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四下《6.昼夜交替》教案(4)

合集下载

昼夜交替科学教案(通用6篇)

昼夜交替科学教案(通用6篇)

昼夜交替科学教案(通用6篇)昼夜交替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同学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经受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育同学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试验验证猜想的技能。

3、培育同学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技能。

4、培育同学尊敬事实、实事求是,仔细严谨的科学立场和合乎规律的推理技能。

教学预备1.多媒体课件。

〔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日月星辰活动的课件〕2.地球仪,大头针,电筒。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课件出示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

2.问:同学看到什么?有什么问题?3.收集归纳同学形成的问题。

二、推想假设1.为什么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和夜晚会不断交替呢?2.同学依据已月的知识作出假设。

3.师收集同学的假设。

三、模拟试验1.师出示试验器材,让同学明白其作用。

2.同学做模拟试验并记录所观测到的试验现象。

四、进一步推想1.在同学们猜想中你认为涌现“昼夜交替”现象,哪种可能性最大。

2.同学推想,沟通。

五、阅读资料同学阅读资料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缘由。

六、沟通汇报七、课外延伸1.课后了解哥白尼的故事,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与同学沟通。

2.了解更多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

昼夜交替科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试验;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进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缘由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试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预备:老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2、昼夜改变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爱好的问题?3、同学争论沟通。

昼夜交替教案

昼夜交替教案

昼夜交替教案教案名称:昼夜交替教案目标:1.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运动关系。

2.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学会使用天文仪器观测太阳的高度变化。

教学准备:1.地球、太阳、月亮的模型。

2.世界地图。

3.测量太阳高度的仪器。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地球、太阳和月亮的模型,向学生解释地球、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

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地球上,然后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

2.介绍昼夜交替的原因:通过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向学生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

让学生理解当地球自转时,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部分,所以其他部分处于黑暗中。

3.地球自转的实验:让学生围成一圈,其中一个学生站在中间,代表地球。

其余的学生围绕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概念。

4.锻炼:给学生分发世界地图,让他们标出不同时区的地区,并解释不同时区之间的昼夜交替。

5.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使用测量太阳高度的仪器,让学生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观测太阳的高度变化。

让学生观察太阳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高度变化,并让他们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6.总结:通过讨论和回顾,总结昼夜交替的原因,并提醒学生四季变化的原理与昼夜交替有关。

教学延伸:1.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变化,以加深对昼夜交替原理的理解。

2.使用模拟太阳系的软件或网站,让学生自主探索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动关系。

3.组织夜晚观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夜晚的星空和星座的变化。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解答有关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问题。

3.给学生提供小测验,测试他们对于昼夜交替原理的理解程度。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6.昼夜交替》word教案(4)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6.昼夜交替》word教案(4)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日夜交替教课目标:知道日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认识日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初步学会岩石日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经过研究日夜交替现象,培育学生仔细的察看能力、剖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进行谨慎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尊敬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课要点:知道日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教课难点:培育学生仔细的察看能力、剖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地球仪蜡烛图片课件教课过程((一)导入(每日,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如何运动的?陪伴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你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日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二)新授(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1)讲话:明显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何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习的现象:①当你坐在迅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屋等物领会如何?(向后挪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如何知道船能否内行驶?如何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假如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何?3)解说:当我们伴同车、船一同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之外的光景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经过察看车、船之外的光景的运动状况,能够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状况。

4)发问:已当看到船舱外的光景是静止的。

这说明什么?(5)议论:我们能够依据物体间互相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教师小结:经过以上剖析,我们以为地球在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剖析是正确的。

此刻,人们能够乘火箭、航天飞机走开地球,从宇宙空间察看地球,看到地球的确在转动。

指导学生认识日夜的成因(1)议论:①我们已经知道日夜现象是陪伴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

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惹起的,那日夜现象应当是由什么惹起的?(由地球自转惹起的)(②请你想象一下,为何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日夜现象呢?(2)叙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小学科学教案《昼夜交替》.docx

小学科学教案《昼夜交替》.docx

昼夜交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一一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分组--- 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J、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2、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1、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自转、围着你转)3、学生讨论并交流。

4、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两种情况,会是哪一种?)(教师记录下学生发表的各种可能性)5、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6、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1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2 )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3 )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7、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1、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这里以中国为例)提示:(1)先找到“昼夜交界线”,然后再判断;(2)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3)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6《昼夜交替》 首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6《昼夜交替》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6.昼夜交替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2)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难点:学生比较、分析对比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现象。

