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有哪些常见的养殖方法

蜈蚣有哪些常见的养殖方法?蜈蚣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是一种有毒生物,加上其狰灵的外形,更是让蜈蚣不受欢迎。
不过对于养殖户而言,蜈蚣其实算一个不错的养殖方向,在入药方面需求还是很高的。
那么蜈蚣有哪些养殖方法呢?一、野外养殖这是模仿蜈蚣野外生存的一种养殖方法,据说这样养殖出来的蜈蚣药效比较好。
选择一块比较阴暗的荒地,然后搭建围墙,墙面入土约20厘米左右,在中间放置一些石头,数量多一点。
然后搭建一个蜈蚣的庇护所,面积大一些,能遮阳即可。
在中间放置蚂蚁之类的昆虫,在投入一些撒放一些鸡毛、杂草模拟蜈蚣野外生存环境。
二、砖池养殖砖池养殖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通用于各个地方。
选择地方搭建一个池子,呈现密封状态,预留底部通气、清扫的孔,用纱网布密封。
池底厚度在10-20厘米左右即可,不能有缝隙残留,池壁高度按里面的养殖高度来决定,一般在60-80厘米左右,顶部用纱网密封。
里面用砖头和石棉网交叉搭建,用于蜈蚣的生长、繁殖。
缝隙部位大小按养殖密度来预留,后期可以在空白位置补增。
三、木箱养殖木箱养殖是能够利用养殖空间的一种方式,如果养殖场地较少,可以尝试这种养殖方法。
其实就是选择好木箱,在四周开上通风口、喂食口,用网纱布封好,防止蜈蚣逃出来,顶部要方便拆卸,方便后期收获。
木箱可以互相堆叠,但是不能妨碍的喂食口,每个高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即可。
中间可以选择填充部分泥土、碎瓦片、石块之类的物质,满足蜈蚣的生活习惯。
四、养殖棚养殖这个适合有养殖棚的农户转型使用,或者有空置的房屋改造下也可以。
将房屋底部各处缝隙堵死,绵密蜈蚣躲藏。
然后将其分区域,中间预留通道,隔离板可以是木板、瓷砖板之类的物质,将其固定好,底部不能留有缝隙。
隔离板、墙壁要比较光滑,否则就需要在顶部加盖防护网,因为蜈蚣的爬墙本事可是很厉害的。
蜈蚣养殖小经验

蜈蚣养殖小经验蜈蚣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增养价值极高。
用蜈蚣作中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蜈蚣的肉也非常美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因此,蜈蚣养殖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副业选择。
以下是我个人在蜈蚣养殖方面的一些小经验。
一、环境准备蜈蚣养殖需要先准备好一个适合蜈蚣生长的环境。
蜈蚣喜欢温度适中、潮湿的环境,可以选择摆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可以准备一个长亭子或半太阳阁,在风口可以兼备透风和保暖,环境温度需要保持在20℃到28℃之间。
这个环境不能太潮湿或太干燥,过多湿度会影响它们生长,太干燥会造成它们脱皮困难。
可以在养殖箱中放些玉米壳或者木屑,让其吸收部分湿气,并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二、养殖盒/箱准备蜈蚣养殖盒最好选择防腐木材制作,大小、深度适中,高度在15到20厘米为宜。
由于蜈蚣是肉食性的昆虫,下面放一点若干大肉类的猪肝或牛肝等,或是喜欢吃昆虫等小制作,就能让蜈蚣在养殖过程中获取充足的营养。
还可以在养殖盒中放一些适量的土壤,让其足够的钻、爬和休息。
三、购买蜈蚣及其种苗在选择蜈蚣或种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来源可靠,最好在带养或一些知名的网上商店购买;2. 增殖性强、成活率,需要购买成年蜈蚣或成熟种苗;3. 品质优良,无病虫害,外形健康;四、蜈蚣喂养方法蜈蚣是肉食性昆虫,适合食用较大的活昆虫。
主要的食粮可以选择蚯蚓、蜘蛛、蚂蚁等。
还可以为其补充一些类维生素,比如蛋黄、肉类等。
在喂食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食物新鲜,喂食好多次,不喂过老、变质或死亡的食物;2. 切勿喂食生肉和水果、菜叶等食物,否则会对其生长不利;3. 喂食量要适当,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其健康和生长。
五、蜈蚣繁殖方法蜈蚣繁殖比较简单,方法如下:1. 利用购买来的蜈蚣或种苗,进行培育繁殖,一般选手数较多的成蜈蚣对进行交配;2. 成蜈蚣对的繁殖时期一般是秋季至冬季为主,采用自然交配或人工交配方式;3. 繁殖时切勿过渡舒适,及时处理卵类避免过度孵化而影响健康,也不要在野外放生。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养殖技术
养殖蜈蚣时,需要注意养殖场地的选择、饲料的投喂和病害敌害的预防等。
场地主要以瓦缸养殖和养殖池这两种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方便管理。
饲料是以各种小体型的昆虫为主,及时释放杀菌药剂预防疾病,驱赶敌虫。
蜈蚣怎么养殖
1、建养殖池
