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快乐的母亲,对孩子的杀伤力如此巨大!
母亲性格暴躁长期对孩子大吼大叫

母亲性格暴躁长期对孩子大吼大叫谢谢邀请父母的各方面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因为孩子受父母影响最大,时间最长。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大吼大叫,不能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解决事情,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会受到影响。
成年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性本能活动被压抑的结果。
所以,小时候受过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会在不同的地方有所体现。
同样,如果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①父母总吼孩子,对于胆子小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恐惧感,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做事胆小、畏惧、缺乏自信等。
②父母对孩子吼叫,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他们虽然是孩子但是也是有自尊的,家长总是吼他们,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被得到尊重。
③家长吼孩子,还会令一些孩子产生叛逆心里,他们对于家长的这种行为在心里排斥、抗衡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性格上开始叛逆,家长越是对他们大吼大叫他们越是不听话,不按照家长的话去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所以家长要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否则会令孩子出现问题。
④家长总对他们大吼大叫的,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久了,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性格上也会变得暴躁,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大叫。
很多家长都知道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但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和避免这样的情况。
其实家长可以这样做:1、心理暗示,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不需要发脾气,有教训、有改正就好。
在发火之前先默念几遍“亲生的”2、暂时回避,如果脾气比较暴躁的人士,建议暂时回避,还是不行先离开几分钟,过几分等情绪平静了再“回到现场”冷静下来再与孩子进行沟通。
3.学会倾听。
首先,听听你的宝宝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真的是宝宝的问题,除了教育,还要正确引导。
总之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会对他们造成不少不良的影响,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约束自身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来和孩子交谈,理智的处理问题。
最毁孩子的七种妈妈

最毁孩子的七种妈妈
第一种:挑拨式。
“爷爷奶奶不疼你,以后少去他们家,只有妈妈最疼你!”“你爸老出差,都不陪你玩。
”
第二种:依靠式。
“儿子,你就是妈妈的依靠,妈妈的后半生全指望你了。
”
第三种:哀怜式。
“妈妈没本事,赚钱少,不能给你买进口玩具。
”
第四种:抱怨式。
“要不是早上叫你起床你不听,我上班怎么会迟到!”“要不是当初生你,我怎么会落下这个病!”
第五种:溺爱式。
“要什么尽管说,妈妈什么都给你买。
”“宝贝,妈妈全都听你的。
”
第六种:冷漠式。
“妈妈累了,没时间帮你检查作业。
”“我忙,你自己玩,别烦我!”
第七种:过望式。
“你要把前三名作为永远的目标,将来考上清华、北大。
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的读后感

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的危害1. 承认问题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容易出现情绪的失控和脾气暴躁的行为。
而这种行为不仅对父母自身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危害。
2. 孩子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父母脾气暴躁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的暴躁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恐惧感,使他们感到不安全,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3. 交流问题父母脾气暴躁容易导致家庭成员间交流不畅,孩子难以与父母坦诚地交流。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选择隐藏自己的问题,导致问题长期积压,最终爆发。
4. 影响孩子行为父母的脾气暴躁容易在孩子身上产生消极的行为模仿效应,使其学会了以暴力或大声喧哗来解决问题。
而这些行为将会对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5. 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父母的脾气暴躁使得孩子难以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父母的行为将是孩子学习的范本。
6. 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避免父母脾气暴躁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失控。
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学会更好地引导孩子处理情绪,建立良好的家庭交流氛围。
7. 战胜情绪每个人都会面临情绪的波动和压力,而如何战胜负面情绪、避免情绪的失控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让自己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避免将情绪传递给孩子。
总结:父母的脾气暴躁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对其行为习惯和个性特征造成长期影响。
我们有责任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和谐的家庭环境。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父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脾气暴躁的危害,尽快改变不良的家庭氛围。
为了解决父母脾气暴躁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家庭交流氛围的建立以及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观读后感

