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_博弈论趣味例子

合集下载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策略和利益的数学理论,它在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博弈论中,经典案例是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博弈论理论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开审讯,如果两人都沉默不发言,警方只能以轻罪定罪,每人判刑一年;如果其中一人选择认罪举证,而另一人沉默不发言,认罪者将免于刑事处罚,而另一人将被判十年重刑;如果两人都选择认罪举证,警方将以共同犯罪定罪,每人判刑八年。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囚徒都面临着合作和背叛的选择,他们的最佳策略取决于对方的选择。

囚徒困境案例展示了合作和背叛之间的博弈,以及如何在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之间进行权衡。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孩子分糖果。

假设有两个孩子,他们要平分一袋糖果。

如果他们能够达成一致,那么每个人都会得到一半的糖果;但如果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糖果将被拿走。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孩子都需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和策略,以及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这个案例展示了博弈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博弈中进行合作和谈判。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价格竞争。

假设有两家公司在同一个市场上销售相似的产品,它们需要决定产品的定价策略。

如果它们选择相同的价格,那么它们将平分市场份额;但如果它们选择不同的价格,价格较低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案例中,每家公司都需要考虑对方的定价策略,以及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这个案例展示了博弈论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竞争中制定最佳策略。

以上三个经典案例展示了博弈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博弈论理论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和竞争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为我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决策和策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深入了解博弈论的精髓,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提供更加理性和有效的指导。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中一些经典案例,不仅使专业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众兴致盎然。

“博弈论”中有一些由点及面、发人深思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使专业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众兴致盎然;不仅成为“博弈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整个经济学领域中的学术奇葩。

1、囚徒困境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

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

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

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

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

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

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

囚徒困境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记得姜昆和唐杰忠过去说过一个公共楼道占用问题的相声。

住户在公共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结果大家都极不方便,以致即将分娩的妇女都没法及时被送往医院。

但你如果不占用公共楼道,别人也会占用。

每一居住面积狭小的住户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都会选择占用。

但占用的结果却最终损害了大家的利益。

前几年,我国彩电市场上,生产厂家基于自我利益选择大幅降价,但由此引发的价格战使所有生产厂家都遭受重创,这也是一种囚徒困境。

2、斗鸡博弈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一方退却便意味着认输。

在这样的博弈中,要想取胜,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至少要显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以迫使对方退却。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的数学理论,它涉及多方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关系。

在博弈论中,参与者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他们需要根据对手的行为做出最优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从政治、经济到生活中的个人决策都可以找到博弈论的影子。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囚徒困境。

在这个案例中,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捕,警察缺乏直接证据,只能依靠他们的口供。

如果两名嫌疑人都沉默不语,警察只能以较轻的罪名定罪,每人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供出另一人,供出者将免于刑事处罚,而被供出者将被判刑3年;如果两人都供出对方,两人都将被判刑2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名嫌疑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沉默不语还是供出对方。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无论对方选择什么,每名嫌疑人都会得到更轻的刑罚,只要他们一起选择沉默不语。

但是,由于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最终他们往往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这就是囚徒困境的核心。

另一个经典案例是拍卖博弈。

在一个拍卖会上,多个竞拍者会根据自己的估值和对竞争对手的判断来决定出价。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竞拍者都需要权衡自己的估值和对手的行为,以便做出最有利的出价。

在这个过程中,竞拍者们需要考虑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信息不对称和对手的策略选择。

这个案例展示了博弈论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也揭示了竞争双方之间的博弈策略和最终结果。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合作博弈案例——囚徒困境的变种——合作囚徒困境。

在这个案例中,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捕,警察给他们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如果两人都选择合作,他们将得到更轻的刑罚;如果其中一人选择背叛,而另一人选择合作,背叛者将免于刑事处罚,而合作者将被判刑5年;如果两人都选择背叛,两人都将被判刑3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名嫌疑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合作还是背叛。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如果双方都能够相互信任并合作,他们都将得到更好的结果。

博弈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博弈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博弈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势分析上的实际运用题中存在的相关博弈进行一定的研究介绍。

一、朝核问题概述朝鲜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

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资料,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

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才。

当时,朝鲜从苏联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应堆,使朝鲜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此后,宁边成为朝鲜核工业重地。

