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试题汇编
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比较阅读试题汇编(2003—2020)

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比较阅读)(2003——2020年)所选试题篇目明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4、【解析】甲诗“杨花落尽”是视觉,“子规啼”是听觉,无嗅觉。
乙诗“沙似雪”“月如霜”有视觉,“吹芦管”是听觉,无嗅觉。
【参考答案】D5、【解析】分析情感,要结合标题、背景、诗歌正文来得出结论。
甲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左迁龙标而写给昌龄好友的,表示关心和慰问,尤其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就代表我的心,月亮追随着你,我的心也思念和牵挂着你。
乙诗看标题得知是与打仗有关,时间是晚上,“受降城外月如霜”,心冷啊,打仗辛苦,且还要打到什么时候;还有末句“一夜征人尽望乡”,望月也是望乡,表现了对回家的渴望。
【参考答案】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2020福建)【甲】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

2、D。
10、(2012山东济宁)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答案: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3分)
(评分:共3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意思对即可。)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2.(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来源:Z+xx+]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4、(2012山东滨州)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
1.(2分)明
2.(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1.(2018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答:(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2.(2018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1)(2)题。
(6分)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
②蛩(qiong):蟋蟀。
③江亭:江边的亭子。
④君:指其弟子由。
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分)(2)赏析划线句。
(4分)答:3.(2018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答:(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4.(2018中考·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6分)宿牛群头①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
九年级中考语文《古诗词、名著》试题汇编(附答案)

九年级中考语文《古诗词、名著》试题汇编(附答案)一、名句填空(186分,每空1分)1.吴均在《与朱元恩书》中描写水尤清澈的文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高洁志趣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语句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洁,箪瓢屡空,晏如也。
”文中与“不慕荣利”相呼应的评论性赞语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对我们读书学习很有启示.3.韩愈《马说》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文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乎,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写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人们常用“千里马”来比喻人才,用“伯乐”比喻发现人才的人。
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有关刻苦读书的故事还有:“程门立雪、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孙康映雪、王冕僧寺夜读”。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杜牧的《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抒写国破家亡悲哀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附参考答案及解析)一、【2022黑龙江绥化市】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而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在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出的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二、【2022辽宁盘锦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夕次盱眙①县韦应物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
[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
②逗:短暂停留。
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全套

专题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课标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篇《论语》十二章[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甘肃省兰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甘肃省兰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岳阳楼记【注】(节选)范仲淹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邠州建学记(节选)范仲淹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
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
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
”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
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明年夏,厥功⑤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
③署事;到而门上任。
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
⑥服膺:牢记在心中的5.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
中考语文全国中考古诗词试题汇编2

中考语文全国中考古诗词试题汇编221 《登飞来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9.(2分)古诗词鉴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
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分析】《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B.有误,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故选:B。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2 《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二、阅读(34分)10.(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近五年语文中考古诗文阅读试题汇编一、2002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第18-21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必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3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2)或异二者之为或()(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分)在文中,"进"是指"_______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______"。
4.(3分)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曾经。
(2)或许。
(3)在……之前。
2.(1)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坏或自己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议论。
二、2003年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答案)1.2分 A2.3分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4.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三、2004年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平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现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平?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郁郁适兹土适:(2)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易:(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恶: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翻译:5.“夫以子之不遇时”中的“子”是指,“不遇时”是指“”。
(用原文回答)(2分)6.作者认为董生前途有望,根据是什么?(2分)答:(答案)3.3分(1)往、到(2)变化、改变(3)怎么4,3分请代我向他们致意:“现在有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来做官了。
”(各1分) 5.2分董生(或:董邵南) 连不得志于有司(各1分)6.2分(1)自古以来,燕赵之地有许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会遇到知音的。
(2)董生具有杰出的才能。
(3)当今有圣明的君主,董生总会有出仕的机会。
(答出其中两点即给2分)四、2005年(一)默写古诗文。
(10分)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1分)③、,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④、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两句诗是,(2分)⑤、把王维《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4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二)、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4分)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塞下秋.来风景异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志.存高远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本逐末(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译文: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2、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2分)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四个字)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简要说说。
(2分)答:①、政治方面:②、军事方面:(答案)(一)、10分①、(1分)古道西风瘦马②、(1分)道阻且长③、(2分)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④、(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⑤、(4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以上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
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二)、4分 A C (各2分)(三)1、4分(1)2分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2)2分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2、2分惧有伏焉3、2分(1)1分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1分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五、2006年(一)、用正楷字默写(12分,含书写2分)(1)、感时花溅泪,。
(杜甫《舂望》)(1分)(2)、,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两句词是,。
(2分)(5)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
(4分)、、(二)、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4分)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路不拾遗.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日薄.西山C、潭中鱼可百许.头/以身许.国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贪得无厌.(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至10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答: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2)(3) (3分)(答案)(一)、12分(1)1分恨别鸟惊心(2)1分黑云压城城欲摧(3)2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2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4分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上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书写分2分,评分标准:分值2分1分0分评分标准字体美观字体端正字体潦草(二)、4分 A C (各2分)(三)1、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2分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