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方案.doc

合集下载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报警处理 立即处理、措施得当、及时上报
值班管理 24小时值班,现场交接班
安装要求 井下分站、防爆电源、传感器安装位置、数量符合规定要求
运行状况 报警断电 调校维修
井下分站、传感器运行正常,数据显示准确 通气进行检查试验 检查管理牌扳、记录,微机储存资料等
监察现场, 查阅有关
资料
供电要求 检查供电电源,电缆使用情况
监察 手段
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合法,且在有效期内;入井设备符合防爆要求
系统功能
主备机管理 联网运行 显示查询
具备闭锁功能、防雷保护、接地装置、自我诊断、报警和打印功 能 主机必须双机热备份,备机5分钟内启动,双回路供电
与主管部门联网运行
屏幕显示,查询图形、报表、历史记录
查阅相关 证件、文 件、图纸、 记录等资
总容量满足避险需要,满足服务区域人员要求,备用系数符合要求
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 明、人员生存保障,技术指标、基本功能、额定防护时间符合标准要 求
仪器按标准配备,数量、种类符合规定,定期维修,使用正常
食品、饮用水、照明设施等符合要求,自救器符合规定
标识清晰、明显、醒目
• “六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注重“六大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 确保有效运转并发挥整体效能;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机构, 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对“六大系统”实施动态管理;要健 全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科学确定避灾路线,加强人员培训和联合应 急演练,确保培训到位,力求实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 运转有效。
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 33号) 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2〕15号)

“六大系统”方案

“六大系统”方案

“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方案、目标、措施和进度情况编制单位:鑫源煤矿生产技术科编制人:孙钰忠总工程师:黄德贵矿长:许长海编制日期:2011年11月1日“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为了全面落实“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确保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的顺利开展工作,逐步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工程,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件和(新煤安技发【2011】87号文件)]等文件通知的要求,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2、全面加强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基础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全面实施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行业规范化管理,落实煤矿主体责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4、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尽快建设完善矿井“六大系统”。

5、着力构建“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六大系统”完善工作,2011年12月底前完善“五大”建设的投入使用和通过上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验收,2013年5月底前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工作和通过上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验收。

二、工作组织(一)、为了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确保本方案各项工作的全面实施,明确责任,任务到人,成立以矿长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

1、组长:许长海(矿长)2、副组长:白国瑞(机电副矿长)黄德贵(总工程师)代松虎(安全副矿长)秦小川(生产副矿长)3、成员:唐敬忠(机电副总工程师)喻刚福(采掘副总工程师兼生产技术科长)任军(调度监控中心主任)马世祥(机电科长)(二)、办公室设置“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组织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电科,办公室主任由白国瑞兼任,具体负责“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煤矿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避险六大系统

目录1 任务来源------------------------------------------------------------------------------------------------------------1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3 本次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范围--------------------------------------------------------------34 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3 4.1 基本情况---------------------------------------------------------------------------------------------------------3 4.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81 任务来源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及《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的要求,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受陕西某能源有限公司某煤矿委托,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编制本矿井“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1、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2010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它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一、煤矿矿井六大系统概述煤矿矿井六大系统主要包括采掘、机电、通风、水文、安全、管理等六个方面,是保障矿井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系统。

其中,采掘系统是煤矿生产的核心,机电系统是保障煤矿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内空气清新流通的重要部分,水文系统是防止煤矿水灾的关键,安全系统是保障煤矿工作环境安全稳定的必要条件,管理系统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二、采掘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采掘系统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建设和整改工作应集中力量进行。

重点是加强矿井内采掘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严格执行矿井安全规程和制度。

同时应优化设备配置,配备先进的采掘设备,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在采掘现场设置检测监控装置,实现对煤炭、瓦斯等安全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三、机电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机电系统是煤矿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建设和整改工作应紧密配合采掘系统建设。

重点是对煤矿设施设备的更新、调整和改进,提高设备的效益和耐用性,增强煤矿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同时,应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修,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四、通风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内空气清新流通的重要部分,建设和整改工作应注重通风系统的完善和现代化。

一是应定期清理矿井内的积水和粉尘,确保矿井内环境卫生干净;二是应加强通风设备的投入,保证空气清新流通,防止毒气积聚;三是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监测系统,对矿井内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水文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水文系统是防止煤矿水灾的关键,建设和整改工作应强调防水措施的完善和改进。

首先,应建立全面的排水系统,确保矿井内及时排水;其次,应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和设备,如隔离墙、封堵剂等,提高煤矿防水能力;另外,应定期对抽水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转,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水灾事故的发生。

煤矿六大系统

煤矿六大系统

煤矿六大系统煤矿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和预警瓦斯、火、冲击地压等特大事故。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检测甲烷浓度、风俗、风压、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当瓦斯超限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或掘进巷道停风时,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电源并闭锁,同时报警。

