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与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概况 ................................................ .............................. 1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 (2)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 .. 2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3 第五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 .................. 4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一节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 ...... 5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 .................. 7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9 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 13 第四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 .. (15)第一节建设地点 ................................................ ............................ 15 第二节建设条件 ................................................ ............................ 15 第五章总体规划及设计方案 ................................................ .............. xx年。
沙蚕工厂化育苗与原池生态养殖技术

是 ” 网 ” 网法 , 种 拉 网方法 需 要 的人 力 较 少 , 赶 拉 这
挑选规格大 、 抱卵量高 、 体格健壮 的抱卵亲虾 进行 专 池池 繁苗 较直 繁池 亩均 产量 高 , 提 高虾 苗 可 产 量 , 亲 本 密度 在 可 控 范 围 , 别 是育 苗 池 中放 且 特 养 了一定 比例 的雄虾 ,抱 卵虾 可进 行 二次 交 配 、 产
体后 可 适 当添 加投 喂金 藻 粉 、 小硅 藻 粉和 螺旋 藻 粉 05 1 / 。保 持水 温 2 5℃,盐 度 2 0 p . . mg ~ 0 L 22 8 3 ,H
沉 淀砂 滤 、 毒二 次 处理 后 方可 使 用 , 消 对育 苗 池 、 使 用 工 具 和 场地 进 行 全 面 清 洗 消 毒 , 蚕 亲 体 、 精 沙 受
床 的处 理 至关 重要 , 先必 须对 育 苗 用水 实 行 2 首 4h
海 洋 酵母 、 金藻 、 藻 、 藻 、 硅 藻 等 单 细 胞 藻 为 盐 扁 小 主 。每天投 饵 3次 , 次投 喂海 洋红 酵母 05 1m / 每 .~ g L 单 细胞藻 1 ~0万 细胞 /。 , 0万 2 L 到达 五刚节 疣足 幼
《 水产养殖) o 2 ) 1 年第 8 2 期
di1.9 9 .s. 0 — 0 1 0 20 .1 o:036 /i n1 4 2 9 . 1 . 0 6 js 0 2 8
渤海湾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渤海湾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作者:曾海祥敬中华张新峰张凯来源:《河北渔业》2024年第01期摘要: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
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 ℃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 μm,进入变态附着期。
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
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关键词:渤海湾;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称毛蛤、蚶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
毛蚶为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我国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渤海湾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毛蚶资源分布区,但近些年来毛蚶资源减少,急需开展毛蚶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恢复毛蚶资源,满足市场需求。
