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03

合集下载

(详细整理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概述

(详细整理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概述

(详细整理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概述一、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实词是指能够直接代表实际事物或具象意义的词语。

按照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几种类型。

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它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两种。

2. 动词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或存在状态的词语。

它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种。

3.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

它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种。

4. 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分为程度副词、方式副词、时间副词和地点副词等几种类型。

二、虚词的概念和分类虚词是不能直接代表实际事物或具象意义的词语。

它在句子中起连接、修饰或标点等作用。

按照功能和形式的不同,虚词可以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几种类型。

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方位或时间的词语。

常见的介词有“在、上、下、中、间、之”等。

2.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的词语。

常见的连词有“和、与、或、但、然而”等。

3. 助词助词是用来标示词的词类、词义关系或语态等的词语。

常见的助词有“的、地、得、吗、了”等。

4. 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感的词语。

常见的语气词有“不、了、啊、呢、吗”等。

以上是对初中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归纳概述。

实词直接表示实际意义,而虚词则在句子中起到辅助作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文言文题型中,翻译很重要。

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130个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的释义,同学们趁着暑假在家的时间多背背吧~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总汇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总汇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第一册1、次北固山下(次:停宿)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3、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4、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凭借)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6、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7、友人惭,下车引之(引:拉)8、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看见)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愠:怨恨;君子:有才德的人) (罔:迷惑)(殆:有害)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教导) 12、不逾矩(逾:越过,超过)13、人不堪其忧(堪:忍受) 14、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在其中) 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长处;优点) 18、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16、匹夫不可夺志也 19、为朋友谋而不忠乎?(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夺:改变)(忠:竭尽自己的心力)20、不义而富且贵 21、静以修身(义:公正的合乎情理的)(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2、非淡泊无以明志 23、淫慢则不能励精(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24、险躁则不能治性 25、缀行甚远(险:轻薄;治:修养)(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6、一狼仍从(从:跟从) 28、场主积薪其中(薪:柴草)27、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9、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敌:胁迫,攻击)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30、屠暴起(暴:突然) 31、止露尻尾(尻:屁股)32、狼亦黠矣(狎:狡猾) 33、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34、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 35、丁氏对曰(对:回答)36、身亡所寄(寄:依托、依附) 37、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38、若屈伸呼吸(若:你)第二册39、蒙乃始就学(就:靠近,从事) 40、惟闻女叹息(惟:只)41、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43、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4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5、当户理红妆(但:只)(溅溅:水流的声音) (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44、朔气传金柝(朔:北方) 46、安能辨我是雄雌(安:怎么)47、尝射于家圃(尝:曾经/圃:园子) 4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49、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矢:箭) 51、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50、徐以杓酌油沥之 53、惟吾德馨(徐:慢慢地;沥:注入)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52、斯是陋室(斯:这) 54、谈笑有鸿儒(儒:旧指读书人)5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管、弦乐器) 56、可爱者甚蕃(蕃:多)57、濯清涟而不妖 5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亵:亲近而不庄重)58、亭亭净植(植:树立) 6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61、念天地之悠悠(念:想到) 62、造化钟神秀(钟:聚集)63、会当凌绝顶(凌:登上) 64、自缘身在最高层(缘:因为)65、独坐幽篁里(篁:竹林) 66、山门圮于河(圮:倒塌)67、棹数小舟(棹:划船) 69、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70、湮于沙上(湮:埋没) 7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按照)68、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第三册7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7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奔:飞奔的马)74、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75、林寒涧肃(肃:寂静)76、未有能与其奇者 77、念无与为乐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念:考虑,想到)78、遂至承天寺(遂:于是) 7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至)80、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 81、东皋薄暮望(薄:接近) 82、晴川历历汉阳树 8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历历:分明的样子) (竟:终结,这里指死去)8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5、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遗:给予,馈赠)86、松枝一何劲(一何:多么) 88、狐兔翔我宇(宇:房屋)87、岂不罹凝寒(罹:遭受) 89、千里殊风雨(殊:不同) 90、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9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命:教导,训诲) (征:征验)(喻:了解)91、得志,与民由之(由:遵从) 92、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9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9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汝:你,你们;彻:通)95、年且九十(且:将近) 97、杂然相许(许:赞成)98、寒暑易节(易:交换;节:季节) 99、虽我之死(虽:即使)100、仍怜故乡水(怜:爱) 101、周亚夫军细柳(军:驻扎,驻军)102、上自劳军(劳:慰问) 103、彀弓弩,持满(彀:张开;持:拉)104、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规定) 105、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兵:兵器)106、结庐在人境(庐:简陋的房屋) 107、问君何能尔(尔:如此,这样)108、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109、烽火连三月(烽火:借指战事)第四册110、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111、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1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6、诣太守(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诣:到。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