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观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观>读后感》最近我读了《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观》这篇文章,哎呀,我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这文章里说的那些事儿,就好像一把把小锤子,不停地敲打着我的心。
你说,父母脾气暴躁,这不就像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把孩子心里那朵小花苗都给打得七零八落的吗?文章里讲了好多例子,有个小朋友,就因为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他的爸爸妈妈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大声地训斥他。
这孩子当时得多害怕呀,多无助呀!这难道不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划了一道口子吗?我就想问问那些脾气暴躁的父母,难道你们就不能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吗?还有一个例子,有个孩子考试没考好,他的爸妈那叫一个凶啊,好像孩子犯了天大的罪似的。
这孩子以后还敢努力学习吗?还能对学习有兴趣吗?这就好比把孩子往学习的反方向推,不是吗?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小伙伴小明。
有一次我们一起在他家玩,他不小心弄脏了衣服,他爸爸一下子就火了,那吼声,整个楼都能听见!小明当时吓得眼泪汪汪的,我们也都不敢说话。
这以后,小明在他爸爸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的,连笑都不敢大声笑。
这多让人心疼啊!再想想我自己,虽然我的爸爸妈妈不会经常发脾气,但是有时候他们着急了,声音一大,我心里也会“咯噔”一下。
父母们啊,你们怎么就不想想,孩子是需要呵护的花朵,不是你们随意发泄脾气的出气筒!你们的暴躁脾气,就像一把把利剑,会刺伤孩子的心。
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怕事,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变得叛逆,故意和你们对着干。
这难道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我觉得吧,父母应该像温暖的阳光,照亮孩子成长的路;应该像轻柔的春风,抚慰孩子的心灵。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耐心地教导,而不是一味地发脾气。
要知道,温柔的力量可比暴躁大多啦!总之,读了这篇文章,我真的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都能在阳光下快乐地长大,难道不好吗?示例文章篇二:《<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观>读后感》最近我读了《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观》这篇文章,哎呀,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这文章里说的那些事儿,就好像一把把小锤子,不停地敲打着我的心。
最毁孩子的7种妈妈行为你还在做吗?父母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

最毁孩子的7种妈妈行为你还在做吗?父母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有人说,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在为人父母这个领域里,大多数人都是外行,不得不边学习边实践,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然而,随着中考季、高考季的落幕,又将迎来父母与孩子的近距离接触。
对于那些失利的孩子,父母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而最毁孩子的7种妈妈行为,你还在做吗?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中考和高考都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节点,然而,手指有长短,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跨进梦想的学校。
随着中考、高考成绩的公布,那些考生的家庭就上演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对于内心不够强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轻则性格孤僻,重则报复社会。
因此,父母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我调节心情;其次,变相疏导,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风景开阔视野;最后,家长需要帮孩子分析失利原因以及新的可能,并确定新的目标,重新出发。
以上是针对当下考试失利的孩子,但是,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并非一蹴而就,作为家长,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说,父母平时应该多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方面,让孩子的性格更加勇敢;培养一个懂事、明事理的孩子;不娇惯孩子,让孩子适度得以磨练,不管是身体的还是身心的,都很重要;从小让孩子养成不畏困难的思维,坚持、勇敢。
在这里,小编也罗列了7种妈妈最毁孩子的行为,或许你曾经这么做过,或者你正在这样做,又抑或未来你可能会这么做。
1、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干涉孩子这种妈妈控制欲较强,虽然小编也能理解作为妈妈关心孩子的心里,但是,你可以换一种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表达。
而且,妈妈的这种控制欲,局限了孩子的思维,他们常常不懂得给予,只会无限制的接纳。
2、习惯性打孩子,恶言恶语数落孩子从这种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基本没有多少安全感,而且在未来的行为处事当中,很有可能通过暴力去解决麻烦和发泄情绪。
同时,恶言恶语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无法让孩子树立自信。
越没有本事的父母,越喜欢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导致孩子自卑

越没有本事的父母,越喜欢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导致孩子自卑经历过许多事情,才明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以前看到这一句话,总认为,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肯定是因为父母给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出生就在罗马。
但物质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有的父母赚钱能力很强,但不懂教育,照样把孩子养废,虽然孩子的物质条件优渥,但家庭教育失败,最后把一手好牌打烂。
