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精华教程真题解析药剂第四章(1)
执业药师精华教程真题解析药剂第二章(4)

例2.含低共熔物成分的散剂(痱子粉)处方:滑石粉67.7% 水杨酸14% 氧化锌6.0% 硼酸8.5%升华硫4.0% 麝香草酚0.6% 薄荷脑0.6% 薄荷油0.6%樟脑0.6% 淀粉10%制法:先将麝香草酚、薄荷脑和樟脑研磨形成低共熔物,与薄荷油混匀,另将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淀粉、滑石粉共置球磨机内混合粉碎成细粉,过100~120目筛。
将此细粉置混合筒内(附有喷雾设备的混合机),喷入含有薄荷油的上述低共熔物,混匀,过筛,即得。
注解:①本品中麝香草酚、薄荷脑、樟脑在混合时发生低共熔,在本处方的制备工艺中利用此现象,以便将它们与其他药物混合均匀;②滑石粉、氧化锌等用前宜灭菌;③本品有吸湿、止痒及收敛作用,适用于汗疹、痱子等。
例3.倍散倍散是在小剂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以利于下一步的配制。
稀释倍数由剂量而定:剂量0.1~0.01g可配成10倍散(即9份稀释剂与1份药物均匀混合的散剂),0.01~0.001g配成100倍散,0.001g以下应配成1000倍散。
配制1000倍散时应采用逐级稀释法。
常用的稀释剂有乳糖、糖粉、淀粉、糊精、沉降碳酸钙、磷酸钙、白陶土等惰性物质,一般采用配研法制备,称量时应正确选用天平,为便于观察混合是否均匀,可加入少量色素。
(A型题)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0.0005g,故应先制成A.10倍散B.50倍散C.100倍散D.500倍散E.1000倍散『正确答案』E三、颗粒剂(一)颗粒剂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颗粒剂(granu1e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2.分类: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供口服用。
(A型题)以下对颗粒剂表述错误的是A.飞散性和附着性较小B.吸湿性和聚集性较小C.颗粒剂可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D.可适当添加芳香剂、矫味剂等调节口感E.颗粒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正确答案』E(二)颗粒剂的制备颗粒剂的制备工艺与片剂的制备工艺相似,但不需压成片子,而是将制得的颗粒直接装入袋中。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5

第四章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一、浸出过程与影响因素(一)浸出过程1.浸润与渗透溶剂与药材接触,首先附着于药材表面使之润湿。
固体药材的润湿性常以接触角θ来表示,当θ=0°时为完全润湿;90°>θ>0°,时为可润湿;180°>θ> 90°时为不润湿,大多数情况下,药材能被水和低浓度乙醇等极性较强的溶剂润湿。
由于液体静压力和毛细管的作用,溶剂进入药材空隙和裂缝中,使干皱细胞膨胀,恢复通透性,溶剂更进一步地渗透人细胞内部。
2.解吸与溶解浸提溶剂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后,成分能否被溶解,取决于成分结构和溶剂性质,根据“相似相溶”规律,水能溶解极性大的生物碱盐、黄酮苷、皂苷等,也能溶出高分子胶体。
由于增溶和助溶作用,还可溶出某些极性小的物质。
高浓度乙醇能溶出少量极性小的苷元、香豆素和萜类等,也能溶出蜡、油脂等脂性杂质。
溶剂中加入适量的酸、碱、表面活性剂,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
3.扩散浓度差是渗透或扩散的推动力。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1)药材粒度;(2)药材成分;(3)药材浸润;(4)浸提温度;(5)浸提时间;(6)浓度梯度;(7)溶剂用量;(8)溶剂pH;(9)浸提压力;(10)新技术应用。
二、常用的浸提溶剂与浸提辅助剂(一)常用的浸提溶剂1.水极性溶剂,经济易得,溶解范围较广。
生物碱盐类、苷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酶等有效成分,以及鞣质、蛋白质、树胶、果胶、粘液质、色素、淀粉等,都能被水浸出。
其缺点是浸出选择性差。
2.乙醇半极性溶剂,可溶解水溶性的某些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糖等;也能溶解树脂、挥发油、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成分。
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90%乙醇适于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70%~90%乙醇适于浸提香豆素、内酯、一些苷元等;50%~70%乙醇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等;50%以下的乙醇也可浸提一些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及其盐类等;乙醇含量达40%时,能延缓酯类、苷类等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20%以上乙醇具有防腐作用。
执业药师精华教程真题解析药剂第二章(3)

(4)分剂量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重量要求分成等重份数的过程叫分剂量。
常用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三种。
机械化生产多用容量法分剂量。
为了保证剂量的准确性,应对药粉的流动性、吸湿性、密度差等理化特性进行必要的实验考查。
最佳选择题1.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A.等量递加法B.多次过筛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E.搅拌『正确答案』D5.质量检查散剂的质量除了与制备工艺有关以外,还与散剂的吸湿性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将在下述的“(三)散剂的质量检查与散剂的吸湿性”中重点介绍这部分内容:(三)散剂的质量检查与散剂的吸湿性及实例。
【精要速记】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1.质量检查在药典中收载了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主要有:(1)粒度除另有规定外,局部用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粒度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g,精密称定,置七号筛,筛上加盖,并在筛下配有密合的接受容器。
