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公开课教案 (1)

合集下载

1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荷花淀孙犁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小说诗化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_。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

讲授新课:作者介绍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写作背景《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

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保家为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具准备:教学白板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

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同时严格按照我校“四有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做到堂堂清,课课清,让课堂充满活力,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其文。

(2)熟练背诵《归园田居(其一)》2.过程和方法过程通过反复诵读,师生、生生共同探究诗歌的情感和艺术技巧,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的崇高理想,理解作者反抗黑暗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事要逐步理解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学流程:导入——诵读——分析文本——有情感地诵读——小组讨论——解析景语——再次诵读——体味意境——归纳主旨——扩张练习——延伸阅读——集体背诵,结束本课内容教学过程第一阶段:预习课文一、导语设计一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精心描绘了“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的田园美景。

他曾时隐时仕,但秉性深爱丘山,最终选择归隐田园……他是谁?(学生回答:陶渊明),大家都知道,他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导语设计二学生齐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静女》教学设计及说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

3、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形式:1、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2、小组合作探究,理清课文大意,积累相关的字词。

3、情感交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辅导、自主合作探究,1课时完成。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

例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些名句凝结着人类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在初中,我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诗歌?学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以雌雄二鸟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而热烈的追求。

还学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表达了追求不得的惆怅和迷惘的感情。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诗经》的基础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作品年代:从西周初至春秋中约五百年时间。

作品篇目: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___编排体例:风、雅、颂。

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赋(叙述和描写)、比(比喻和比拟)、兴(起兴)。

主要体式:四言诗。

典型特点: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诵读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

最多题材:婚恋诗。

____________ (二)诗歌解析:1、解题: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邶风》。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文雅美丽的女子。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题目。

2、教师范读,正字音,然后学生齐读:姝俟城隅爱踟蹰娈贻彤炜说怿女归荑洵匪3、字词疏通:“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中职语文教案》

《中职语文教案》

《中职语文教案》word版第一章:汉字与书法艺术1.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汉字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等。

讲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包括小篆、隶书、楷书等。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1.2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介绍书法的基本工具,如毛笔、墨、纸、砚等。

讲解书法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基本技巧。

示范书法作品的书写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书法的乐趣。

1.3 欣赏与创作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学生进行书法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组织书法展览或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二章:古文阅读与鉴赏2.1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如诗、词、赋、散文等。

讲解古代文学的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价值和魅力。

2.2 古文阅读技巧讲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如实词、虚词、句式等。

教授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断句、翻译、理解等。

分析古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

2.3 名篇鉴赏与解读选取经典古文名篇,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

分析古文中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学生进行古文鉴赏和解读,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三章: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3.1 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作家。

讲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价值和魅力。

3.2 作品阅读与分析选取经典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要素。

学生进行作品阅读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3 作品讨论与评价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学生展示自己的评价和观点,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

第四章:口语表达与沟通技巧4.1 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介绍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

讲解清晰发音、语调、语速等口语表达要素。

《中职语文教案》

《中职语文教案》

《中职语文教案》word版第一章:诗歌欣赏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选取几首经典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1.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讲解:举例分析诗歌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价值。

实践: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选取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2 教学内容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结构自由、表达真挚等。

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如何抓住主题和情感。

选取几篇经典的散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2.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散文产生兴趣。

讲解: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技巧。

实践: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选取的散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感受小说的魅力。

学会欣赏和分析小说,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的基本特点,如人物、情节、环境等。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小说的魅力。

选取几篇经典的小说,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3.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小说产生兴趣。

讲解:举例分析小说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价值。

实践: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选取的小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第四章:实用文写作4.1 教学目标了解实用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写作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实用文的基本特点,如清晰、简洁、逻辑性强等。

讲解实用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论述等。

选取一些实用的文种,如日记、书信、报告等,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教案标题: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2.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3.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和练习;2.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的培养;3. 口语表达与听力训练;4. 文化素养的培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提问、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进行。

第二步:知识讲解与练习(1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讲解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可以使用教学PPT、教材、多媒体等辅助教具。

第三步:阅读与写作训练(2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步:口语表达与听力训练(15分钟)设计口语练习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

同时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第五步:文化素养培养(10分钟)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名篇、经典诗词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第六步: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3. 设计小测验或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教材、多媒体等辅助教具;2. 相关课文、文章、习题等教学材料;3. 学生作业本、评价表等。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哦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哦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哦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教育形式,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一份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职场交流所需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兴趣,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职场交流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提高职业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职场工作中的沟通场景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职业交流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a.讲解职场交流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如尊重他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等。

b.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表达和倾听,如掌握关键信息、运用适当语气和语速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醒学生在职场交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在团队讨论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如何倾听他人的建议并进行合理反馈等。

4.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职业场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职场交流场景,并进行表演。

5.总结归纳(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进行课堂总结归纳。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有效职场交流的心得体会,并将其分享给同学。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职场交流场景视频。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评价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中职语文试讲稿《伐檀》(高教版)一、导入新课在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古代诗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用文字凝固了时光的斑斓,留下了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感悟。

那么,当我们走进古诗的殿堂,聆听诗人的心曲时,你是否会想起古人的愁滋味?如今,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伐檀》的绝妙之处吧!这首古诗的主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揭秘,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正如古诗中所述“泉且盈兮草木萋萋,所感所思兮人之所悲”,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大自然的静谧和人们内心的悲愁,唤起我们对生命深处情感的共鸣。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古诗,探寻其中隐藏的智慧和情感,感受文学的无尽魅力。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古诗《伐檀》的内涵。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与我们以往了解的唐诗相比,你觉得《伐檀》这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A:这首诗不是文人的思乡念人之作,而是劳动者的歌,表达了劳动者的不满和愤怒。

老师:非常好,学生A明确指出了这首诗的不同之处,确实,《伐檀》是一首富有劳动者情感的诗歌。

接下来,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中提及的变换的词语,然后看看这些词语各自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B:伐檀、伐辐、伐轮,这些词语都涉及到劳动的辛劳和努力,表达了劳动者的艰辛。

老师:学生B的回答很到位,这些词语的变换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劳,还通过连续的反问,突出了劳动者的愤怒和不满情绪。

在诗中,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剥削者的责问和反讽,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接下来,让我们思考一下,伐木的地点在哪里呢?学生C:根据诗句“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伐木的地点应该在河边。

老师:学生C很认真地阅读了诗句,确实,伐木者所见之景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思考一下用的是什么手法。

学生D:诗中描述了清澈的河水和涟漪的景象,通过“河水清且涟猗”描绘了劳动者在劳作过程中的愉悦心情,同时暗示了伐木者的不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生物和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激起大家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演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走进作者
三、基础积累
四、文本研读
五、文章结构
六、重点语句理解
七、对比手法
八、拓展延伸
九、本课小结
十、作业布置:书本P67习题1—3
盐城市经贸学校公开课教学简案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2015(7)班
授课人
李雪娇
时间
4月18日(周一)上午第一节课
课型
新授
课题
寂静的春天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