三、教具、学具准备:小地球仪(2个每个贴上标志)、蜡烛(2个)、地球自转的光盘资料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学生看书上第20页图)谈话: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学生会发现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是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谈话: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太阳在围绕地球转动;另一种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

这两种观点在教学中学生都有可能提出来,也可能只提出一种解释。

根据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二)探究研讨1.分组实验:谈话:昼夜的形成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通过模拟实验,看会有什么发现。

(板书:昼夜)教师引导学生用蜡烛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

在地球仪上的北京位置做一个标记。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2.汇报观察结果:谈话: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汇报。

谈话: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明显地分为明暗两半球,明亮的部分向着太阳,那里是白天;黑暗的部分背着“太阳”,那里是黑夜。

当“地球”转动时,同一个地方会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板书:地球自转交替)教师播放地球自转的光盘资料。

(三)巩固反馈1.问: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2.思考问题:(1)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如果没有昼夜的交替,会发生什么现象?(3)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推测关于地球的一些问题。

2019年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下《6.昼夜交替》word教案(4)

2019年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下《6.昼夜交替》word教案(4)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6. 昼夜交替教学目的: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了解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2.初步学会岩石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地球仪蜡烛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二)新授1.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1)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3)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提问: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

这说明什么?(5)讨论: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

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1)讨论: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

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②请你想象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2)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小学科学1《昼夜的交替》(教案)

小学科学1《昼夜的交替》(教案)

小学科学1《昼夜的交替》(教案)昼夜的交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理解昼夜的交替产生原因;2. 能力目标:观察、分析和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发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思考和探索;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个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图片资料等;2. 教学材料:幻灯片、活动指导卡片、学习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用图片展示日出和日落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好奇心。

2. 导入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简单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

3. 学习过程(30分钟)a) 观察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外出观察昼夜交替的现象。

学生需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太阳的位置等,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b) 分享与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一起讨论昼夜交替的原因。

4. 实践活动(30分钟)a) 模拟地球自转:教师利用地球仪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

b) 模拟地球公转:教师利用球体模型和椅子进行示范,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

c)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并向全班分享实验结果。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理解。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世界时钟图,让学生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结合不同国家的时差,解释为什么在东方国家比如日本早上6点的时候,美国还是前一天晚上9点。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并记录一周的变化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并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6.昼夜交替》word教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6.昼夜交替》word教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21.日夜交替教课目的1.认识日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初步学会演示日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经过研究日夜交替现象,培育学生仔细的察看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进行谨慎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尊敬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课重难点:认识日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初步学会演示日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教课准备:地球仪、图片。

教课过程(一)教课引入。

教师讲话: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地球》一课,认识了很多对于地球的事情。

今日我们一同研究相关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现象。

(二)学习新课1.察看白日和黑夜的特点教师讲话:(出示乡村的白日和黑夜的图片)1)说一说:看到了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2)提出问题:①两幅图有什么差别?②白日和黑夜交替的出现与什么相关系?③地球上的白日或许黑夜是怎么来的呢?2.日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1)教师讲话:白日和黑夜交替的出现与什么相关系?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能不可以说明日夜形成的原由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你的想法。

2)学生设计证明日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学生沟通自己的模拟实验。

4)分小组进行实验和察看:①说实验要求。

②察看实验现象。

③小组填写察看实验结果。

5)学生报告、在这个实验中,自己有什么发现?(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中“我发现—一”专栏)3组织学生议论对于日夜交替的问题,指引学生剖析和归纳归纳对于地球自转与日夜交替的关系。

①白日和黑夜的交替出现,告诉了我们什么?②假如没有日夜的交替,会发生什么现象呢?③为何太阳东开西落会循环出现?4.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1)自己自学。

2)依据本课的学习,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总结:经过同学们的认真研究,我们经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了日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同学们认真地察看,认真的做模拟实验,互相团联合作,表现了一种认真做科学的敬业精神,希望大家持续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
6. 昼夜交替
教学目的: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了解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2.初步学会岩石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地球仪蜡烛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提问: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

这说明什么?
(5)讨论: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

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1)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

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象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2)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教师小结: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学生自由谈
学生讨论
学生想象
学生分组实验
(三)巩固
1.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告诉我们什么?
2.设想如果没有昼夜交替现象,会发生什么现象?
3.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会循环出现?
(四)作业
搜集四季变化的资料。

板书:
6.昼夜交替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时间:24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