养殖池是最常用的蜈蚣养殖场地之一,一般是以砖头砌成的,然后再涂抹上水泥消除缝隙防止逃脱,养殖池内的环境要较为温暖、潮湿,但不能过度潮湿,最好使用铁纱作为顶盖,定时通风,且环境要较为安静没有过多噪音。
2、瓦缸养殖
和大多数的昆虫一样,蜈蚣也可以用瓦缸养殖,选择足够大的瓦缸刷洗干净之后在其底部铺上一些碎石子或是碎瓦片,再倒入园土,盖上层叠的瓦片供蜈蚣栖身,注意一定要将缸口用铁纱盖紧封牢,防
止蜈蚣逃脱。
3、投喂饲料
蜈蚣的饲料一般是各种小体型的昆虫,常见的有黄粉虫、蟋蟀、蝗虫、蚯蚓,甚至连蝉、蜂蛹和飞蛾都是可以用以投喂蜈蚣的,基本小型昆虫都能用以投喂,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成本进行选择即可,注意每天要定时定量的投喂。
4、防虫防病
虽然蜈蚣能够捕食大多数的昆虫,但是蝎子一类的大体型食肉昆虫还是会对蜈蚣种群造成破坏,因此在养殖场所周围最好放置一些驱虫的药物驱赶敌虫,且要定期消毒除菌,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病菌使蜈蚣整个种群染病死亡。
蜈蚣怎么养殖好

蜈蚣怎么养殖好蜈蚣做为“五毒”之一,让人望而生畏,虽然不讨喜却是一味极好的中药,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那么蜈蚣怎么养殖好呢?一起来看看吧!一、环境要求蜈蚣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9℃~32℃。
对湿度也很敏感,最好在70%左右,而生存的泥土湿度在15%~20%。
在建场时,要根据蜈蚣的生活习性,选择安静、阴暗的拟真环境种生存,建造80cm~100cm高的“田”字形养殖池,垫上6cm泥土、铺上小石块和小木块,池内栽种树木遮阴。
蜈蚣可以打洞,要防治逃跑和天敌侵害。
二、种苗投入可以捕捉野生蜈蚣,或到大的饲养场选购体积大、活跃且背乌亮有光泽的做种,雌雄比以10:1为宜,每平方米350~450条。
三、饲养管理蜈蚣是肉食动物,喜食昆虫,也吃蜂蜜、蝇蛆,可以用黄粉虫饲养,黄粉虫繁殖快成本低,,也可用如泥鳅、黄鳝、蚯蚓、蛇类、蝇蛆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料。
平时也会吃一些瓜果和植物,所以在饲料种也可以适量添加。
另外蜈蚣有同性相食的习惯,所以一定要定时定点投喂,根据生长要求增加饲料。
还要在养殖池内设置水盘,以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
四、繁殖孵化蜈蚣是卵胎生,繁殖快,每年六到八月交配,一次可产50~60枚卵,采用抱卵的形式,经过20天后出壳,45天后离开母体,产卵期间决不能惊扰到蜈蚣,收到惊扰的蜈蚣会把卵粒全部吃掉,得不偿失。
五、敌害病害人工养殖蜈蚣时,要注意老鼠、蟾蜍、蚂蚁、家禽等出没,一般发现要立即驱赶,以免啃食蜈蚣。
蜈蚣的病害主要有绿僵菌病、黑斑病、脱壳病,一旦发现病情,要及时对症下药。
发现病、死蜈蚣,及时捞出,用药喷撒砖头。
蜈蚣怎么养?养殖蜈蚣的步骤

蜈蚣怎么养?养殖蜈蚣的步骤现在是信息社会,交流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对于蜈蚣养殖项目,大家的感觉如何?下面来介绍蜈蚣怎么养?养殖蜈蚣的步骤。
蜈蚣怎么养?1、养殖池的建造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在气温回升后,冬眠苏醒,开始外出活动,喜欢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白天在阴凉的地带躲避炎热,在晚上出来活动,喜欢在阴暗潮湿的洞穴内生活。
所以我们在人工养殖时,要根据它的生活习性,搭建一个类似的环境,在养殖池中栽树种草或者放置一些瓦片,供期攀爬隐蔽。
2、饲喂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它喜欢吃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蜻蜓等常见的昆虫,还喜欢吃蜂类、蝇类的卵,也吃蜘蛛、蚯蚓以及爬虫类的蛇、蛙、鸟类,食物极其广泛,在饥饿可已植物嫩叶嫩芽为食。
在人工饲养时,一定要准备足够的食物,时期快速生长,一般在人工饲养选择用黄粉虫喂食,黄粉虫的繁殖极为快速,在养殖蜈蚣时可自行繁殖,降低养殖成本。
3、饲养密度在做种时可选择捕捉野生的蜈蚣,选择选择健壮、无伤病的放养入池,但要注意饲养密度,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可能会造成其相互撕咬,造成自相残杀的现象。
另外在它们在惊吓过度、饲料和饮水缺少的时候,也会发生互相残杀的现象。
所以在饲养时一定要加强巡视,一旦发现饲料和饮水不足时要及时添喂,一般饲养没毒在每平米200-300条之间,随着蜈蚣的生长还要不断减少饲养密度。
4、预防敌害、病害蜈蚣在饲养时常常会出现很多敌害和病害的侵扰,常见的敌害有老鼠、蟾蜍、蚂蚁,它们会在蜈蚣蜕皮和睡眠状态时乘虚而入,将蜈蚣啃食干净,另外在还要注意家禽和鸟类。