渤海湾沿岸是毛蚶资源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域,拥有大量适合毛蚶养殖的池塘和滩涂,需要大量的毛蚶苗种。
近些年,有关毛蚶基础生物学[1-2]、人工育苗[3-6]和养殖[7-9]方面的研究相继开展,渤海沿岸的各个省市对毛蚶资源修复工作也非常重视,在毛蚶苗种繁育及底播增殖放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孙同秋等[10-12]在毛蚶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在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进行推广了应用。
但目前渤海湾地区繁育的毛蚶苗种无法满足本地区开展增养殖的需求,毛蚶人工育苗存在短板,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仍不成熟,原先的育苗方法需要改进。
2022年和2023年6—8月份,在滨州本地育苗场开展了毛蚶育苗试验,改进了育苗方法,取得了成功,为开展毛蚶人工育苗的规模化生产和中间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项目工作总结_工厂门卫工作总结

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项目工作总结_工厂门卫工作总结经过一年的努力,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沙蚕的繁育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
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沙蚕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纤维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其繁育难度大,供应不稳定,限制了其产业化发展。
我们开展了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项目,旨在研究沙蚕的繁育技术,提高苗种质量和数量,为沙蚕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繁育环境搭建:根据沙蚕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环境要求,我们建立了一个适合沙蚕生长的繁育环境。
包括温湿度的控制、光照条件的调节、通风设施的安装等。
2.苗种选择和培养:我们选择了高质量的沙蚕苗种,并采用了科学的培养方法。
包括优选母蚕、合理的饲料搭配、科学的繁育密度控制等。
3.疾病防控:沙蚕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如定期检查、隔离消毒、合理使用药物等,确保沙蚕的健康生长。
4.苗种质量检测: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对沙蚕的苗种质量进行了检测。
主要包括苗种体重、苗种大小、苗种数量等指标的测定。
5.数据记录和分析:我们对每一批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包括苗种数量的变化、苗种质量的变化等。
并根据数据分析,进行了相关的技术改进。
三、取得的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成果:1.成功繁育了一批沙蚕苗种,并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2.提高了沙蚕苗种的质量和数量,并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3.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沙蚕繁育技术体系,并形成了一套操作规范。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繁育环境的改进:由于设备和条件有限,繁育环境的一些参数还有待改进,例如温湿度的精确控制、光照条件的优化等。
2.病害的防控: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疾病的防控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病害发生。
建议进一步加强病害的防控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3.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沙蚕工厂化无沙土生态高产养殖技术研究

笔 者 多年来 在 从 事 沙 蚕 繁 养 试 验 过 程 中
,
探索 出
利用细基 江 篱 沙 土 生 态养 殖
进展
、
江篱
、
石莼
、
长石 莼
,
、
浒苔 达到
、
刺状鱼 个 高产
栖 苔 等 大 型 海 藻 作 为培 养 附着 基
,
进行沙蚕 工 厂化无
一
产量 达 1 5
,
为沙蚕 养殖提供足 量丰 富
江
为佳
,
面积 1 0 米 左 右
,
规格5 米 × 2 米 × 0
~
.
6米
,
设 置独
室 外水
。
优 质 的饵 料 篱
石莼
。
立 的进 排水 系统
每池 安 放 5
1 0 个 气 石 充气
,
。
( 3 ) 附着 基 投 放 : 沙 蚕 入 池 前,
既 降低 了 成 本
