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地名研究
山东各地地名的由来

济南市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青岛市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市北区清属即墨县仁化乡,为青岛市辖区之一。
境域变化多次,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
四方区四方区建于1951年,沿用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1994年,青岛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
由原沧口区的8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原崂山区的李村镇(崂山区政府所在地)合并后设置。
黄岛区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划归青岛市,为黄岛区。
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地名调查报告四年级

地名调查报告四年级地名调查报告四年级篇一:地名调查目录教育系统地名调查目录篇二:地名调查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地方特色家乡地名调查学情分析家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那里生活;陌生是因为他们对家乡的历史并不太了解。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物产风光等有一定的了解,从大人口中也获得了某些地名的来历,但对详细内容不甚了解。
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大多是零散的、表面的。
教学目标1.知道“山西”名称的由来,能说出临汾曾经叫过的名字的来历。
2.通过读书交流,能说出两三个地名的命名方式。
3.体会家乡丰富的文化,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称,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样。
能不能说说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名字有什么来历生:我叫×××。
我姓×,爸爸妈妈希望我这颗小苗能在雨水的滋润下快乐的成长。
生:我叫×××,爸爸妈妈希望我讷讷更有雨露的滋润,永远不干枯,以后能取得成功。
生:我叫×××。
以前不叫这个名宁,后来因为那个名宁不好听,又改过好儿个,家人希望我能长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就改名为×××了。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名宁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是出于家人美好的期望,有的出于某种特定的含义。
人名如此,地名也一样。
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地名,他们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板书:家乡名称的来历)二、探究“临汾”名称的来历师:我们的家乡叫什么一起说生齐:临汾师:你还知道临汾的哪些名称啊生:师:谁再来说说生:师: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你知道的地名,还要说清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小组交流临汾市辖区:尧都区侯马市(县级市)霍州市(县级市)洪洞县翼城县隰县汾西县安泽县永和县古县浮山县曲沃县襄汾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蒲县师:好了,刚才老师听见同学们说了许多地名,课前老师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临汾市地图。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古往今来,中国有着无数的地名。
地名的来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今择要介绍如下:1、依山、水命名。
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名称命名,如五台县、牡丹江市、沂水县、微山县。
(2)以山、水配上吉祥语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
(3)以几座山、几条河的首字组成地名。
新泰市,西晋以前曾称“东平阳县”。
晋泰始年间,南城侯羊祜奏本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改县名为“新泰”。
潇湘,古镇名,五代时置,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处潇、湘二水合流处得名。
(4)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
如山西省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云南省因位于云岭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县因县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
位于山水南北两边的,多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如衡阳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阳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阳市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
这一类地名还有蒙阴县、江阴市等。
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
(5)因地处河流的源头而取名,如济源市、沂源县、资源县。
(6)因位于河流的尾闾而命名,如汉口、海门市、河口瑶族自治县。
(7)因靠近水或山而得名,如临沂市、临汾市、临海市、江浦县、溆浦县、淮滨县、滨海县、临朐县、临邛县、临高县。
此外,合川市古称合州,因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之处,1913年改称合川县。
三水市因位于西江、北江汇流处,城临西江、北江、珠江三条河流而得名。
(8)因山脉走向或河流流向的曲折得名。
这一类地名多在山水专名后面或在姓氏后面缀以湾、曲、套、圈、隅、里等字,如河曲、河套、易家湾、苗家曲、王家圈、高里、朱家里庄,有的则直接用两个此类字组成,如圈里。
2、按地形地貌或所处地理位置命名。
如平原县因地势平坦而得名。
大洼县因位于辽河、浑河下游,地势低洼而得名。
云南大理的洱海,以湖形如耳得名。
台湾岛东北部的鼻头角,是伸入海中的小半岛,因形如鼻子尖,故名。
我的家

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是山东省的汉族民间舞蹈。最 初起源于济南商河县,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是汉族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 一种艺术形式。每年的元宵节,是鼓子 秧歌演出活动的高潮日。由于鼓子秧歌 是多人组成,组织严密的一项活动,所 以行动总是那么气势磅礴,让人人心沸 腾!