父母是孩子做好的起跑线,这句话本质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正面教育和影响。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怎样的父母,将来孩子也成为怎样的人。
可惜很多父母不明白这一道理,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总是用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导致孩子自卑又敏感。
尤其是生活不如意的父母,满身怨气,在外面抱怨命运不公平,社会不公平,回到家把这些情绪带回家,对孩子一点小错误就非打即骂。
一、情绪稳定的父母,不会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其实大多数时候,教训孩子都是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
比如最近自己的事情多,情绪不太好,面对孩子,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应该承认,有时对孩子发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情绪不好。
比如把牛奶打翻,情绪稳定的父母知道:这很正常,有时我们不也一样打翻东西吗?然后告诉孩子:没关系,去拿抹布,把这里收拾干净,然后重新倒一杯牛奶就好了。
但是,如果当时父母处于情绪不好的阶段。
这时,如果孩子打翻牛奶,弄坏玩具,父母的情绪可能一下子释放出来:你怎么这么笨?连杯子都拿不好,你不要再喝牛奶了,真是废物!父母用最恶毒的语言责骂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以前看过一档纪录片,采访未成年犯罪人员。
接受采访过程中,这些孩子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毫无意外表示:从小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爱。
回忆起与父母相处的情节,孩子面露痛苦:骂我是废物,说我还不如去死!在这样的成长环境,孩子要么变得自卑,要么变得疯狂。
二、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在错误中得到成长。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在错误里得到教训,吸取经验,然后成长。
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观读后感

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大观读后感
读完这篇关于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危害的文章,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啊。
就像文章里说的,父母要是脾气暴躁,那孩子就跟在雷区里生活似的。
孩子的心理那可就遭老罪了。
你想啊,父母动不动就发火,孩子整天战战兢兢的,就像小老鼠见了大老猫,心里老是害怕,时间长了,孩子的自信心就被打击得七零八落。
就好比一颗小树苗,本来应该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结果老是被暴风雨摧残,还能长直溜吗?肯定不能啊。
而且呢,孩子的性格也会被影响得乱七八糟。
父母暴躁,孩子要么变得特别胆小懦弱,啥都不敢干,怕一不小心又惹父母生气;要么也变得跟父母一样暴躁,那可就恶性循环了。
这就像是传染病一样,一个传一个,以后孩子在社会上也这么暴躁,谁还愿意跟他交朋友啊?人际关系肯定一塌糊涂。
在学习上也是灾难。
孩子在暴躁的父母阴影下,心思根本就不能集中在学习上。
老是担心父母啥时候又爆发,满脑子都是怎么避免被骂,哪还有精力去琢磨那些数学题、背那些古诗啊?这学习成绩能好才怪呢。
我就想起我邻居家的小孩,他爸妈那脾气就跟炮仗似的,一点就着。
那孩子整天都没个笑脸,做啥事都唯唯诺诺的。
以前还挺爱说话的,现在见了人都不敢大声打招呼,变得特别内向。
你看,这就是父母脾气暴躁的“功劳”啊。
这篇文章就像给所有脾气暴躁的父母敲响了一个超级大的警钟。
父母们可不能再这么任性地发脾气了,得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不然啊,孩子可就被坑惨了,等以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可就悔之晚矣喽。
妈妈脾气大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脾气大对孩子的影响影响一:让孩子变得敏感怯懦。
孩子的年龄小,阅历少,很多东西需要家长去耐心地引导教育。
如果妈妈动不动就喊就打,那么孩子就会迷失自己,怀疑自己,变得胆小而怯懦。
影响二:让亲子关系愈演愈烈。
妈妈脾气大使家庭环境变得暴躁,那么孩子的性格也容易变得暴躁,长期以往,亲子关系得不到缓解,就会愈加破碎。
孩子会想法设法的逃离,身心都会逐步与家长拉开距离。
如果家长不赶紧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会破坏亲子关系。
影响三:孩子的情绪。
我们都知道,身边只要有人发脾气,那么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都不例外,只不过是影响程度的深浅而已。
当妈妈发脾气了,孩子同样会受到妈妈的情绪影响,一是内心感到害怕,内心没有安全感和温暖感;二是害怕妈妈转过头来就拿自己出气。
孩子会特别的紧张,心情也会很压抑。
影响四:孩子变得自卑胆小。
妈妈脾气大孩子只能小心翼翼的行事,察言观色,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到了家长的逆鳞,家长更生气,家里一片乌烟瘴气,一家人更不安宁。
同时孩子见家长总是发脾气,心里有什么想法都不敢和家长说,会越来越封闭自己的内心,以后会越来越自卑胆小。
孩子脾气大怎么办第一、不和孩子争吵,及时鼓励请记住,当你的孩子和你对着干时,他在寻找周围人的反应,如果你变得愤怒或失去冷静只会让你的孩子更加失控。
所以请保持冷静,不要失去理智的和孩子大吼大叫,让双方情绪都冷静下来,恢复冷静再和孩子去沟通,效果更好。
同时当他做一些积极可取的事情时,无论事情多小,都要及时鼓励。
当你更多地关注孩子积极那一面而不是消极那一面时,他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也希望由此来获得更多的鼓励。
第二、认同孩子孩子也有正常的喜怒哀乐情绪,发脾气也是孩子的一直发泄方式,家长要来认识到这一点,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情绪,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宣泄情绪,同时给予孩子安慰,认同孩子的情绪,不要给他讲大道理,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反感。
第三、帮孩子查找发脾气的原因孩子生气背后一定是有某种原因,可能他并不是真的要发脾气,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已,尤其是孩子年纪小,自控能力不如成年人,很难规范自己的行为,家长不要自己猜测,而是与孩子沟通,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个不快乐的母亲,对孩子的杀伤力如此巨
大!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小孩,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大哭。
中国的妈妈见到后,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打桌子,然后哄
孩子:乖!不哭!妈妈打桌子还了!
