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合集下载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可编辑】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可编辑】
按用途分为: 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
养基、鉴别培养基
3
细菌接种方法
常见的几种细菌的培养和基接种方法举例
菌种
培养 基
平板划线接种 斜面培养基

接种法
液体培养基 接种法
葡萄球菌和大 肠杆菌的混合
菌液
大肠杆菌培养 物
大肠杆菌培养 物枯草杆菌培
养物
普通琼脂平板
琼脂斜面 培养基பைடு நூலகம்
普通肉汤 培养基
穿刺接种法
平板划线法——接种方法
(四)分离划线接种细菌(四区接种法) (1)左手手掌持琼脂平板培养基,大
拇指与中指轻轻将平皿盖子拿起,右手持接 种环在琼脂平板上端来回划线,涂成一细菌 薄膜(约占平板的1/10),视为一区。划线 时使接种环与接种平板面呈30~40度角,以 腕力在平板表面行轻而快地来回滑动动作。
Thank you !
平板划线法——接种方法
(2)旋转琼脂平板90度,烧灼接种环,以 杀灭环上的残留细菌,将接种环触及培养基表面 以使其冷却。灭菌接种环通过薄膜处作连续平行 划线(约占平板1/5),此视为二区。
平板划线法——接种方法
(3)旋转琼脂平板90度,灼烧接种环灭菌并 使之冷却。将灭菌接种环接二区连续平行划线( 约占平板1/4),此为三区。
平板划线法——接种方法
(三)取菌种 左手持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菌液
的试管,用持有接种环的右手手掌及小指拔取试 管塞,将试管管口迅速通过火焰2~3次进行灭菌。
将已灭菌且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中, 取一接种环的菌液,然后退出菌种管,将菌种管 管口及试管塞再次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试管 塞,放至原来的位置。
2
培养基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微生物接种方法

微生物接种方法

微生物接种方法微生物接种是生物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各种微生物检测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和穿刺接种法等。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纯化,得到单一的菌落。

该方法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使菌种在培养基上繁殖并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将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加入适量菌液。

(2)用接种环取适量菌液,在培养皿表面划线。

(3)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根据需要重复划线操作,直至得到单一的菌落。

斜面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以便于观察和保存。

该方法通过将菌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斜面培养基中,使菌种在斜面上繁殖并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将斜面培养基灭菌后放置在实验台上,用无菌操作法加入适量菌液。

(2)将接种环放入菌液中沾取少量菌种,然后在斜面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3)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根据需要重复划线操作,直至得到单一的菌落。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以便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该方法通过将菌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使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繁殖并形成微生物。

具体步骤如下:(1)将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菌液。

(2)用摇床或其他设备将试管中的培养基混合均匀。

(3)将试管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制造、环境生物治理、医学诊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前景。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指将目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入到培养基或发酵系统中,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以达到特定的生物制品或环境治理的目的。

该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菌种选择、接种量确定、接种方法选择和培养条件控制等。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2.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测定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2.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测定

微生实验报告姓名:王晶晖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学号:040312011032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一、结果观察1、葡萄糖发酵实验直接观察试管:试管变黄者为葡萄糖发酵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2、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将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两个干净的小试管中,在一管中滴入2-3滴甲基红试剂, 溶液变红的为甲基红阳性菌,不变的为甲基红阴性菌. 在另一管中加入V. P. 试剂,在37℃保温15分钟, 变红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3、吲哚实验在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厘米高的乙醚,振荡,静置分层,加入2-4滴吲哚试剂,在掖面交界出现红色者为吲哚反应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4、硝酸盐还原实验在点滴板上滴入革里斯试剂A液和B液,如过溶液变红说明有亚硝酸盐,为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如果不变色需要再倒出部分培养基在另外的小孔中再滴如耳苯胺试剂,如果变蓝,说明此菌为阴性菌;如果不变色,说明此菌为硝酸盐还原强阳性菌。