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1XE第二法,单筛分法)检查,精密称定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应不低于95%。
(2)外观均匀度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与色斑。
(3)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照“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1)测定,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2.0%。
(4)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散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检查法:取散剂10包(瓶),除去包装;分别精密称定每包(瓶)内容物的重量,求出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
每包装量与平均装量(凡无含量测定的散剂,每包装量应与标示装量比较)相比应符合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散剂不得多于2包(瓶),并不得有1包(瓶)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
附录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作卫生学检查,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2.散剂的吸湿性及防范措施散剂的重点在于防潮,因为散剂的比表面积较大,其吸湿性与风化性都比较显著,若由于包装与储存不当而吸湿,则极易出现潮解、结块、变色、分解、霉变等一系列不稳定现象,严重影响散剂的质量以及用药的安全性。
2024执业药师资格历年真题归纳总结

2024执业药师资格历年真题归纳总结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是药学领域内的一项专业性考试,对于想要从事药剂师职业的人来说,合格的药师资格证书是必备条件。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年历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真题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各科目的考点和重点内容。
Ⅰ. 药学基础知识1. 药物化学- 药物分类及特征- 药物的命名规则与方法-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配伍禁忌2.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方法与原理- 色谱技术及应用- 质谱技术及应用- 药物控制质量与质量标准3. 药理学-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药效学- 药物的药效学参数与临床应用- 药物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的防治-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Ⅱ. 临床药学知识1. 临床用药学- 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调整- 临床用药的评估与监测- 个体化用药与临床应用- 药物科学合理用药指导2. 药物治疗学- 常见疾病的用药原则与药物方案 - 药物治疗中的治疗方案与药物评估 - 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 治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3. 临床药学综合应用- 药物处方审核与用药指导- 药物配伍与稳定性分析- 临床应急药物的合理利用- 药学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管理Ⅲ. 药学实践能力1. 药学实验与实践- 药物质量控制的实验操作技术- 常用药物的质量评价方法与实验- 药物分析方法的基本实验操作- 药剂制剂的生产操作与检验2. 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服务的规范与要求- 临床药学项目的开展与评估- 药学监护与患者用药管理- 与医疗团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总结:通过归纳总结历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真题,我们可以发现,考试中对药学基础知识、临床药学知识和药学实践能力的考察较为全面。
药师资格考试对考生的综合药学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考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各科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多做题、多总结。
同时,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和解析真题,了解考试形式和考点分布,有助于提高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2020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精讲与历年真题详解

2020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精讲与历年真题详解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二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四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五章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六章生物药剂学【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七章药效学【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八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十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第十一章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考纲要求】【要点详解】【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考生。
本书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辅导教材,适用于《药学专业知识(一)》科目。
本书遵循最新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规定进行编排,共分为11章。
