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卫生

合集下载

食品生产中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规范

食品生产中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规范

食品生产中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规范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遵循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本文将介绍食品生产中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环境卫生要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保持生产环境的卫生非常重要。

以下是在食品生产中应遵循的环境卫生要求:1. 生产车间、仓库和办公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清扫、消毒,并且保持通风良好。

2. 生产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无留存物,以避免交叉污染。

3. 垃圾分类处理,定期清理垃圾桶,并使用密封的垃圾袋进行垃圾收集和处理。

4. 应设立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和干手纸,员工在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必须洗手,并且不得佩戴手饰。

二、食品接触材料和容器的卫生要求食品接触材料和容器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安全。

以下是食品接触材料和容器的卫生要求:1. 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杜绝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材料。

2. 食品接触容器应保持清洁无害,日常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和消毒。

3. 应定期检查和更换食品容器的密封垫,以确保密封性能。

三、员工健康和卫生要求食品生产企业的员工健康和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员工健康和卫生的要求:1. 员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并定期向企业提供体检报告。

2. 员工在进入生产区域前应更衣,穿戴符合卫生标准的工作服和劳动保护用品。

3. 员工应戴着发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降低食品污染的风险。

4. 员工在进入生产区域前必须洗手,并在生产过程中的需要时经常洗手。

四、生产工艺和操作程序食品生产的工艺和操作程序对于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生产工艺和操作程序的要求:1. 所有生产操作必须按照制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2. 食品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加热处理,以确保食品中的微生物得到有效杀灭。

3.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卫生状况。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
4.照射量: 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的全部电子(包括正、负 电子)被空气所阻止时,在空气中所产生离子的总电荷 值,叫做照射量(exposure dose)
34
(二)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radionuclide of food )
1. 分类:天然放射性核素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宇宙射线的粒子与大气中的 物质相互作用下产生,主要有14C,3H
(3)塑料中添加的有些助剂可向食品中迁移,因而对人 体可能具有毒害作用。
塑料中使用的助剂有增塑剂、稳定剂、爽滑开口剂、着色 剂、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抗静电剂、填充料等。
添加剂 增塑剂
增塑剂 稳定剂 催化剂
残留物
毒性作用
邻苯二甲酸酯类
雌性激素的特征和抗雄性 激素的生物效应
己二酸二己酯[DEHA] 致癌作用
吸收剂量是电离辐射给予物质单位质量的能量,是辐射作用于物质引 起各种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于辐射类型不同,同一物质吸收相同的 剂量,引起的变化却不等同。
辐射因子品质与辐射引起的电离密度有关
3.放射性活度: 在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
发生核跃迁(衰变)的数目,叫做放射性活度 (radiation activity),也叫做放射性强度
另一类是地球形成时就已存在的核素和它们的衰变 产物,如238U,235U(铀),232Th(钍)三个反射 系和40K,87Rb(87铷)
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 食品天然放射性本底:
是指自然界本身固有的,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电离 辐射水平。它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和环境中的放射性核 素。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本底取决于天然放射性污染的机 会规律和生物富集作用。
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26Ra Hf=1.6×103 年, 在体内与Ca 代谢类似,体内蓄 积于骨骼中,粪便排出。属极毒性放射性核素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参考了欧盟《关于拟用于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的良好生产规范》(2023/2006/EC)、GB/T 23887-2009《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与GB19304-2003《定型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采购、加工、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企业。

本标准也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中可能直接接触食品的组件的生产企业。

2术语和定义2.1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包括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层。

2.2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3通用准则3.1 生产全过程及最终产品不得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食品感官特性。

3.2 生产全过程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法规,并在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原辅料的使用量。

为达到以上目的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具体要求。

3.3 企业经营者应建立、实施并遵守有效的文件化的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并充分考虑人员及其知识技能、生产场所和设备等生产要素。