宁边核设施位于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约130公里处,是朝鲜主要的核研究中心。

宁边5兆瓦核反应堆属于石墨反应堆,于1980年动工,1987年建成。

这种核反应堆的废燃料棒可被用来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美国从1958年开始,在朝鲜半岛南部及其临近地区部署了大约2600件核武器。

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导弹、核炮弹等,其针对朝鲜的目的很明确。

美国还为韩国提供了核保护伞。

尽管前苏联和中国都曾经对朝鲜的安全做出过承诺,但是,这种承诺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护伞;而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中国都没有在朝鲜长期驻军,因此,在核领域的安全问题上,朝鲜与中国或者苏联的关系并不密切。

美国对朝鲜的核针对使得朝鲜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全,朝鲜不顾国际社会舆论的极大压力冒险开发核武器,目前已有一定的成果,朝鲜半岛因此笼罩上核战的阴霾。

由于朝鲜与我国特殊的关系以及朝鲜半岛对我国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于2003年4月至今已促成六次有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

2003年8月,中国在北京举行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第一次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冲突和合作行为的数学理论,主要研究各方在一定规则下作出决策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种决策情境,揭示行为背后的逻辑。

下面介绍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展示不同情境下的决策策略及其结果。

1.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两名囚徒被单独关押,检察官给每人下达选择“合作”或“背叛”的指令。

如果两人都合作,各自判刑较轻;如果其中一人背叛而另一人合作,则背叛者判刑为0,而合作者将被重判;如果两人都背叛,两者皆受重刑。

在这种情况下,每名囚徒都会选择背叛,因为无论另一人选择什么,背叛都是最优选择。

2. 霍巴和鲍勃游戏霍巴和鲍勃游戏是研究博弈过程中的信任和合作的实例。

霍巴拥有100美元,可以选择分享给鲍勃一部分;鲍勃可以选择保留所有款项或回馈一部分给霍巴。

如果鲍勃选择合作并分享款项,那么霍巴会获得更多回报;反之,如果鲍勃保留所有款项,霍巴就会损失。

通过这一博弈,可以观察到信任和合作如何影响双方的回报。

3.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是一种简单的博弈,展示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情形。

两名玩家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布中的一种手势,胜利者根据规则确定。

在这个博弈中,玩家需要考虑对手可能的策略,选择最佳的手势进行应对。

4. 抢手织物抢手织物是关于资源分配的博弈。

多位玩家竞相争夺一种有限资源,但资源数量不足以满足所有玩家的需求。

玩家需要权衡合作和竞争的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这个案例揭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

5. 拍卖博弈拍卖博弈是在资源分配中常见的情景。

卖家将物品提供给潜在买家,买家通过出价来竞争物品,最高出价者将得到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买家需要权衡自己对物品的价值以及出价策略,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6. 鸿门宴鸿门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博弈案例之一。

项羽与刘邦在鸿门相会,项羽有机会消灭刘邦,但最终刘邦却逆袭成功。

这个案例揭示了在战略选择上的巧妙和胜负的关键。

精编博弈论经典案例资料

精编博弈论经典案例资料

精编博弈论经典案例资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现象中,博弈论的身影无处不在。

它是一种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理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

案例一: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 A 和 B 被警方抓获,但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他们。

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押,并分别向他们提出相同的条件:如果一人认罪并揭发对方的罪行,而对方保持沉默,那么认罪的人将被判刑 1 年,沉默的人将被判刑 10 年;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3 年;如果两人都认罪,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5 年。

对于 A 来说,如果 B 认罪,那么自己认罪将判刑 5 年,沉默将判刑 10 年,所以认罪是更好的选择;如果 B 沉默,那么自己认罪将判刑1 年,沉默将判刑 3 年,还是认罪更好。

同样的逻辑对于 B 也适用。

最终,两人都会选择认罪,尽管从整体来看,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结果会更好。

这个案例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双方最终得到的并不是最优的结果。

案例二:智猪博弈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侧有一个食槽,另一侧有一个控制食物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份食物进入食槽,但按按钮需要付出 2 份食物的成本。

