、APQP:产品品质先期规划
APQP是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的缩写。
主要内容包括:
1.架构说明产品质量管制计划
2.分别依计划,制程设计,有效性,符合要求,稽核问题五阶段展开
二、FME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是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的缩写。
主要内容包括:
1.预防不良产品与异常发生
2.计划风险领先指数(PRN),采取预防措施
3.减低事后变异,降低成本
4.成立矩阵功能小组
三、MSA:测量系统分析
MSA的英文全称是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主要内容包括:
1.再现性与再生性行业(R&R)变异分析
2.提供统计方法,评估测量值
3.校正测量系统达到检测功能
四、SPC:统计过程控制
SPC的英文全称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主要内容包括:
1.各项计数值,计量值管制图应用
2.变异之统计分析
3.制程能力分析
五、PPAP:生产性零组件核准程序
PPAP的英文全称是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主要内容包括:
1.提样的时机和程序
2.量测及测试结果
3.提出保证书
4.符合最新标准。
五大工具是什么

五大工具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方便、高效的工具。
这些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五大工具,它们分别是手机、电脑、汽车、电器和手工具。
首先,手机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手机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还能够上网浏览信息、拍照、录像以及使用各种应用程序。
它便携、易于携带,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
手机还可以作为娱乐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玩游戏、听音乐和观看视频。
手机的智能化和多功能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
其次,电脑是另一个重要的工具。
电脑在工作和学习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们可以使用电脑处理文档、制作演示文稿、上网搜索信息和发送电子邮件。
电脑还可以用来进行编程、设计图形、编辑音频/视频和玩游戏。
除了个人使用,许多企业和组织也离不开电脑进行日常管理和业务操作。
有了电脑,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许多任务。
第三个工具是汽车。
汽车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变得不可或缺。
它让我们能够快速、便捷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移动。
汽车不仅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还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
我们可以使用汽车去上班、旅行、购物以及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同时,汽车也是一种豪华品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第四个工具是电器。
电器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
电视、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和空调等电器设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各类节目,通过冰箱和微波炉存储和加热食物,通过洗衣机清洗衣物,通过洗碗机解决清洁餐具的问题,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
电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一个工具是手工具。
手工具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扳手等。
这些工具让我们能够进行修理、装配、安装和拆卸各种物品。
手工具是一种传统工具,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电动工具的替代品,但手工具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五大工具即手机、电脑、汽车、电器与手工具在现代社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主要用途是什么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主要用途是什么质量管理是企业持续改进和保障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质量管理中,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是经典且实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工具和手法的主要用途。
五大工具五大工具是指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因果图和流程图。
它们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改进流程,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1.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将数据分组并以矩形条表示各组频率的图形。
它可以清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发现数据的规律和异常,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决策。
2. 散点图散点图是以坐标轴上的点来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通过散点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趋势,有助于定位问题的根源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控过程稳定性的工具,可以及时识别过程中的特殊因素和异常情况。
通过控制图,企业可以做到实时控制和调整,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因果图因果图是用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工具,帮助企业找出问题的根源。
通过因果图,可以系统性地分析问题,确定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5. 流程图流程图是用来描述工作流程和流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工具。
通过绘制流程图,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流程,发现瓶颈和问题,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是指因果分析、5W1H分析、五力分析、帕累托分析、PDCA循环、不良成本分析和质量成本分析。
这些手法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问题和场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1. 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因果分析,企业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实现从表面到根本的问题解决。