,
也 保 证 了鱼 的 品 质
,
一
克 以前 为鱼 体 重 的3 %
3%
。
~
5%
,
10 0
克 以后 为 鱼 体 重 的 养 成 罗 非鱼 群 食 习
,
应 请 专 业 人 员检 测
。
对症 下药
。
用 药要慎 重
决
不使用禁用药
,
定 位 : 投 料 位 置 要 相 对 固定
上 海水 产大学
李思 发
邮编
蔡完其
2 0009 0
惯
,
也 便 于 观 察 鱼 的动 态
。
维普资讯
行光合作用 ,吸收利用无机营养盐 ,产生氧气 ,提高水
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报告1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我区20xx—20xx年瓜菜生产中的重点应用项目,是多项技术的综合组装,具备操作方法简单,农民易于接受的特点。
到20xx年全区三年累计应用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亩(西瓜亩,甜瓜亩,豆角20xx亩),其中20xx年应用亩,20xx 年应用亩,20xx年应用亩,分布在西长发、宝山、绥胜、北林、东兴、津河、永安、新华八个乡镇,平均亩产瓜菜(加权).5kg,比常规露地地膜栽培亩产20xx.2kg,亩增产.3kg。
双扣瓜菜亩增值为.8元,亩节约成本60元,亩效益为.6元,与露地地膜栽培亩增值.0元,亩效益.8元相比,亩增效益.8元。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为了落实指导好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我们做了如下工作:一、加强领导,保证项目实施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瓜菜生产中的先进技术项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做为蔬菜生产中的主要项目进行应用。
并根据全区生产实际,将计划任务指标下达到西长发、宝山、东兴等八个乡镇办事处,层层落实任务,逐村分解到户,将项目纳入岗位责任目标管理,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层层签定责任状,年终奖惩和干部考核紧紧挂钩,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搞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使农民掌握该技术,确保项目落实,我们以“科普之冬”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技术讲座,利用科技大集咨询服务,印发技术资料等广泛宣传,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10期,受训人员达人次,重点讲解瓜菜双扣技术中的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由于宣传培训抓的紧,抓的实,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农民应用该技术的理论水平,保证技术不跑粗、不走样,提高了技术到位率。
三、强化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难题为使该项技术不跑粗走样,提高技术到位率,全区投入科技人员25名,其中高级5名,中级16名、初级4名,这些科技人员从春到秋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包乡、蹲点,对于一些关键技术亲手示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把好技术关,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环渤海湾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生态育苗技术探讨

2022.11曾现英,柴晓贞,许建方,李东滨(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近年来,随着对虾产业的发展壮大,在产业整体向好的大趋势下,一系列问题也显现出来,苗种质量良莠不齐、养殖模式不够合理、病害频发等问题,造成养殖对虾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
南方地区尝试采用室外高位池生态育苗,培育的生态虾苗相比传统虾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表现出抗病力强、生长快、规格整齐、养成率高等优点。
结合环渤海湾沿海地区对虾养殖周期短、虾苗放养高度集中的特点,立足本地实际,从对虾育苗的生态环境条件入手,营造生态平衡系统。
采用纯自然光-藻类-轮虫、卤虫-虾苗等构建多样性生物平衡稳定体系,生产出绿色健康虾苗。
2021年在滨州沿海尝试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室外土塘生态育苗试验并取得成功,下面就试验相关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从事凡纳滨对虾育苗工作的广大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一、试验方法采用室外泥沙底质塑料温棚(池塘单池面积500米2),棚内培育池进好水后接种单胞藻,待培育池内的水质稳定后,将对虾无节幼体投放至育苗池。
