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音乐鉴赏
浅谈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运用

浅谈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运用
《放牛班的春天》是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精心打造的一部传记电影,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位以英国乡村少年作主角的故事。
影片
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穿插在影片最重要的细节和场景中。
①背景音乐:电影中动而又哀怨的管弦乐将影片中的情景表现得淋漓
尽致,随着剧情发展而催动视觉,也让观众完善更加沉醉其中,增加
电影的观赏乐趣。
②人声演唱: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融入了大量的歌曲,主要是由
男孩唱的管弦乐,音色温柔清新,又充满生机,而出演唱歌的男童主
角也用他可爱的嗓音,把这首歌唱出了无比真切动人的效果。
③调色板:作曲家Nicholas Hooper的配乐为电影增色不少,穿插在画
面中的管弦乐,一曲又一曲奏响,随着情节的转折,鼓励、催促、激动,并且在最重要的片段中放置了大量的音乐,令故事更加激动人心。
④装置家具:影片中也有不少装置家具的音乐,有性感华丽的交响乐,也有用弱音散发出的温柔淡淡的钢琴曲,这样的配乐更加把观众带入
电影的情感,一起感受少年时曾经的快乐,并且能够振奋和鼓舞影片
的剧情和节奏。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运用十分棒,大量的音乐和歌曲在影片中不断重复,以背景音乐,人声演唱,调色板,装置家具等方式,配合影片的剧情既可以把影片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也可以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影片的主题和内涵,令观众酸甜苦辣的一段故事更具感染力。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第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赏析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落叶悠扬《Les Choristes》,译为“放牛班的春天”。
朴素流畅的电影里,没有使用复杂的特技,也没有豪华大片电影里华丽的画面,一个小小的微笑,细细的皱纹却让人觉得如此温暖!天籁般的音乐,感人的故事,完美的画面让我感悟到一种心灵上的洗礼与震撼。
在这部清新的电影里,感受最深的,或许就是那完美的音乐的触动,和马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微妙的二元关系的构建。
我想,不管是谁,我们都能感受到灵魂随音乐旋律的波动,导演巧妙地运用音乐作为电影的催化剂,展现了音乐净化灵魂,排解寂寞,放松精神,使人获得一种巨大的享受的作用,对音乐的感受,有人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
”天籁般的童声,让每个人都深深地沉醉其中。
也正是音乐,让池塘之畔的问题少年们找到了他们所喜爱的东西,他们的顽劣、暴力、孤僻、叛逆等等被音乐引导,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抽烟,打架欺负别的孩子,捉弄老师,所有的恣意妄为都是作为对压抑的一种反抗,表示他们的不理解和显示自己的存在,当他们受到鼓励,找到音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填补心灵的空虚的时候,我所感觉到的是每个生命里怀揣的梦想,以及音乐所释放出来的童心,可爱,还有对马修老师的感激之情,音乐让一切变得简单,变得美好。
音乐作为一种润滑剂改变了这所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谩骂和惩罚不再是学生与老师的唯一交流,“犯错,处罚”不再是唯一的手段,老师和学生也可以一起踢球,唱歌。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也并非他们所愿,正如老校工麦神父所说:“真为这些可怜的孩子打抱不平”,“他们也并不是无可救药”。
音乐担负起了这座沟通的桥梁,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灵。
音乐,带来了放牛班的春天,也带来了马修创作的春天,甚至是整座学校的春天。
体罚式教育和诱导式教育。
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教育的两种模式,以校长为代表的体罚式教育法,还有以马修老师为代表的诱导式教育法。
《放牛班的春天》四首原声音乐赏析及歌词_励志歌曲

《放牛班的春天》四首原声音乐赏析及歌词摘要: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接收信息的。
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
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
往往人们对电影中的原声音乐都会印象深刻。
本文以《放牛班的春天》为例,浅析一下电影中的原声音乐。
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曾经说过:“声音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比画面更重要。
我们通过摄影获得的东西充其量是一个平面影像。
是声音与音乐使画面产生了纵向深度,也就是画面的三维。
”可见,音乐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 /黑暗中的方向 /希望之光 /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 /童年的欢乐 /转瞬消逝被遗忘 /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 /生命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这是《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题曲《看看你经过的路上》,这首法文歌是电影中最为流行的一首,至今仍有很多人在演唱。
这首歌曲很好的反映了电影的情节、主旨。
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这部电影。
想到电影的情节。
想到马修,一位落魄的音乐家来到了一所学校,用音乐改变了那里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孩子,自己最后却离开了学校。
想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有着天才般嗓音的莫朗,他的几次演唱让我感到仿佛来到了天堂,那嗓音纯净,清澈,悠长,回荡,仿佛一条来自高原的溪流,流尽了你内心的最深处,把尘世间所有的灰尘全部扫除。
想到很多很多。
这也许就是主题曲的魅力。
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音乐已经不是一种表达手段,也不是强调主题的表现形式,在这里,音乐就是主题!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展现了音乐对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为一部赞美颂扬人性美的音之曲。
