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1 目的1.1 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反应原理1.2 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技术和方法2 原理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
由于细菌特有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特性,这种差异就表现的更加明显。
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类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不同,所以其发酵的类型和产物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
即使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在菌株的分类鉴定中仍有很大作用。
3 材料3.1 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斜面菌种3.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3.3 试剂40%NaOH溶液、肌酸、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1.6%溴甲基酚紫指示剂。
3.4 器具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管、杜氏小套管。
4 流程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5 步骤(一) 糖类发酵试验1 目的了解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的能力及实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2 原理可根据细菌分解利用糖能力的差异表现出是否产酸产气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
是否产酸,可在糖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溴甲酚紫(即B.C.P指示剂,其pH在5.2以下呈黄色,pH在6.8以上呈紫色),经培养后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是否产气,可在发酵培养基中放入倒置杜氏小管观察。
3 材料3.2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斜面菌种3.3培养基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4流程发酵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5 步骤5.1 试管标记图9-1 糖发酵产气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A不产气;B产气4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均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和空白对照。
生理性生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微生物校内某些酶类的有无、对某些糖的利用能力、代谢产物的类型等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
某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能分解培养基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反应阳性。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肌酸类物质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三、实验方法1. 吲哚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含有色氨酸的培养基中,加入吲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 甲基红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吲哚试验:接种了大肠杆菌的试管在加入乙醚和吲哚试剂后,能在乙醚和液体培养基的交界面上产生红色环状物质,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显阳性。
2.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甲基红试验阳性,即大肠杆菌在培养期仍维持酸性pH。
五、实验分析1. 吲哚试验失败原因分析:可能是因为乙醚加量太少,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肠杆菌菌种有问题。
2. 甲基红试验结果分析:大肠杆菌在培养后仍能维持酸性,而产气杆菌则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了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认识到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污染;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 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理性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生理性生化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生理性生化检测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生理性生化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及其代谢过程的重要手段。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微生物校内某些酶类的有无、对某些第五的利用能力、代谢产物的类型等来研究微生物带血的多样性。
某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能分解培养基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反应阳性。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肌酸类物质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为.反应阳性。
有些细菌发酵糖类产生有机酸较多,使发酵液的pH下降到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后,时发酵液变红色,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某种微生物能以某种糖类为碳源,产酸产气,则判断为发酵这种糖。
【实验材料和用具】1.菌种: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
2.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3.仪器:酒精灯、接种环、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枪、滴管、杜氏小管。
【实验方法】(一)V-P反应1.试管标记取5只装有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上述相应试管的培养基中。
空白对照不接种。
置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
3.观察记录去除以上培养物,分别取出2ml培养液加入另外5支相应编号的空试管中,加入与培养液等量的V-P试剂,充分震荡2min。
放置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min观察记录结果。
(二)甲基红实验于V-P实验留下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立即观察培养液的颜色变化(三)吲哚实验1.试管标记取5只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实验13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

淀粉水解试 验
明胶液化试 验
石蕊牛奶试 验
谢谢观赏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抱怨、不放弃,为自 己的梦想尽每一份力。
Do everything in a down-to-earth way, do not complain, do not give up, and do everything for your dream.