温泉
自第一股温泉水喷涌而出的那刻起,商 河便与济南在自然与文化上有了更深一 层的融入济 南,南有名泉观赏,北有温泉疗养”的 “双泉时代”悄然开启。来到山东,除 了欣赏济南名泉,现在还可在商河利用 得天独厚的温泉洗浴、疗养、度假。据 悉,建设中的温泉国际项目是商河县发 展史上投资最大、规划建设层次最高
我的家
商河
201314010301 张宗全
地理位置
商河县位于济南市的东北方向,是济南 市的北大门,北望京津,与德州相连, 东接滨州,是济南“北跨战略”的“桥 头堡”,同时,也是省城城市群、“半 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枢纽,对于济南全 盘布局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 东径116°58′-117°26′、北纬 37°06′-37°32′。商河县总面积 1162.68平方千米,
的综合性旅游项目,项目规划包含了温 泉度假区、情境小镇、绿色商住区、 休闲养生区、商务办公区、体育公园六 大板块。
自然地理
商河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商河县境内河 流较多、徒骇河过境南,德惠新河过境 北,商中、商西、商东3条河流纵贯西 北,土马河、前进河横贯东西。商河县 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 温12.3℃,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Fra bibliotek人文地理
温泉生态城市,鼓子秧歌之乡 ,古迹 有古城遗址,东信遗址,梁王冢遗址等。
2013年,济南市生产总值(GDP)为5230.19 亿,人均生产总值(GDP)75254.53元,折合 12151.15美元。从各区县市来看,历下区、 章丘市和历城区生产总值(GDP)领先,商河 县生产总值(GDP)最低;从人均生产总值( GDP)来看,历下区人均生产总值(GDP)为 19426.74美元,位居第一,市中区和章丘市 分列第二、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GDP)分 别为13294.97美元和11397.53美元,商河县 人均生产总值(GDP)最低,为4237.25美元 。截止到2013年,济南市仍有两个区县人均 生产总值(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商河县情介绍

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济南市商河县基本情况(一)概况商河是山东省会济南的北大门,地处黄河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交叉辐射区域,是著名的“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
商河人口61万,版图面积1162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2007年至2009年社情民意调查“党委政府满意率”全市第一;2009年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
(二)资源地热:商河地热得天独厚,地下储量25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79亿立方米,井口出水温度58-62℃.储量大、埋藏浅、温度高、水质优,属医疗保健型地热温泉。
石油、天然气:商河是胜利油田主产区之一。
石油储量5000万吨,石油伴生天然气储量14亿立方米。
管道天然气日供气量40万立方米。
农牧:商河农牧资源丰富,小麦72万亩,玉米85万亩,棉花15万亩,林果30万亩,优质大蒜20万亩,各类蔬菜30万亩;畜禽存栏:猪45万头,牛13万头,羊34万头,家禽563万只。
劳动力:商河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
县职业中专可培训技工2000多人。
依托济南市66所高校和200多家科研机构,可满足各类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产业1.温泉旅游:以温泉服务业基地、济南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着重发展温泉旅游、休闲观光、康体养生等产业。
2. 电子机械:以景陆机电、博瑞路桥为龙头,主要生产电子产品、各类路桥机械。
3. 新能源:以晟朗能源、伽亚能源、力诺新材料为龙头,着重发展光伏和光热产业。
4.纺织服装:以齐鲁宏业、齐鲁化纺、泛洋纺织为龙头,现有50万棉纱锭,年生产各类服装能力为3000万件。
5.农副食品:以万润肉食为龙头,年生猪屠宰量100万头,鸡2200万只。
(四)环境交通:省道248线纵贯南北、316线横跨东西。
京沪高速公路(G2)、德龙烟铁路县内交叉过境。
供水:清源湖水库和丰源湖水库均使用黄河水源。
清源水厂与开源水厂均采用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质供水模式,日供水4万吨。
山东省地名由来

山东省地名由来山东省地名由来摘自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牛汝辰)山东省(Shandong Sheng)简称鲁。
在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
古之所谓山东,泛指崤山、函谷关以东,或指太行山以东。
金设山东东、西二路,山东始为政区之名,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及江苏淮北地区。
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
1 济南市(Ji'nan Shi)位于东经117.0°,北纬36.6°,在山东省中西部。
战国为齐历下邑。
汉置历城县,1930 年设济南市,因其地处济河南岸,故名。
黄河即今大青河,原为济水故道。
章丘市(Zhangqiu Shi)位于东经117.5°,北纬36.7°,在山东省中西部,黄河南岸。
隋置章丘县。
据《三齐记》:章亥妾溺死葬此,谓之章邱。
一说是齐匡章子之墓。
据《尔雅》:谓邱顶上平正者名章邱,章亦平也,1992 年设市。