原辅料应根据预先制定的规范进行筛选,各类生产操作应按照预先制定的相关规范进行。

4厂区环境4.1 厂区应与有毒有害源保持相应的规定距离。

4.2 厂区内外环境应整洁、卫生,生产区的空气、水质、场地应符合相应生产要求。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导言:食品卫生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需要制定和执行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一、食品生产场所的卫生要求食品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食品生产场所应符合以下要求:1. 卫生区域划分:将食品生产区域与非食品生产区域进行分隔,以防止交叉污染。

2. 清洁设施和设备:食品生产场所应配备清洁设施和设备,包括洗涤设备、消毒设备等,以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3. 建筑和装修材料:食品生产场所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应符合食品生产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4. 通风和照明:食品生产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施,以维持空气新鲜和充足的光照。

5. 废弃物处理:食品生产场所应建立科学的废弃物处理系统,确保废弃物不对食品产生污染。

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1. 工作人员卫生要求:食品生产场所的工作人员应佩戴干净的工作服,戴好帽子和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不得患传染性疾病。

2. 食品原料卫生要求: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应具备食品安全认证,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原料。

3. 食品加工过程卫生要求: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环境的卫生状况,保持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4. 食品贮存和运输卫生要求:食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5. 食品包装卫生要求:食品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包装过程中应注意卫生控制,避免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

三、员工卫生培训和证书要求为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员工卫生培训和持证上岗是非常重要的。

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卫生培训,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学习正确的卫生操作方法,并持有相关的卫生培训证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二、课程的性质及定位1.课程性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科目,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包括相互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2.课程定位本课程处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在第三学期开设,其前续课程有《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后续课程有《预防医学实用技术》。

围绕本专业面向基层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本门课程定位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以增强人群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具体分析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为从事个体和人群营养指导和食品安全等职业岗位任务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课程设计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人才培养要求,将所学内容分为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本课程采用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学习与创新、学习与岗位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提升学生职业成就感;培养膳食指导中耐心和责任心职业精神;关注家人饮食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构建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具有服务于人群的健康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营养素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食源性疾病及食品污染;2.熟悉各类特殊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营养需求、公共营养措施、食物中毒调查处理;3.了解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二)职业技能(能力)目标1.能对食物中主要营养素和有害物质进行测定;2.能熟练开展人群营养调查与分析评价;3.能进行不同人群食谱编制;4.能够对人群及各类特殊人群开展营养指导;5.能熟练开展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

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年11月26日卫生部令第8号发布施行)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的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接触食品的各种塑料食具、容器、生产管道、输送带、包装材料等,及其所使用的合成树脂和助剂.第三条各加工、销售及使用上述塑料制品的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合成树脂及加工塑料制品应符合各自的卫生标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不得经营和使用。

第五条酚醛树脂不得用于制做食具、容器、生产管道、输送带等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第六条凡生产塑料食具、容器、包装材料所使用的助剂应符合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要求。

第七条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

食品用塑料制品必须在明显处印上”食品用”字样。

第八条凡生产塑料食具、容器、包装材料及其原材料的单位,必须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认可方可进行生产。

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有毒化学品的污染,生产厂不得同时生产有毒化学物品。

第九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常及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十条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五)容器产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1。

发证产品范围本审查细则适用于聚酯(PET)无汽饮料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热罐装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聚乙烯吹塑桶、软塑折叠包装容器、塑料防盗瓶盖、塑料奶瓶、塑料饮水杯(壶)、塑料瓶坯等。

尚未纳入本审查细则的其它容器产品,增补时另行规定。

2. 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工艺控制申证企业应制定生产流程,并制订相应的程序文件。

2。

1 基本生产流程原材料挤出、吹塑或注塑、拉伸、吹塑(一次成型或二次加工)检验包装注:对购置半成品加工成品的企业,仅制定本企业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流程和程序文件.2.2 关键工艺控制企业应对以下关键控制环节制定操作程序:2.2。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研大纲考试要求:《农业综合知识三》主要考查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考生对食品成分及有害物质的分析能力、对食品营养及安全情况的认知能力。