欧洲经典音乐剧鉴赏《放牛班的春天》

经典音乐剧欣赏放牛班的春天——来自池塘底的天籁之声《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佩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
这本日记中记录了他们幼年时的一位代课老师克莱蒙•马修用音乐拯救了一群问题孩子们的心灵,并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故事。
故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主人公克莱蒙•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是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并没有得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而仅仅只是成为了一所教养院的代课老师。
这所教养院有一个外号叫做"池塘底"。
这因为在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
他们打架、吸烟、破坏无所不为。
到任之后克莱蒙发现学校的校长总是以残暴、高压的手段来管治这些孩子,体罚、禁闭等现象在这里司空见惯。
性格沉静的克莱蒙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他喜爱音乐,所以他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着的心灵。
故事随着佩诺带来的日记徐徐展开,看着日记的内容,我仿佛回到了当年那所承载着太多无奈地教养院——池塘底。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
故事中的第一次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了学生们的戏弄。
刚进入学校,就有老师被学生打伤,推开教室门看到的是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接着校长出现,教室才恢复了应有的平静。
这些学生本应该接受处罚,然而马修却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
于是在一双双惊愕的目光中他们开始了这段生命的对话。
马修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便是严肃而温暖的一课。
首先,他要求打伤马桑斯大叔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并接受应有的惩罚。
然而当马修看校长以体罚的方式来对待学生时,他意识到可以用其他人性化方式来处置肇事者,那就是去医务室照看马桑斯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马修的善良,他不忍心让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
《放牛班的春天》鉴赏

《放牛班的春天》鉴赏《放牛班的春天》鉴赏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音乐艺术的感觉 (2)2.1 观赏性 (2)2.2 故事性 (3)2.3 具有现场感 (4)第3章音乐的表现形式 (4)2.1 写实性音乐 (5)2.2 表现性音乐 (5)2.3 背景性音乐 (6)第4章小结 (2)一、前言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 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人类最内在的心理感受,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已经不是一种表达手段,也已经不是强调主题的表现形式。
在片中,音乐就是主题!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展现了音乐对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为一部赞美颂扬人性美的音之曲。
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整个剧情起着推动及调节的作用。
音乐有高潮低潮,电影也有高低潮。
当电影达到高潮,配上音乐的高潮,视觉听觉同时达到高潮,从而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也给观众留下震撼,回味无从。
电影音乐能够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 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人类最内在的心理感受,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
所以电影使用音乐表达电影人物内心的感觉是最贴近所需表达的内心,也是观众最容易感觉电影人物的形式。
关键词:音乐、电影、感情、表现形式、音乐艺术的感觉二、观赏性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
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所收容问题孩子的寄宿学校里。
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著名的音乐电影,你有看过《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吗?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的相关内容吧!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赏析“池塘之底”是一所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寄宿学校的名字。
一如其名,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重叠的大门,灰色斑驳的教室以及幽暗闭塞的氛围。
夏丏尊格言:”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
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亦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
在这里,观众看到教育的“理念”:“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设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在这里,有着严格的客人探访条例,只可以在规定时间段亲子见面,其余时间都处于鞭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
拉齐校长,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
曾经是鼓号手的他,也有过梦想与激情,可是面临教育的异化,逐渐将自我的心灵扭曲变形。
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为了晋升和荣誉勋章,他可以不择手段,任意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
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可以把蒙丹送进监狱,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可以解雇马修。