长清县(Changqing Xian)位于东经116.7°,北纬36.5°,在山东省中西部。
汉置卢县,隋初为长清镇,隋改长清县,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
平阴县(Pingyin Xian)位于东经116.4°,北纬36.3°,在山东省西部,北临黄河。
隋大业年间置干阴县。
因春秋平阴邑而得名,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据《平阴县志》:“禹贡东原底干,而邑在东原之阴”,故名平阴。
济阳县(Jiyang Xian)位于东经117.2°,北纬36.9°,在山东省西北部,南临黄河。
金置济阳县。
因在济水之北,故名商河县(Shanghe Xian)位于东经117.1°,北纬37.3°,在山东省西北部,南临徒骇河。
隋置滳河县,宋改名为商河县。
河在县南,故名。
2 青岛市(Qingdao Shi)位于东经120.3°,北纬36.0°,在山东省东部,西临胶州湾,东南临黄海。
1929 年设青岛特别市,1930 年改青岛市。
基于地理因素山东省行政地名论文

基于地理因素的山东省行政地名研究摘要:地名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可以反应被命名地方的某些自然地理特征,还能反应出区域地理特征。
从地理地貌层面上研究山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地名不但可以统计山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地名的命名特点,还能从侧面反映山东省的地理环境。
关键词:地名;地形地貌;山东省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72-02地名是人类社会出现后才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名也由少而多,由简而繁。
地名学是研究地名的起源、词义及演变的学科。
地名是人民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
对人们而言,地名是一种共同约定的语言代号。
在恢复传承意义的历史地名时,应原地挖掘、原地保护、原地利用,杜绝错位使用,以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文脉[2]。
地名的研究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例如,杨奔、李伯中(2007)对荔浦县地名成因的文化因素研究[3],是从地名生成的原因来分析的。
王际桐(2001)研究了地名的命名原则、方法以及地名的命名规律[4]。
李春平、李红(201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山东省地名的统计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探讨[5]。
目前,对于地名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单独从地形地貌特征来研究某个省份的地名成因的文章还很少。
因此,文章从地形地貌的角度来探讨行政地名的命名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以探讨山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地名的命名与地理景观特征的关系。
一、山东省概况山东,故称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濒临渤海和黄海,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处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是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山地地形较为复杂,西部紧靠太行山,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多是波状丘陵区,平原盆地盘列其间,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击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境内地形多样,其中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山东地名由来

XX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xx 省名由来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
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二、XX 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 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XX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 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 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 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XX。
章丘市公元556 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 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 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 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 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 年改为商河县三、xx 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XX得名。
