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资料.

合集下载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
复习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 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 一个供人们游赏、游憩的优美环境。(狭义)
从近、现代园林发展视角看,园林包括各类公园、 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 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乐、文 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广义)
的商殷开始
(夏商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生成期
转族狩猎 为主流
山水园 奠基时期
全面发展时期 鼎盛阶段
最后兴盛时期
第一章 园林的生成期
第一章 园林的生成期

生成期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
逐渐成长的时期。这时期园林处于比较幼稚的
初级阶段,但经历时间较长(奴隶社会末期和
复习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 整式园林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园林的四要素:建筑、水体、山石、植物。 园林按照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中国园林古典园林的分期:生成期、转折期、兴
盛期、成熟期。
1 、皇家园林
古称之为宛、宫宛、御宛 利用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富厚财力,占据大
1.囿
商朝的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 →集中 圈养→“囿”(因此囿起源于狩猎)
《诗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说文》中解释囿为“苑有垣也”。 因此,囿起源于狩猎。到了周朝,有了周文王的“灵囿”。 后来囿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功能,但它已具备
园林的雏形性质。
3.园圃
园圃: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起源于上 古时代。 《诗经·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园。” 毛传:“园,所以树木也。” 《说文解字》:“种菜曰圃。”

学习_课件2园林的生成期

学习_课件2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2.2.3城市与建筑
二、秦、汉以前的建筑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3城市与建筑
二、秦、汉以前的建筑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三) 打击种族统治,维护封建变法的前期法家的朴素唯物论与朴 素辩证法思想。
(四) 把孔丘天命思想进一步主观观念化的子思、孟轲唯心主义哲 学。
(五) 反映没落种族统治者的意识——老子“旧根复命”的客观唯 心主义和庄周“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唯心主义。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 ~220年)
园 林 历 史 与 理 论 概 王述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1总说
夏(前22世纪)——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商(殷)(前17-前11世纪)——灭夏,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社会,以河南中、 北部为中心。最后200年建都于殷。
周(前11世纪-前220年)——前11世纪,陕西、甘肃一带的周族灭殷, 建立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王国,以镐京(西安西南)为首都,另 建东都洛邑(河南洛阳)。运用宗法、政治相统一手段,建许多 诸候国和采邑。 东周:由于国内动乱 、外族侵略,前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3城市与建筑
一、秦汉以前的城市 (二) 殷周时代的城市
3.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2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精)

苑 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 广,规模大。许多宫殿建筑群散布在辽阔的具有
中外园林史
小知识
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 苑“中有”宫“的格局,内涵广博、功能复杂, 如上林苑即具备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 、通神、求仙、军训、生产等多项功能。
《汉制考》”古谓囿,汉谓之苑“,苑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囿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苑是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主要内容已不仅 是供狩猎,而是利用与改造自然,注意自然景色与人工造 景的观景内容的结合,叠山理水,聚土为山,劈池凿沼, 种树植卉,养育禽鸟,并布置众多建筑群供临朝、居住、 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
园圃,在上古时代已有经营。园,是种植树木(特别 是果树)的场地,《诗经· 郑风· 将仲子》“无逾我园” ,毛 中外园林史
园林的生成期
传:”园,所以树木也“。 《说文解字》 “园,果 树;圃,树菜也”。树木花草不仅是经济活动,还兼 有观赏的目的,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有 比喻,促使植物配置向有序方向发展,从而赋予园囿 以园林雏形的性质。 所以,园圃、囿、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 观尚在其次。
中外园林史
园林的生成期
小 结:
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其 没有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
2、园林功能由早期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 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总体 规划比较粗放,总体艺术成分比较少。 3、模拟自然风景的设计,作者参与的主观感情 很少。
中外园林史
小知识
囿、台、园囿、宫、苑 前三者是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的三个源头,主 要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尚在其 次,秦汉皇家园林中这些功能都有。 宫 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 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亦有把部分山池 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 ”苑“的格局,例如建章宫,这类皇家园林一般 建置在都城或近郊,山地、花木均由人工经营。