每章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考纲要求,标明了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
第二部分为要点详解,根据权威教材及最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考试大纲的所有考点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三部分为真题详解,精选近几年的考试真题,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及解析。
试读(部分内容)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考纲要求】【要点详解】一、药物与药物命名1.药物的来源与分类(1)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具有确切化学结构、明确药物作用和机制的小分子有机或无机药物。
(2)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是指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得到的有效单体、通过发酵得到的抗生素以及半合成得到的天然药物和抗生素。
(3)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指以生物物质为原料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药物。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一》真题解析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一》真题解析1、答案:C解析:P5,本题考查第一章--中药性能与功效--五味酸味能收敛固涩,生津安蛔,可以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2、答案:D解析:P26,本题考查第一章--七情配伍--相畏半夏的毒性被生姜降低,为相畏配伍3、答案:C解析:P83,本题考查第二章--中药材产地--云药(产地云南)麦冬主产于浙江:甘草主产于新疆、内蒙古;木香主产于云南;泽泻主产于福建:当归主产于甘肃。
4、答案:E解析:P32,本题考查第一章--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具有挥发性,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5、答案:C解析:P142,本题考查第三章--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异喹啉类生物碱防已所含生物碱汉防己甲素及乙素,均为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6、答案:E解析:P127,本题考查第二章--中药饮片炮制方法--煎煮--附子附子所含生物碱为二萜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很强的毒性,长时间煎煮可发生水解反应而降低毒性。
7、答案:E解析:P123,本题考查第二章--中药饮片炮制方法--燀法苦杏仁中所含的酶可水解苦杏仁苷,使之药效降低,燀法可杀酶保苷,保存苦杏仁苷,使之不发生酶解反应,保存药效。
8、答案:A解析:P75,本题考查第一章--全草类中药含叶量--广藿香《中国药典》规定薄荷、穿心莲含叶量不得少于30%,,广藿香含叶量不得少于20%。
9、答案:C解析:P362,本题考查第五章--中药制剂剂型--丸剂--蜡丸特点按照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溶散时限的丸剂是蜡丸。
10答案:A解析:P109,本题考查第二章--中药饮片炮制方法--炙法--酒炙白芍酒白芍炮制后使白芍酸寒之性降低,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主治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
11、答案:B解析:P388,本题考查第五章--中药制剂剂型--口服混悬液质量要求口服混悬剂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药品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执业药师精华教程真题解析药剂第三章(2)

二、黏合剂和润湿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只需加入适当的液体就可将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诱发出来,这时所加入的液体就称为润湿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不具有黏性或黏性较小,需要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黏合起来,这时所加入的黏性物质就称为黏合剂。
因为它们所起的主要作用实际上都是使药物粉末结合起来,所以也可以将润湿剂和黏合剂总称为结合剂。
①蒸馏水:蒸馏水是一种润湿剂。
应用时,由于物料往往对水的吸收较快,因此较易发生润湿不均匀的现象,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以克服上述不足。
②乙醇:乙醇也是一种润湿剂。
可用于遇水易于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湿润后所产生的黏性降低,因此,醇的浓度要视原辅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30%~70%。
中药浸膏片常用乙醇做润湿剂,但应注意迅速操作,以免乙醇挥发而产生强黏性的团块。
③淀粉浆: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黏合剂,常用8%~15%的浓度,并以10%淀粉浆最为常用;若物料可压性较差,可再适当提高淀粉浆的浓度到20%;反之,则也可适当降低淀粉浆的浓度,如氢氧化铝片即用5%淀粉浆作黏合剂。
淀粉浆的制法主要有煮浆和冲浆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了淀粉能够糊化的性质。
所谓糊化(ge1atimzat1on)是指淀粉受热后形成均匀糊状物的现象(玉米淀粉完全糊化的温度是77℃)。
糊化后,淀粉的黏度急剧增大,从而可以作为片剂的黏合剂使用。
④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CMC-Na是纤维素的羧甲基醚化物,不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媒;溶于水时,最初粒子表面膨化,然后水分慢慢地浸透到内部而成为透明的溶液,但需要的时间较长,最好在初步膨化和溶胀后加热至60℃~70℃,可大大加快其溶解过程。
用作黏合剂的浓度一般为1%~2%,其黏性较强,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但应注意是否造成片剂硬度过大或崩解超限。