考试内容《食品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一、食品分析的性质和作用二、食品分析的任务和内容三、食品分析的学习主意四、食品分析主意的挑选与采用的标准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一节样品的采集一、样品的采集二、样品的分类三、采样的普通主意四、采样的要求与注重事项第二节样品的预处理一、样品的预处理的目的与要求二、样品预处理的主意第三章食品分析中的质量保证第一节分析数据的质量一、误差二、不决定度三、误差和不决定度四、如何提高分析结果确实切度,减少不决定度;第二节分析测试中的质量保证一、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二、实验室外部质量保证三、质量控制图四、实验室认可。

第四章实验主意评价与数据处理第一节实验主意评价一、评价指标二、实验结果的检验第二节实验数据处理一、分析结果的表示二、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测定结果的校正。

第五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第一节概述一、物理检测的意义二、物理检测的内容和主意。

第二节物理检测的几种主意一、相对密度法二、折光法三、旋光法。

第六章水分及水分活度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水分的存在状态二、测定主意三、水分的测定的意义第二节水分的测定一、干燥法二、蒸馏法三、卡尔-费休法四、其他主意第三节水分活度值的测定一、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意义二、水分活度的测定主意第七章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第一节灰分的测定一、概述二、总灰分的测定三、水溶性灰分四、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五、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第二节几种重要矿物元素的测定一、概述二、钙的测定三、铁的测定四、碘的测定五、磷的测定第八章酸度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酸度的概念二、酸度的测定三、食品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分布第二节酸度的测定一、总酸度二、pH的测定三、挥发酸度的测定第三节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一、概述二、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主意简介三、气相色谱法四、高效液相色谱法五、离子交换色谱法六、酮酸的薄层色谱法第九章脂类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食品中脂类物质和脂肪含量二、脂类物质的测定意义三、脂类的测定第二节脂类的测定主意一、索氏提取法二、酸水解法三、罗紫—哥特里法四、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五、其它主意第十章糖类物质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糖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二、食品中糖类物质的分布及含量三、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的意义四、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主意第二节可溶性糖类的测定一、可溶性糖类提取和澄清二、还原糖的测定三、蔗糖的测定四、可溶性糖类的分离与定量第三节淀粉的测定一、酸水解法二、酶水解法三、其他主意四、淀粉其他性质的测定第四节粗纤维的测定一、粗纤维的测定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第五节果胶物质的测定一、称量法二、咔唑比色法第十一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第一节蛋白质的定性测定一、蛋白质的普通显色反应二、复合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第二节蛋白质的定量测定一、凯氏定氮法二、双缩脲法三、紫外吸收法四、福林-酚比色法五、考马斯亮蓝燃料比色法六、燃料结合法七、水杨酸比色法八、红外光谱法九、BCA法十、比浊法十一、杜马斯法第三节蛋白质的末端测定一、N-末端测定二、蛋白质及多肽C-末端测定及序列分析第四节氨基酸的定性测定一、氨基酸的普通显色反应二、个别氨基酸的显色反应第五节氨基酸的定量测定一、氨基酸的普通定量测定二、个别氨基酸的定量测定第六节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一、薄层色谱法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三、气相色谱法四、液相色谱法第十二章维生素的测定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二、比色法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三、胡萝卜素的测定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一、维生素B1的测定二、维生素B2的测定三、维生素B6的测定四、维生素C的测定第十三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三、食品添加剂检测主意第二节几种甜味剂的检测一、糖精钠的检测二、其他几种甜味剂的检测第三节几种常用防腐剂的检测一、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检测二、其他防腐剂的的测定第四节发色剂的测定一、亚硝酸盐的检测二、硝酸盐的检测第五节漂白剂——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二、蒸馏滴定法三、离子液相色谱法第六节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一、薄层层析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第十四章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测定第一节元素的提取与分离一、螯合萃取原理二、螯合反应与亲水性三、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四、萃取平衡与条件第二节几种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溶剂萃取比色法第三节砷、硒、氟的测定一、砷的测定二、硒的测定三、氟的测定第十五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第一节概论一、有害物质与有毒物质的概念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及来源三、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须要性第二节食品中有害物质常用的检测主意一、薄层色谱法二、气相色谱法三、高效液相色谱法四、质谱法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六、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第三节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检测一、有机氯的测定二、有机磷的测定三、氨基甲酸酯的检测第四节食品中兽药残留及其检测一、兽药残留的种类与危害二、兽药残留检测举例第五节食品中源于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及其检测一、主要的食品包装材料及其有害物质的种类二、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第六节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及其检测一、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及检测主意第七节食品中其他有害物质及其检测一、氯丙醇的检测二、二噁英的检测《食品安全学》部分1 绪论1.1 标准与规矩概述1.2 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1.3 食品标准与规矩的研究内容与学习主意2 标准化概述2.1 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2.2 标准的分类体系2.3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2.4 标准起草编制的要求与主意3 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3.1 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与特点3.2 食品的基础标准3.3 食品的产品标准3.4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3.5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标准3.6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3.7 其他食品相关标准4 食品企业标准体系4.1 食品企业标准制定规范4.2 食品企业标准中指标决定的主意和根据4.3 企业标准编制及修订范例5 我国食品法律规矩体系5.1 我国的食品法律规矩体系概述5.2 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安全法立法概述5.3 产品质量法5.4 食品监督管理与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5.5 进出口食品监督管理5.6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5.7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8 食品生产经营的其他法律规矩6 国际食品标准与规矩6.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6.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6.3 欧盟食品标准与规矩6.4 美国食品标准与规矩6.5 其他国家食品标准与规矩7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7.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AHCCP)7.2 食品的良好生产规范(GMP)7.3 卫生标准损伤程序(SSOP)7.4 质量管理体系(ISO)7.5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7.6 危害食品召回制度8 食品产品认证8.1 食品产品认证概述8.2 国家免检产品认证8.3 绿色食品认证8.4 有机食品认证8.5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6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食品卫生学》部分绪论一食品安全学的概念和任务二食品安全学的历史三食品安全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科分支食品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及食品中的添加剂;食品安全型的评价;食品企业、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和食品卫生的标准、规矩的规定。