2. 5W1H分析5W1H分析是通过回答问题的5W(what、why、when、where、who)和1H (how)来全面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五大工具的理解

五大工具的理解
五大工具通常指的是管理学中的五项基本管理工具,也称为五个管理工具。
它们是:
1. PERT(项目评估和审查技术):PERT是一种用于规划和
控制项目进度的工具。
它通过图形化表示项目活动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活动路径和关键路径,可以帮助管理者预测和控制项目的进度。
2. CPM(关键路径法):CPM是一种用于规划和控制项目进
度的工具。
它通过确定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晚开始时间和最晚结束时间,并计算关键路径,帮助管理者分析和控制项目的进度。
3. Gantt图:Gantt图是一种以条形图形式展示项目进度计划的
工具。
它可以清晰地展示项目的各个活动、起止时间、进度和资源分配情况,帮助管理者进行项目进度的安排和控制。
4.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管理过程的循环模式,包括
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阶段。
这个循环可以帮助管理者不断进行问题识别、分析、解决和改进,实现持续的改善。
5.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组织或项目的优势、
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工具。
通过分析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管理者制定战略、规划和决策,提高组织或项目的竞争力。
这些工具在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管理者规划、组织、控制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同时,不同的工具可以相互结合和支持使用,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五大工具的理解

五大工具的理解五大工具是指在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使用的五种基本工具,即流程图、鱼骨图、帕累托图、直方图和散点图。
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问题的本质和发现问题的根源,还能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依据。
下面,我们将对这五大工具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流程图是指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工作流程的工具。
流程图可以清晰地表达事物的步骤和关联,使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在项目管理中,流程图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整个项目的流程,减少沟通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鱼骨图是一种用来分析问题根源的工具,也被称为因果图。
鱼骨图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因素,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细致地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帕累托图是一种用来分析问题和优先处理工作的工具。
它通过将问题按照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指导我们优先解决具有最大影响的问题。
帕累托图的关键是识别出主导因素,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方面,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直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工具。
直方图通过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区间进行分类,然后绘制柱状图来展示不同区间的数据频数。
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数据特征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散点图是一种用来分析变量关系的工具。
散点图通过将两个变量的取值以点的形式绘制在坐标系中,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散点图,我们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的强弱和趋势。
散点图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五大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无论是在管理、项目管理还是数据分析等领域,这些工具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而且,这些工具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就可以灵活运用。
因此,我们鼓励读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应用这些工具,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和问题解决者。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五大工具:APQP、SPC、FMEA、MSA、PPAP1、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
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2、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SPC非常适用于重复性的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组织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产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以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大量检测和验证工作。
⊙SPC实施意义可以使企业:◆ 降低成本◆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核心竞争力◆ 赢得广泛客户⊙实施SPC两个阶段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SPC的产生: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
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五大工具的理解

五大工具的理解1. 锤子锤子是一种常见的手工工具,用于敲打、钉击或撞击物体。
它通常由一个金属头和一个手柄组成。
锤子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力量,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状改变。