明胶液化实验
明胶培养基
接种
明胶培养基
培养24h
结果观察
结果观察
• 培养1,3,5。在20℃以下的室温观察生长情 况和明胶是否液化。如菌已生长,明胶表面无 凹陷且为稳定的凝块.则为明胶水解阴性。
• 如明胶凝块部分或全部在20℃以下变为可流动 的液体,则为明胶水解阳性。如菌已生长,明 胶末液化,但明胶表面菌苔下出现凹陷小窝(须 与末接种的对照管比较,因培养过久的明胶因 水分失散也会凹陷)也是轻度水解,按阳性记录 。若细菌未生长.则或是不在明胶培养基上生 长,或是基础培养基不适宜。
基试管,石蕊牛奶试管 • 溶液或试剂:革兰氏染色用卢戈氏碘液 • 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平板,无菌试管
,接种环,接种针,试管架。
淀粉水解实验
淀粉培养基
接种
淀粉培养基
+
+
变色圈,水解圈
加卢哥氏碘液 I-KI
+
培养24h
❖结果: ❖ 有水解圈—淀粉水解实验阳性,用 + 表示; ❖ 无水解圈—淀粉水解实验阴性,用 - 表示;
实验十二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目的 ❖巩固微生物无菌接种技术; ❖证明不同微பைடு நூலகம்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的水解能力 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

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一结果观察1.葡萄糖发酵实验直接观察试管,试管变黄者为葡萄糖发酵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左边是恶臭假单胞菌,它有气泡并变黄;右边是大肠杆菌,2v.p.反应和甲基红试验:将培养的液体培养基分成两个干净的小试管,在一个试管中滴入2-3滴甲基红试剂。
溶液变红为甲基红阳性菌,与甲基红阴性菌相同,将V.P.试剂添加到另一个试管中,并在37℃下保持15分钟。
变红的是阳性细菌,保持不变的是阴性细菌vp,图为右边为大肠杆菌,溶液变红,为阳性菌。
3吲哚实验在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厘米高的乙醚,振荡,静置分层,加入2-4滴吲哚试剂,在掖面交界出现红色者为吲哚反应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左边是大肠杆菌,带有红色阳性细菌;右边是铜绿气单胞菌,颜色和阴色相同性菌。
4硝酸盐还原实验在点滴板上滴入革里斯试剂a液和b液,如过溶液变红说明有亚硝酸盐,为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如果不变色需要再倒出部分培养基在另外的小孔中再滴如耳苯胺试剂,如果变蓝,说明此菌为阴性菌;如果不变色,说明此菌为硝酸盐还原强阳性菌.右下角的假单胞菌为阴性菌,加入科里奥利试剂A和B后不变色,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变蓝;左上角的大肠杆菌是红色的。
5柠檬酸盐实验那些对柠檬酸细菌呈阳性的人,以及那些使用斜面的人,都会变成阴性左边产生蓝色,产气杆菌阳性;右边为大肠杆菌,阴性。
6明胶水解向培养好的明胶培养基中加入酸性氯化汞或三氯乙酸溶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明胶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左边是大肠杆菌,呈透明圆形,呈阳性;右边是枯草芽孢杆菌,一种阴性细菌。
7淀粉水解实验将碘溶液加入培养的淀粉培养皿中,盖上培养皿。
菌落周围有透明圈的细菌是淀粉水解的阳性细菌,没有透明圈的细菌是阴性细菌左边枯草杆菌,出现透明圈,阳性;右边大肠杆菌,无透明圈,阴形。
8硫化氢生产实验直接观察培养好的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左边是一根变形的杆状物,有黑色沉淀和阳性细菌;右边是大肠杆菌,阴性细菌。
实验六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教学

02
酶活性测定是了解细菌代谢途径的重要手段。
03
在实验中,我们对该细菌的几种关键酶进行了活性测定。通过分析酶活性,我 们发现该细菌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水平,这表明该细菌具有较为活跃的代谢状态 。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该细菌的生化特性和代谢途径。
结果总结与讨论
总结
通过对生理和生化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我们对该细 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结果不仅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该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 点,还为进一步研究该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提供 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糖发酵试验是鉴定细菌生化特性的重要手段。
生化试验一:糖发酵试验
在糖发酵试验中,我们观察到该细菌能够利用不同的 糖类作为碳源进行发酵。通过分析不同糖类的发酵产 物,我们可以了解该细菌对不同糖类的代谢能力和发 酵特性。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该细菌的生化特性 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01
生化试验二:酶活性测定
生理试验结果与分析
生理试验二:对数生长期的代谢产物
在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特点。
在对数生长期,我们观察到该细菌产生了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对该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代 谢产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细菌的生理特性。
生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六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教学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目的与简介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实验步骤与操作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生理生化 特性,了解不同细菌 在生化反应中的差异。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 能够对细菌进行初步 鉴定。
《细菌与人类健康》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微生物学中,鉴定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
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本报告将介绍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二、目的本报告旨在介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包括试剂、操作步骤、结果解释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
三、材料与方法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基;2. 硝酸盐还原试剂;3. 糖类试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4. 氨基酸试剂:天冬氨酸、赖氨酸;5. 酶试剂:淀粉酶、蛋白酶;6. 无水硫酸铜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解释1. 硝酸盐还原试验步骤:(1)取一支细菌液体培养物,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2)观察液体颜色变化。
结果解释:若液体变为红色,则表示细菌能够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是亚硝化菌。
若无颜色变化,则表示细菌不能还原硝酸盐。
2. 糖类代谢试验步骤:(1)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葡萄糖、果糖、半乳糖;(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葡萄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代谢;若在果糖或半乳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果糖或半乳糖进行发酵代谢。