病害主要有绿僵菌病、肠胃炎、脱壳病、黑斑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蜈蚣死亡,在养殖时一定要做好环境的工作,一定要保持饲养环境的阴凉和潮湿,不宜温度过高和过湿,否则易导致病菌滋生,危害蜈蚣生长,发现病害后要及时处理,确诊病情后,及时对症下药,切不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养殖蜈蚣的步骤1、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销路销售情况,看看市场情况!了解一下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能够进行人工养殖。
蜈蚣的养殖技术

蜈蚣的养殖技术蜈蚣的养殖技术蜈蚣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被广泛用作观赏宠物和药材。
它们外形美观,性情温顺,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因此,蜈蚣的养殖逐渐成为一项有前景的行业。
本文将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环境、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一、饲养环境蜈蚣的饲养环境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养殖场地应保持适度的湿度。
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毛巾等方式来增加湿度。
此外,蜈蚣喜欢黑暗、通风良好的环境,养殖场地应选择适合的灯光和通风设备。
在养殖场地内,需要搭建蜈蚣的生长空间。
可以使用塑料箱或大型玻璃容器作为蜈蚣的栖息地,其尺寸应根据养殖的规模来确定。
容器内铺设一些土壤或沙子,以提供蜈蚣挖洞的空间。
同时,在容器内设置一些石头、树枝等,以便蜈蚣爬行和隐藏。
养殖场地最好设置专用的隔离区域,以防止蜈蚣相互干扰。
二、饲料管理蜈蚣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小型昆虫、蛇类、蛙类等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昆虫、蛙蛇等作为蜈蚣的食物。
蜈蚣的饭量较小,一般每天喂食一次即可。
食物的大小应适合蜈蚣的大小,避免喂食过大或过小的食物而导致消化问题。
此外,蜈蚣在饲料中还需要添加一定的营养补充品。
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如鸡蛋、小鱼、蛆等。
饲料补充品可以增强蜈蚣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三、疾病防治蜈蚣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
首先,养殖场地要保持清洁,避免蜈蚣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感染。
定期清理蜈蚣栖息地的残渣和粪便,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其次,要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有疾病的蜈蚣。
常见的疾病有蜈蚣病、蛇虱病等。
蜈蚣病一般表现为身体出现溃疡和破损,可以使用消毒药物进行治疗。
蛇虱病则主要表现为蜈蚣身上寄生蛇虱,可以通过浸泡或喷洒去虱药物来治疗。
另外,饲养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蜈蚣逃逸。
蜈蚣是很敏捷的爬行动物,所以要选择具有一定高度和结实的围栏,并定期检查是否存在漏洞。
四、繁殖管理蜈蚣的繁殖主要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
蜈蚣养殖的技术有哪些

蜈蚣养殖的技术有哪些蜈蚣是中国名贵的药材之一,需求量是很大的。
因此,养蜈蚣便成为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家庭副业。
那么蜈蚣是怎么养殖的?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蜈蚣养殖的技术一、蜈蚣生活习性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
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
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
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
总之,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
蜈蚣养殖的技术二、蜈蚣养殖方式1、箱养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
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 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
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
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