锤子在建筑、木工、金属加工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1.1 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中,锤子是一种必备工具。
它可以用于敲打钉子,将木材或金属连接在一起。
例如,在建造房屋时,木工会使用锤子敲打钉子,将木板固定在墙体上。
此外,锤子还可以用于敲打瓷砖,将瓷砖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
1.2 木工领域中的应用在木工领域中,锤子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木工会使用锤子将钉子钉入木材中,以固定不同部件。
锤子的不同部分可以用于不同的操作。
例如,锤子的平头可以用于平整木材表面,而尖头可以用于定位或撬动。
2. 扳手扳手是一种用于紧固或松开螺栓、螺母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可调节的夹口和一个手柄组成。
扳手的夹口可以根据螺栓或螺母的大小进行调整,以确保紧固或松开的正确力度。
2.1 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在汽车维修中,扳手是必备工具之一。
汽车的各个部件往往由螺栓或螺母连接在一起,因此扳手可以用于拆卸或安装这些部件。
例如,当需要更换轮胎时,扳手可以用于松开和紧固轮胎上的螺栓。
2.2 机械维修中的应用在机械维修中,扳手也是一种常用工具。
机械设备通常由许多螺栓和螺母连接在一起,扳手可以用于调整或更换这些螺栓和螺母。
扳手的可调节夹口使其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螺栓和螺母。
3. 锯子锯子是一种用于切割木材或其他材料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金属刀片和一个手柄组成。
锯子的刀片有锯齿,可以在来回移动时切割物体。
3.1 木工领域中的应用在木工领域中,锯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木工会使用锯子将木材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不同类型的锯子适用于不同的切割任务。
例如,手动锯子适用于简单的直线切割,而电动锯子适用于更复杂的切割任务。
3.2 金属加工中的应用锯子也可以用于金属加工。
在金属加工中,锯子可以用于切割金属管道、金属棒等。
5大工具及7大手法

质量管理的5大工具及7大管控方法1、五大工具APQP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
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避免晚期更改;◆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SPC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SPC非常适用于重复性的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组织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产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以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大量检测和验证工作。
(1)SPC实施意义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核心竞争力◆赢得广泛客户(2)实施SPC两个阶段•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3)SPC的产生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
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FMEA的输出
• • •
•
控制计划的编制 过程特殊特性的确认 过程和监控作业指导书(包括检验指导书) 的编制 改进过程设计,或更改原有过程设计
开展 PFMEA 编制 控制计划 编制 作业指导书 过程验证 持续改进
生产工艺 流程图
FMEA表格讲解
另配附件讲解资料和公司实例
测量系统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变差(Variation) 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变差的原因可分 为两类: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特殊原因 一种间断性的,不可预计的,不稳定的变差根源。有时 (Special Cause) 被称为可查明原因,它存在的信号是:存在超过控制限 的点或存在在控制限之内的链或其它非随机性的图形。 普通原因(Common Cause) 过程能力 (Process Capability) 造成变差的一个原因,它影响被研究过程输出的所有单 值;在控制图分析中,它表现为随机过程变差的一部分。
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接受准则
低于10%的误差 ——测量系统可接受; 10%至30%的误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的 费用等可能是可接受的; 大于30%的误差 ——测量系统需要改进,不可接受。
原因分析
如果重复性大于再现性,可能原因如下: ● 仪器需要维护; ● 量具刚度不足; ● 夹紧和检测点需改进; ●零件内变差(失圆-锥度等)过大。 5.2.5.3如果再现性大于重复性,可能原因如下: ●评价人培训不足;●刻度不清晰;●需要某种辅助器具。
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位置变差
偏倚 对同样零件的同样特性,真值(基准值)和观测到 的测量平均值的差值。 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的测量。 稳定性 或称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测量同 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换 句话说,稳定性就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 线性 在设备的预期操作(测量)范围内偏倚的不同被称 为线性。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大小的变化。
每件产品的尺寸与别的都不同
范围 范围 范围 但它们形成一个模型,若稳定,可以描述为一个分布
范围
范围 范围 分布可以通过以下因素来加以区分 位置 分布宽度
范围
形状
或这些因素的组合
如果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 出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布并可 预测。
目标值线
预测
时间
范围
目标值线
预测
如果存在变差的特殊 原因,随着时间的推 移,过程的输出不 稳定。 时间
是指按标准偏差为单位来描述的过程均值和规格界限的距离,用Z 来表示。
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是指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出现的具有稳定的 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的变差的原因。普通原因表现为一 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只有过程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 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可以预测。 特殊原因:(通常也叫可查明原因)是指造成不是始终作 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 过程的分布改变。只有特殊原因被查出且采取措施,否 则它们将继续不可预测的影响过程的输出。
D3 =0.000
RÍ ¹ 8 4