而日本的妈妈则是这样,要求孩子重新绕桌子走一遍,然
后启发孩子:“人之所以会撞上桌子,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
你跑得太快,刹不住脚;二是不注意看路;三是你心里在想
别的事情。你刚才是属于哪一种情况?桌子是死的,它不会
主动来撞人,所以人会撞上桌子,是人的错,而不是桌子的
错。”
孩子自己撞上桌子,中国妈妈把责任归咎于桌子,抱怨桌
子,那都是桌子的错,不是你的错。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
孩子,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
2
寻找开脱的理由,一门心思挑别人的毛病。
而日本妈妈的做法显然是值得称赞的,先仔细分析,告诉
孩子,这都是你自己的原因。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凡
事总是先检讨自己的不足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抱怨没有用,这样教育出的孩子没有责任心!
高中时有个同学,长得很漂亮,但是她每天都独来独往,
班级有活动也从不参加,极少看见她露出笑容。我一直以为
她是天生自带忧郁气质。
3
直到一次偶然的聚会,她也去了。
她喝了些许的酒,微醺。于是开始向我们吐露出自己多年
来挤压在心中的苦闷:
“很多年了,我曾经想过自杀。我活的太压抑了!我不想
回家,不想见到我妈!”
“我妈每天晚上跟我一起睡,一起睡就算了,天天在我耳
边拿亲戚的事来说,谁家对我们不好,哪个哥哥或者姐姐做
错事,然后还要我去说那些哥哥姐姐,让他们不要这样......”
“白天的时候,我爸做一点她看不顺眼的,她就大发雷霆,
骂个不停。我觉得烦透了。她一定要让我觉得我爸特没用,
她一定要强调她因为我爸抬不起头!每天听到她说这些,我
都觉得世界太不美好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4
第一次听她说这么多话,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她的无奈和压
抑。她边说边哭得一塌糊涂,似乎把多年来的苦闷全都释放。
我瞬间明白了,她的忧郁气质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因为有
个爱抱怨的妈。
表妹最近生活工作双不顺,于是来找我聊聊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像个负能量磁场一样,特
别喜欢说泄气抱怨的话,身边的人刚开始还会安慰我一下,
后面别人都不喜欢跟我说话。连自己的老公和儿子也觉得我
烦!”
大家都不理她是有原因的。面对经常抱怨的人,我们通常
会经历以下三种心理:
5
刚开始,觉得抱怨者值得同情,连忙安慰;
听多了也就一笑置之,让她一个人说;
最后,只要一听到她抱怨,就心生厌烦,唯恐避之不及。
表妹的负能量不仅让大家不喜欢她,还一直影响她的生活
和工作:
谈恋爱时,男朋友刚开始都很喜欢她,后来因为她的这坏
毛病,个个离她而去;
上大学时,班上的同学对她这种性格也是很无语,能说话
的朋友非常少,更别说知心的;
6
上班了,上司嫌她说话难听,影响团队士气,非常不喜欢
她。
结婚后,每天各种唠叨抱怨,所以总是和老公吵架,严重
时甚至闹离婚。
......
其实,她的“抱怨神功”我是有见识过的。
有一次周末,我去她家拿东西,顺便坐了坐。我在大厅看
电视,她正在小房间辅导外甥昊昊做作业,不到五分钟,我
听到她一连串的责骂声:
“写这么慢,这么点作业都写了半个小时还没写完!”
7
“字写这么丑,难怪作业总是得B!”
“不是教过你了吗?还不会,这么笨”
......