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
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
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
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
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
蜈蚣的养殖方法

蜈蚣的养殖方法蜈蚣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而且因其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
蜈蚣的养殖是一项具有潜力的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为养殖者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下面,我们将介绍蜈蚣的养殖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 环境准备。
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在养殖蜈蚣时,需要准备一个潮湿通风良好的养殖场所。
可以选择通风性好的塑料箱或者笼子作为养殖场所,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对于蜈蚣的生长至关重要。
2. 饲料选择。
蜈蚣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在养殖蜈蚣时,可以选择一些易于获取的昆虫或者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作为蜈蚣的饲料,比如蚯蚓、蚂蚱、蚂蟥等。
需要注意的是,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对蜈蚣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新鲜的饲料。
3. 养殖管理。
在养殖蜈蚣时,需要定期清理养殖场所,保持干净卫生。
另外,要注意观察蜈蚣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在蜈蚣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蜈蚣生长发育不良。
4. 疾病防治。
蜈蚣作为一种节肢动物,也会受到一些疾病的侵害。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蜈蚣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进行处理,可以采取隔离、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防治。
5. 市场销售。
蜈蚣的养殖最终目的是为了市场销售,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确保养殖收益。
可以选择与药材商、药店等进行合作,也可以选择网络销售等方式进行市场推广。
总结。
蜈蚣的养殖是一项具有潜力的产业,但也需要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蜈蚣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希望以上介绍的蜈蚣养殖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蜈蚣养殖道路上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 (1)1.几种主要的养殖方法……………………………………………………2.引种………………………………………………………………………3.种蜈蚣饲养管理…………………………………………………………4.种蜈蚣的繁殖……………………………………………………………5.幼蜈蚣的饲养管理………………………………………………………6.育成期蜈蚣的饲养管理…………………………………………………7.冬眠期蜈蚣的管理………………………………………………………8.蜈蚣的冬养........................................................................二、天敌防除 (14)1.鼠类………………………………………………………………………2.蚂蚁.................................................................................三、疾病防治 (15)1.绿僵菌病……………………………………………………………………2.消化道炎症…………………………………………………………………3.蜈蚣咽喉部溃疡病…………………………………………………………4.粉螨病………………………………………………………………………5.寄生线虫病...........................................................................四、被蜈蚣咬伤的处理 (19)1.咬伤后的症状………………………………………………………………2.处理措施……………………………………………………………………五黄粉虫的养殖 (20)1、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目前,养殖蜈蚣的主要饲养方式有箱养法、缸养法、池养法。