系统还具有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火灾监控与预警、矿山压力检测与预警等功能。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检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源火源等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检测数据突变等信息分析爆炸时间。

根据检测的设备状态分析火源。

根据检测的局部通风机、风门、主通风机、风俗、风压、瓦斯浓度等分析瓦斯积聚原因。

根据检测的瓦斯浓度变化,分析及范围等。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主站、主机、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

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等放置在井下,其他设备放置在地面。

瓦斯检测是放置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的重要参数。

因此,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峰地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

当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声光报警、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将人员撤离至安庆处,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放置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

当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去额段被控区域电源,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瓦斯爆炸;避免或减少采、掘、运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瓦斯爆炸。

局部同等级及其风筒风量检测是防治局部通风机停风和风筒漏风造成积聚的有效措施。

因此,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

煤矿必须设置风速、风压、风门状态、主通风机等传感器,及时发现通风系统隐患,防治瓦斯积聚和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煤 矿 六 大 系 统

煤 矿 六 大 系 统

煤矿六大系统煤矿六大系统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通讯联络系统。

1、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包括环境安全监控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胶带运输监控系统、提升运输监控系统、供电监控系统、排水监控系统、矿山压力监控系统、火灾监控系统、水灾监控系统、煤与瓦斯突出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健康状况健康系统等。

环境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硫化氢浓度、风速、负压、湿度、温度、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通风机开停、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并实现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动态反应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井下人员和移动设备的总数及分布状况;系统能跟踪干部跟班下井情况、每个矿工入井、出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企业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和管理。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无线编码发射器、数据采集控制设备、数据传输网络、地面中心软件系统及服务器组成。

3、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

井下紧急避险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抵御够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建设一个避难硐室大约100万元)4、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规定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毫米,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毫米,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要求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要求

煤矿井下“六大系统”建设要求一、监控系统建设标准1.系统主机必须双机备份,备机能在5min内启动,监控主机必须有声光报警装置。

有打印及数据输出设备。

主机、联网及机房要求2.甲烷、一氧化碳、风速及负压、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屋顶)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墙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上述传感器应按规定要求配置并安装到位。

3.瓦斯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工作面上隅角设置甲烷传感器(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长度大于1000m时必须在回风巷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

4.瓦斯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工作面及回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高瓦斯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m必须在掘进巷道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

5.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采煤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不能控制其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时,必须在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

5.掘进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在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设置甲烷传感器;掘进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设在加回风流中的机电设备硐室进风侧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高瓦斯矿井进风的主要运输巷道内使用架线电机车时,装煤点、瓦斯涌出巷道的下风流中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

7.瓦斯抽放泵站必须在室内安装甲烷传感器;井下临时瓦斯抽放泵站下风侧栅栏外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宜设置高浓度甲烷、流量、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瓦斯时还应在输出管路中设置高浓度甲烷、流量、温度、压力传感器;不利用瓦斯,采用干式抽放设备时,输出管路中也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方案1 超越公司XX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二0一0年十月十八日XX公司XX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前言根据山西省晋煤救发[2010]955号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临煤工发[2010]282号转发省厅《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乡煤技字[2010]159号《关于转发临煤工发[2010]282号文件的通知》的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公司安全健康能力,经矿委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

特制定该建设规划和方案。

一、简介XXXX公司乡宁县管头镇上善村,井田面积11.9837km2,被批准开采2-10#煤层。

确定原冷坡煤业公司为过渡矿井,现开采10#煤层,机采30万吨/年生产能力核定报省进行批复。

根据掌握的资料,井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倾向性属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爆炸指数22%。

六大系统现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江苏三恒型号KJ-70N;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煤科院重庆分院型号KJ-251;消防防尘主管路为DG40钢管;地面购置有QTD-110H型螺杆空气压缩机2台。

通信系统为上海丽波电子设备公司型号HY-128通讯交换机1台;安全避险配备有AZ-60自救器。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组长: 张元甲副组长: 常智慧李彬常克俭张世民田应平成员: 张金平师向鹏王郑红石国栋祁伟玮李烈火王宇翔具体分工:(一)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通防科负责(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安全科负责(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机电科负责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

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或救生舱。

(四)、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设置供气阀门。

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治灾变破坏。

(五)、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

加强供水管路的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六)、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符合规定的电话。

井下避险硐室(救生舱)、水泵房、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发现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四、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我矿“六大系统”计划今年完成五个系统的建设,共计投入196.69万元,紧急避险系统为2011年的重点规划项目。

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投入38.575万元;人员定位系统,投入约37.415万元;压风自救系统,投入47.5万元;供水施救系统,投入46.8万元;通讯系统,投入26.4万元。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原有三恒KJ-70N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井下8口分站更新为16口分站,更新各种传感器及相关设备。