在溞状幼体阶段,以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等植物饵料为主,后期辅以轮虫投喂;进入糠虾期,投喂轮虫和烫死的卤虫无节幼体;在仔虾阶段,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成体卤虫。
当仔虾发育到4~6期,收获虾苗。
1.育苗前期准备工作(1)池底活化。
清塘后,用20~30厘米水浸没塘底,用光合细菌、EM 菌或者枯草芽孢杆菌类微生物制剂活化塘底,把塘底有机物彻底分解成为有益的营养元素。
(2)池塘进水。
塘底处理好后,用60~80目筛网过滤进水至水深1.0~1.5米,然后用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处理。
(3)施肥肥水。
池水消毒后48小时,开始接种小球藻及小新月菱形藻,并在晴天向水体施加专用肥水素进行肥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以下,单胞藻浓度达到8万个/毫升以上。
2.幼体投放肥好水后,将N 1~N 2无节幼体投放到培育池中,幼体投放密度控制在10万~15万尾/米3。
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项目工作总结_工厂门卫工作总结

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项目工作总结_工厂门卫工作总结
自2019年起,我所在的单位启动了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项目,旨在将传统的沙蚕繁育方法转化为工厂化生产,提高沙蚕种类的丰富度和产量,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启动后,我们对沙蚕繁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调研。
通过与其他单位
的合作,我们成功地导入了先进的沙蚕繁育技术和设备,并进行了第一批沙蚕的种植和繁
育工作。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逐步优化了
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项目成果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批沙蚕的繁育工作,并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新引进的沙蚕
品种经过一定数量的繁育和培育,已经达到了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和数量水平。
同时,我
们还在不断地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三、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以便更好地实现工厂化生产。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弥补自身技术短板,增强核心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误差。
四、未来展望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各
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批量生产,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合作,借鉴其他业内单位的先进经验,探索更多的
技术创新,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项目一定会取得更
加优异的成果,实现我们的愿景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20 15 15 14 17. 6
15 22 24 10 15 17. 2
14 20 13 8 18 14. 6
8 22 24 18 12 8 16. 8
9 25 18 26 18 6 18. 6
10 平均 20 17. 6 19 19. 4 22 21. 9 8 13. 8 10 11. 7 15. 8 16. 88
和 0. 5g/ m3 的高锰酸钾 ,12h 后换水 。 盐度控制 :育苗的适宜盐度为 25 ‰~28 ‰。 幼体密度 :在保证充气良好的情况下 ,幼体的
培育密度控制在 16. 88 个左右/ mL ,5 刚节疣足 幼体后 ,因为开始底栖 ,密度控制在 2 500 万条左 右/ m3 。
幼体培育取样抽查及各期生长情况见表 2 。
1 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 1 研究内容
挑选沙蚕个体相对较大的养殖池作为亲蚕池 进行人工蓄养 ,对亲体进行强化培育获得批量异 沙蚕种群 ,然后诱导产卵受精 ,创造适宜的幼体生 长环境条件 ,实现生产性培育沙蚕苗种 。对放养 的沙蚕进行科学管理 ,定时检测水质底质 ,创造适 宜沙蚕生长的生态环境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捕 、 加工 、出口 ,获取沿海滩涂养殖的最大效益 。通过 项目实施 ,在原有沙蚕养殖的基础上扩大沙蚕苗 种繁育和生态养殖规模 ,完善沙蚕苗种繁育和生 态增养殖技术规范 ,总结出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 的技术规程 ,为渤海湾沿海地区开展沙蚕苗种培 育与生态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 1. 2 技术路线