如果大猪先到食槽,大猪能吃到 9份食物,小猪能吃到 1 份食物;如果小猪先到食槽,大猪能吃到 6 份食物,小猪能吃到 4 份食物;如果同时到达食槽,大猪能吃到 7 份食物,小猪能吃到 3 份食物。

对于小猪来说,无论大猪是否去按按钮,自己等待都是更好的选择。

而大猪知道小猪会选择等待,所以为了能吃到食物,大猪只能去按按钮。

这个案例反映了在资源分配中,强者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而弱者可以通过等待和搭便车来获取一定的利益。

案例三:斗鸡博弈有两只公鸡狭路相逢,每只公鸡都有两个选择:进攻或后退。

如果两只公鸡都选择进攻,那么它们会两败俱伤;如果一只公鸡进攻,另一只公鸡后退,那么进攻的公鸡会获胜,后退的公鸡会丢脸;如果两只公鸡都选择后退,那么它们都不会受伤,但也没有荣誉可言。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和互动行为的学科,它通过分析参与者之间的策略选择和结果影响来研究决策的最优解。

在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介绍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1. 战略井字棋战略井字棋是一种基于井字棋游戏的扩展形式,其中每个玩家都可以选择放置一个标记或阻止对手放置标记。

这个案例展示了零和博弈的情况,即一方的收益等于另一方的损失。

这种情况下,每个玩家都会采取最佳策略,因此博弈结果是可预测的。

2. 牛市与熊市的博弈股票市场中牛市和熊市的交替是博弈论的典型应用场景。

在牛市中,投资者倾向于买入股票以获取更高的回报;而在熊市中,投资者倾向于卖出股票以避免损失。

这种情况下,每个投资者都要权衡风险与收益,并根据市场走势调整策略。

3.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用于研究自利个体之间的合作问题。

两名犯人被抓获,检察官分别与他们单独交谈,给他们提供选择:合作或背叛对方。

根据他们的选择不同,将得到不同的判决。

这个案例展示了合作和背叛之间的博弈以及结果的影响。

4.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效应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效应也是博弈论的研究领域之一。

人们在社交网络中的决策往往受到他人决策的影响。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参与与否、跟随与否都会受到其他用户的决策影响。

这种情况下,每个个体的策略选择会受到网络效应的影响。

5. 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博弈论中的常见案例,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中。

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会影响到市场份额和利润。

根据博弈论的原理,公司会在选择价格时考虑对手的策略,并权衡自身利益和市场需求。

在价格竞争中,涉及到策略的选择和博弈结果的分析。

6. 拍卖拍卖是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之一,也是交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拍卖中,买方和卖方之间进行价格竞争,竞拍者的策略选择和出价会影响最终交易结果。

拍卖中涉及到的博弈与策略选择有助于了解经济交易中的决策制定。

7. 博弈与金融市场博弈论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2019-04-26 - 博弈论这个例⼦讲的是,猪圈⾥有两头猪,⼀⼤⼀⼩.猪圈的⼀头有⼀个猪⾷槽,另⼀头安装⼀个按钮,控制着猪⾷的供应。

按⼀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进槽,但谁按按钮需要付2个单位的成本.若⼤猪先到,⼤猪吃到9个单位,⼩猪只能吃1个单位;若同时到,⼤猪吃7个单位,⼩猪吃3个单位;若⼩猪先到,⼤猪吃6个单位,⼩猪吃4个单位。

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表中第⼀格表⽰两猪同时按按钮,因⽽同时⾛到猪⾷槽,⼤猪吃7个,⼩猪吃3个,扣除2个单位的成本,⽀付⽔平分别为5和1.其他情形可以类推.在这个例⼦中,什么是纳什均衡?⾸先我们注意到,⽆论⼤猪选择"按"还是"等待",⼩猪的最优选择均是"等待".⽐如说给定⼤猪按,⼩猪也按时得到1个单位,等待则得到4个单位;给定⼤猪等待,⼩猪按得到-1单位,等待则得0单位,所以,"等待"是⼩猪的占优战略.给定⼩猪总是选择"等待",⼤猪的最优选择只能是"按".所以,纳什均衡就是:⼤猪按,⼩猪等待,各得4个单位.多劳者不多得!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这个例⼦讲的是⼀男⼀⼥谈恋爱,有些业余活动要安排,或者去看⾜球⽐赛,或者去看芭蕾舞演出.男的偏好⾜球,⼥的则更喜欢芭蕾,但他们都宁愿在⼀起,不愿分开。