食品安全培训 食品加工与储存的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培训 食品加工与储存的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培训食品加工与储存的卫生要求食品安全培训:食品加工与储存的卫生要求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加工与储存的卫生要求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食品加工和食品储存两个方面,探讨食品安全培训中的卫生要求。

一、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是确保食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以下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1. 原料卫生食品加工的第一步是选择和采购原料。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来说,选择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材料至关重要。

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检测合格。

此外,对于易受污染的食材,要做好清洗和消毒处理。

2. 人员卫生食品加工的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每天进行洗手、穿戴专用工作服、戴帽子等。

操作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培训,了解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 器具设备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和设备应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

特别是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器具,如刀具、切菜板等,应每次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4. 加工间环境卫生食品加工间应保持干净整洁,没有杂物和垃圾堆积。

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无尘、无害虫的环境。

二、食品储存的卫生要求食品储存的卫生要求是确保食品在存储过程中不受细菌、霉菌等污染,保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食品储存过程中的卫生要求:1. 贮存环境卫生食品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储存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要适宜,避免食品因受潮发霉或因过高温度变质。

2. 包装材料卫生食品储存中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确保包装材料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包装材料应密封良好,避免外界细菌和异物进入。

3. 整理摆放食品储存时,应分类整理,防止不同类别的食品交叉污染。

同时,食品应摆放整齐,避免受潮和撞击。

4. 定期检查食品储存后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发现食品有异常气味、颜色变化等,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铝 • 在盐、酸、碱作用下易腐蚀变黑;勿强刷洗及
目 录
长时间盛食品。 铁 • 易氧化生锈但毒性极低;覆盖珐琅或镀铬后用 做食具。 不锈钢 • 强抗腐蚀能力,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看一看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陶瓷制品中含铅也是长期以来制作工艺中 无法避免的问题,其中尤以釉上彩和其他劣质 产品为最。人们长期使用这些餐具盛放醋、酒、 果汁、蔬菜等有机酸含量高的食品时,餐具中 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溶出并随食品一起进入人体 蓄积,就会引发慢性铅中毒。
课 后 作 业
B 1. 下列最广泛使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是( ) A聚乙烯塑料 B聚丙烯塑料 C聚氯乙烯塑料 D聚苯乙烯塑料
