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观察世界地形图,下面对地球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表面是广阔平坦,没有起伏的B.地形图上的颜色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C.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涨潮退潮B.地震C.风3.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些现象主要是由()形成的。
A.岩石的风化B.流水的侵蚀C.风力的作用4.熟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5.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最外的一层是()。
A.地壳B.地核C.地幔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1.落在火山周围的()能提高土壤肥力。
2.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压力越()。
3.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被称为岩浆岩,如()、()等。
4.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填“地壳”“地慢”或“地核”)。
5.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和()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有无植物覆盖与土地被侵蚀程度无关。
()2.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砾石。
()3.地表有无植物覆盖不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4.乾坤湾是河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凸岸有悬崖、地形严峻;凹岸平缓。
()5.一处岩石如果没有人为破坏是永远不会改变模样的。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1.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线连接起来。
长白山天地黄士高原上的沟壑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敦煌的雅丹地貌弯曲的岩层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为了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请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
3.火山喷发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写出2点即可)4.调查题。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暴雨造成的危害。
5.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请写一写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B4.C5.A二.填空题1.火山灰2.高;大3.浮石;花岗岩4.地壳5.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3、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当物体振动超过一定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6、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7、次声波就是振动频率低于 20 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二、探究选择1、声音是以②方式向④传播的。
①振动②声波③四周④四面八方2、往杯子里面倒水,当杯子里面水面较高时①,杯子里面水面较低时②。
①水声高②水声低3、制作土电话时,用②做电话线,效果更好。
①棉线②铜线4、通过对比,锯条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较短时,①;伸出桌面较长时,②。
①声音高②声音低5、停止敲鼓后,还能听到鼓声,这是因为②。
①耳的错觉②鼓面仍然再振动③振动虽然停止了,但声音要持续一段时间6、下列声音中,让人听后愉悦的是①。
①钢琴声②喇叭声三、探究判断1、我们说话或唱歌的声音是空气振动发出的。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人们的对话声。
(√)3、噪声污染会影响人们的心情。
(√)4、次声波不依靠其他辅助设备,能在地球上传播更远的距离。
(√)5、液体、气体、固体中,只有固体能传播声音。
(×)6、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每秒340米。
(√)8、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9、鼓膜是椭圆的,半透明的薄膜。
(√)10、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四、名词简答超声波:当物体振动超过一定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五、动脑动手做实验1、怎样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你的实验方法写下来。
(1)、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水(2)、实验步骤:①、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
题
一、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动物的是()
- A. 狗
- B. 鸟
- C. 树
- D. 猫
2. 下列哪一个属于原生动物()
- A. 猴子
- B. 鱼
- C. 海绵
- D. 马
3. 动物之间通过下列哪一种方式交流()
- A. 发电邮
- B. 打电话
- C. 发短信
- D. 发出声音
4. 哪一种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 A. 鱼
- B. 蚯蚓
- C. 昆虫
- D. 鸟
二、判断题
1. 昆虫是一种动物。
()
2. 拔蚯蚓的头,它仍可以移动。
()
3. 鸟类只能在空中飞行,不能站在地面上。
()
4. 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发出声音来交流。
()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动物?
2. 请举出一些动物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不同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交流的?
4. 请说出一些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四、应用题
阅读下面的情景,根据你的判断填写合适的词语。
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因此它们的皮肤常保持湿润。
小明最喜
欢捉蚯蚓了,一次他把蚯蚓拔去了头,他想看看蚯蚓是否还能活动。
然而,蚯蚓却动也不动了。
小明想了一想,觉得蚯蚓可能撒“灰早”了。
1. 蚯蚓是用什么进行呼吸的?
2. 为什么蚯蚓的皮肤要保持湿润?
3. 为什么蚯蚓拔掉头后就不能动了?原因是什么?
4. 小明认为蚯蚓可能撒了什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 )A. 14千米B. 1400千米C. 100千米2.下列不是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B. 火山喷发C. 阵雨3.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一般就可以判断这段河床处在这条河的()位置。
A. 上游B. 中游C. 下游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 鹅卵石B. 大石头C. 细沙5.莫霍面指的是地球的()。
A.2200米处B.2900米处C.33千米处6.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A. 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 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 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7.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A.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B.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C.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8.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
A. 地壳的运动B. 地下的温度太高C. 人类的破坏9.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 水流的作用B. 冷热的作用C. 风力的作用10.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 )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C. 坡度大、尢植物覆盖11.假如地震来了,下面的做法不对的是( )A. 跳窗逃生B. 躲在桌子底下C. 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D. 远离高压电线12.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下列的解释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 外星人把海洋生物带到了喜马拉雅山,后来变成了化石B. 海洋生物化石被人类遗弃在喜马拉雅山C. 在远古时代,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1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B. 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C. 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二、判断题14.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A. 公转- B. 旋转- C. 摆动- D. 倾斜答案:B2. 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哪个现象发生?- A. 昼夜交替- B. 四季变化- C. 月相变化- D. 潮汐现象答案:A3. 下列哪个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A. 自转- B. 旋转- C. 摆动- D. 倾斜答案:D4.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A. 24小时- B. 1个月- C. 1年- D. 4年答案:C5. 人类生活的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哪个行星?- A. 水金火木土- B. 金星- C. 土星- D. 地球答案:D6.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A. 电视机- B. 河流- C. 玩具- D. 鞋子答案:B7. 下列哪个不属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A. 煤炭- B. 铁矿石- C. 电视机- D. 石油答案:C8.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A. 煤炭- B. 河流- C. 石油- D. 空气答案:D9. 为了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哪个?- A. 浪费自然资源- B. 垃圾随意丢弃- C. 节约自然资源- D. 大量使用塑料袋答案:C10. 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什么?- A. 煤炭- B. 河流- C. 石油- D. 水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它有什么作用?答案:地球的自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它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它有什么作用?答案: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它使得地球经历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3. 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
答案: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
例如,河流、煤炭、石油等都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4. 如何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答案:为了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采取节约使用的措施,如减少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
五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种现象表明水在蒸发?