这个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球,⾜球)(芭蕾,芭蕾).就是说,给定⼀⽅去⾜球场,另⼀⽅也会去⾜球场;类似的,给定⼀⽅去看芭蕾舞,另⼀⽅也会去看芭蕾舞.那么,究竟哪⼀个纳什均衡会实际发⽣?我们不知道.只有看实际⽣活了.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设想两个⼈举着⽕棍从独⽊桥的两端⾛向中央进⾏⽕拼,每个⼈都有两种战略:继续前进,或退下阵来.若两⼈都继续前进,则两败俱伤;若⼀⽅前进另⼀⽅退下来,前进者取得胜利,退下来的丢了⾯⼦;若两⼈都退下来,两⼈都丢⾯⼦.这个博弈⾥也有两个均衡:如果⼀⽅进,另⼀⽅的最优战略就是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走出囚徒困境的机制设计 冻结价格战的博弈机制
美国有两家销售音像商品的商店“疯 狂艾迪(Crazy Eddie)和纽马克与露易斯 (Newmark&Lewis),它们之间在市场上 存在竞争。当它们进行合谋时,如何保证对 方不会背叛而降价的一个前提就是如何能迅 速查出对方的背叛行为并给予惩罚。
“疯狂艾迪”已作出了承诺“不可能有 人卖得比我们更低,我们的价格最低廉,我 们保证价格最低,而且是超级疯狂的低”。 而对手企业Newmark&Lewis也打出“只要 买我们的东西,将得到终生低价保证”。它 承诺:假如你能在别处买到更 低的价格,我们将加倍 退钱,广告还承诺:
但是,如果我们不假定曹操比孔明要 笨一些,而是相反假定曹操与孔明一样聪明, 则曹操又知道孔明知道曹操知道孔明的打算, 曹操就会知道关羽在华容道上等着他呢?此 时曹操就避开华容道走另一条路。但是,这 还没有完,因为若孔明知道曹操知道孔明知 道……。显然,最终的结果是曹操与孔明玩 …… 混合战略博弈,曹操随机地以1/2的概率选 择走华容道和另一条路,孔明也以1/2的儿争扯到所罗门王殿前,她们 都说婴儿是自己的,请所罗门王 作主。所罗门王稍加思考后作出决定:将婴儿 一刀劈为两段,两位妇人各得一半。这时,其 中一位妇人立即要求所罗门王将婴儿判给对方, 并说婴儿不是自己的,应完整归还给另一位妇 人,千万别将婴儿劈成两半。听罢这位妇人的 求诉,所罗门王立即作出最终裁决——婴儿是 这位请求不杀婴儿的妇人的,应归于她。
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是,尽管所罗门王不知道 两位妇人中谁是婴儿的母亲,但他知道婴儿真正 的母亲是宁愿失去孩子也不会让孩子被劈成两半 的。所罗门王正是利用这一点,一下就识别出谁 是婴儿的真正的母亲了。所罗门王的这种方法在 博弈论中被称为“机制设计”,即设计一套博弈 的规则,令不同类型的人作出不同的选择,尽管 每个人的类型可能是隐藏的,别人观察不到,但 他们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却是可以观察到的。观察 者可以通过观察不同人的选择而反过来推演出他 们的真实类型。
这个电视剧情节在博弈论中被称为 “信号传递博弈”。豪杰身怀绝技、天下 无敌。但其他人不一定会相信他是武林第 一高手,除非亲自与之交手并败于他。交 战虽然可以决出高下,但对双方都会有损 失,打个头破血流对谁都不是好事。当然, 豪杰可以对外宣布他的武功非凡,其他人 不是他的对手,但即使豪杰没有什么本事, 也可以如此对外宣布。所以,仅凭口头宣 布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田忌的谋士孙膑了解了田忌的困境后, 就打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尽管齐威王的上、 中、下三匹马都要比田忌的对应上、中、下 三匹马好,但碰巧的是田忌的上马可胜齐威 王的中马,田忌的中马可胜齐威王的下马。 于是,孙膑为田忌献计:下一次比赛中第一 局时田忌出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输一局,第 二局田忌出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第三局田 忌出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这样可连赢两局, 最后净胜一千斤铜。田忌依计而行,果真赢 回一千斤铜。