3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3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源。 • 《汉书·郊祀志下》记载:建章宫“其北治
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 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 龟鱼之属。”
• ‘一池三山’园林手法为后世所仿效,并 影响到日本造园。如杭州西湖、颐和园、 南京玄武湖以及日本的诸多庭园。
位置图
建章宫鸟瞰 1.蓬莱山2.太液池3.瀛洲山4.方壶山5.承露盘
• 特别是宫殿红烧土和火焚墙体残块的首次发现, 否定了以往关于阿房宫未被焚烧的说法,找到了 阿房宫毁于大火的证据,但是否由项羽焚烧,还 有待进一步探查和研究。
• 上林苑 • 未央宫 • 建章宫 • 甘泉宫
2、西汉宫殿
西汉长安及其附近主要宫苑分布图
未央宫、建章宫平面设想图
3、建章宫苑
• 建于公元前2世纪,位于陕西西安。 • 为我国典型的‘一池三山’园林手法的起
• 神山信仰
•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 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 八隅之岩,赤水之际。
•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 弱水之渊环之。
• 神木信仰
•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 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 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 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的区别在于山与海的区别。
3.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 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 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 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 秦代宫(前221-前207)苑:公元前221年 统一中国后,中央集权建立,秦代12年中 建离宫五,六百处,仅咸阳附近就有200余 处。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一、历史背景园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商、周,是初始阶段,大小贵族奴隶主所拥有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2)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出现了皇家园林;(3)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二、起源(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2)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3)园林雏形的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功能尚在其次囿:是古代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起源于狩猎,相当于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是山的象征,“游观”功能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园(圃):是种植树木、栽植蔬菜的场地,春秋战国时期,花卉成为欣赏的对象。

苑:成行成畦栽植树木果蔬的象形观:体量较高大的游览建筑群的称呼庭:堂阶前的一种空间院:用墙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三、产生的因素(1)物质因素:囿、台、园圃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2)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3)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四、实例1、春秋1)楚国章华台(山丘台)体现春秋战国高台榭的园林特征;人工开凿大型水体的首例2)吴国姑苏台因山成台,连台为宫;观赏、游乐3)庄周漆园(私人)4)春秋战国时期园林的主要特征:(1)注重具体形态、形式和要素(2)园林以台为中心,园林规模变得庞大,台的体量增加(3)台上往往有大型的建筑,高台榭,山水环抱的环境格局2、秦(1)阿房宫注重与周边的联系,把周边壮丽的山水作为园林的骨架和关联的对象;以山为阙,以水为象天极;可认为是中国早期宏伟壮观的一种大地景观;(2)兰池宫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叠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萌芽并出现阶级分化,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
诞生。商(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灭夏 ;商王朝的后
期又成为殷。周族灭殷,
东周的前半期史称“春秋”时代,后半期称“战国”
时代。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西汉王朝(公
元前206年---公元25年)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王莽篡汉建
立短暂政权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统一全国。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囿”,园林里面的主
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
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
周初。
一、雏形:公元前11世纪 囿台的结合…古典园林的雏型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在囿的广大范围之内,为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需要广植树木、开凿沟渠水池等。有的还划出一定 地段经营果蔬。可以设想,群兽奔突于林间,众鸟 飞翔于树梢、嬉戏于水面,那是一派宛若大自然生 态之景观。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 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外园林史】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生成期即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
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在氏族社会的晚期已经有了私有制
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过度阶段。