D4 =2.11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³ ¾ Ï Ð 1
´ · ± Â
1
9/6 8:009: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一种表格化的系统方法 帮助工程师的思维过程 确定失效模式及其后果(影响) 解决问题与预防问题
FMEA的目的
• • • • •
•
• • • •
帮助预防问题发生 改进产品的质量、可靠性与安全性 降低产品开发时间与成本 减少批量投产时的问题 提高准时供货信誉 实现更经济的生产 改进服务 书面规定并跟踪减少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改善内部信息流 持续改进
五大工具培训教材
目录
五大核心工具简介及关系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CP) 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参考手册(FMEA) 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MSA) 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SPC)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核心工具 重要的顾客手册-AIAG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APQP&CP)
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宽度变差
重复性 传统上,将重复性看作“评价人内”变异。它是由一个 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 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它是设备本身固有的变差或 性能。重复性一般指仪器的变差(EV)。事实上,重复 性是从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试验得到的普通原因(随 机误差)变差。 再现性 传统上,把再现性看作“评价人之间”的变异。定义为 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 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通常指AV——评价人 变差。
--第二版 2008年11月
五 大 技 术 手 册
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参考手册 (FMEA) 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 (MSA) 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 (SPC) 生产件批准程序 (PPAP)
--第四版 2008年11月
--第三版 2002年3月
--第二版 2005年 --第四版 2006年6月
五大技术手册的关系
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
• •
•
在PPAP手册中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 应参考MSA手册进行变差研究。 APQP手册中,MSA为“产品/过程确认”阶段的输出之一。 SPC手册指出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 ISO/TS16949要求,7.6.1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各种测量系统测量结果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统计研究。 此要求应适于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所用的分析方法及 接收准则应符合顾客测量系统分析手册要求.如果得到顾客批准, 也可用其他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13 9:0010:00
Õ Ú Å Ã /Ç ±¹ ä ¾ ý ´ Ç ¾ ý ´ Ç ¾ ý ´ Ç ¾ ý ´ Ç ¾ ý ´ Ç 1 2 3 4 5
SPC的作用
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为制程分析提供依据。 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 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SPC常用术语解释
名称 过程均值 (Process Average) 极差(Range) σ (Sigma) 解释 一个特定过程特性的测量值分布的位置即为过程均值, 通常用 X 来表示。 一个子组、样本或总体中最大与最小值之差 用于代表标准差的希腊字母
统计过程控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1、什么是SPC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statistics process control的字 母简写,使用诸如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及其 输出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统计控制状态 从而提高过程能力。
注:这里统计技术泛指任何可以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 以控制图理论为主。
FMEA的种类
• • • •
•
概念FMEA-CFMEA 系统FMEA-SFMEA 设计FMEA-DFMEA 过程FMEA-PFMEA 设备FMEA-MFMEA
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
•
•
假定所设计的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需假设来件/材料是正确的。 ⊙假设产品基本设计是正确的。 不依靠改变产品设计来克服过程中的薄弱环 节 由于设计缺陷所导致过程失效模式,可包括 在PFME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它们所带来的影响及如何避 免包含在DFMEA中。
计量型数据控制图
与过程有关的控制图
人员 设备 环境
1
材料 方法
2
3
4
5
6
计量单位:(mm, kg等) 过程
结果举例
螺丝的外径(mm) 从基准面到孔的距离(mm) 电阻(Ω ) 锡炉温度(·C) 工程更改处理时间(h)
控制图举例
X图
R图
测量方法必须保证始终产生准确和精密的结果 不精密 精密
不准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确
Ä ¿ ¹ ¹ ³ ¤ Î ¸ £ · é ³¾ ¢ = õ » ³ Ö = 173 X X õ Ö ³ R = 4.3 R =»
¼ º » Ö ¡ °¿ Î ´ Å ¡ ±X -RÍ ¹ È Ö ¿ º ° Á Ö Ç £ ·¸ ö Ó Í µ ñ æ ² ¶ ´ Î ¿ ´ Å £ · 170-175° c UCL= UCL= +A2 R= +A2 = LCL= 175 -A LCL= R= +A2 = 170 2 X R X R UCL=D4 R = 9.09 LCL=D3R = 0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R)的可接受 性准则:
数值<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接受。 10%≤数值≤3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接受或不接受, 决定于 该测量系统之重要性, 量具成本、修理所需之费用等因素, 可能是可接受的。 数值>30%的误差测量系统不能接受, 须予以改进. 进行各 种分析发现问题并改正,必要时更换量具或对量具重新进 行调整, 并对以前所测量的库存品再抽查检验, 如发现库 存品已超出规格应立即追踪出货,通知客户, 协调处理对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