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护理干预和预防能使产后抑郁症降低论文

合集下载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作用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作用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保健检查及围产期健康教育)和观察组(60例,加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忧郁症发生情况。

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产后抑郁总发生率3.33%(2/60),对照组为21.67%(13/6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临床中实施产前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产前产后抑郁是产科发病率极高的心理疾患,一般发病在产后2周,女性产后因角色的转变、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恐惧、易怒、不安等不良情绪[1]。

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本文对观察组孕妇行产前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降低产后抑郁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1―34岁,平均年龄为(26.32.5)岁,孕周在30―41周,平均为(38.6±1.3)周。

孕妇的文化程度:67例为初中文凭,32例为高中及中专文凭,21例为大专及以上文凭。

所有产妇均排除精神病、心理病史。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经过比较可知,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的保健检查和围产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1产前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不同,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让产妇明白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并耐心介绍关于胎儿正常发育、妊娠期等相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影响观察论文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影响观察论文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108例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54例,对照组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产前及产后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产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前、产后综合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2 护理措施2.1 产前心理护理初产妇对分娩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产程是否顺利、产后是否会出现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压力或心理障碍。

这些不良情绪,再加上产后体虚气弱的身体状况,就构成了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诱因[1]。

所以产前要向孕妇介绍相关的分娩知识和分娩过程,让孕妇对分娩有一个认知,使孕妇能够正确认识分娩过程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就一定要有所付出,对所要面对的各种痛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分娩[2]。

同时指导产妇家属特别是产妇丈夫要对产妇进行开导和鼓励,进行尽力照顾好产妇,给产妇以精神上的大力支持。

使产妇从心理根源上消除抑郁心结,平复产妇的情绪,是产妇拥有一个健康、放松、快乐的心情。

2.2 产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由于产后产妇会消耗极大的体力和精力,产妇体质比较虚弱,所以应给产妇营造一个安静、温馨、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定时通风,减少探视,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以清淡、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保持大便通畅,使产妇有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以利于心情舒畅,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2.2.2 心理护理产后由于体质虚弱以及产后家庭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怀孕时孕妇为中心突然转变为以新生儿为中心。

特别是生产女婴的产妇,由于一些农村家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给产妇带来无形的压力,会造成产妇心理备感失落导致心理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这时产妇心理脆弱、委屈、不愿言语,甚至焦虑,恐惧。

产前护理干预和预防能使产后抑郁症降低

产前护理干预和预防能使产后抑郁症降低

产前护理干预和预防能使产后抑郁症降低作者:杜梅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产前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产前健康咨询和围生期的保健知识讲座。

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用明显降低。

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应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产前护理干预;预防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16-02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

孕妇在产后出现一定的抑郁症是正常的,这是一种产后精神综合症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有这种症状的孕妇通常有恐怖、焦虑、沮丧等对婴儿过分担忧的情况。

国外发病率大于国内发病率。

孕妇在产后出现一定的抑郁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抑郁的时间过长的,则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会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情感、性格、行为障碍形成一定的影响。

孕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有多种因素: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当然社会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为了预防和治疗孕妇的抑郁症,必须从产前做起,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孕妇提供一定的心理指导还可以保证婴儿的身体健康。

1 资料和方法1.1 护理方法在产妇进行完分娩后,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护理,针对不熟悉的产妇进行一些恢复的指导,以确保幼儿和产妇的健康。

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在产前对产妇进行身体健康方面的检查和心理的指导,让产妇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产妇的评估的过程中主要按照以下几个环节来考虑;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家人及家属及婴儿性别的取向,孕妇自己的个性和家属之间相处的和谐程度,以及阐述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和疼痛的感受,在这个阶段说明产后抑郁产生的情况,以便让孕妇有个心理准备,自我加强调节和正确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娩。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产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150例。

观察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结果产后6周两组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应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教育,预防产后抑郁。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产前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产后孤僻、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厌世等为特征。

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1]。

我们对150例孕妇进行产前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方面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无精神疾病史,无脑部及其他躯体性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史,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且自愿加入者。

大学文化程度86例,高中文化程度123例,初中文化程度69例,小学文化程度22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产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150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方面有可比性。