78 施 ①设置 施八尺屏障
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
②实施,实行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2都021拿/1来0/1跟0 他们商量,然后实行
3
79 实 ①果实,种子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们只是树的叶子相像,但它们结的果子味道却完全不同。 ②实际,事实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14 引 ①牵,拉
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 ②取过来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有02一1/1个0/1人0 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这三个小东西都在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 92 徙 迁移
非死则徙尔。
20那21些/10人/10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
12
93 狭 窄,不宽阔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94 鲜 ①鲜艳,鲜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②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东02晋1/1太0/1元0 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19
③从事,做 吾业是有年矣 我做这个生意好多年了。 106 遗 遗失,遗漏 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没有遗忘。 107 贻 赠送,给与
尝贻余核舟一
(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核桃雕刻成的小船
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90 为 ①做,制作,作为,(画、写、雕刻)
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所为,所行。 乱:扰乱,使……错乱。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初中文言文180 个实词虚词详解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 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印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 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 e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 di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 称:(1)cha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 盹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全面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总结

(全面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总结

(全面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学生在研究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虚词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对初中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实词实词是能够独立存在、有词义的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类。

名词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概念。

在文言文中,名词通常具有复数形式、量词、和所属关系等特点。

一些常见的名词包括"人"、"物"、"天地"、"生物"等。

动词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气较多,常见的动词形式有表示肯定的"是",表示否定的"非",以及表示存在和动作的动词。

一些常见的动词包括"行"、"作"、"有"、"无"等。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和特征。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通常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以及用于修饰名词的前缀。

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包括"美"、"善"、"良"、"难"等。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在文言文中,副词有时以"之"结尾,表示程度或强调。

一些常见的副词包括"甚"、"必"、"故"、"已"等。

虚词虚词是功能词,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但通常没有具体的词义。

在文言文中,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和助词三类。

介词介词用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等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常常用来引导短语或从句,作为名词或动词的补充。

一些常见的介词包括"于"、"以"、"从"、"因"等。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 hán 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 hǎn 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 hǎn 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c hè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 hēn 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向我征询当时天下大事
陈胜、吴广都被编谪戍的队伍里面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他天门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就应该鼓励士气,率领全军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立为皇帝
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充抵他应该缴纳的税收
有个傍晚回家,货担里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
这是宾客们跟随太守归去了
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3

喜欢,爱好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
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
8

①跟从,跟随
②听从,顺从
③自,由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战则请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乃大惊,向所从来
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
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
2

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
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03
(2007-06-06 10:23:13)
转载▼
分类:中考备战
标签:
文化
(接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03
121. 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122.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 谓: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
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3、彩饰(舍其文轩)
126.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 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
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
2、道歉(长跪而谢之)
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 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胡不已乎)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144. 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 易:1、交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
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152. 盈: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给(蹴尔而与之)
3.一道(吾谁与归)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 缘: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曰再食)
162.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163.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
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
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归而形诸梦)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 属:shǔ 1、类。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

(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3、管辖。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辍: 停止(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174.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
2、您(愿借子杀之)
3、儿子(子又生孙)
176.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179.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 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4、犯罪(何坐?坐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