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炮制汇总知识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炮制方法和技术1.炙炒:通过火炙材料,使其变色或变形,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2.火炙:利用明火直接炙烤中药材,使其外观黄褐、表面起泡。
3.焙烘:利用火烘或沙烘中药材,使其温热、内敛。
4.灸熨:利用艾条燃烧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灼热刺激,以起到温通、散寒的作用。
5.炒煮:采用沸水或温水煮中药材,以炖煮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二、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改变药性: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药性。
2.改善稳定性:炮制后,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使其更加稳定,降低药材的变质率。
3.增加疗效:炮制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疗效。
4.减少毒副作用: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5.方便用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其性状更加适合于制剂的加工、制成。
三、炮制中的常用药材1.附子:经过炙炒后,能够激发其热性,增强温阳补益的功效。
2.人参:经过蒸制后,能够使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3.甘草:经过炙炒后,能够使其甘草酸的含量减少,增强其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4.当归:经过炙炒后,能够增加其补血活血的功效。
四、炮制的注意事项1.炮制器具:炮制时要选择合适的器具,炙炒要使用铁锅、卤炉等,火炙要使用明火或草灰,煎煮要使用陶瓷锅或煲炖等。
2.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材的变质或烧焦。
3.时间控制:炮制中要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应用领域:炮制方法和技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药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
5.炮制前后的对照:炮制过程中应定期对比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性状等进行对照,以掌握炮制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重点,对于提高中药品质、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知识点讲解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知识点讲解中药炮制的五大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川乌(草乌)、附子经过浸渍、漂洗、蒸煮,可将其剧毒的成分乌头碱水解,分解分解成毒性较低的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而降低了药物的毒性,且不影响其强心、解热、镇痛、镇静等作用。
如临床上遇到失眠、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的病人,此时需用柏子仁宁心安神。
但生柏子仁有滑肠通便的副作用,服后可使病人发生腹泻,此时可将柏子仁压去油脂制成柏子仁霜,以消除其副作用。
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经蜜制后,具有辛散解表作用的挥发油减少,辛散作用缓和,加之蜂蜜的协同作用,使之平喘作用增强;地黄生用,性寒,清热凉血,生津,用于血热引起的血衄,斑疹,热病口渴。
蒸后变成熟地黄,药性变温,补血滋阴、养肝益肾、凡血虚阴虚。
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可用。
这两味药材提现了炮制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增强药物疗效,可从增加溶出,提高疗效;辅料协同,增强疗效;制备新药,扩大疗效;减少损失,保存疗效。
种子类药材,款冬花,紫菀,炉甘石,延胡索都是通过炮制来增强药物疗效。
植物类根、茎、藤、木、花、果、叶、草等的中药材,经水制软化,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后,既便于制剂及调剂配方,又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很难粉碎,不便制剂和调剂,在短时间内也不易煎出其药效成分,因此必须经过加热等处理,使之质地酥脆而便于粉碎,便于煎出。
如砂烫醋淬鳖甲、火煅醋淬代赭石。
莱菔子炮制后可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辛干平偏温,作用升浮,古人认为该药能升能降。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经炒制后,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希望考生能牢记以上每味药材所提现的炮制目的与其炮制原理,并在考试中灵活应用。
中药炮制的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的知识点总结1. 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炮制中药是指用各种方法把生的中药材加工成可直接使用的药品的过程。
炮制包括曝、炙、煅、炒、燎、砂、砒、炙、焙等几十种方法。
目的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材的性状,提高药材的药效,减少副作用。
这样处理之后,中药的药效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提高了中药的药效。
2.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中药炮制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炮制的要求,确定采用合适的炮制方法和操作步骤。
炮制的原则包括保持药材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加强药效、改善药材的理化性质和药学性质、使药材易于保存和使用等。
3. 中药炮制的方法炮制的具体方法包括炒、煅、炙、炒、熏、焙、曝、热、砂炙、砂炒等。
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药性,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得中药材的药效最大化。
4. 炒制炒制是将中药材放在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炒烤,直至表面微红,内部微焦。
炒制是为了提高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加强其药效,改善其口感和增加稳定性。