1.2 产前护理干预方法1.2.1 孕期保健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讲解孕期的生理现象、合理饮食、早孕反应的应对措施等,使其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胎教的角度讲解良好的情绪可促进胎儿身心发育的重要作用,从而减轻焦虑情绪,使孕妇心理逐渐适应生理变化;教会孕妇家庭监护胎儿的方法,如自数胎动、听胎心音等;孕妇28周后每日用清水擦洗乳头,每日用十字法按压乳头数十次,乳头凹陷者作乳头牵拉,每日数次,为分娩后顺利哺乳做好准备,以减轻产后的焦虑。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论文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论文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预防作用。

方法将160例有抑郁倾向产妇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精神鼓励、心理安慰及社会、家庭的配合等对症干预。

结果干预治疗后产妇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降低。

结论通过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发病;[中图分类号] r714.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04-01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

产后抑郁症于1968年由patt提出,当时认为此类疾病是分娩后不典型抑郁,属于神经性抑郁症,本病常于产后6周内起病,大多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少数可持续1-2年,并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产后抑郁症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害产妇及婴儿,对家庭和社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

因此,对产前有抑郁倾向者要及时发现,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全员动员关注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059例,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评分有抑郁倾向,排除既往有重大躯体疾病者,共160例。

其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3.5岁;初产妇143例,经产妇17例,剖宫产68例,顺产92例。

1.2 方法对160例hamd总分≥8分者,在产前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1.2.1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常规护理、巡视病房,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加强与产妇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产妇,鼓励产妇表达内心感受,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

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摘要】围产期心理护理是指在孕前、孕期、产前和产后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障碍,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

通过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分析围产期心理护理的定义、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以及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

探讨影响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因素,强调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的优化与完善。

通过本文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围产期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分析、心理健康。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围产期是指孕妇怀孕到产后42天的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对于产妇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围产期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和产后恢复情况。

据统计,产后抑郁症是围产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0%-20%。

产后抑郁症给产妇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困扰,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产妇们面临诸多生活压力和困难,加之妊娠期间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和生理上的需求,很容易陷入情绪波动和心理困扰中。

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本研究对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产妇的健康和幸福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并分析其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后的心理调整期,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评估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作用,探讨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的适用范围和方式,为今后的围产期心理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研究-产后抑郁症怎么调理

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研究-产后抑郁症怎么调理

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研究:产后抑郁症怎么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研究:产后抑郁症怎么调理【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3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业护士进行评估,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比较2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1],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婴儿的情感、智力发育,进而破坏婚姻、家庭及社会关系的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已经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20XX年1~10月在本院分娩的300例孕产妇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从而总结出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1~10月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中,符合第一胎、顺产、足月、无精神病史和家族精神病史的300例孕产妇进行分组护理,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体重、及新生儿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相关因素分析首先,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其特殊的生物学基础。

产妇在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3]。

研究发现,临产前后胎盘胆固醇的急剧降低促使某些个体发生心境障碍和情绪抑郁。

其次产妇的人格和心理因素也可能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苛求完美、个性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固执、社交能力不良等个性特征的女性[4]。

再者缺乏家庭、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发生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

如夫妻关系不和、产后失业、家庭经济条件差、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等。

�1�3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产后抑郁主要症状为:心情压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沮丧、情感淡漠。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关素真(青海省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5)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

方法选取110例分娩产妇,建立临床研究小组,根据完全随机的原则,将其中接受基础护理服务的5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同时将接受产前护理干预服务的5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及产后抑郁症防治效果。

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综合满意度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产前护理干预应用于对产后抑郁症防治过程中效果显著,能够在有效控制其产后抑郁症发作的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母婴安全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抑郁症;产后抑郁症;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3.252本文引用格式:关素真.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3):291,297.0 引言产后抑郁是产妇在产褥期所表现出的特殊症状,属于产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沮丧、恐惧等症状,多见于初产妇,因产妇对自身及婴儿的健康状况过分担忧,继而造成多种负面情绪,影响其产后身体机能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多种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1-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分娩产妇,建立临床研究小组,根据完全随机的原则,将其中接受基础护理服务的5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同时将接受产前护理干预服务的5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临床研究小组已确认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对比其年龄、孕周、婴儿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方式,与此同时,观察组接受产前护理干预方法,详细内容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前护理干预和预防能使产后抑郁症降低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产前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产前健康咨询和围生期的保健知识讲座。

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用明显降低。

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应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产前护理干预;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16-02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

孕妇在产后出现一定的抑郁症是正常的,这是一种产后精神综合症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有这种症状的孕妇通常有恐怖、焦虑、沮丧等对婴儿过分担忧的情况。