中国园林概述

中国园林概述
除此外还有其他风格的造园手法,例如上海的凡 尔登公园(现国际俱乐部)和法国公园的沉床园, 都具有法国勒诺特式风格;河南鸡公山的颐楼和无 锡锡山南坡的水阶梯,显然具有意大利台地园风格; 上海的汇山公园(现杨浦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局部 风景区是荷兰式的风格。
新中国诞生后,不少城市人民政府把原来仅供少数 人享乐的场所改造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的 园地,很少新建公园。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 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 园林绿化也由恢复变成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 许多城市开始新建公园,加强苗圃建设,进行街道 绿化,并开展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以及居住区 的绿化,使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工作上的失误, 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面临严重困难, 转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时期,在严重困难 的形势下,园林绿化的资金大大压缩,建设工程被 迫停了下来。片面强调“园林综合生产”、“以园 养园”,出现了公园农场化和林场化的倾向。
在“文化革命”中借口反对“封、资、修”和破 坏“四旧”,园林绿化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城市中 特别是居住区、单位庭院内的绿地大量被侵占,与 此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机构、科研院校也遭 到厄运。中央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已陷于停滞。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萌芽期—形成期—转折期—成熟期—高潮 期—变革期—新兴期 萌芽期:殷、周
园林雏形——园、圃、囿(台) 功能:狩猎场地—游乐、礼祭—游观 代表:周文王灵囿 形成期:秦、汉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代表:阿房宫、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方丈和瀛洲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自然山水园林 寺庙园林
成熟期 : 隋、唐、宋
山水建筑宫苑、 自然山水园林 、写意山水园林 代表: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华台复原图
❖ 姑苏台
❖ 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 观赏太湖之景
❖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姑 苏 台
❖ 章华台与姑苏台
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 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
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 植花卉,章华台也可能有动物圈养
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理水。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 ❖ 总体特征 ❖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殷周时期 ❖ 秦朝时期 ❖ 西汉皇家园林 ❖ 东汉皇家园林
历史背景
❖ 氏族社会晚期(私有制萌芽,出现阶级分化) ❖ 夏(奴隶制国家诞生)
❖ 商(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生产力较前大为提高, 后期又称为“殷”)
❖ 周(最大奴隶制国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春秋战国(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兴起, 铁工具普遍使用,生产力提高,出现学术上 “百家争鸣”)
❖ 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郡县制,统 一文字,度量衡,尊崇法家)
❖ 西汉(巩固封建制的地主小农经济,强化官 僚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东汉(地方豪族势力强大,外戚与宦官之间 进行斗争)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 →集中圈养→“囿”(因此囿起源于狩猎) 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功能,但它已具 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台可以登高远 眺,观赏风景
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 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
台上建置的房屋称“榭”,往往“台”、“榭”并 称
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 ❖上林苑
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
核心
❖兰池宫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 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 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
关中地区秦宫分布示意图
❖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 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 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 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 作的境地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一. 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 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 到生成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秦朝时期
❖ 秦始皇时期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逐步实现其“大咸阳规划”,以及近畿、关中地 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皇家园林建设,参 照天空星象组成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 线的庞大宫苑集群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 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
周代,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 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 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 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 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 形的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 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 的始终。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 源初功能,游观尚在其次
二. 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 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 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西汉的皇家园林
❖ 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 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 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 相联系
神仙思想
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 洲)与昆仑山 在园林中摹拟神仙仙境
殷周时期
❖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 称为“贵族园林”,尚未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却 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 周朝东都洛邑的规划建设 ❖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在郊野兴建宫苑建设的高潮,修
第二章 东方园林体系
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
两宋时期
生成期
转折期
成熟期
全盛期
集盛期
先秦至两汉
隋唐时期
明清时期
❖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 成长的时期
❖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 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出奇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 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BC11世纪——AD220年)
秦始皇
秦咸阳
阿 房 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 朝会、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 个政治中心
以“复道”连接背面的咸 阳宫与东面的骊山宫
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 射状交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 的摹拟
清代画家袁耀所绘 阿房宫图
想象中的项羽 “火烧阿房宫”
阿房宫遗 址的夯土 台想象图
❖ 关中地区
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区 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如上林苑、宜春
生成期发展状况概述
❖ 殷、周 →始阶段
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皇家园林
❖ 秦、西汉 →重要阶段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 “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
❖ 东汉→过渡阶段
生成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 流是皇家园林
筑庞大、豪华的离宫别苑 ❖ 春秋战国时期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很普
遍,观赏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 的天然山水都作为成景要素,游观的功能上升到主 要地位
❖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
章华台
❖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 型
❖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
❖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 史书之首例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 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作品 中,就直接以善 鸟、香草配于忠 诚,以恶禽秽物 比拟谗佞,以虬 龙鸾凤托为君子, 以飘风云霓隐喻 小人
三. 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感应 天人谐和
君子比德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