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九个生化反应

1、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
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2、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
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
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
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
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
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
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3 、明胶液化试验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
于20~22℃培养7~14天。
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
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
细菌各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接种、培养和观察的基本技能。
2. 熟悉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了解细菌的生长规律、代谢产物和分类鉴定。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繁殖迅速、代谢旺盛、形态多样等特点。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是细菌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可以了解细菌的生长规律、代谢产物和分类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等。
(2)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等。
(3)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1)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细菌接种(1)无菌操作,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
(2)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菌培养(1)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2)记录细菌的生长规律,如生长速度、菌落形态等。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1)糖发酵实验将菌种接种到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和产酸产气情况。
(2)吲哚试验将菌种接种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加入吲哚试剂,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3)甲基红试验将菌种接种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4. 细菌分类鉴定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对菌种进行分类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接种与培养(1)大肠杆菌在固体淀粉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菌落,在固体油脂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
(2)枯草芽孢杆菌在固体淀粉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在固体油脂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菌落。
(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固体淀粉培养基上形成金黄色菌落,在固体油脂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
2.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1)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培养方法-精品医学课件

革兰染色法
Gram staining
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涂片制作方法; 2.掌握革兰染色法和细菌的基本形态; 3.了解革兰染色法的临床意义。
二、革兰染色原理
原理
细胞壁学说 等电点学说 化学学说
革兰阳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形成网状 结构,乙醇处理时,脱水 引起网状结构孔径变小, 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 复合物不易脱去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连续划线分离法:①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待冷后取标 本少许;②左手持平板,五指固定平皿盖边缘,向外反 转手掌,装有培养基的平板于手掌内用拇指、小指和 无名指固定,并将平板边缘稍微提高呈现30~45度角, 置酒精灯前上方5~6cm;③右手持已取材的接种环, 先在平板一端涂布,然后快速大幅度左右来回以密而 不重的曲线形式作连续划线接种,使整个平板布满曲 线④划线完毕,将平板作好标记,置35℃孵育18-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 脂类物质含量高,乙醇处 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 胞壁的通透性增加,结晶 紫-碘复合物易脱去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1.标本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培养物。 2.试剂 :革兰染液。 3.其他 :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 细菌涂片制备 ⑴涂片: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按无菌的方法取1~2环生 理盐水于载玻片上,按无菌的方法各取葡萄球菌和大肠埃 菌 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均匀研磨,涂好的菌膜直径 1cm左右。 ⑵干燥:室温下自然干燥或于酒精火焰半尺高处烘干。 ⑶固定:火焰加热法。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与载 玻片粘附牢固,染色时不致于被染液和水冲掉。
培养方法
2 二氧化碳培养法 (1)二氧化碳孵箱:能自动调节二氧化碳的含量和温度, 使用较为方便。 (2)烛缸法:取有盖磨口标本缸或玻璃干燥器,在盖及磨 口处涂以凡士林。将接种细菌的培养基放入缸中,点燃 缸内蜡烛,加盖密封。当蜡烛燃烧时会消耗缸内氧气并 产生CO2,随着缸内氧气的逐渐减少,蜡烛会自行熄 灭,此时缸内CO2浓度约为5%左右。 (3)化学法(重碳酸钠一盐酸法):(自学)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实验原理(1)细菌生化试验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2)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含有能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此发酵糖(醇)的能力不同。
其代谢产物也不同。
例如,有些产生酸和气体,有些产生酸但不产生气体。
酸的生成可通过指示剂来确定。
在制备培养基2(黄色)-6.8(紫色)]时预先加入甲酚紫[PHS],当发酵产生酸时,培养基可从紫色变为黄色。
气体的产生可以通过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管中是否存在气泡来证明。
(3)甲基红(methylred)试验(该试验简称mr试验)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然后分解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等,将培养基的pH值降低到4.2以下。
此时,如果添加甲基红,指示器将显示红色。
因为甲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4(红色)-ph6 2(黄色)。
如果某些细菌,如产气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但迅速解吸丙酮酸并将其转化为酒精,培养基的pH值仍高于6.2。
因此,此时添加甲基红指示剂以显示黄色。
(4)大分子代谢的实验。
靛蓝基质(口服吸收)试验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叫睬),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红色化合物)。
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肌氨酸、半肌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沉淀硫化铅或硫化铁。