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以蜈蚣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与经营目标而设计,下面是这几种养殖方式的介绍:1.箱养法(1)箱的制作。
简易的制作方法是用纤维板加1.5厘米厚的木条钉成长、宽、高分别为10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板箱,箱的顶盖不用纤维板而是用方格的窗纱,既利通风透气,也利于防逃。
另一种方式是:先钉一个高20~30厘米,宽30~40厘米、长度因地制宜得浅木槽,槽的上口四角及中间竖起多根长约10厘米的小木条,然后,用特定网眼的纱网围绕这些小木条在木槽的上方钉一个蚊帐式的网罩,在面向操作一面的网罩上留下多个操作门。
将几个这种木槽放在长度与之匹配的多层木架上,组成立体多层养殖槽,这样既节省空间,充分利用养殖舍的面积,又利于蜈蚣栖息处的通风换气。
同时,由于木料的吸湿作用,有利于维护饲养土的湿度。
另外,这种结构还特别适用于冬季温室养殖。
(2)饲养土堆放与内部布局。
箱养法的饲养土堆积厚度为难10厘米厚,同时,每个养殖箱配备若干块弧形瓦片,将瓦片洗干净并吸足水分,4-5片一叠地放置在箱内壁四周,并使叠放的瓦片每层之间用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垫起,供蜈蚣栖息。
箱的中间不放瓦片,这里是蜈蚣摄食与活动的场所。
该养殖法的优点是:设备制作简单,布置方便,灵活性大,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搬动转移。
缺点是:饲养土难以保持稳定的湿度,受环境影响大,很难维持蜈蚣所需最适宜生态环境,只适合养殖商品蜈蚣。
2.缸养法用于养殖蜈蚣的缸可以是玻璃的或是瓦缸。
缸的体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以底面直径为首50厘米、高30厘米左右为宜。
在缸底先铺上一层粗砂石,再在沙石上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饲养土,再地饲养土上缸内壁边缘叠放弧形瓦片,中间则留出蜈蚣活动与摄食的空旷地。
瓦片叠放的厚度不限,但以最上块瓦片的上层面低于缸口10-15厘米为宜。
叠堆的瓦片层与层之间,垫以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缸口还要盖以纱网,防蜈蚣外逃。
作为长远发展的蜈蚣养殖者,缸养法只应是权宜之计或因地制宜的小规模养殖。
缸养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其通风透气差,底部易于积水,容易滋生霉菌,使蜈蚣发生绿僵菌病,应特别注意控制饲养土的温度,并适时更换饲养土。
3.池养法这是大多数蜈蚣养殖者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池养法从池的构造到池内布局都在不断改进。
池养法:分室内池养与室外池养两种。
室外池养无需建造房舍,成本低廉,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态条件,抓住蜈蚣的最佳生长发育季节,快速促进蜈蚣的生长繁殖。
室内池养法则有利于管理,同时有利于人工营造蜈蚣最佳生态条件,延长蜈蚣的生长期,缩短冬眠非生产期,还有利于控制天敌与病害,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
室内养殖应因地制宜利用简易房舍为主。
但无室内、室外池养,池的构造与内部布局基本相公相似。
(1)池的建造①池的地点选择:养殖蜈蚣的池选择任何地势对室内养殖都有来说不是特别重要,而对于室内养殖者来说则很重要。
在室外,建造蜈蚣养殖池的地点应在向阳的坡地,既可以避免雨水蓄积,又可以避免秋冬季节北风吹打。
②池的建筑:用于养殖蜈蚣的池为长方形水泥构造池,池的大小与排列,应根据养殖场地或房舍来合理布局,而且养殖种蜈蚣,小蜈蚣与大蜈蚣的池应公别建造,以免在养殖过程中互相串扰而致大吃小。
池的四周用砖侧立砌起,高约50厘米的围墙,围墙的内壁尽量用水泥抚平。
在池内的上缘镶嵌一圈宽为10~15厘米的玻璃,或贴上10~15厘米的塑料透明胶,表面贴平整,保持光滑,以防蜈蚣外逃,防止蜈蚣用复杂的腹足攀爬逃跑。
③池底的铺设。
池底可用水泥铺底抹平,也可用砖直接铺在池底土面上,然后砖与砖之间得接缝可用水泥灌浆封严。
两者各有优缺点,水泥铺底建造比较方便,养殖后捕捉蜈蚣也较容易,但水泥铺底透水性较差,在给饲养土加湿时如操作不严格,易造成饲养土积水。
另外,水泥铺底也不利于饲养土与池下土之间的水、气交流。