XX地区昔称胶XX。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 年6 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 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 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一、“商河县”语源简析“商河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hāngh éXiàn”。
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北部偏西。
地处北纬37°06'~37°32',东经116°58'~117°26'。
东邻惠民县、阳信县,西接临邑县,南连济阳县,北靠乐陵县。
面积1162平方公里。
人口59.8万。
县人民政府驻地许商街道办事处,在省会济南北方向90公里处。
为济南市辖县。
商河,始为河流名称,见于《水经》,迄今2000多年。
据载,商河源于杨墟县东(今禹城、齐河两县大部),迳平昌县(今临邑县德平镇)故城南、乐陵县(今城东南大顾家村)故城南、初乡县(今商河县沙河乡)故城南,又东迳富平县(今惠民县东部的桑落墅)故城北,分二水注于海。
因为是一条河流,故在南北朝后期(公元540年前后),“商”字加了水旁成为“河”。
但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因多年沙淤,逐渐干涸,改道南行,先后被讹传为马颊河、笃马河,最后终因多沙而被称之为沙河。
二十世纪末省市县投巨资对沙河进行疏浚,是全市最大的调水蓄水工程,干涸多年的古商河又绿水常流,杨柳垂岸,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既是林果水产养殖基地,也是人们垂钓游玩的娱乐休闲场所,堪称济南北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河流域置河县,是时河县同名并存。
唐《元和郡县图志》载:“河,县北一十五里。
汉成帝鸿嘉四年,河水泛溢为害,河堤都尉许商凿此河通海,故以‘商’字为名”。
但在河沙塞改名之后,河县犹在,故“”字又去掉水旁,复为商河旧名,沿用至今。
《太平寰宇记》、《齐乘》及明、清、民国《商河县志》均有记载。
商河因许商开凿而得名,商河县因置于商河之阳而得名。
许商这位古代良吏,关系着商河县的由来与发展,早在明清及民国时期,人们就以“名宦”载入史册,祀于名宦祠。
进入二十一世纪,富裕了的商河人民更加缅怀这位古代先贤,于2005年春,由商河县民间文化研究会倡议,全县各界与旅居外地的仁人志士踊跃捐款70多万元,为许商塑铜象一尊,矗立在新建广场,寄托着59万商河人的思念,映示出商河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多变,从而鼓舞人们正视困难,励精图治,更启迪和激励全县领导干部为民兴利除害、廉洁勤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商河县政区沿革简况《元和郡县图志》载:“河县本汉县,属平原郡,东汉省。
隋开皇十六年置河县,属沧州,贞观元年属德州,十七年改属棣州”。
时为一个不足千户的六等县。
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河县改为商河县。
明初属济南府,宣德元年(1426年)改属武定州。
清初,商河县复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武定府。
道光十六年(1836)前,将商河县东北部的归化镇划为惠民县。
民国二年(1913年)商河县属岱北道,寻改为济南道。
14年(1925年)改属武定道。
十六年(1928年)商河县直属山东省政府。
二十五年(1936年)隶属第五行政区。
1938年日伪盘距商河县城,1939年7月商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县东北部的韩庙成立,由鲁北行政委员会领属,1940年改属冀南行署第八督察专员公署。
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于1942年9月在商河、惠民两县结合部成立商惠县,属冀鲁边区三专署。
1945年商河县全境解放,恢复商河县建置,属渤海区二专署。
同时,县境变化较大,商河县西南部的孙庵等117个村庄划归临邑县,东南部的三岔口等10个村庄划归惠民县;划入的有临邑县东部的贤圣寺、胡集等30个村庄,惠民县西南部的常庄、翟家、岔道等7个村庄。
1949年改属泺北专署。
1950年属德州专署。
1956年改属惠民专署,同时原德平县撤销,其所属怀仁区及奎台区的南部76个村庄划入商河县。
1958年商河、乐陵两县合并,初称商河县,1960年改称乐陵县。
1961年9月商、乐分治,商河县复属德州专署。
1964年将韩庙公社的樊屯等12个村划归乐陵县,胡集公社的大、小邓家划归临邑县,郑路公社的卢家、史家等6村及潘桥公社的孙家、王家划归济阳县;同时,济阳县的白桥等5村,乐陵县的崔洼等2村,临邑县的张太华、斜庄一并划入商河县。
1990年元月,商河县改属济南市。
商河县归属变化频繁,但县名依旧,县城稳定。
商河县城的始建距今也近1400年。
据史书记载:621年(唐武德四年)筑县城内城,周围三里,辟以四门,垒以砖瓦,上建门楼,东曰明晖,西曰镇远,南曰承恩,北曰拱辰。
1511年(明正德六年),筑外城,周围九里。
其后,由于遭兵燹等多种原因,累毁累修,大都因旧基修缮,至建国前,县城仅存县衙、学宫、城隍庙等几个砖木、土木混杂的小建筑群,县城占地1.13平方公里,6200人。
建国后,县城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八面扩展,高楼毗连林立,已经搭造起商贸、生态、文化于一体的新框架,城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在80000以上。
三、商河县地名语词特征由于商河县历史悠久,村落众多,决定了它丰富的地名文化。
据对商河县以及12个乡镇、1082个自然村的考证分析,具有七个显著特征。
一是古老特征。