“我知道我性格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就要说出来才舒
服。在家里,老公听太多,经常为此吵架,儿子也变得沉默,
不想和别人交流。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是没有底气没有
自信,总觉得低人一等。”
喜欢抱怨的人,一遇到挫折困难或遭受不公正待遇,信心
容易垮,抱怨是他们减缓内心焦虑的主要方式,也可以说,
抱怨是她主动地自我治疗伤痛的一种选择。
看到表妹如今的痛苦,我想,这离不开她的家庭环境影响:
8
1、小时候表妹被寄养在别人家,受了很多委屈。后来接
回来了也是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天天在她面前说她妈妈
的一些坏话。而且,整个童年到青春期,表妹都没有得到过
一个人的肯定。她很努力的想把事情都做好,可是除了自己,
根本没人重视过。
2、一到假期,表妹被舅舅舅妈接去店里玩。刚开始我还挺
羡慕的,但表妹之后说,她一点也不想去,因为每天听妈妈
唠叨抱怨,她每天过得都不开心!舅妈是一个特别爱抱怨的
人,表妹每天听到的就是舅妈就把她结婚后婆家对她的事情
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地抱怨给她听。
有个爱抱怨的妈教育出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负能量爆棚!
一个人爱抱怨,原因不外乎这几种:
9
1对现实的不满。
有调查显示,婚后的女人明显比之前抱怨多了!为什么呢?
丈夫钱挣少了,抱怨;丈夫没时间陪你,抱怨;一个人带
孩子太辛苦,抱怨;孩子成绩差不争气,抱怨......
抱怨不会解决任何烦恼,因为事实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
说你一抱怨,丈夫立马就能挣很多钱了,孩子就能全班第一
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味的抱怨,只会让丈夫和孩子传
染上你的坏情绪,家庭不和睦,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环境
里,百害而无一利。
2心理曾受过伤害。
邻居陈阿姨之前的性格非常温柔,很好相处。但是在经历
过一次离婚,还有一次被很要好的同事背后“捅一刀”之后,
就变得有点神经兮兮的。看谁都有不是,遇到一点小问题也
喋喋不休,还总拉着街坊邻居说她女儿,工作的行业不好啦,
男朋友没房啦之类的。
10
这种心理上受过伤害而喜欢抱怨的妈妈是非常值得同情
的。但是这种现象却难以改变,只能缓和。其实,每一个人
都应该学会释怀,不纠结于一件小事,这样做或许会让自己
舒服一些,也让别人舒服些。
3希望得到关心和爱。
一朋友,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抱怨,
“下雨天真烦,心情都不好了!”
“又要加班加班!哎!”
“又跟老公吵架了,真是气死我了!”
......
11
好好的朋友圈,她却当做情绪垃圾场,一股脑往里倒。再
想想她的家庭,她是家里的老大,小时候主要得到的是父母
的忽视、冷漠甚至虐待,因为父母把所有的爱全都给了她弟
弟。后来她非常努力,考上好大学才得到父母的一些关注。
一连串的情绪发泄并不会换来更多的关心,整天凄凄惨惨
戚戚的自己只会让别人想远离你!
4心里不甘心。
下面的这些话,恐怕有些人再熟悉不过了:
“我和她同时进公司的,凭什么她现在就升职了啊,肯定
和老板有一腿!”
“想当年我还比我闺蜜长得漂亮,可她嫁了个有钱人啊,
前不久她老公刚买了一辆车送给她,哎,我命不好!”
12
“考试就考这么点分,家长会我可不去,丢人!”
......
别人升职加薪,你认为是潜规则,殊不知别人在你抱怨的
时候,埋头苦干,加班加点地赶文案;
别人嫁得好,殊不知她在男朋友一无所有的时候跟了他,
两人一起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别人家的孩子考得好,是因为别人家的父母懂得陪伴和理
解,而你却整天数落孩子这不好那不对。
不可否认,那些每天抱怨老天不公平的人,都有一颗不甘
平庸的心。但一切都只是嘴上功夫,并不会采取行动,一直
13
恶性循环着。与其抱怨不公,不如行动起来,改变自己。
抱怨是一种慢性传染病,长期抱怨导致的愤怒等负面情绪
的积累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内分泌紊乱,长此以往不利身
心健康。此外还影响家庭和睦,伤人伤己。
如何改变或缓解这种状态呢?建议如下:
1、每当要生气、要抱怨时,努力微笑,沉思三秒钟,问
自己,这样有用吗?埋怨后问題能解决吗?然后一笑而过。
2、保持一颗平常心,有耐心,不急不躁!
3、要善于换位思考,看不惯别人是自己修养不够,每晚
14
休息前先做个自我检省!
4、身体和心灵必须一个在路上。要么多看书学习,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要么去旅游,多交朋友,开阔自己的心胸!
5、少说多看多听多做。
其实,完全不抱怨是不可能的,时间久了肯定会得心病,
虽然不抱怨是看起来很好,但有些话还是要适当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