5、柠檬酸盐实验直接观察斜面,斜面变兰色者为柠檬酸盐利用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6、明胶水解向培养好的明胶培养基中加入酸性氯化汞或三氯乙酸溶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明胶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7、淀粉水解实验向培养好的淀粉培养基平板上加入碘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淀粉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8、硫化氢产生实验直接观察培养好的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二、实验结果1、葡萄糖发酵实验阳性:大肠杆菌(半固体培养基变黄,左图)阴性:恶臭假单胞菌(保持紫色不变,右图)2、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1)V.P.实验阳性:大肠杆菌(加入40%的KOH溶液10~20滴,再加入等量的α-萘酚溶液,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15~30分钟,培养液出现红色,右图)阴性:产气杆菌(同上操作,培养基不变色,左图)(2)甲基红试验阳性:产气杆菌(加入 M.R.试剂3-4滴后变红,左图)阴性:大肠杆菌(加入 M.R.试剂3-4滴后不变色,右图)3、吲哚实验阳性:大肠杆菌(乙醚层呈现玫瑰红色,右图)阴性:产气杆菌(左图)4、硝酸盐还原实验阳性:大肠杆菌(滴入革里斯试剂后变红,左下图)阴性:恶臭假单胞菌(滴入二苯胺试剂后变蓝,右上图)5、柠檬酸盐利用实验阳性:产气杆菌(溴麝香草酚蓝的斜面呈蓝色,右图)阴性:大肠杆菌(斜面培养基不变色,左图)6、明胶水解实验阴性:大肠杆菌(菌落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上图)7、淀粉水解实验阳性:枯草杆菌(加入碘液,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下图)阴性:大肠杆菌(菌落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上图)8、产硫化氢实验阳性:变形杆菌(出现黑色沉淀,左图)阴性:大肠杆菌(未出现黑色沉淀,右图)思考题1、你的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试分析原因。

实验五-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五-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五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2)了解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

3)了解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的不同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存在差别。

以此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1.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的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同: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

指示剂溴甲酚紫,pH5.2黄色—pH6.8紫色,当发酵产酸时,培养基将由紫变黄。

产气可由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2.甲基红试验(M.R试验)甲基红试验,pH4.4红色~pH6.2黄色,是用来检测由葡萄糖产生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等。

有些细菌分解糖类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反应形成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低到4.2以下。

有些细菌在培养的早期产生有机酸,但在后期将有有机酸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丙酮酸等,使pH升至大约6。

3.Voges-Proskauer试验(伏-普试验,V.P. 试验)伏-普试验是用来测定某些细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的能力。

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成丙酮酸,再将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培养基中所含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V.P.反应阳性。

4.靛基质试验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

5.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沉淀,为硫化氢试验阳性。

6.明胶液化实验明胶在25度以下可维持凝胶状态,以固体状态存在,而在25度以上时明胶就会液化。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人工培养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 方法。使用同一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 剂,低浓度为防腐剂。
无菌 asepsis: 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 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29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焚烧: 废弃物品、动物尸体等。 烧灼:接种环、试管口。 干烤:玻璃器皿、瓷器、玻制注射器等。 红外线:医疗器械等。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菌膜、沉淀生长 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或扩散生长 固体培养基:菌落
20
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菌膜、沉淀生长
21
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或扩散生长
22
固体培养基:菌落
23
液体 培养基
斜面 培养基
纯培养 (pure culture)
菌落(colony) 24
一、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消毒 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 定 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芽
胞 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
物。
28
清洁 cleaning:指去除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 生物数量的过程。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如氧化剂、重金 属盐类(低浓度)
损伤菌细胞膜 如酚类(低浓度)、表面活 性剂、脂溶剂等
42
四、消毒灭菌的应用
选用的消毒剂
病人排泄物、 分泌物
20%漂白粉,5%石炭酸,2%来苏,作用2h
皮肤
2.5%碘酊,70%乙醇
粘膜
1%硝酸银,0.1%新洁尔灭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方法。

2.了解细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了解细菌生长现象及代谢产物在鉴别中的意义。

4.学习接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

1.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

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紫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杜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

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杜氏小管中无气体。

2.甲基红试验(MR):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者进而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培养基就会变酸,使加入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橙黄色转变为红色,即甲基红反应。

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3.伏-普试验(VP):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某些细菌产生丙酮酸,再将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阳性。

4.靛基质(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

但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的指标。

大肠杆菌吲哚反应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5.硫化氢实验:某些细菌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酸铵亚铁等铁盐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不溶性硫化亚铁之黑色沉淀,为硫化氢实验阳性。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报告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报告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报告细菌生理生化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微生物界中最为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其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与分离:我们从自然环境中采集了多个样品,经过适当的稀释后,分别在琼脂平板上进行涂布,培养出各自的菌落。

2. 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等。

3. 静态培养:将细菌接种到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4. 生化反应:利用生化试剂对细菌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测试,包括氧化酶试验、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等。

