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版)

04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 和平
一 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二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 成 三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05
专题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专题五 烽火连绵 的局部战争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二 频繁的地区冲突 三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06
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 题
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 界的时代主题
一 争取人类和平
二 追求共同发展
学习与探究之一 二战主题影视歌 曲演唱欣赏
学习与探究之二 我心目中的“战 争与和平”——模仿战地记者
学习与探究之三 “走向多极的世 界”演讲赛
感谢聆听
一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02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二 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03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三 第二次世 界大战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 大战的新阶段 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五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人民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专题一的和平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 冷战与和平 专题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 战争 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01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专题一 第一次世 界大战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册课件【完整版】

目录Biblioteka 0002页 0034页 0062页 0113页 0141页 0220页 0306页 0335页 0374页 0415页 0512页 0556页 0613页 0615页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二 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二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三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一 争取人类和平 学习与探究之一 二战主题影视歌曲演唱欣赏 学习与探究之三 “走向多极的世界”演讲赛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全册课件【完整版】
一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全册课件【完整版】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资料历史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人教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总复习课件

⑵精神领域: 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民主、自由、 平等观念产生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2021/6/4
8
二、一战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物质、精神巨大损失; 2、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⑴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和奥斯曼四大帝国 ⑵削弱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⑶壮大了美国和日本 ⑷促成第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苏俄
2021/6/4
6
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一、战争性质
全局看: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局部看: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所从事的战争 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从全局看,这 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二、一战的影响
2021/6/4
7
二、一战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物质、精神巨大损失
4
归纳总结:一战战局的演变及主要战役
1、战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1914年,战争的重点在西线, 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东线,双方互有攻守,形成对峙局面;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1915年,战争的重心在东线,德国与俄国激战,最终德 国击溃俄国的计划破产;
——自主复习必修一专题八第3课 4、202无1/6/4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9
思考:一战后为什么会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原因:
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 地的控制,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世界的瓜分是按照国家实力进行的。
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变化:课文表格。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照原来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国家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由此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寻求海外市场禾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直接掠夺贵金属和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世纪下半期以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抢占海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输出剩余资本的场所。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主要有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三国同盟的形成:德国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
德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
历史宿敌。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反俄性质)"1882年,德、意、奥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三国协约的形成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3)战争的催化剂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电报、电话、无线电(残酷性,世界性,世界范围内指挥战争,突破地域限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2、经过(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战争进程第一阶段:1914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基础;为国际法中的
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5)局限:公约的约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条 件”而受到削弱。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的 作用。
【史料研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 到,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 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 变得更富裕„„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然而) 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美]谢尔曼等《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历史背景: (1)时代特征。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2)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 衡加剧。
(3)具体原因。 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②列强争夺、民族矛盾,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 点。
②军事失误:“施里芬计划”破产,使德国陷入了两线
作战的境地,消耗战、持久战。
③内部矛盾:奥匈帝国民族解放运动,德国爆发“十一 月革命”,国内矛盾重重。 ④国际力量变化:日本参战、意大利倒戈、美国加入协 约国集团,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2)性质:总体上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虽然 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民族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 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体系: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协约国 处理战争遗留问题。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二、三单元