- 30 -
《河北渔业》2007 年第 1 期 (总第 157 期) ○试验园地
时间 6. 17
6. 18 6. 19 6. 20 6. 21 6. 22
表 1 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培育过程
受精后时间 发生阶段 特 征
5 :00
采捕亲蚕
8 :00
获得受精卵
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培育过程见表 1 。 2. 1. 3. 5 日常管理 换水与充气 : 以 100 目筛 绢过滤换水 ,前期每天换水 1/ 3~1/ 2 ,在出膜时 需要加大换水量 ;后期因增加投饵 ,残饵粪便积累 会败坏水质 ,换水量可以加大到每次 2/ 3 ,每天换 水两次 。6~8 刚节疣足幼体期 ,可用 80 目筛绢 换水 ,否则粪便难以换出 。当幼体出膜后 ,仍需维 持充气 ,当幼体潜底后可以适当降低充气量 。
18 :00 后担轮幼虫期 幼虫长 230μm ,宽 157μm
5 :00
疣足幼虫 3 刚节 ,刚毛尖细 ,轻轻蠕动
6 :00
疣足幼虫 4 刚节 ,刚毛又尖又长 ,刚须伸长 。
7 :30
疣足幼虫 5 刚节 ,纤毛逐渐减少不再游泳进入底栖匍匐生活
8 :00
疣足幼虫 6~8 刚节幼虫 ,出池
病害防治 : 育苗的成败与病害防治关系密 切 ,如水处理不彻底 ,原生动物会大量繁殖造成育 苗失败 ,其危害主要在育苗前期 。采取了如下措 施 :首先对亲体消毒 ;其次 ,对受精卵消毒 、洗卵处 理 ,使用砂滤海水 ;再者 ,一旦发现原生动物 ,一是 大量换水 ,消除水中的有机质 ,减少原生动物和抑 制其繁殖 ;二是在水中泼洒 20~30m1/ m3 的甲醛
《河北渔业》2007 年第 1 期 (总第 157 期) ○试验园地
渤海湾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 与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张洪欣1 车轼2 明秀云1 王淑生3 刘志海1
( 1. 无棣力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无棣 251900 ;2.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64003 ; 3. 滨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山东 滨州 256617)
沙蚕在繁殖前期多为雌雄异体 ,但无明显的 生殖系统 ,经过半个月左右的亲体强化培育 ,约 6 月中旬出现变化 ,外观上身体分为三部分 :匍匐 区 、游泳区 、尾区 。可分辨出雌雄 ,雌性青绿色 ,游 泳区疣足背须光滑无乳突 ,雄性乳白色 ,足部红 色 ,游泳区疣足背须上有 8~10 个乳突 ,此时称为 异沙蚕 。沙蚕变成异沙蚕体时 ,群游水面 ,有的雌 雄追逐 ,身体不断抖动摆动 ,体长开始逐步缩短至 原体长的 1/ 3~1/ 4 ,宽度加宽而且更扁 ,体色鲜 艳 ,疣足发白 ,纵向加宽变扁 ,产生宽扁的桨状刚 毛 ,预示进入繁殖期即将产卵 。 2. 1. 3. 2 亲蚕采捕 、催产获取受精卵 第一批亲 蚕于 6 月 17 日早 5 :00 开始采捕 ,部分利用晚上 灯光照射诱捕获取 。在 1 # 亲蚕池一次性采捕亲 蚕 70kg。
育苗前 ,首先将育苗池浸泡 、消毒处理后 ,即 可蓄水 。蓄水经 200 目绢网过滤 ,培育温度控制 在 26~28 ℃,盐度控制在 25 ‰~28 ‰,若盐度过 高可加淡水或深机井水调节好备用 。 2. 1. 3 育苗方法 2. 1. 3. 1 亲体培育 本次试验沙蚕亲体主要来 源于无棣力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场养殖的沙 蚕 ,在沙蚕繁殖季节前 10~15d ,从公司养殖塘中 挑选池塘水环境条件较好 、沙蚕个体相对较大的 1 # 、2 # 、3 # 养殖池作为亲蚕池进行人工蓄养 ,蓄 养期间每天换水 1/ 2 ,每 667m2 泼洒生物肥水王 1kg ,或适当投喂鱼粉 、豆粉等 ,培养饵料生物 ,促 进沙蚕性腺发育 。暂养期间的水温在 26~28 ℃ 之间 , 盐 度 在 25 ‰~ 28 ‰之 间 , 透 明 度 控 制 在 30cm 左右 。经过人工蓄养的亲蚕性腺饱满 、身体 健康无损伤 、肉红色或青绿色 、体表具光泽 ,体长 180~270mm ,具 150~230 刚节 ,规格 160~300 条/ kg 。
10 :00 放出第一极体
10 :40 放出第二极体
10 :50
2 细胞期 分成 2 个大小不等的细胞
11 :30
4 细胞期 2 个大细胞 2 个小细胞
12 :40
8 细胞
8 细胞
17 :20
中胚期
细胞界限不清
20 :20
原肠期
胚体长出纤毛 ,开始转动
8 :00
担轮幼虫期 胚体拉长 ,长 200μm ,宽 184μm ,纤毛细密 ,微微蠕动 ,转动在卵膜内 。
场养殖 ,规格 180~270mm 。
- 29 -
《河北渔业》2007 年第 1 期 (总第 157 期) ○试验园地
饵料 :育苗场饵料培育室自行培育的单胞藻 类。