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可借以鉴别细菌。
明胶液化实验某些细菌具有胶原酶,使明胶被分解,失去凝固能力,呈现液体状态,是为阳性。
淀粉水解试验(在紫外诱变中做,本实验不做)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淀粉。
它们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小分子糊精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或麦芽糖),然后被细菌吸收和利用。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细菌培养接种、常⽤⽣化反应及细菌⽣长⽅式实验报告Array课程名称:医学微⽣物学指导⽼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细菌培养接种、常⽤⽣化反应及细菌⽣长⽅式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姓名:_____ ⼀、实验⽬的和要求(必填)⼆、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得⼀、实验⽬的1.了解细菌常⽤培养基2.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3.熟悉细菌各种⽣长现象4.熟悉细菌常⽤⽣化反应⼆、实验材料⽣理盐⽔、⼤肠杆菌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三、操作⽅法1.细菌接种法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肠埃希菌)2)纯种培养法①斜⾯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肠埃希菌)a)⽤左⼿握住菌种管和斜⾯培养基管,右⼿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右⼿⼩指与⼿掌、⼩指与⽆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通过⽕焰灭菌。
c)⽤接种环或接种针伸⼊菌种管内,挑取⽤来接种的菌苔。
d)伸⼊斜⾯培养管内,先从斜⾯底部到顶端拖⼀条接种线,再⾃下⽽上蜿蜒划线。
e)接种完成之后,⽤⽕焰灭菌培养管⼝,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肠埃希菌/痢疾杆菌)a)⽤左⼿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持接种针b)⽤右⼿⼩指与⼿掌、⼩指与⽆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通过⽕焰灭菌。
c)⽤接种针伸⼊菌种管内,挑取⽤来接种的菌苔。
d)垂直刺⼊半固体中⼼,⾄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
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观察⽣长情况。
③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肠埃希菌/痢疾杆菌)a)⽤灭菌接种环挑取⽤来接种的菌苔。
b)在试管内壁与液⾯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2. ⽰教1) 细菌的⽣长现象①液体培养基②固体培养基③半固体培养基2) 常⽤⽣化反应①乳糖发酵试验② Indol 试验③硫化氢试验④尿素分解试验四、实验结果1. 细菌接种试验对⼤肠杆菌的分离2. 细菌的⽣长现象1) ⼤肠杆菌(固体培养基)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光滑,湿润2) 痢疾杆菌(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长3) ⽩⾊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成⽩⾊,葡萄串状3. 常⽤⽣化反应1) 乳糖发酵试验⼤肠杆菌⊕,2) Indol 试验⼤肠杆菌+,肖⽒沙门菌-3) 硫化氢试验⼤肠杆菌 -,变形杆菌 +4) 尿素分解试验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 +五、结果分析1.⼤肠杆菌的分离使单菌落出现。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标题:院感细菌培养引言概述: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对医院感染病例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院感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医院了解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指导临床治疗,预防院内感染的传播。
本文将从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结果解读和应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细菌培养的原理1.1 细菌的生长特点: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迅速增殖。
1.2 营养需求:细菌在培养基中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矿物盐等,以支持其生长和繁殖。
1.3 条件要求:细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氧气和pH值等条件,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细菌培养的方法2.1 选取培养基:根据细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富含血液的富营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2.2 接种细菌:将患者样本或分离的纯培养物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无菌技术避免外源性污染。
2.3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细菌培养的操作步骤3.1 样本采集:从患者体液、分泌物或组织中采集样本,避免外部污染。
3.2 培养基接种:将样本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的培养基上,避免交叉污染。
3.3 培养观察: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四、细菌培养结果的解读4.1 菌落鉴定:根据菌落的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细菌种类。
4.2 生化试验:进行生化试验,如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等,进一步确认细菌种类。
4.3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指导临床治疗。
五、细菌培养的应用5.1 临床诊断:通过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5.2 感染控制:对院内感染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防感染的传播。
5.3 药物研发:细菌培养结果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指导新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实验2细菌的培养和生化反应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和生化反应
注意: 不要打开 培养皿!!!
实验内容:
一、录像 ❖消毒灭菌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和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二、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三、细菌的生化反应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细菌人工培养方法
培养基的种类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琼脂平板、斜
面培养基)
用途 增菌 动力实验、保存菌种 细菌的分离与纯培养
产气杆菌 - 大肠杆菌 +
蛋白胨水培养基
细菌分解 色氨酸
吲哚 玫瑰吲哚
添加 3-5 滴柯 氏试剂
3、H2S 试验:利用细菌是否分解含硫氨 基酸产生 H2S 来区分和鉴别细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醋酸铅培养基
含硫氨基酸
H2S Fe2+ Pb2+
黑色沉淀
实验报告:
1 ❖ 描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三种生长现象 ❖ 列表比较三种细菌菌落特点 ❖ 描述细菌的生化反应并解释其反应现象
细菌人工培养方法
二、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混浊生长 表面生长 沉淀生长 (菌膜生长)
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物——菌落
菌落 特征
大小:大、中、小 表面:光滑或粗糙、湿润或干燥、凸起或扁平 边缘,颜色 溶血环:α溶血环、β溶血环
菌落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胞杆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大小
表面 边缘
颜色
溶血环
三、细菌的生化反应
1、糖发酵试验: 利用细菌是否分解单糖产酸和/或产 气来区分和鉴别细菌
单糖培养基(乳糖发酵管)
pH指示剂: 酚红 (pH>7,红色;pH<7, 黄色).