A. 水从高处流下形成瀑布
B. 水在锅中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
C. 水在零度以下结成冰
D. 湿衣服晾干后变轻了(正确答案)
植物通过什么部位进行光合作用?
A. 根
B. 茎
C. 叶(正确答案)
D. 花
下列哪种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A. 塑料
B. 木头
C. 金属(正确答案)
D. 玻璃
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A. 真空
B. 固体、液体和气体(正确答案)
C. 仅通过空气
D. 光波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A. 鱼
B. 鸟
C. 蝙蝠(正确答案)
D. 蛇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大约是?
A. 24小时
B. 一个月
C. 一年(正确答案)
D. 12小时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A. 铁生锈
B. 蜡烛燃烧
C. 水结成冰(正确答案)
D. 木材燃烧
下列哪项不是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A.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B. 将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正确答案)
C. 节约用水
D.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在以下选项中,哪种是气体的自然状态?A. 水B. 铁C. 棉花D. 空气2. 下面哪个是地球上最长的河流?A. 长江B. 小溪C. 小河D. 天河3. 植物最主要的生长条件是?A. 光照B. 食物C. 水D. 温度4. 下列哪个是不属于三态变化的物质?A. 沥青B. 水C. 冰D. 蒸汽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A. 纸张B. 玻璃瓶C. 塑料袋D. 废电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硬币会沉在水中是因为水的密度_______(大/小)于硬币的密度。
2. 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所以地球又被称为“_______之星”。
3. 打开口的矿泉水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瓶内壁上会积聚一层_______。
4. 红外线能传热但不能传_______。
5. 树木能够进行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水的三态变化?请简要描述。
2. 请说出三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并说明它们的状态是属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3. 解释一下什么是环保,为什么环保很重要?4. 举出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明如何节约用水。
5.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它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四、实验题(共30分)1. 实验名称:鸡蛋掉落问题实验材料:鸡蛋、塑料袋、报纸或海绵实验步骤:将鸡蛋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将塑料袋用报纸或海绵包围起来。
找一个较高的位置,将鸡蛋从同一高度同时掉下,观察鸡蛋的情况。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保护作用。
2. 实验名称:折射的奇妙实验材料:玻璃杯、铅笔、水实验步骤:将玻璃杯中注满水,将铅笔倾斜放入杯中,观察铅笔看起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和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选择一个你了解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简要说明该活动的意义和如何去实践。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测试卷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共10小题)1.铜、铁、铝按传热本领由强到弱排序是:。
2.当两物体间存在,在两物体间就会发生热传递。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热源,那么热从太阳到地球主要通过方式(选填“传导”、“对流”或“辐射”)。
3.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
4.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中也能进行。
5.热总是沿着物体从的地方向的地方传递。
6.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受热会,周围比较的空气会流过来补充,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就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
7.、和跑步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8.冬天,我们会采用很多方法来增加热量,比如多穿衣服,衣服起到的是的作用;晒太阳时,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
9.探究水受热冷却的变化时,在水里加点颜料的作用是。
10.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的,早上醒来,感觉被窝是的;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感觉被窝是的,这说明被子(填“能”或“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11.()是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量,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
A.跑步B.晒太阳C.加穿衣服12.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A.棉服能保温B.棉服能产生热量C.棉服能传递更多的热量13.水烧开时往往从壶中溢出,这是因为()A.水变多了B.水受热时体积膨胀了C.水壶受热时体积缩小了14.下列现象不属于热对流的是()A.旋转的走马灯B.电暖气取暖C.电烙铁作画15.热在()中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A.玻璃B.酒精C.金属16.下列现象中,属于热辐射的是()A.暖气片让房间暖和起来B.用汤匙搅拌热粥,勺柄会热起来C.站在火炉边烤火,手会热起来17.下列电器中,主要利用热辐射传递热量的是()A.电烙铁B.太阳能热水器C.电热水壶18.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A.慢B.也快C.都一样19.羊毛、棉花、棉布等材料导热性能差,因为在它们的空隙中有不易传导热的()A.纤维B.空气C.特殊材料20.在室内的地面铺一块干毛毯,光脚站在毛毯上5秒钟,然后再站到地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学校年级姓名
一、填空题。
(24)分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2、凸面镜使人看起来变,凹面镜则使人看起来变。
3、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4、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5、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6、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七色光。
8、凸透镜具有()、()、()的作用。
二、判断题。
(12分)
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
2、我们可以用面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
3、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
4、光线从两种透明物体之间穿过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
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
6、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
三、选择题:(18分)
1、牛顿通过(1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①三棱镜②凹透镜③凸透镜④平面镜
2、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2 )正确。
①铅笔向上折②铅笔向下折③铅笔变细了④铅笔变长了
3、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B ) A. 白光 B. 绿光 C. 红光
4、有关光的行进说法正确的是(C ) A、S形 B、曲线 C、直线
5、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C )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C、E )
A、日光灯
B、荧光棒
C、阳光
D、蜡烛
E、萤火虫
四、问答题:(18分)
1、小孔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吗?为什么?
答:是的,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3、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五、画图题。
(12分)
1 .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本题学生自己画图进行解释
2 .怎样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或后脑勺)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图。
本题学生自己画图进行解释
六、实验题:(16分)
1、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2、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