计划资金38万元。

完成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更新改造计划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解决方案4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解决方案煤炭行业概述随着国家国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目前,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手段落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体系不健全,除瓦斯监控设备外,井下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比如温度、电力、压力、提升、运输等监测设备也是不能令人满意。

另外,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管来说,信息快速、实时的收集非常重要,但当前煤炭管理部门,特别是有些最前端的重点采煤县,信息化装备十分落后,多数还是传统的人工管理,有些煤矿甚至根本不具备计算机报送数据的能力。

因此,在行业管理难度大,地域广、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除了强行在仍未安装安全生产监控设备的各煤矿,安装操作简单、适用的监控主机、井下监控分站、瓦斯断点仪及各种传感器实现矿井瓦斯的连续检测监控外,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利用一种可靠的稳定的传输方式来对各煤矿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强化监控管理力度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煤炭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管理信息化将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煤炭行业的管理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以及信息内容系统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自动化、是煤炭行业应用系统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在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煤炭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并在实际中应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更是煤炭管理部门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煤炭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水平。

这不仅对煤炭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全国同行业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集成化生产和管理要求,同时结合煤炭行业自身的特点,能够使煤矿的办公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更加迅速、方便地了解全国煤炭行业的市场信息,更加有效地利用煤矿自身的信息资源,使各级领导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及时,我们开发了煤炭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

系统建设目标系统总体结构煤炭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是一个以各级安全生产监管单位为主体,实现对分布在管辖范围内的矿井生产实时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监控,通过安全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监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大程度地排除事故隐患,杜绝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煤炭安全生产监管的具体需求,我们设计如下的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煤炭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整个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网络通讯接口、实时数据平台、基础业务平台、安全监控与分析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综合服务系统等组成。

下面对以上各系统作一个简要说明:数据采集系统:由专用的接口程序组成,安装在煤矿井下监控系统的上位机PC上,主要负责从井下监控系统中读取数据,并通过网络向安全生产监控中心实时发送数据。

可以灵活设置实时数据上传的周期。

网络通讯接口:本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可采取多种方式,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宽带和专线的方式接入Internet,对于距离较远,不方便用有线方式连接的可采用GPRS/CDMA或微波方式远程无线通讯。

实时数据平台:采用HIRIS存储从各矿井井下监控系统中采集上来的生产安全实时数据,可压缩存储海量历史数据。

基础业务平台:完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包括组织机构的管理、用户的管理、权限的设置以及维护等功能,为其它业务系统提供基础平台框架。

安全监控与分析系统:进行安全生产实时数据的查询、计算和分析,形成各类安全生产报表。

通过图形化的分析工具,对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应急指挥系统:用于应对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的生成、发布及记录预案执行情况。

生产管理系统:全面管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编制、生产调度、班报记录、井下考勤、安全培训、用品领用等内容。

综合服务系统:由大屏幕显示、短信报警通知、视屏监视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由于煤炭矿点相对分散,需要根据矿井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实时数据上传的网络通讯模式。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投资较少、性价比较高的数据传输方式,建议优先选用GPRS/CDMA 等无线网络通讯方式,这样单矿点的一次性投入较少,并且日常运营费用低,安装使用方便,更加贴近专业数据传输的需求。

另外,在GPRS/CDMA等无线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优先选择ADSL 宽带接入方式,通过共用本地电话线路实现宽带上网。

在不具备宽带接入条件的矿井,只能采用电话拨号方式连接Internet。

可以采取间断拨号的方式,通过设置合理的数据上传时间间隔来缩短在线时间,从而大大降低本地网络的运行费用。

从各矿点井下监控系统中采集上来的实时数据采取集中存储和管理的方式,即存储到中央监控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中。

其它各级监控中心和基层监控点通过Web方式访问中央监控中心的Web服务器,获得所辖区域矿井的实时生产运行数据。

采取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多种安全防范机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更能够从技术手段上保证系统稳定、有效地运行。

煤炭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综上所示,根据煤炭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整个系统的网络连接方案如下:中央监控中心采用DDN专线接入互联网,并通过分配获得的公网IP地址建立数据接收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以实现实时数据的接收及数据的展示;井下监测系统针对井下能够实时监控的人员、设备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参数,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实时监控,不能够自动进行监控的(如:采区开机回采刀数、掘进进刀数、开拓尺寸、顶板离层量、巷道下沉量、井下放煤量),则利用人工进行定时手工录入导系统中。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下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一旦下井后,就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当矿井发生透水、火灾等事故时,将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能实时的了解井下人员的流动情况;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查询任一指定下井人员当前或指定时刻所处的区域;和查询任一指定人员本日或指定日期的活动踪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