第一、二、三单元
一、新旧人教版教材比较
《课程标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1.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 20 世纪才会出现世 界大战。 2.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 集团失败的原因。 3.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 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1课 巴黎和会 基本要求: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 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 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 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帝国主义 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发展要求: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 说明:教学本课要联系上一单元“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有关内容。
《教学指导意见》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 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 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 性。 发展要求: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 持久战争的原因。 说明:教学本课要注意与“同盟国集团的瓦 解”一目相关内容的整合。
《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指导意见》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基本要求: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 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 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 过程。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 响和教训。 发展要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 面战争的原因。 说明:教学本课内容时要注意与前两课内容的联系 与整合,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历史背景。
《教学指导意见》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过程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国。
2、大战的经过(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3)三个阶段【补充】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1、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
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加速一战结束;影响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
2、同盟国战败的原因经济: 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
军事:低估了对手实力;军事战略失误。
国内: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匈牙利发生革命,建立起匈牙利共和国,奥匈解体。
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参加协约国;美、中、日等中立国参战。
三、后果1、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根源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 ↑源
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 导 ↑致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结 ↑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 义进入垄断阶段,促使列强掀起 瓜分殖民地的新高潮(19C末)
合作探究:——走进历史
新闻发言人:请代表你的国家阐述当时本 国的利益要求。。。。。。。。。。。。
一战中使用的大炮
意大利炮兵队配备的305厘米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问世的新式武器有: 潜艇、飞机、坦克、毒气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
主要交战国君主
崇尚战争和强权 的威廉二世: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2 )直到 1914年英国都称为 “维多利亚时代”
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 大陆政策》的漫画,思考:
图1
图2
1、长久以来,英国对 欧洲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目的? 大陆均势。使各国互相 牵制,便于英国插手欧洲事 务。 2、20世纪初,英国的外 交政策发生怎样改变?为什 么? 英国与俄、法结盟。原 因是英德矛盾激化,自身实 力下降,欲寻求盟友。
(英国)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 的利益。 ----英国首相帕默斯顿
以史为鉴 读史明智
结合一战爆发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式,预 测一下愈演愈烈的韩朝冲突能否诱发新一 轮的世界大战?
思考:根据本课所学大战爆发原因的知识,思 考如何预防大战发生?(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 示?)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 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这反映了什么历史 期的征兵招贴画 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 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它们的对峙 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 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 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思考: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是20世纪才爆 发世界大战的原因?
时事报道:
材料一:韩国和美国28日开始在韩国西部海域(黄海) 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此次联合军演将持续4天。据驻韩 美军司令部发布的公报,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 舰,以及“考彭斯”号导弹巡洋舰,“斯特蒂姆”号导 弹驱逐舰等将参加演习。此外,韩国将派遣“世宗大王” 号宙斯盾驱逐舰、警戒艇、护卫舰、战斗支援舰、反潜 飞机等参加。 材料二:美韩枪炮硝烟未散,美日舰船烽火待发!据 央视报道,美日两国将在日本冲绳东部举行大规模联 合军事演习,演习规模达到刚刚结束的韩美黄海军演 的6倍。美国“乔治· 华盛顿”号航母来不及回港休整 就又要投入新一轮“战斗” 。
第一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课标要求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历史背景 2、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 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垄断阶段,经济发展
生产过剩
海外市场、原料产地
瓜分殖民地
思考:上述 地图揭示的 主题是什么?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世 界基本上被 瓜分完毕
材料一:战前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
殖民地积 (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英 德 法 美 工业增 长率比 较 表 1880 1900 1913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22.9 14.7 8.5 7.8 18.5 23.6 13.2 6.8 13.6 32.0 14.8 6.1
英
3350
俄
法 德 日 美
1740
1060 290 30 30
现象: 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倒挂现象 根源: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后果: 引发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战争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A 德:a 维护欧陆霸主地位,压制法国,
防止其崛起复仇。 b 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B C D E
法: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英:维护霸权 殖民地。 俄:争夺巴尔干地区。 奥匈: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从三大矛盾的对立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 英德矛盾 大 矛 法德矛盾 盾 俄奥矛盾 两 大 集 团
德皇威廉二世
“火药是干 的,剑是磨过的, 目标明确,力量 集中,悲观者已 经被赶走,我为 我武装的人民干 一杯。” 这反映了什么?
在20世纪初的德国,一 位俄国人记录下了这样的情 景: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竖立 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模型, 在乐队的吹奏声中,模型被 点上火,倒塌的墙垣发出隆 隆的响声,教堂的钟楼和十 字架歪歪斜斜跌落在地。可 德国人却在鼓掌和喊叫。当 最后一堵墙倒在火堆中时, 乐队立即奏起德国国歌,人 们的狂热已经无法控制了。
同盟国: 德意奥 协约国: 英法俄
发展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突尼斯问题
意
1882 同 盟 国
1882法1904 1来自921907 协 约 国
德
1879
世界殖民地问题
英
1907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走进历史人物内心: 假设你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 国崛起前后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