⑤羟丙基纤维素(HPC):HPC是纤维素的羟丙基醚化物,含羟丙基53.4%~77.5%(其羟丙基含量为7%~19%的低取代物称为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即1~HPC,见崩解剂),其性状为白色粉末,易溶于冷水,加热至50℃发生胶化或溶胀现象;可溶予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丙二醇中。
执业药师药剂试题版

17、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风化性的药物
B.吸湿性的药物
C.药物的水溶液
D.具有苦味及臭味的药物
E.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
18、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为
A.液体药物
B.对光敏感的药物
C.药物的水溶液
D.具有苦味及臭味的药物
E.含油量高的药物
19、下列哪一个不是硬胶囊剂的组成
A.甘油
B.明胶
10、下列关于胶囊剂的叙述中正确的为
A.可以掩盖药物的不适苦味及臭味
B.生物利用度高于片剂、丸剂
C.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E.药物释放快,没有延时作用
答案部分
一、A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滴丸剂所用的基质一般具备类似凝胶的不等温溶胶凝胶互变性,分为两大类:
1.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聚乙二醇类(如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等)、泊洛沙姆、明胶等。
E.改变其溶解性
15、空胶囊制备的流程为
A.溶胶→蘸胶→干燥→拔壳→切割→整理
B.溶胶→蘸胶→干燥→拔壳→整理
C.溶胶→蘸胶→拔壳→切割→干燥→整理
D.溶胶→干燥→蘸胶→拔壳→切割→整理
E.溶胶→切割→蘸胶→干燥→拔壳→整理
16、下列宜制成软胶囊的是
A.维生素E
B.药物的稀乙醇溶液
C.甲醛
D.硫酸锌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第四章胶囊剂和丸剂
一、A
1、以PEG 6000为基质制备滴丸剂时,不能选用的冷凝液是
A.轻质液状石蜡
B.重质液状石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胶囊剂和丸剂一、胶囊剂(一)胶囊剂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胶囊剂(capsules)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壳中的固体制剂。
构成上述空心硬质胶囊壳或弹性软质胶囊壳的材料(以下简称囊材)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他的药用材料,但各成分的比例不尽相同,制备方法也不同。
胶囊剂具有如下一些特点:① 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程度上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
②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③ 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软胶囊剂。
④ 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中,达到缓释延效作用,双氯酚酸钠缓释胶囊即属此种类型;制成肠溶胶囊剂即可将药物定位释放于小肠以供吸收,亦可制成直肠给药或阴道给药的胶囊剂,使定位在这些腔道释药;对在结肠段吸收较好的蛋白类、多肽类药物,可制成结肠靶向胶囊剂。
由于明胶是胶囊剂的最主要囊材,所以,若填充的药物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会使囊壁溶化;若填充风化性药物,可使囊壁软化;若填充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因此,具有这些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当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后,也可能制成胶囊剂。
由于胶囊壳溶化后,局部药量很大,因此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也不宜制成胶囊剂。
【经典真题】最佳选择题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A.风化性的药物B.具苦昧及臭味药物C.吸湿性药物D.易溶性药物E.药物的水溶液『正确答案』B(二)胶囊剂的分类【了解】依据胶囊剂的溶解与释放特性,可分为硬胶囊(通称为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主要供口服用。
硬胶囊:系采用适宜的制剂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粉末、颗粒、小片或小丸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
软胶囊:系将一定量的液体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赋形剂中制备成溶液、混悬液。
乳液或半固体,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可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
软质囊材是由胶囊用明胶、甘油或其他适宜的药用材料单独或混合制成。
缓释胶囊: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缓释胶囊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控释胶囊: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控释胶囊应符合控释制剂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肠溶胶囊:系指硬胶囊或软胶囊经药用高分子材料处理或其他适宜方法加工而成;可用适宜的肠溶材料制备而得,也可用经肠溶材料包衣的颗粒或小丸填充胶囊而制成。
肠溶胶囊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而释放活性成分。
(三)胶囊剂的制备【掌握】1. 硬胶囊剂的制备硬胶囊剂的制备一般分为空胶囊的制备和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封口等工艺过程,现简介如下:(1)空胶囊的制备① 空胶囊的组成: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型明胶,等电点pH7~9;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等电点pH4.7~5.2),以骨骼为原料制得的骨明胶,质地坚硬,性脆且透明度差;以猪皮为原料制得的猪皮明胶,富有可塑性,透明度很好。