国外发病率大于国内发病率。

孕妇在产后出现一定的抑郁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抑郁的时间过长的,则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会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情感、性格、行为障碍形成一定的影响。

孕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有多种因素: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当然社会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为了预防和治疗孕妇的抑郁症,必须从产前做起,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孕妇提供一定的心理指导还可以保证婴儿的身
体健康。

1 资料和方法
1.1 护理方法在产妇进行完分娩后,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护理,
针对不熟悉的产妇进行一些恢复的指导,以确保幼儿和产妇的健康。

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在产前对产妇进行身体健康方面的检查和心理的指导,让产妇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产妇的评估的过程中主要按照以下几个环节来考虑;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家人及家属及婴儿性别的取向,孕妇自己的个性和家属之间相处的和谐程度,以及阐述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和疼痛的感受,在这个阶段说明产后抑郁产生的情况,以便让孕妇有个心理准备,自我加强调节和正确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娩。

在安慰好孕妇的同时,也要和孕妇的家属协调好,确保家属可以给孕妇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孕妇加强帮助和心理的疏导,让孕妇达到最佳的状态。

此外,对孕妇在孕期进行如何健康的保健让产妇有心理的承受能力,并且接受在产后出现的身体的形态的改变。

在妊娠期,医护人员针对个别的孕妇的产前特殊情况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并且通过对孕妇的授课,通过观看一些视频资料,让孕妇更加形象的理解分娩的过程,让孕妇更好的适应分娩的心理过程和整个环境,并且在进行分娩完之后,我们会对产后出现的问题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如何针对
婴儿,如何解决婴儿的喂奶、换尿布等问题,以便从各个方面来解决孕妇的心理的各个问题,接触心理的压力。

在住院后,我们会对孕妇的身体进行检查,对胎儿进行监护,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孕妇分娩的心理压力,这样也可以为分娩后的心理的后的压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医院的待产期间,我们的医护人员
会对孕妇进行心理的治疗,接触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提高对产妇的服务的质量。

在产后医护人员要及时的了解产妇的各个情况,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的变化,并且及时的对及时转入母亲角色的年轻妈妈教授一些育儿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小的技巧。

同时还要去和产妇的家人来谈,及时的协调好产妇和家人的角色,和谐的环境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和心理的恢复,所以在产后一定要协调好产妇和家人的关系,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丈夫,尤其是丈夫,做好丈夫的工作,让丈夫更好及时的去照顾产妇,以免产妇因为分娩得上抑郁症,并且对产妇分娩后应该注意的各个生理保健进行全程的指导。

在产后,丈夫的角色是很重要的,要主动的观察产妇的心理动态,并且要耐心的倾听产妇的各种要求,丈夫在这段时间角色是很重要的,有的产妇在产后怕是得不到丈夫以及其他家人的照顾,所以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抑郁。

有的产妇担心家庭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此时丈夫应该主动的帮助产妇转变这一观念,减轻产妇的痛苦,有家庭的和谐程度,对产后恢复有着重大的作用。

2 讨论
对于孕妇来说,社会心理因素为导致其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在我们对孕妇进行评估以后,通过了解孕妇心理状态及身体健康状况,然后进行合理健康的全程教育宣传,从而可以使孕妇以一个正确和良好的方式和心态来认识到妊娠和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同时汲取到关于妊娠、分娩、产褥期方面的综合的知识,使其有足
够的自信、足够的担当力来胜任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同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之后其对其家庭所作出的贡献,通过进行学习和调节,力争得到父母、丈夫在家务、经济、精神方面的支持,从而可以缓解产后妇女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消除了导致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对于产后抑郁症来说,其产生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它影响了孕妇的很多方面,例如产妇的身心健康,还有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行为及社会能力的发育,重者呢还可能会影响到夫妻的和谐和整个家庭及社会的安定,再有甚者可能会导致产后精神病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和谐,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的安全,因此,在对孕妇进行临床护理工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产妇进行一些心理放松的训练,让产妇做好生产前的各种心理的准备,使得他们在生产时获得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感。

②对于那些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其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要充分重视,同时提供更多的帮助,并协助其调整成为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③在对产妇进行康复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身体功能恢复训练和婴儿哺乳期的指导,并请专人对产妇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情绪评定、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及必要的心理治疗等。

④同时积极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优化作用,对产妇直接的家人,对产妇的家人进行产后的指导,们在产后对产妇的照顾也更加全面和科学,让让全家为产妇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样就可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让产妇的心理更加放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