假如你在本店买了商品之后,在你一 生中于任何本地的销售商(本行销区内)那 里发现相同的广告款式而价格却较本店低的 话(以单据为凭),本店愿支付百分之百的 差价,并额外付给差价的百分之二十五(以 支票支付);或是给你差价百分之二百的本 店换货单(除了原差价的百分之一百外,再 额外加给百分之百,都是以换货单方式支 付)。
但是,依《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 逻辑,孔明总是比曹操计高一筹,按博弈论 的术语来说,就是孔明的理性程度要比曹操 高上一阶。孔明也知道曹操知道孔明的打算, 于是令关羽正好在点火的华容道上等着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作者编 造的,因为在《三国志》中并无这一情节。 这里,罗贯中假设了曹操在智力上比孔明差 一些,才有华容道上被关羽抓住,要不是关 羽旧情难忘,曹操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当曹操冲破赵云、张飞的阻截后,来 到华容道前,看见华容道上静悄悄的,但有 烟火萦绕。曹操大笑道:“孔明以为我会上 他的当,故意叫人在华容道上点火让我走另 一条道,而他却伏兵于这条道上好逮住我呢! 我偏不上他的当!”于是,曹操令大军径直 上华容道上而去,结果与关羽大军撞个正着。
曹操为何进了孔明的圈套呢?这里的 道理是这样的:孔明知道曹操是聪明人,而 聪明人见华容道上有烟火会认为华容道上有 伏兵,于是会避开华容道而走另一条路。如 果孔明令关羽在另一条路等着,曹操就被逮 住了。但是,曹操不仅聪明,而且还聪明过 人,他也知道孔明的如此盘算来诱他上钩, 他偏不上当,知道点火的华容道上无人,孔 明的队伍在另一条道上呢!于是他选择走华 容道。
4 信号传递博弈例子 有一个电视剧,其中有一个情节是一位武林 豪杰在交通要道边开了一个酒馆。生产十分兴隆, 引起另一位武林高手的垂涎。这位武林高手决定 打败那位豪杰然后霸占酒馆。两强相遇,武林豪 杰和武林高手相互之间不知对方底细,于是来一 番比试。本来,他们俩可以通过打斗来解决问题, 但打斗一场双方都会有所损伤,不如通过其他方 式比较武功高低。豪杰拿来5块砖,一掌将其击碎, 高手也不示弱,照样击碎5块砖。于是,豪杰又拿 来十块砖,同样是一掌击个粉碎,高手见之,心 中没底,于是明白自己武功较豪杰还差一截。于 是,这位武林高手甘拜下风,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弃剑而去。
这个故事曾经被很多人当作博弈论的例子来 演绎,但实际上这个故事与博弈论无关。博弈论 会假定所有局中人都是理性的,不能假定一些局 中人聪明而另一些局中人却是傻子。当田忌出下 马时,齐威王最好的选择是出下马而不是上马。 孙膑的计谋中假定齐威王是傻子,当田忌出下、 上、中马时,他仍然按上、中、下马出,当然要 输了。事实上,当田忌出下马时,齐威王应出下 马,但齐威王出下马时,田忌不应出下马而是出 中马,但此时齐威王又应出中马而不是下马 了,……。这样,博弈不会有纯战略的均衡。
但是,对手的战略锁定了“疯狂艾迪” 的行为,因为“疯狂艾迪”的这一计划会有 相反的效果。因为顾客会到对手那里先以 300 300美元买下录相机,然后再获退款50美元。 50 这样,对手自然将价格降到更低的价格250 美元一台,顾客反而是从“疯狂艾迪”那里 流向对手而不是相反。
如果对手不想以250美元一台出售录相 机,他也可以将价格降到275美元一台,只 要它发现有顾客来要求退款,就会发现对手 的背叛行为,从而将价格降到了275美元一 台。既不以太低价出售,又快速发现对手的 背叛从而以降价予以报复,使对手降价也不 能增大顾客量,从而蒙受损失。
于是,《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情节就应作如 下改写: 诸葛亮抛出一枚硬币,决定关羽是守华容道 呢还是另一条道……,而曹操也掷出一枚硬币, 决定是走华容道呢还是走另一条路。平均看来, 曹操有1/2的概率逃脱,而关羽也只有1/2的概率抓 住曹操。如果说关羽在华容道上抓住了曹操,则 纯属偶然、并非孔明比曹操计高一筹所致!