为兼顾囊壳的强度和塑性,采用骨、皮混合胶较为理想(明胶代用品有淀粉胶囊、甲基纤维素胶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囊等,但均未广泛使用);为增加韧性与可塑性,一般加入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入增稠剂琼脂等;对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2%~3%);为美观和便于识别,可加食用色素等着色剂;为防止霉变,可加防腐剂尼泊金等。
当然,不是任一种空胶囊都必须有以上组分,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加以选择。
② 空胶囊制备工艺:空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切割→整理,一般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生产环境洁净度应达l0000级,温度l0℃~25℃,相对湿度35%~45%。
为了便于识别,空胶囊壳上还可用食用油墨印字。
【联想记忆】加入附加剂较多的剂型有哪些?加入防腐剂的剂型有哪些?加入增塑剂的剂型包括哪些?③ 空胶囊的规格与质量:空胶囊的质量与规格均有明确规定,空胶囊共有8种规格,但常用的为0~5号,随着号数由小到大,容积由大到小(见表)。
(2)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与封口① 物料的处理与填充:若纯药物粉碎至适宜粒度就能满足硬胶囊剂的填充要求,即可直接填充,但多数药物由于流动性差等方面的原因,均需加一定的稀释剂、润滑剂等辅料才能形成满足填充(或临床用药)的要求。
一般可加入蔗糖、乳糖、微晶纤维素、改性淀粉、二氧化硅、硬脂酸镁、滑石粉、HPC等改善物料的流动性或避免分层。
也可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后进行填充。
胶囊剂填充机型号颇多,但可归为四种类型(见图):a型是由螺旋钻压进物料;b型是用柱塞上下往复压进物料;c型是自由流人物料;d型在填充管内,先将药物压成单位量药粉块,再填充于胶囊中。
从填充原理看,a、b型填充机对物料要求不高,只要物料不易分层即可;c型填充机要求物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常需制粒才能达到;d型适于流动性差但混合均匀的物料,如针状结晶药物、易吸湿药物等。
② 胶囊规格的选择与套合、封口:应根据药物的填充量选择空胶囊的规格,首先应按药物规定剂量所占容积来选择最小空胶囊,可以凭经验试装后决定,但一般宜先测定待填充物料的堆密度,然后根据应装剂量计算该物料容积,以决定应选胶囊的号数。
填充后,即可套合胶囊帽,目前多使用锁口式胶囊,密闭性良好,不必封口;若使用非锁口式胶囊(平口套合),则须封口。
封口材料常用不同浓度的明胶液,如明胶20%、水40%、乙醇40%的混合液等,在囊体和囊帽套合处封上一条胶液,烘干,即得。
2.软胶囊剂的制备【掌握】(1)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由于软胶囊是软质囊材包裹液态物料,所以了解各种影响成型的因素,有利于处方设计与工艺条件控制。
① 囊壁组成的影响: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也是剂型成立的基础,它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
若增塑剂用量过低(或过高),则囊壁会过硬(或过软);由于在软胶囊的制备中以及在放置过程中仅仅是水分的损失,因此,明胶与增塑剂的比例对软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经典真题】最佳选择题软胶囊囊壁由干明胶、干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A.1:(0.2~0.4):1B.1:(0.2~0.4):2C.1:(0.4~0.6):1D.1:(0.4~0.6):2E.1:(0.4~0.6):3『正确答案』C② 所包药物与附加剂的影响:由于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如各种油类和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和固体物。
但应注意:液体药物若含水5%以上或为水溶性、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醇、酮、酸、酯等,能使囊材软化或溶解;醛可使明胶变性,因此,均不宜制成软胶囊。
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导致泄漏或影响崩解和溶出,可选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
③ 所包药物为混悬液时对胶囊大小的影响:目前,软胶囊剂多为固体药物粉末混悬在油性或非油性(PEG400等)液体介质中包制而成,圆形和卵形者可包制5.5~7.8ml。
为便于成型,一般要求尽可能小一些。
为求得适宜的软胶囊大小,可用“基质吸附率”(base adsorption)来计算,即1g固体药物制成(填充软胶囊用)的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可按下式计算之: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重量。
根据基质吸附率,称取基质与固体药物,混合匀化,测定其堆密度,便可决定制备一定剂量的混悬液所需模具的大小。
显然固体药物粉末的形态、大小、密度、含水量等,均会对基质吸附率有影响,从而影响软胶囊的大小。
(2)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常用滴制法和压制法制备软胶囊。
① 滴制法:滴制法由具双层喷头的滴丸机(见图)完成。
以明胶为主的软质囊材(一般称为胶液)与被包药液,分别在双层喷头的外层与内层以不同速度喷出,使定量的胶液将定量的药液包裹后,滴入与胶液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之形成球形,并逐渐冷却、凝固成软胶囊,如常见的鱼肝油胶丸等。
滴制中,胶液、药液的温度、喷头的大小、滴制速度、冷却液的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软胶囊的质量,应通过实验考查筛选适宜的工艺技术条件。
② 压制法:压制法是将胶液制成厚薄均匀的胶片,再将药液置于两个胶片之间,用钢板模或旋转模压制软胶囊的一种方法,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旋转模压法,旋转模压法制囊机及模压过程参见图4~3(模具的形状可为椭圆形、球形或其他形状)。
3.肠溶胶囊剂的制备【掌握】肠溶胶囊的制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明胶性质,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使明胶无游离氨基存在,失去与酸结合能力,只能在肠液中溶解,但此种处理法受甲醛浓度、处理时间、成品贮存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使其肠溶性极不稳定。
另一类方法是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料,如用PVP作底衣层,然后用蜂蜡等作外层包衣;也可用丙烯酸Ⅱ号、CAP等溶液包衣等,其肠溶性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