炒制时需留意火候,过火过热易损伤中药材,火力太小容易炒焦不均。
5. 煅制煅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火煅烧,使药材的表面产生裂纹,颜色由原来的灰白色变为黄褐色。
煅制主要是改良药材的性味,提高其功效,同时能够减轻毒性,使得中药材更容易使用。
6. 炙制炙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炙烤,使其表面微微焦黄,炙制目的是改善味道,提高药效,加强药材的适应性。
7. 熏制熏制是将中药材置于热铁上,使其熏烤。
熏制主要是为了改善味道,提高药效,减轻中药的毒性。
8. 焙制焙制是将中药材放入含沙的砂罐中,再用旺火慢慢烘烤,使之干燥,焦外微红,焙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加强药效,减少毒性。
9. 曝制曝制是将中药材曝晒于阳光下,使之受风吸湿,变软,再经夜露冷凝,并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太阳曝晒。
曝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强药效,减轻毒性。
10. 热制热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炒烤,使其温热微黄。
热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强药效,减轻毒性。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一、炮制方法1. 炙炙法是指以中等火力烤热或烘干药材,使之产生轻微变色或有淡淡焦烤气味的一种处理方法。
炙后的药材一般能够增加药用价值,同时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常见的炙法有干炙和湿炙两种。
2. 焙焙法是指以文火或微火将药材烤干,使其表面微微焦黄或焦黄。
这种方法可以驱走药材中的湿气,提高其质量,常用于药材的初步处理。
常见的焙制药材有焙枣、焙蔓越莓等。
3. 焯焯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沸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和污物,使其更加纯净。
常见的焯制药材有焯大蒜、焯豆腐等。
4. 炒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无油锅中翻炒直至药材表面发黄或出香,然后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炒制后的药材味道香气扑鼻,有助于提高药材的药效。
常见的炒制药材有炒白术、炒枣仁等。
5. 曝曝法是指将药材晒干,使其表面微微发黄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驱寒散湿、解毒祛邪,常常用于炮制补益类药材。
常见的曝制药材有曝地黄、曝菟丝子等。
6. 晒晒法是指将药材放在阳光下晒干的一种方法。
晒制后的药材,气味纯正,营养保存完好,适用于一些对气候和环境要求较高的药材。
常见的晒制药材有晒当归、晒芡实等。
7. 蒸蒸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捞出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蒸制后的药材质地松软,容易吸收水分,加工后易于入药。
常见的蒸制药材有蒸泽泻、蒸麻黄等。
8. 曲曲法是指将药材放入酒曲中发酵,使其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达到提高药效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曲制药材有曲蟾炮、曲斑蝥等。
9. 酿酿法是指将药材与酒、米醋等原料混合发酵,使药材适应不同的用药要求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酿制药材有酿生姜、酿白术等。
10. 炷炷法是指将药材用火炙或炙熟后再用生漆、松香等物质涂抹,使其制成炮制品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炷制药材有炷干姜、炷山药等。
以上是中药常见的炮制方法,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二、炮制工艺1. 炮制前的加工炮制前的加工是指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洗净、晾干、去皮、切片或切碎等工序。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一、名词解释1。
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2。
反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3。
抢水洗:对药材进行快速洗涤,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4.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5.毒性:是指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6.上水:是指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7。
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8.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9。
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10。
圆气:是指药物在蒸制过程中,由于火力较大,使水分大量蒸发,而在蒸器周围出现大量蒸汽的现象。
二、填空题1.中药材必须进行炮制才能入药。
2.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3.山楂经炒制后破坏了部分有机酸,减弱酸味,又增加苦味_,对胃的刺激性降低,增加其消食导滞的功能。
4。
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砂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
5。
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6.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炙药多用药酒,浸泡药多用白酒。
7.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铁器工具进行处理。
8.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60℃为宜。
9.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10。
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根茎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团块、颗粒状药材的切制。
11.饮片切制一般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
12。
药材软化的要求是“软硬湿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13.全草类药材宜切成段。