5.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1. 形态观察:我们观察到不同细菌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棒状,还有的呈螺旋形。

大小也有差异,从微小的球菌到较长的杆菌都有。

2. 静态培养:在不同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细菌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

有些细菌在富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而在其他培养基上生长较慢。

3. 生化反应:细菌的生化反应也表现出多样性。

通过氧化酶试验,我们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氧化酶,而有些则不具备这一能力。

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结果也显示了不同细菌的差异。

4.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我们测试了多种常用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敏感性。

结果显示,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有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生化反应以及抗生素敏感性都表现出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使得细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在自然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细菌也与人类密切相关。

有些细菌是人类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肠道健康;而有些细菌则是致病菌,会引发各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 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 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 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三、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四、操作方法
1. 细菌接种法
1) 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 纯种培养法
①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 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 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观察生长情况。
③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 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线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2. 示教
1) 细菌的生长现象
① 液体培养基
② 固体培养基
③ 半固体培养基
2) 常用生化反应
① 乳糖发酵试验
② Indol试验
③ 硫化氢试验
④ 尿素分解试验
四、实验结果
1. 细菌接种试验

对大肠杆菌的分离
2. 细菌的生长现象
1) 大肠杆菌(固体培养基)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2) 痢疾杆菌(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
3) 白色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成白色,葡萄串状
3. 常用生化反应
1) 乳糖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
2) Indol试验 大肠杆菌+,肖氏沙门菌-
3) 硫化氢试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
4) 尿素分解试验 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 +
五、结果分析
1.大肠杆菌的分离使单菌落出现。通过划布使单个细菌被分离出来。
2.细菌生长中大肠杆菌:具鞭毛,无芽孢;痢疾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白色葡萄球菌
既表皮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

3.生化反应:
1) 糖发酵试验原理: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糖分解酶,故分解各种糖后的产物也不相同,有的产酸,有
的尚有气体形成,借此可鉴别各种细菌。乳糖发酵试验在肠道病原菌的鉴定中尤其重要。接种细菌
若具有分解乳糖的酶,分解产酸就会使指示剂变色。如指示剂为酸性复红则变为红色;若有气体形
成,则小倒管内有气泡集聚。
2) 吲哚 (Indol) 试验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吲
哚无色不能直接察见,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吲哚试剂),作用后能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则被肉眼所识别。
3) 硫化氢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铁(如硫

如左图所示在ⅠⅡⅢ区细
菌分布比较集中,在Ⅳ区
占布了二分之一的培养基
中,肉眼可见大量的单个
菌落以供挑选纯种用。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酸亚铁)或铅离子,则形成黑褐色的硫化亚铁(或硫化铅)沉淀物,黑色沉淀物愈多,表示生成的硫化
氢量愈多,硫化氢试验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硫代硫酸钠,它是一种还原剂,能保持还原环境,使形成
的硫化氢不再被氧化。
4) 尿素分解试验原理:有的细菌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形成大量的氨,使培养基pH值上升而变成
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是为阳性反应。
六、讨论心得
培养基配成后,灭菌要充分,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
表面,如果条件适宜,就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体形较大的子细胞群体。这种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
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
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
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细
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
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
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 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如果细
菌菌体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液体培养基中,是不能形成菌落的。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的无鞭
毛的细菌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穿刺线的周围扩散生长。细菌菌体接种于液体培养
基中,细菌生长后能使液体培养基变得混浊。混浊情况视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 同而有所不 同:好氧
菌仅使上部培养液混浊,厌氧菌使底部培养液混浊,兼性厌氧菌使培养液上下均匀混浊;有的细菌可
在培养液表面形成菌环或菌膜,或在底部产生沉淀。
临床上由于细菌感染而致病的各种标本及带菌者所需检查的各种标本,往往并非单一的细菌,而
且混有其它非致病菌(人体正常菌群)。因此当对此标本需作出细菌鉴定时,就必须从标本中分离出
致病菌,称为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另外,对已得到可疑病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菌种保存等培养,称为纯
培养接种技术。
平板划线四区法:注意要严格无菌操作,灼烧后接种环要冷却,划线时用腕力,不要使接种环嵌入琼
脂,各个分区要分明,在培养皿底部贴标签,倒置培养――防止细菌被冲散
不同细菌由于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亦不一致,据此,
可用以鉴别细菌的种类。本实验采用生化技术来区别不同性质的细菌。
本实验中白色葡萄球菌在液体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不是很明显,有待改进,或者替换菌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