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中考题(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全六册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

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 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 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 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 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 石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 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 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 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 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 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 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 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 事耶? 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 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 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 三》)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 __ 乙文: __ 4.甲文示例: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 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分) 乙文示例: (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 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 的,所以画错了。(1分)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 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分 ) (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 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年齐齐哈尔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8题,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哂笑(xī)狩猎(shǒu)挑衅(xìn)奄奄一息(yǎn yǎn)B.拮据(jù)慰藉(jí)狡黠(xiá)混为一谈(hùn)C.绽开(zhàn)嫉妒(jí)炽热(chì)鳞次栉比(zhì)D.蜷曲(juǎn)迸射(bìng)刹那(chà)潜移默化(qián)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3分)飘过,留下圈圈年轻。

我从人生这条时而平坦时而奇岖的道路上走过,留下的是对自己的喝彩。

为自己鼓动,采摘成功的果实!(1)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2)在文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1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5.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分)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

6.应用文修改。

(4分)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存在四处错误,请改正。

通知我校定于本周五下午举行七年级学生“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希望七年级每班选派五名代表按时参加。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

七下语文《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分)(1)阅.十余岁()(2)竟.不可得()(3)转转不已.()(4)据理臆断..()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写到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阅读选文,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4分)1.(4分)(1)经过,经历(2)终了,最后(3)停止(4)主观地判断2.(4分)(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3.(4分)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话僧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齐齐哈尔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8题,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哂.笑(xī)狩.猎(shǒu)挑衅.(xìn)奄奄..一息(yǎn yǎn)B.拮据.(jù)慰.藉(jí)狡黠.(xiá)混.为一谈(hùn)C.绽.开(zhàn)嫉.妒(jí)炽.热(chì)鳞次栉.比(zhì)D.蜷.曲(juǎn)迸.射(bìng)刹.那(chà)潜.移默化(qián)【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解答】A.“哂笑”应读作“shěn xiào”,“狩猎”应读作“shòu liè”;B.“拮据”应读作“jié jū”,“藉”是多音字,可读作“jiè,jí”,此处应读作“jiè”;C.正确;D.“蜷曲”应读作“quán qū”,“迸射”应读作“bèng shè”.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3分)下圈圈年轻。

我从人生这条时而平坦时而奇岖的道路上走过,留下的是对自己的喝彩。

为自己鼓动,采摘成功的果实!(1)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2)在文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1分)【考点】常见易错字;标点符号.【分析】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以及标点符号.解答时除了要能把词语书写正确,还要用正楷书写准确无误,做到横平竖直,一笔一划.【解答】(1)“莲”是“莲花”的“莲”,所以写作“涟漪”,“崎岖”是指山路崎岖,所以应该写作“崎”.(2)“春风从湖面上走过,留下浅浅莲漪;阳光从云层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间飘过,留下圈圈年轻.”是排比句,所以此处应是分号.答案:(1)“莲”改为“涟”“奇”改为“崎”(2);【点评】本题考查的字形比较容易,只要平时阅读时多留意,对形近字的异同了如指掌即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河中石兽》中考试题汇编

《河中石兽》中考试题汇编

SHZXZX《河中石兽》中考试题汇编整理编辑: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理解(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2017年乌鲁木齐市)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参考答案』1.B2. (6分)(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2分)SHZXZX (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分)3.(4分)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2017年株洲市)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中考语文试卷河中石兽

中考语文试卷河中石兽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河中石兽狂风暴雨骄阳似火B. 瞒天过海雪中送炭美中不足C. 老态龙钟妙手回春莫名其妙D. 河畔垂柳青丝万缕桃红柳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B. 由于最近天气原因,导致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C. 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D.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赢得了第一名,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3. 下列词语中,与“悬”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悬崖B. 悬念C. 悬赏D. 悬殊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B. 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像眼睛一样。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看。

D. 小明很聪明,像个小机灵鬼。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好的是()A. 这个公园风景优美,绿树成荫。

B. 这个公园的风景美极了,绿树成荫。

C. 这个公园风景优美,绿树成荫,令人陶醉。

D. 这个公园的风景美极了,绿树成荫,令人陶醉。

二、填空题6. 《河中石兽》这篇文章讲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要轻易放弃。

7. “石兽”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8. 文章中提到“河中石兽”的形状是__________,颜色是__________。

9. 文章中提到“河中石兽”的来历是__________。

10. 文章中提到“河中石兽”的传说故事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要概括《河中石兽》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2. 请简要分析《河中石兽》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13. 请简要说明《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

14. 请简要说明《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在人物描写上的特点。

15. 请简要说明《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四、作文题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河中石兽》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棹.数小舟棹:划(船)B.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C.渐激.渐深激:猛烈D.转转不已.已:停止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石兽于.水中能谤讥于.市朝B.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C.至石之.半久之.,目似瞑D.如其.言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寻.十余里无迹未果,寻.病终C.是.非木柿斯是.陋室D.求之下流,固.颠汝心之固.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二石兽于.水中所欲有甚于.生者B.以.为顺流下矣策之不以.其道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夫子为.动D.然则.天下之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B.文章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结局,悟出了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C.打捞石兽时,寺僧考虑不周,老河兵空谈事理,唯有讲学家提出切合实际的理论。

D.文章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竟.不可得竟: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如是再啮.啮:冲刷D.如.其言如:依照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求之于.上流万钟于.我何加焉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C.其.反激之力安陵君其.许寡人D.不亦颠乎.不亦说乎.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寺僧凭借经验,忽而在原地打捞,忽而去下游寻找,代表的是一种不经过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
(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

(共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阅十余岁阅:___ (2)竟不可得竟:___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1分)
山门圮于河
13.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
(2)众服为确论。

译文: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分)
答: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答:
(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 题。

(共11分)11. (1) 阅:经过,过了(2) 竟:终于,到底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2. 山门/圮于河评分说明:(1分)
13.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亊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评分说明:(4分)毎小题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主要内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评分说明:(2分)笫一问1分,笫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