3. 氨基酸代谢试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天冬氨酸和赖氨酸;(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天冬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天冬氨酸进行代谢;若在赖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赖氨酸进行代谢。
4. 酶代谢试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淀粉和蛋白质;(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淀粉试管内出现了透明带,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淀粉酶;若在蛋白质试管内出现了变色,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蛋白酶。
【2017年整理】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微生物校内某些酶类的有无、对某些第五的利用能力、代谢产物的类型等来研究微生物带血的多样性。
某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能分解培养基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反应阳性。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肌酸类物质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为V.P.反应阳性。
有些细菌发酵糖类产生有机酸较多,使发酵液的pH下降到4.2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后,时发酵液变红色,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某种微生物能以某种糖类为碳源,产酸产气,则判断为发酵这种糖。
【实验材料和用具】1.菌种: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
2.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3.仪器:酒精灯、接种环、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枪、滴管、杜氏小管。
【实验方法】(一)V-P反应1.试管标记取5只装有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上述相应试管的培养基中。
空白对照不接种。
置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
3.观察记录去除以上培养物,分别取出2ml培养液加入另外5支相应编号的空试管中,加入与培养液等量的V-P试剂,充分震荡2min。
放置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min观察记录结果。
(二)甲基红实验于V-P实验留下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立即观察培养液的颜色变化(三)吲哚实验1.试管标记取5只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胨5g;葡萄糖5g;NaCl(K2PO4):5g;蒸馏水:1000mL;PH:7.0~7.2,分装试管,毎管装约4~5cm,115℃灭菌20min。
试剂:40%NaOH(或KOH),a-萘酚。
试验方法:
将试验菌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2.5ml先加入a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除酚红外,溶解上述成分,并调节PH为6.8~6.9,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使培养基呈橙黄色,分装,115℃灭菌20min。待培养基冷至50℃左右,加入预先过滤除菌的20%尿素水溶液,使其终浓度为2%。
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小木虫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理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分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如下所示:
(一)糖、醇发酵试验
原理: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紫(蓝)色。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五)菌膜形成试验
有些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膜,利用这一特征可进行不同细菌的区别。
培养基配制方法:蛋白胨:5g;氯化钠:5g;牛肉膏:10g;蒸馏水:1000mL;pH:7.2。121℃灭菌15~30min。
试验方法:接种后于30℃培养24小时,观察培养物是否有菌膜形成,有菌膜为阳性。
试剂:甲基红:0.1g,95%乙醇:300mL,蒸馏水:200mL。
试验方法:
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阳性、即可判定结果。
注意:以上亦可用液体培养基。
接种和观察结果:
用18~24h的幼龄菌种,用穿刺针接种于培养基中,适温培养1d,3d,5d后观察,颜色变黄为阳性,不变为阴性;有气泡产生为产气。
结果记录:
产酸:+,产气:○,不产酸长气:-。
(二)淀粉水解试验
原理: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培养基配制:
一般细菌常用休和李夫森二氏培养基:
蛋白胨:2g,K2HPO4 :0.2g,NaCl:5g,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蒸馏水:1000mL,PH:6.8~7.0,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3mL(先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水溶液)。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芽孢杆菌培养基配制:
(六)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
原理:
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培养基配制方法:蛋白胨:5g,明胶:120g,蒸馏水:1000mL。PH:7.2~7.4,分装试管,毎管装约4~5cm,115℃灭菌20min。
试验方法: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结果记录:分解:+,不分解:-。
(三) V-P试验
原理:
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NH4)2HPO4:1g,MgSO4:0.2g,KCl:0.2g,酵母膏:0.2g,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蒸馏水:1000mL,溴甲酚紫:0.4%乙醇液2mL,PH:6.8~7.0。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为4~5cm,115℃灭菌20min。
测定的糖(醇、糖苷)类可以包括: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乳糖(1.5%)、半乳糖(1.5%)、D-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木糖、水杨苷等。
原理: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性最适pH为7.0。
培养基配制方法:
蛋白胨:1 g;NaCl:5 g;KH2PO4:2 g;葡萄糖1 g;琼脂:15 g;酚红:0.012g;蒸馏水1000 ml。
培养基配制:
牛肉膏5g;NaCl:5g;可溶性淀粉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2
121℃灭菌20min。
试验方法:
以18~24h的纯培养物,点接于淀粉琼脂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或肉汤颜色无变化。阴性反应则无透明圈或肉汤呈深蓝色。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四)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原理:
有些细菌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培养基配制方法:
与V-P试验培养基一致。
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于20~22℃培养7~14天。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七)尿酶(Urease)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