2 田忌赛马新编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常与旗下大将田忌赛 马。规则是:每次赛三局,每一局齐威王与田忌 各出一匹马比赛奔跑速度。每一局中的胜者赢败 方一千斤铜。田忌有上、中、下三匹马,而齐威 王也有上、中、下三匹马。每次比赛,第一局田 忌出上马,齐威王也出上马;第二局田忌出中马, 齐威王也出中马;第三局,田忌出下马,齐威王 也出下马。齐威王的上马比田忌的上马好,齐威 王的中马也比田忌的中马好,齐威王的下马还是 比田忌的下马好。于是,每次比赛的结果都是田 忌连输三局。
飞机或轮船公司为了将这些在经济学 中被称为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人区分开来, 让能支付较高价格的人支付较高价格,就设 计了一种“信息甄别”的机制,这种机制就 是设立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等 等。这种机制发挥作用的道理是这样的,我 们可以用著名的“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来 说明。所罗门王是古代以色列国的一位以智 慧著称的君主。
两人只能玩混合战略博弈,齐威王分 别以1/6随机的概率选择出上、中、下马的 任一排列,田忌也如此。由于齐威王存在绝 对优势,他平均看来仍然会赢田忌一千斤铜。
3 如果曹操与诸葛亮一样聪明:三国演
义中的华容道博弈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大战 中一败涂地,率残兵败将向许都方向逃窜。 诸葛亮命关羽率兵在途中阻截曹军。当时, 第一批拦截大军是赵云率领的,第二批拦截 大军是张飞带队的,第三批才是关羽率部伏 击。由于曹军兵多将广,前二批伏击军不能 逮住曹操,只是抢劫一些军械马匹之类。
——Newmark&Lewis公司终身低价保证
乍一看,这两家企业在玩命竞争,根 本不可能形成价格联盟,即使形成也难以维 持,因而它们之间似乎是在打价格战。但是, 一种潜在的侦察降低价格行为的机制阻止了 价格战的发生。 若每台录相机的批发价为150美元, 此时两家企业正以每台300美元的价格出售。 “疯狂艾迪”打算降为每台275美元,从而 将对手的顾客拉过来,如那些家住在对手售 货点附近或过去曾买过对手商品的顾客。
当乙在甲的右边紧靠甲设店时,其右 边街道上的顾客都是乙的顾客;如果乙不是 紧靠甲而是远离甲设店,则其顾客只是其右 边街道的居民,不如它紧靠甲设店时多,因 而在远离甲的位置设店是劣战略。所以给定 甲在1/2处设店,乙在紧靠甲的左边或右边 设店是最优的。反过来,给定乙在接近1/2 处设店,甲的最优选择也是在1/2附近设店。 这样,甲和乙挤在1/2处设店就是纳什均衡, 这就是商业中心区的形成原理。
博弈论趣味例子
1 在城市街道上,我们常见到一些地段上 的商店十分拥挤,构成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区,但另一些地段却十分冷僻,没什么商店。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运用纳什均衡的概 念来加以解释。 甲乙
·1/2 ·
商业位置博弈
有一个长度为1单位的街道,在街道两 边均匀地分布着居民。现有两家商店 决定在街道上确定经营位置。如果甲 在街道中间位置1/2处设店,则乙的最 好选择是紧靠甲的左边或右边设店。
待曹军冲过赵云、张飞两道关后,进 入关羽的伏击地带。但是,当时关羽与曹操 相遇的地方有两条道,一条是华容道,除此 外还有另一条道。诸葛亮令关羽伏兵于华容 道,并且要求关羽在华容道上点燃树枝冒出 烟雾引曹操到来。当时关羽不解,问诸葛亮, “如果在伏兵之处点火,岂不令曹兵看见而 改走另一条道逃脱?”诸荀亮叫关羽不要再 问,只如此照办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