在他眼里,唯有绝对的权威,才能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抑或惩罚消极行为。
他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
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他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纪律改变只是凑巧。
学校的教师个个行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
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
在他们眼里,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这几乎成了职业习惯,或者说思维定势。
《放牛班的春天》四首原声音乐赏析及歌词

《放牛班的春天》四首原声音乐赏析及歌词导读:本文是关于《放牛班的春天》四首原声音乐赏析及歌词,希望能帮助到您!摘要: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
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
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
往往人们对电影中的原声音乐都会印象深刻。
本文以《放牛班的春天》为例,浅析一下电影中的原声音乐。
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曾经说过:“声音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比画面更重要。
我们通过摄影获得的东西充其量是一个平面影像。
是声音与音乐使画面产生了纵向深度,也就是画面的三维。
”可见,音乐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 /黑暗中的方向 /希望之光 /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 /童年的欢乐 /转瞬消逝被遗忘 /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黑暗中的方向 /希望之光 /生命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这是《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题曲《看看你经过的路上》,这首法文歌是电影中最为流行的一首,至今仍有很多人在演唱。
这首歌曲很好的反映了电影的情节、主旨。
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这部电影。
想到电影的情节。
想到马修,一位落魄的音乐家来到了一所学校,用音乐改变了那里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孩子,自己最后却离开了学校。
想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有着天才般嗓音的莫朗,他的几次演唱让我感到仿佛来到了天堂,那嗓音纯净,清澈,悠长,回荡,仿佛一条来自高原的溪流,流尽了你内心的最深处,把尘世间所有的灰尘全部扫除。
想到很多很多。
这也许就是主题曲的魅力。
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音乐已经不是一种表达手段,也不是强调主题的表现形式,在这里,音乐就是主题!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 ,展现了音乐对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为一部赞美颂扬人性美的音之曲。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在音乐中体现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的经典法国电影。
影片通过精心设计的视听语言和音乐运用,展现了一个关于音乐、教育和人性的感人故事。
本文将从视听语言和音乐运用两个方面来浅析这部影片。
视听语言是电影中通过画面和声音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方式。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使用了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来呈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
在片中,当教师克莱蒙·马修先生来到潘托兰男子少年管乐队时,他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学生沉迷于放牛和打架,而对音乐一无所知。
这一场景通过对比明显的画面和声音来突出学生们的无知和粗野,使得教师对这个学校的处境和学生的状态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痛心。
除了对比明显的视听语言,影片还使用了细腻而具有韵律感的视听语言来表现音乐的魅力和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在学生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克莱蒙·马修先生用丰富而具有节奏感的镜头语言来表现学生们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
在学生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导演使用了快速切换的画面和声音来表现学生们快乐、兴奋的心情,画面上的镜头语言和音乐运用将学生们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也跟着产生共鸣。
音乐运用是电影中通过音乐来烘托气氛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运用是整个电影的灵魂所在。
影片使用了多种多样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和重要情节的点缀,这些音乐不仅使得画面更加有层次和深度,同时也使得观众对影片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体验。
在该影片中,音乐的应用是多样的,既有古典音乐,也有当时流行的音乐。
在学生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导演选择了许多著名的古典音乐来烘托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教师的崇敬。
这些古典音乐不仅通过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烘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动人和感人。
在音乐运用方面,《放牛班的春天》中还使用了丰富的声音效果来烘托音乐的魅力和学生们对音乐的真挚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鉴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美学鉴赏---探究《放牛班的春天》的音乐美【摘要】: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面蕴含了很多美的东西,尤其是其中的音乐,本论文主要围绕电影的音乐美展开,围绕电影的音乐进行美的鉴赏,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动人之处。