育苗池 :育苗场有三个育苗车间 , 育苗水体 共 1 500m3有效水体 1 296m3 ,每个车间有育苗池 20 个 ,水泥结构 ,南北走向 ,长方形 。
根据项目实施内容 ,采取的技术路线如下 :
图 1 渤海湾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与 规模化生态养殖工艺流程
2 项目主要技术及研究结果
2. 1 渤海湾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
2. 1. 1 试验地点 本试验在无棣县东风港 、无棣
力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虾育苗场进行 。
2. 1. 2 试验材料
亲蚕 :来自无棣力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
2. 1. 3. 6 出苗 当幼虫进入匍匐期后 ,发育至 6
~8 刚节时可出池移苗养殖 。出池前 ,在竹竿上 - 31 -
《河北渔业》2007 年第 1 期 (总第 157 期) ○试验园地
绑一吸管从池底虹吸取样记数 ,计算幼体培育成 活 率 。出 池 时 , 做 一 个 长 100cm 、宽 80cm 、高 50cm 的 200 目的网箱 ,放在排水池中 ,为缓解水 的压力 ,先用软黑胶管虹吸 ,随育苗池中水位下降 压力减小 ,依次用中 、小管道和打开底阀泄水收 苗 ,及时分装入塑料罐中充足氧气 ,运往养殖池放 苗进行生态养殖 。 2. 1. 4 沙蚕苗种培育结果 2. 1. 4. 1 亲蚕采捕量 沙蚕亲体每年在繁殖季 节出现两次产卵高峰期 ,第一次 6 月 15 日~6 月 26 日 ,第二次 6 月 28 日~7 月 5 日 。本次试验 2006 年 3 个亲蚕培育池共捕捞亲沙蚕217. 25kg , 亲 蚕 最 大 个 体 270mm , 最 小 180mm , 平 均 225mm 。 2. 1. 4. 2 获取受精卵数量 本次育苗试验 ,自 2006 年 6 月 17 日至 7 月 5 日共 19d ,分 11 次先 后进入育苗室催产 ,催产成功率 96. 5 % ,共收集 受精卵540. 41亿粒 。 2. 1. 4. 3 受精卵孵化率 在水温 26~28 ℃下 , 受精卵经 24h 发育至后担轮幼虫 ,幼虫长 232μm , 宽 158μm ,受精卵孵化率65. 7 %。 2. 1. 4. 4 幼体培育成活率 幼体培育从受精卵 到 6~8 刚节疣足幼体共需 6d 左右 ,出池时随机 取样测量记数 ,测得最大个体体长 363μm ,最小 个体 体 长 321μm , 平 均 个 体 357μm ; 幼 体 密 度 2 030~2 622 万条/ m3 不等 ,平均 2 326 万条/ m3 。 育苗水体 864 m3 ,共获幼苗 200. 96 亿条 。幼体 培养成活率达 56. 6 %。
沙蚕 ( Nerei d) 隶属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多 毛纲 ( Polychaeta) ,游行多毛目 ( Erranlia) ,沙蚕科 (Nereidae) ,俗称海蜈蚣 ,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 底栖无脊椎海洋生物 ,是鱼 、虾 、蟹人工育苗和养 殖的优质活体天然饵料 ,餐桌上的美味海鲜品 ;又 是极好的钓饵 ,有“万能钓饵”之称 ;沙蚕体内含有 丰富的蛋白质 、氨基酸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尤其 富含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维酶原激活物 、胶原酶等 三种酶系 ,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沙蚕腔液是一种 天然的杀虫剂 ,对农业害虫特别对昆虫有剧毒 ;它 多栖息河口滩涂 ,其幼体和成体均可作为检测水 域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标 。然而 ,近几年因海域污 染和酷捕滥渔 ,沙蚕的自然栖息地越来越小 ,资源 日趋枯竭 ,尤其渤海湾沙蚕这一地方优势生物资 源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进行沙蚕资源的保护与增 殖已刻不容缓 。为此 ,2005 - 2006 年 ,无棣力天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 “渤海湾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与规模化生态养殖 技术研究”课题 。在无棣县东风港公司海水养殖 场进行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育苗水体 1 000 m3 ,有效水体 864 m3 ,两年共培育 6~8 刚 节幼体 304. 64 亿条 ,平均出苗 2 174. 5 万条/ m3 , 亲体产卵率 96. 5 % ,幼体变态率 65. 7 %。进行了 沙蚕池塘规模化生态养殖 ,两年累计生态养殖 1 333. 3hm2 ,平均 667m2 的产量为 804. 45kg 、产 值 12 066. 75 元 、利 税 7 877. 25 元 , 总 产 达 到 了 16 089 000 kg ,销售总收入24 133. 5万元 ,总利税 15 755. 1万元 。超额完成了课题各项技术 、经济 指标 。现将两年来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