14。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15。
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全草类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以免引起燃烧。
三、简答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②增强药物疗效;③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⑧矫嗅矫味,利于服用。
中医炮制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医炮制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医炮制的基本概念1.1 中医炮制的定义中医炮制是一种传统的药物加工技术,经过蒸煮、炮制、干燥等步骤,改变中药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以提高其疗效,并降低毒性。
1.2 中医炮制的目的中医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材的疗效,改善其使用特性,降低或者消除药材的毒性,提高中药的药品质量。
1.3 中医炮制的原则中医炮制需要遵循“适时、适度、适法”的原则,根据药材的特点和临床需求,对药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处理。
1.4 中医炮制的方法中医炮制的方法包括蒸煮、炮制、晒干、烘干等步骤,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选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加工工艺。
二、中医炮制的常见药材2.1 鸡内金鸡内金又名桃金儿、乌参,为景天科植物鸡内金的根及地上部分,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炮制后可增加其药性,用于清热解毒、止血生肌。
2.2 石斛石斛又名天南星、地涌金,为兰科植物石斛的干燥块茎。
石斛炮制后可增加其滋阴补肾、益精和液的作用,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等症。
2.3 甘草甘草又名甘遂、青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根状茎,主要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甘草炮制后可增加其理气、缓急、解毒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气滞痞满等症。
2.4 红参红参又名参、租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红参炮制后可增加其补气养血、生津润燥的作用,用于气血两不足、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等症。
2.5 当归当归又名女荆、女参,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当归炮制后可增加其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用于气血不足、经血不调等症。
三、中医炮制的基本步骤3.1 分选分选是指把药材中的杂质、虫蛀、霉变等不合格的部分去掉,保留合格的部分用于加工处理。
3.2 洗净洗净是指将分选后的药材用清水或者适量的醋水浸泡,并用清水反复漂洗,使药材表面的杂质和尘土清洗干净。
3.3 炮制炮制是指将洗净的药材放入炮制器中进行炮制加工,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等特性。
3.4 干燥干燥是指将经过炮制处理的药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含水量逐渐降低,达到保质保形的目的。
执业药师继续再教育中药炮制常见技术与应用

执业药师继续再教育中药炮制常见技术与应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药炮制是指为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烘制、熬煮等一系列工序,使其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和符合临床需要的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药炮制技术及其应用:
1.煅制:将药材用文火干燥或放入炉中烧烤,使其干燥、结实和易于粉碎。
如煅制人参、何首乌、制旋复花、制桂枝等。
2.炭制:将药材置于炭火或炉中加热炼制而成的药材,可通经活络、止痛止血、攻毒解毒。
如炭煅蜈蚣、制何首乌。
3.制酒:将药材加入酒中浸泡制成,可提高药物的提取力,加强药性,增加口感,易于保存。
如制藏红花、制枸杞、制生地等。
4.炮制:将药材制成符合药理特点的制剂,有利于药物提取或改善服用方式。
如制芍药、制茯苓、制枳实等。
5.蒸制:将药材放入锅中用蒸汽进行蒸煮,可以改善药材的性状、药效以及可溶性。
如制当归、制白术等。
总之,中药炮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善药材的性状、理化特性和药效,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执业药师需要掌握这些技术,并根据临床需要正确遵循使用规范。
中药炮制相关知识

中药炮制相关知识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炮制的历代称谓。
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
三、中药炮制的目的⑪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如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⑫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煅石膏。
⑬增强药物疗效。
如羊脂炙淫羊藿可以增强补肾壮阳;醋制延胡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
⑭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如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⑮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盐制入肾,如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⑯便于调剂和制剂。
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
⑰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木心、毛茸等;树皮类—苔藓、栓皮;矿石类—泥土、沙石。
⑱消除不良气味,利于服用。
清炒—鸡内金;麸炒—僵蚕;酒炙—乌梢蛇。
四、中药常用的炮制辅料,各种炮制辅料的作用及炮制作用,适用于炮制哪些药物。
(1)液体辅料①酒。
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炮制作用:增强疗效,助溶,矫味矫臭作用。
适用于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白花蛇、乌梢蛇。
②醋。