【关键字】:音乐美鉴赏作用动人之处
【正文】:
看了很多电影,但是尤其喜欢《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该电影讲述了世界着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付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整部电影以回忆的形式展开。
电影的内容很饱满,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人们的内心经历了战争的创伤,特别是孩子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电影中的故事对于人们有很大的教化和感染作用,对于心灵的启迪和激励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部电影以它独特的魅力给观影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从内容,从它本身的故事剧情,从它的拍摄角度,从它的手法还是从它的音乐,从它要表达的主题,都体现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之中有太多美的东西,例如音乐美、情感美、主题美、人物美、内容美等等。
无论从什么点来说,这部电影都做得很好,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只要听到这部电影的音乐,很多电影里的场景就会浮现在脑海,下面我就对这部电影的音乐进行赏析。
好电影所带来的震撼的力量可以在内心激荡许久,当世界变得越来越现实,这激荡变得弥足珍贵。
我喜欢法国片主题音乐这种含蓄而美好的表达,戏不是做出来的,也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彼时彼刻,你就身处其中,成为那人,并与之共度一生。
你不必懂法语,音乐是共通的语言,一曲一词中,马修渐渐的被孩子们接受了。
音乐是一种以和谐的、有组织的乐音形成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门类。
电影中音乐的美体现在很多地方,不仅是人文主义色彩之美,还有很多值得研究。
首先,该影片在形式上运用了合唱的形式。
音乐中的合唱表演形式要达到优美、和谐、统一的音响效果,不仅要求音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更强调创造音乐的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统一与平衡。
合唱是一种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艺术化体现,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让歌者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价值观等不断得到更新与重塑,也充满了歌者与指挥、歌者与创作者、歌者与歌者之间情感的互动。
影片中的每一首歌曲都用不同的素材不同的音乐语汇,以天籁般的童声见证了孩子们的每一个转变,同时将音乐的和谐与人的和谐诠释到了最完美的境界。
电影中很好地运用了合唱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对于孩子们的感染力,体现了音乐的凝聚力,使孩子们的性格和处事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同时,也正是电影充分展现了合唱的美,才致使电影之后合唱在法国又掀起了热潮,它的旋律是美的,演唱的形式也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以至于电影之后法国的合唱也逐渐繁荣向上。
其次,从音乐本身内容而言,该影片不仅显示了音乐对于人的教化作用,也显示了音乐对于人性美的渲染。
电影中孩子们的思想及行为是在马修教他们音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音乐对于他们心灵的洗涤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尤其童声合唱犹如天籁般浸入每个观众的心灵深处,让观众深深感动。
那些在被称为“池塘之底”的班级里的存在着各种问题学生,虽然都有着难以驯服的性格,但是却都有着同样让人同情的点,面对音乐,他们都被感化了,马修被迫离开学校的时候,飞出的纸飞机及天空中回荡着的合唱就充分体现着音乐的感染力。
因为音乐,孩子们对于马修态度的变化,以及马修原谅孩子们的过失并用音乐走进他们体现了孩子们的善良及马修的人文主义的关怀和人性之美。
影片中出现的几首歌都很符合场景的发展,歌词简单,但是却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体现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希望。
这些感情在每一句歌词中都显得特别温馨,给人的心灵带来一些安慰和鼓励。
例如其中《荣耀之巷》中的“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体现了孩子们的不幸遭遇,但是歌词也表达了对于他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未来的希望。
片尾马修被迫离开学校,孩子们用纸飞机为他送行的时候响起的歌曲《风筝》的歌词“空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往大海/飘向高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呐/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纯真的爱啊/循着你的轨迹/飞翔”表现了马修对于孩子们的爱,是他对于孩子们的希冀,希望他们能够像风筝一样自由地飞翔。
最后,从音乐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来说,无疑是将影片的审美提高了一个层次。
音乐贯穿影片始终,是故事发展的纽带,也是孩子们发生转变的线索,音乐使整部影片的结构更加紧凑了。
而且温情怀旧的影片风格充分展示和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本格调与节奏。
音乐的变换,从初夏到寒冬,随着节气的变化和影片叙事时间的推进,音乐也随着相应变换,逐渐消融孩子们冰封已久的顽灵,使得影片在情感上随之变得明朗而欢快,这些变化因为音乐的恰到好处而显得自然流畅。
贯穿该片始终的美妙音乐多次适时地穿插在了故事情景之中,同该片主题音乐一起映照整部电影的主题。
在该片剧情的启发上,音乐也起到了渲染主题的重要功效。
在影片的开端,音乐家的演奏正式拉开了剧情帷幕,助理老师马修平和单纯的音乐释出了温晴,并叩开野孩子们心智之门,将他们引向了声名鹊起的合唱团锦绣前程。
这就充分展示出了音乐细节对于电影的巨大影响力,从而以小见大,音乐使整部影片更加完美了。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的音乐为影片的成功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一部好的影片如果能够有好的音乐,就能够相得益彰了。
整部影片因为音乐的成功也更加精彩了,人物的形象以及其中的人文主义情怀也更加深入人心。
音乐的美于无形中给了人们很多启发,用音乐讲故事,远比单纯的讲故事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