商河县因商河而得名,商河又因许商开凿而得名,1400多年来,商河之名历代传承,沿用至今。
1018个自然村中千年以上的338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2.2%;500--1000年的587个,占自然村总数的57.7 %;200--500年的85个,占自然村总数的8.3%;除解放后从老村中分离出的几个新村外,都是200年以上的老村。
二是时代特征。
商河县因历史悠久,土著村落众多,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梁王冢村。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兵燹,瘟疫疾病,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商河县人口急聚减少,村中十室九空,荒无人烟。
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河北等地移民迁入商河,先后落于678个村。
清顺治年间河北武邑、枣强移民迁居商河县,专设一乡管理,故有“七十二官庄”之称,如大官庄、小官庄、李官庄等。
三是地理特征。
商河县古今水流众多,有五条古河故道和七十二洼,形成了它典型的地貌景观,不仅商河县因境内商河而得名,还有87个自然村也以所处地形河、洼、沟、桥、岭为通名,占自然村总数的8.7%。
如宽河、栾洼、河沟、张河湾等村。
四是家族特征。
商河县共有188姓,以姓为村名的457个,占自然村总数的46.6%。
,如张老庄、刘辛庄、宋家等。
其中以族中先人姓名为村名的54个,如张四湖、李大忠、王尔茂等,占自然村总数的5.3%。
同姓村则以方位、大小区别,如东燕、西燕、前邵、后邵、大高家、小高家等。
一村一姓一家族、几村一姓一家族或一村几姓几家族的特点尤为显著。
五是行业特征。
据县志载,明代由南京迁都北京后,商河县成为南北通衢,商贾聚集,手工业作坊悄然兴起,故村名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以店、铺、坊、园、集为通名的自然村有62个,如钱铺、牛铺、油坊、豆腐店等村,占自然村总数的6.1%。
六是宗教特征。
商河民间信奉佛教、道教,寺庙众多。
以寺、庙、庵为通名的自然村有46个,如龙桑寺、玉皇庙、李家庵等,占自然村总数的4.5%。
七是防御特征。
旧时为防御兵匪扫扰,部分村庄筑围扎寨,练兵演武。
不少村庄以城、镇、营、寨、围为名,如棘城、兴隆镇、胡家营、赵家寨等,故商河有“三镇六营一十八寨”之说。
总之,全县自然村名的词语,形象地展现了商河县的历史渊源、地貌景观、家族发展、行业兴起和宗教信仰,鲜明地揭示了商河县丰富的地名文化。
地名实体文化一、深厚的历史文化(一)文物古迹商河的文物古迹虽不很多,但足能佐证历史。
上起商周,下迄现代,都有文物发掘,如商代的纺轮,战国的陶罐、刀币,汉代的红陶兽,唐代的镇墓兽,宋代的古钱币,明代的玉环,清代的瓷器及名人字画等。
其中国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60件,待定文物100余件,一般文物300余件。
境内有古遗址20余处,其中2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古遗址(1)商代芦坊遗址位于郑路镇芦坊村徒骇河北岸,面积300×200米,低于地面5米,出土青铜器、陶器、石器,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商代东温桥遗址位于玉皇庙镇东温桥北,面积400×600米,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等。
(3)齐麦丘古城遗址位于怀仁镇古城村,面积1000×1000米,城墙遗迹可见,西有跑马道,发现石夯、石磨、瓷罐、豆柄、鬲足、陶盆、松叶纹瓦当器物等。
(4)秦汉台子刘遗址位于胡集乡台子刘村。
面积150×150米,台45×45×3.5米,残留大量绳纹筒、几何花纹残砖等。
(5)晚商至汉唐村落遗址位于怀仁镇东信村南,面积100×200米,现有遗址30×27×4.9米。
土质文化层:底为晚商,中为春秋,上为汉唐。
文物有青铜器、石器、蚌器、陶器、青铜剑、双翼铜箭镞、石刀、蚌刀、豆柄、鬲足等。
2、古建筑明福胜寺位于县城西南隅,明成化四年建。
主持和尚泽智与徒弟浩全募缘精铜八千斤,于成化十八年铸成大士文佛,高3米、重2吨,盘坐于大雄宝殿。
木雕释迦、弥勒侧立左右。
此外,县城还曾有文庙、火神庙、马神庙、先医庙、城隍庙、观音庙、真武大帝庙、碧霞元君祠、社稷坛、文昌阁、奎星楼等,现已荡然无存。
3、古墓葬(1)战国梁惠王长子墓冢位于郑路镇梁王冢村,面积200×150米,墓冢40×50×4米,出土物多为鬲足、鬲沿瓦片、石斧等。
(2)小官庄汉墓群位于韩庙乡小官庄,有五座汉墓组成,现存大冢、磨冢、平冢、信家冢,其中最大冢50×55×5米。
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后唐马胤孙墓位于展家乡小孙家村北。
面积8000多平方米,有石人、石兽、石桩、石碑等,拟定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元代古墓位于县城西北角里许,商中河东岸,由前室、中室、后室和左、右耳室组成。
中室壁绘有一车一马,四块墓表分别刻有“徐总管至元二年正月初二日记”、“徐总管之坟”、“张氏”、“妻张氏”。
后室穹隆顶,顶盖为圆形青石,刻有莲花纹,绘有荷花状图案,室壁为墓主图,1人坐,数侍从站于前。
左耳室有甬道。
(5)明刘桢墓位于孙集乡大刘家村,占地十余亩,有石兽、石桩、墓碑,汉白玉质墓碑和莲花碑座。
青石质墓志铭,倪谦撰文、徐世英篆盖、李应桢书丹,拟定省重点保护文物。
(二)历史事件商河县一马平川,草茂粮丰,又因黄河天险,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战国以后,诸侯争霸,多次兵及商河,许多战事发生在此。
1、古代重大战事公元前280年(周赧王姬延三十五年)赵奢率兵攻占齐国麦丘邑(今商河县)。
818年(唐元和十三年),曹华任棣州刺史,淄青刺史之子李师道对曹华任刺史不满,自郓发兵骚扰,兵及商河,“遂破县城,杀戮甚惨”。
曹华率部迎击,杀死李军两千余人,俘虏众人,恢复县治。
1262年(蒙古中统三年)5月,蒙古绪王也只里部至商河境,侵扰居民,践踏禾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