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
炮制作用:增强疗效,助溶,解毒,矫味矫臭。
适用于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莪术、香附、柴胡。
③蜂蜜。
作用:调和药性。
炮制作用:增强疗效,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
适用于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飞法1、目的(1)去除杂质,洁净药物:如朱砂、雄黄等。
(2)使药物质地细腻:如朱砂、滑石粉等。
(3)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4)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
如朱砂中的可溶性汞盐。
2、朱砂(1)炮制作用朱砂有毒,不入煎剂,经水飞后能使药物达到纯净,极细,便于制剂及服用。
朱砂中的杂质主要是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后者毒性极大,为朱砂中的主要毒性成分,水飞可使朱砂中毒性汞含量下降,亦可降低铅和铁等重金属的含量。
水飞时洗涤次数越多,可溶性汞盐的含量越少,而对HgS含量基本无影响。
3、雄黄(1)炮制作用雄黄有毒,水飞后使药物达到极细和纯净,降低毒性,便于制剂。
煨法1、目的(1)除去药物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从而降低副作用。
如肉豆蔻。
(2)增强疗效。
如肉豆蔻。
(3)缓和药性。
如诃子、葛根。
2、操作方法(1)湿纸煨:如葛根等。
(2)隔纸煨:如木香等。
(3)面裹煨:如肉豆蔻、诃子等。
(4)滑石粉煨:如肉豆蔻等。
(5)麦麸煨:如肉豆蔻、诃子等。
3、肉豆蔻(1)炮制方法麦麸煨:肉豆蔻每100kg,用麦麸40kg。
滑石粉煨:肉豆蔻每100kg,用滑石粉50kg。
面裹煨:肉豆蔻每100kg,用面粉50kg。
(2)炮制作用生肉豆蔻辛温气香,长于暖胃消食,下气止呕。
但生肉豆蔻含有大量油质,有滑肠之弊,并具刺激性,一般多制用。
煨肉豆蔻可除去部分油质,免于滑肠,刺激性减小,增强了固肠止泻的功能。
肉豆蔻炮制后,有毒成分肉豆蔻醚含量降低。
肉豆蔻醚既有毒又有效,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抗癌作用。
4、木香(1)炮制作用生木香行气作用强,多用于脘腹胀痛。
煨木香除去部分油质,实肠止泻作用增强。
提净法小结1、目的2、(1)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
如芒硝。
(2)缓和药性。
如芒硝。
(3)降低毒性。
如硇砂。
2、操作方法(1)降温结晶(冷结晶):如芒硝。
(2)蒸发结晶(热结晶):如硇砂。
3、芒硝(1)炮制方法:每100kg药物,用萝卜20kg。
(2)炮制作用芒硝提净后可提高其纯净度。
萝卜煮制后,缓和其咸寒之性,并借萝卜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作用,3、以增强芒硝润燥软坚、消导、下气通便之功4、。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制霜法小结含义其他要点去油制霜法药物经过适当加热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
(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如巴豆霜。
(2)降低副作用。
如柏子仁霜。
渗析制霜法是药物与物料经过加工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制造新药,扩大用药品种,增强疗效。
如西瓜霜。
升华制霜法药物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的方法。
纯净药物。
如砒霜。
1、巴豆(1)炮制作用生巴豆毒性强烈,仅供外用蚀疮。
炒巴豆毒性稍减,可用于疮痈肿毒,泻痢。
巴豆霜毒性降低,泻下作用得到缓和,多用于寒积便秘,腹水,二便不通,喉风,喉痹等。
巴豆含巴豆油,主要成分为巴豆油酸、巴豆酸及其与其他有机酸结合而成的甘油酯。
巴豆油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和刺激作用。
巴豆霜脂肪油含量应在18~20%。
2、西瓜霜(1)炮制方法:每100kg西瓜,用芒硝15kg。
(2)炮制作用西瓜能清热解暑,芒硝能清热泻火,两药合制,性味增强,起到协同作用,使药物更纯洁,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复制法小结1、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刺激性。
如半夏等。
(2)改变药性。
如天南星等。
(3)增强疗效。
如白附子等。
(4)矫臭矫味。
如紫河车等。
2、半夏(1)炮制方法半夏矾20kg 。
姜半夏每100kg 净半夏,用生姜25kg ,白矾12.5kg 。
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加生姜汤、白矾共煮 法半夏 每100kg 净半夏,用甘草15kg ,生石灰10kg 。
保持浸液pH 在12以上,至切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2)炮制作用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做内服,多做外用。
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
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
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亦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
3、天南星(1)炮制方法辅料制天南星白矾、生姜 胆南星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2)炮制作用生天南星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
亦可内服,以祛风止痉为主。
制南星——毒性降低,燥湿化痰的作用增强。
胆南星——毒性降低,其燥烈之性缓和,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
以清化热痰,息风定惊力强。
粉炒炙法酒炙大黄(熟30Kg)、蕲蛇(20Kg)、黄连(12.5Kg)、当归、白芍、丹参、川芎醋炙甘遂(30Kg)、乳香(5Kg)、延胡索(20Kg)、香附(20Kg)、柴胡(20Kg)盐炙杜仲、黄柏、泽泻(泻热,利尿不伤阴)、车前子(泻热利尿)??盐2Kg姜炙厚朴(宽中和胃)、竹茹(降逆止呕)? ???姜10Kg蜜炙黄芪、甘草、马兜铃、麻黄绒、麻黄、枇杷叶(前4用25Kg,后2用20Kg)油炙淫羊藿(羊脂油20Kg)、蛤蚧、三七煅法明煅法白矾(收涩敛疮、止血化腐)、牡蛎(收敛固涩)、石决明(收敛固涩、明目)、石膏(收敛生肌、敛疮止血)煅淬法赭石(平肝止血)、自然铜(散瘀止痛)、炉甘石(清热明目、敛疮收湿)扣锅煅血余炭蒸煮掸法蒸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人参、天麻煮藤黄、川乌、附子、吴茱萸掸苦杏仁、白扁豆**炒苦杏仁温散肺寒/扁豆衣祛暑化湿,炒健脾止泻其他制法复制法半夏、天南星发酵六神曲**生健脾开胃、炒健脾悦胃、麸炒醒脾和胃发芽麦芽**炒具行气、消食、回乳/焦具消食化滞、止泻制霜巴豆、西瓜霜**降毒、缓和泻下作用/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煨肉豆蔻、木香**除去油质,固(实)肠止泻作用增强提净芒硝**增强润燥软坚,消导、下气通便的作用(1)炮制作用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具有行气、消食、回乳。