黄色有气泡⊕ 黄色无气泡 + 红色 ﹣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细菌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确定细菌种类的过程。
在细菌鉴定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1. 氧气需求实验氧气需求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气需求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气浓度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需氧菌;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厌氧菌;如果细菌既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也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2. 糖类发酵实验糖类发酵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对不同糖类的发酵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糖类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酸碱度变化。
如果培养基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糖类进行了发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对哪些糖类具有发酵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3.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化还原剂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如果培养基的颜色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氧化还原剂具有反应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4. 酶活性实验酶活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底物的变化情况。
如果底物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底物具有酶活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 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 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 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三、操作方法
1. 细菌接种法
1) 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 纯种培养法
①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 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 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
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 ,观察生长情况。
③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 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装
订
线
2. 示教
1) 细菌的生长现象
① 液体培养基
② 固体培养基
③ 半固体培养基
2) 常用生化反应
① 乳糖发酵试验
② Indol 试验
③ 硫化氢试验
④ 尿素分解试验
四、实验结果
1. 细菌接种试验
对大肠杆菌的分离
2. 细菌的生长现象
1) 大肠杆菌(固体培养基)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2) 痢疾杆菌(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
3) 白色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成白色,葡萄串状,液体未混浊
3. 常用生化反应
1) 乳糖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碱杆菌-
2) Indol 试验 大肠杆菌+,乙副伤寒杆菌-
3) 硫化氢试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
4) 尿素分解试验 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 +
五、结果分析
1.大肠杆菌的分离使单菌落出现。
通过划布使单个细菌被分离出来。
2.细菌生长中大肠杆菌:具鞭毛,无芽孢;痢疾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白色葡萄球菌既表皮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
3.生化反应:
1) 糖发酵试验原理: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糖分解酶,故分解各种糖后的产物也不相同,有的产酸,有
的尚有气体形成,借此可鉴别各种细菌。
乳糖发酵试验在肠道病原菌的鉴定中尤其重要。
接种细菌若能分解糖产酸则溴甲酚紫指示剂由红变黄。
若能分解甲酸有CO2和H2等气体形成,杜氏小管内则聚集有气泡;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
2) 吲哚 (Indol) 试验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
吲
哚无色不能直接察见,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吲哚试剂),作用后能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则被肉眼所识别。
如左图所示在ⅠⅡⅢ区细
菌分布比较集中,在Ⅳ区
占布了二分之一的培养基
中,肉眼可见大量的单个
菌落以供挑选纯种用。
3)硫化氢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
硫化氢遇铁(如硫
酸亚铁)或铅离子,则形成黑褐色的硫化亚铁(或硫化铅)沉淀物,黑色沉淀物愈多,表示生成的硫化氢量愈多,硫化氢试验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硫代硫酸钠,它是一种还原剂,能保持还原环境,使形成的硫化氢不再被氧化。
4)尿素分解试验原理:有的细菌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形成大量的氨,使培养基pH值上升而变成
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是为阳性反应。
六、讨论心得
培养基配成后,灭菌要充分,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如果条件适宜,就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体形较大的子细胞群体。
这种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
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
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
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
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如果细菌菌体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液体培养基中,是不能形成菌落的。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的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穿刺线的周围扩散生长。
细菌菌体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后能使液体培养基变得混浊。
混浊情况视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好氧菌仅使上部培养液混浊,厌氧菌使底部培养液混浊,兼性厌氧菌使培养液上下均匀混浊;有的细菌可在培养液表面形成菌环或菌膜,或在底部产生沉淀。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划线分离、纯种移种,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动力、保存菌种,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
临床上由于细菌感染而致病的各种标本及带菌者所需检查的各种标本,往往并非单一的细菌,而且混有其它非致病菌(人体正常菌群)。
因此当对此标本需作出细菌鉴定时,就必须从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称为细菌分离培养技术。
另外,对已得到可疑病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菌种保存等培养,称为纯培养接种技术。
平板划线四区法:注意要严格无菌操作,灼烧后接种环要冷却,划线时用腕力,不要使接种环嵌入琼脂,各个分区要分明,在培养皿底部贴标签,倒置培养――防止细菌被冲散
不同细菌由于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亦不一致,据此,可用以鉴别细菌的种类。
本实验采用生化技术来区别不同性质的细菌。
本实验中白色葡萄球菌在液体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不是很明显,可以用大肠杆菌液体培养对比;
另外注意接种环使用前后均要消毒以及液体培养基加菌后要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