目 录
2. 下列最不宜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类型是(C ) A聚乙烯塑料 B聚丙烯塑料 C聚氯乙烯塑料 D聚苯乙烯塑料
通过比较学习,熟练掌握食品塑料包 装的选择; 生活中及烹饪经营中严格使用符合卫 生包装,保证消费者健康。
目 录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连线题:将下列包装材料与其可能的卫生问题连线
新 课 讲 授
课 堂 小 结
塑料 橡胶 纸张 金属 彩色陶瓷
选择题:
添加剂毒性 不耐热耐油 荧光剂、增白剂的毒性 铅中毒 生锈等
耐酸碱、不易变型加工性 能好;易分解老化、不耐 热耐油
毒 性 极小或无毒
应 用 奶瓶、水桶 薄膜、食具 广泛使用
本 课 小 结
聚丙烯
课 堂 练 习
极小或无毒
聚氯乙烯
辅料具毒性
具毒性 异味
不易用于食品 糖果盒子 一次性快餐盒
目 录
聚苯乙烯
质地脆易破裂、不耐热 耐油、易变型、挥发性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课 堂 练 习
• 铝制器皿生铝锅杂质较多,炒菜时会产生微 量铝元素;长期使用熟铝制品会导致人体对铝摄 入的过量,影响幼儿、少年智力发育。 • 铅锡器皿不少人喜欢用铅锡合金做的壶泡茶、 热酒,这种壶铅含量在90%以上,加热后铅即 溶于酒、茶中,饮用这种酒、茶会出现慢性中毒。
目 录
第二章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看一看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 铜制器皿:不常使用时易生绿色铜锈,铜锈 有毒,可严重损害血管、神经、肝、肾,引起胃 肠道、食道、口腔黏膜糜烂;铜质器皿与醋不宜 长久接触,否则会产生铜绿。铜绿是一种毒物质, 人体吸收后表现为溶血,少尿、休克、中枢神经 抑制等,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看一看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包烧饼的纸袋渗油厉害,主要因为它不是 包装食品的专用纸张。而且,渗油会造成油墨 污染食物——印这种纸袋的油墨一般都是比较 差的工业油墨,含苯,长期食用会对健康构成 威胁,甚至致癌。_x001D_
课 堂 练 习
看一看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美国政府卫生机构最近发布报告说:动物实 验显示,塑料瓶中通常含有的化学物质双酚 A(BPA)可能会引发癌变和其他功能紊乱。BPA广 泛应用于婴儿奶瓶、光盘、食品容器等塑料制品 制造。美国一些议员呼吁政府重新审视BPA的安 全性。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四、塑料包装材料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塑料包装表面污染物 2. 塑料包装材料本身的有毒残留物迁移 3.包装材料回收或处理不当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四、塑料包装材料的卫生
新 课 讲 授
塑料类型 聚乙烯
高压聚乙烯 低压聚乙烯
特 点 易溶于油脂 制品耐煮沸 透明、可燃、防潮、 耐热耐油但易老化
五、其他包装材料的卫生 微生物的分类
新 课 讲 授
材料种类
主要卫生问题及其应用
橡胶 包装纸 陶瓷制品 金属制品
• 所含添加剂的毒性及致癌问题;食品用橡胶 采用低毒或无毒原料。
• 纸原料不洁霉变带菌,含荧光增白剂、或油墨致 癌;使用食品专用纸。 • 彩釉中含铅、镉等重金属毒物;勿长期盛酒类及酸 性食物。
看一看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有关部门对奶瓶奶嘴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查 发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异味、杂质明显、开 水浸泡后严重变形等质量问题十分严重,不合格 产品占到抽样总数的36%。_x001D_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一、食品包装材料的要求
1、保护商品质量和卫生 2、不损失原始成分和营养 3、方便贮运 4、促进销售 5、提高货架期和商品价值
向安全、轻便、美观、经济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第七节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二、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
1.不能向食品中释放有害物质 2.不与食品中成分发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