焦麦芽——性偏温而味微甘微涩,增强了消食化滞、止泻的作用。
麦芽加热炮制时,随加热程度的升高,淀粉酶效价降低或消失。
不同长度麦芽的淀粉酶活性也各不相同。
发酵小结1、目的2、(1)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
如六神曲、建神曲、淡豆豉等。
3、(2)增强疗效。
如半夏曲。
4、2、六神曲5、(1)炮制方法6、神曲:每100kg面粉,用杏仁、赤小豆各4kg,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各7kg。
7、麸炒神曲:每 100kg神曲,用麦麸10kg。
8、(2)炮制作用9、生六神曲——健脾开胃,并有发散作用。
10、炒神曲——健脾悦胃功能增强,发散作用减少。
11、麸炒六神曲——具有甘香气,以醒脾和胃为主。
12、焦六神曲——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
13、六神曲麸炒品和焦炒品均能较好地促进胃的分泌功能,增强胃肠的推动功能。
蒸法小结1、目的(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如地黄等。
(2)增强疗效:如山茱萸。
?(3)缓和药性:如大黄、女贞子等。
?(4)减少副作用:如大黄。
(5)保存药效,利于贮存:如桑螵蛸。
(6)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等。
2、何首乌(1)炮制方法:每100kg何首乌,用黑豆1Okg。
(2)炮制作用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的功能。
制首乌——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3、黄芩(1)炮制方法:每100kg黄芩,用黄酒10kg。
(2)炮制作用黄芩蒸或沸水煮的目的是使酶灭活,防止将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酶解成葡萄糖醛酸和黄芩素与汉黄芩素,保存药效。
又能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
酒黄芩——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可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泻。
黄芩炭——长于清热止血。
4、地黄(1)炮制方法: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2)炮制作用鲜地黄和生地黄——苦寒之性较强, 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
?熟地黄——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作用;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
地黄炭——增强了止血作用。
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
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
5、黄精(1)炮制方法:每100kg黄精,用黄酒20kg。
(2)炮制作用生黄精—具麻味,刺入咽喉。
蒸黄精—补脾润肺益肾功能增强,并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
酒黄精—能助其药势,使之滋而不腻,更好的发挥补益作用。
黄精蒸制后,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比生品增加。
总糖量比生品略有减少,还原糖则增加。
炮制后黄精刺激性消失。
6、人参(1)炮制作用生晒参偏于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红参长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7、天麻(1)炮制作用: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能。
蒸天麻主要是为了便于软化切片,同时可破坏酶,保存苷类成分。
何首乌①黑豆汁制,每100kg何首乌片(块),用黑豆10kg②非铁制容器炮制③“生泻熟补”黄芩①蒸制目的:杀酶保苷、软化药材②黄芩、酒黄芩、黄芩炭作用地黄“生泻熟补”生地、熟地、生地炭、熟地炭作用黄精①酒制,每100kg黄精,用黄酒20kg②蒸制目的: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同时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人参①蒸制品为红参②蒸制目的: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能天麻蒸制目的:便于软化切片、杀酶保苷燀法1、目的(1)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
?如苦杏仁等。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如白扁豆等。
2、苦杏仁(1)炮制作用苦杏仁生用有小毒。
燀苦杏仁既能杀酶保苷,利于有效成分的保存,又能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
炒制后性温,长于温肺散寒。
3、白扁豆(1)炮制作用扁豆生用清暑、化湿力强。
燀制是为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增加药用品种。
扁豆衣气味俱弱,健脾作用弱,偏祛暑化湿。
炒扁豆性微温,偏于健脾止泻。
蜜炙小结1、操作方法(1)先拌蜜后炒药:一般药物都用此方法炮制,如麻黄、甘草等。
(2)先炒药后加蜜:适合药物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
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黏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每100kg药物,用熟蜜25kg。
2、炮制方法黄芪、甘草、马兜铃每100kg,用熟蜜25kg。
麻黄、枇杷叶每100kg ,用熟蜜20kg 。
蜜麻黄绒:每100kg ,用熟蜜25kg 。
3、炮制作用 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
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枇杷叶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
马兜铃 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并可矫味,减少呕吐的副作用。
麻黄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蜜麻黄 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
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
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 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