用砖铺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砖地吸水性强,同时又能将其吸入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蒸发出来,因而对调节饲养土与环境湿度极有好处;另一方面,其渗入性与透气性很好,这有利于饲养土与池下土之间的水分交换与气体交换,使寒冷的季节地热能够上升,提高饲养土的温度,而炎热的季节,凉爽的地下可以吸收饲养土中地热量,使饲养土不至于温度过高。
使用砖铺底也有其缺点:一方面,用水泥浆弥合砖缝时,易因疏忽而留下缝隙,蜈蚣可通过这些缝隙钻入池地下底土层中,这容易造成蜈蚣受害或捕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砖的透气性强,其内部的微小空间大,在长期湿润的条件下,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其中就包括病原微生物。
④蜈蚣栖息床的建造。
池养法中常用的蜈蚣栖息床有两种:一种是堆土式栖息床:另一种是砖码型栖息床。
最简单的栖息床就是直接由饲养土堆积,因而又叫堆土式栖息床。
即在养殖池底2/3的地面上铺一层厚10-15厘米饲养土,上面再放上瓦片,另1/3的地面则是蜈蚣的活动场所。
瓦片为弧形瓦,并采取拱面朝上的方向,层层叠加,层与层之间的两边垫以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
瓦片之间也可采用肩搭肩的方式排列,在它们的搭接处,垫以海绵条。
使互相叠加的地方保持约2厘米的距离,以利蜈蚣栖息。
瓦片的上表面高度应比池壁口缘低15厘米以上,不得超过内壁玻璃(或塑料透明胶)的下边缘。
以免蜈蚣以此为梯逃逸。
砖码型栖息床,是指用砖按一定的方式堆码构成的蜈蚣栖息床,砖与砖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作为蜈蚣的居所与钻爬通道。
砖码型栖息床有三种形式:全卧式栖息床、卧-立式栖息床、屋顶型栖息床。
a.全卧式栖息床:该种栖息床由砖全部平卧放堆积,同层的砖与砖之间保持0.5-1.0厘米缝隙,层与层之间的砖缝呈交错状态码放,一般可码放6-7层,最上一层缝隙口,放上多片海绵,以供调节湿度与蜈蚣饮水,该种栖息床的优点是:能有效地保持蜈蚣周边小环境干净,减少病原菌侵袭,无需用饲养土,操作更为方便,管理更容易,但缺点则是,耗砖量大,成本高,由于砖的系水性差因而难于维持稳定的湿度环境。
b.卧-立式栖息床:该种栖息床是在池底平铺一层砖,砖与砖之间仍需保持1厘米左右的缝隙,然后在此层砖上再直立排放一层砖,直立的砖之间也保留1厘米左右的缝隙,立砖顶上再盖一层卧砖,卧砖上再放些海绵。
该种栖息床与全卧式栖息床相比,砖缝间的透风性相对好些。
但缺点是,由于立砖间的缝隙过于高长,蜈蚣在其间栖居时没有安全感而常常龟缩不出,取食活动少,生长发育迟缓,而且栖息床的面积过小时,还有倒塌的危险。
c.屋顶型栖息床:该种栖息床的基本结构是外围用砖码成人字型阶梯,中间出饲养土填充,有的则用与砖的规格一致的土坯填码而成。
其建造过程是,先在池的中心堆放饲养土,然后沿池的长轴方向,两边离池壁分别10厘米处,各码一排砖,砖的长轴与池的长轴垂直,然后修整饲养土,使第二层砖平放第一层砖上,且向池的中间错位半截,以后依此类推,直到两边的砖在中间会合。
从而构成“八”形阶梯就行。
但需注意砖与砖之间、砖与土坯之间及土坯与土坯之间应保持1厘米左右的缝隙,以供蜈蚣栖息与活动。
该种栖息床是现行用得较多的模式。
其优点是保温。
保湿性能较好,操作方便,蜈蚣在此种栖息床中生活舒适,活动正常。
缺点是建造稍显麻烦。
有时,室内养殖者为节省空间,或便于冬季升温养殖,常将蜈蚣养殖池建成立体多层结构。
建造时应注意每两层间的间距应保持40-50厘米以上,且池面不宜过宽,尽量保证池内通风透气。
透光性良好,以防止霉菌滋生。
(2)饲养土的制作。
饲养土既是蜈蚣栖居、生活、繁殖的场所,也是蜈蚣逃避各种不利因素的“避风巷”,因而对蜈蚣非常重要。
蜈蚣对饲养土的土质没有很高的特殊要求砂土、壤土都可以,但饲养土必需疏松、潮湿,而且要保温、保湿性能好。
所以饲养土最好是较为疏松的壤土,粘土最好不要用作饲养土,因其易于板结、喷水后湿度在土粒间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蜈蚣在其内的活动。
常用的饲养土是反复耕作过的菜园地,其制作过程为:在长时期末喷洒过农药化肥的菜园内,挖取土质疏松、肥沃地段的表层土,将其打碎(一般质量较好的菜园土只需用锄、棒轻敲即可敲成颗状),捡出其中的烂叶、石块、瓦牌子等杂物,放于暴烈的太阳下,反复翻晒2-3天,直到晒干,这样既便于贮存,又能杀除土中可能含有的天敌卵或病原菌,晒干后即可贮存备用。
临用前,根据所需用量与湿度要求,准备好相应重量的水和喷雾器,将土薄摊在地上,一边翻动一边用喷雾器将水均匀地喷于土中,然后装池。
在室内养殖的情况下,饲养土一经调节好湿度装池后,其湿度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需要大幅调节已入池的饲养土的湿度,可以采用摊薄饲养土,对表层均匀喷水或开窗通风的办法来增减饲养土的湿度。
正常情况下,一般每年春天,蜈蚣刚从冬眠中“苏醒”时更换饲养土一次,平时,若因清除粪便丢失了少量饲养土时,可适量补充,如遇发生疫病,蚁害或螨害时,应及时更换饲养土。
饲养土在池中的铺垫厚度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春秋季节为10厘米左右,而夏天则减到5厘米,到冬季应加厚到1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