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测试题带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
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2.九十年,国祚废。
中的“祚”读作()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A:lè B:yuè正确答案:B9.河姆渡遗址位于:()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021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库及答案

2021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库及答案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B、18C、19D、22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B、诸侯C、卿大夫D、庶人3.《孝经》的第一章是(C)A、天子章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4. (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 C D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
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
错,谏诤章第十五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
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
开宗明义章第一5. (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A B C D)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6. (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 AC)A、《诗经》开宗明义章第一B、《论语》C、《尚书》天子章第二D、《春秋》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 (A)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B、“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D、“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 (C)A、开宗明义B、天子章C、四刑章D、三才章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A. 圣治章B.丧亲章C.感应章D.广扬名章1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A)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1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AA、“人之行,莫大于孝”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弟子规测试题及答案

弟子规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2、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二、选择题1、“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这句话告诉我们()A 兄弟之间要友好恭敬,这样孝道就在其中了。
B 兄长要对弟弟友爱,弟弟要对兄长恭敬。
C 兄弟和睦相处,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D 以上都是。
答案:D2、“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这句话体现了()A 尊重长辈的礼仪B 长幼有序的规矩C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D 以上都是答案:D3、“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意思是()A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B 对长辈要尊重,不能直呼其名,也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
C 见到长辈,不要称呼名字,不要展示自己的能力。
D 尊敬长辈,不要叫他们的名字,不要显摆自己。
答案:A4、“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说的是()A 在路上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行礼,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站立。
B 见到长辈要赶紧打招呼,长辈不说话就退下。
C 遇到长辈要快速跑过去鞠躬,长辈不说话就站着。
D 在路上碰到长辈,要马上过去行礼,长辈不回应就离开。
答案:A5、“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中“问起对”的意思是()A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B 长辈问话时要及时回答C 长辈问话时要恭敬回答D 长辈问话时要看着长辈回答答案:C三、判断题1、“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我们要严厉地劝谏,让他们改正。
孝经考核范围

企业文化《孝经》考题范围第一部分:背诵背诵“开宗明义章”全章内容。
第二部分:原文翻译1、“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译:先代的帝王有至德要道,能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2、“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译:这个至德要道就是孝道。
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育产生的根源。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4、“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功勋和成就),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5、“夫孝,始于侍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行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家,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6、“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译: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7、“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天子一人有善德、善行,天下的民众都因他而得福,仰仗、依赖于他。
8、“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译: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地位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9、“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译: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
如此,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遭到怨恨厌恶。
10、“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译: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能够尽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自然就会顺从。
11、“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译:所以上自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12、“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

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导读:本文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B、18C、19D、22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B、诸侯C、卿大夫D、庶人3.《孝经》的第一章是(C)A、天子章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4. (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 C D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
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
错,谏诤章第十五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
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
开宗明义章第一5. (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AB C D)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6. (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 A C)A、《诗经》开宗明义章第一B、《论语》C、《尚书》天子章第二D、《春秋》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 (A)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B、“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D、“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 (C)A、开宗明义B、天子章C、四刑章D、三才章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A. 圣治章B.丧亲章C.感应章D.广扬名章篇二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A)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AA、“人之行,莫大于孝”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的下一句是______。
3. “教之道,贵以专”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1. 性相近,习相远。
2. 教不严,师之惰。
3. 子不学,非所宜。
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2.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智D. 人不学,不知信3.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谁?A. 黄香B. 王羲之C. 诸葛亮D. 孔子答案:1. C2. A3. A三、判断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
()2. “三字经”的作者被认为是宋朝的朱熹。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恶”。
()答案:1. √2. ×(“三字经”的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成书于宋朝)3. ×(“三字经”中提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四、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中“教子有方”的教育理念。
2. 描述“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明其寓意。
答案:1. “三字经”中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持之以恒。
2.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
第一次搬到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仪式;第二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模仿商人的叫卖声;最后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读书。
这个故事寓意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学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国学知识测试题(附答案)国学知识测试题(附答案)一、古典名著1.“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B )。
A、历史研究B、风水勘探2.《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沙僧封为(A)A、金身罗汉B、净坛使者3.“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XXX,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
A、答不出皇帝的问题B、衣服穿得太多劳动太卖力气4.下列四个成语中与XXX有关的是( B)。
A、隔岸观火B、破釜沉舟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B)规律。
A、教育B、研究成败6.“XXX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XXX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7.《三国演义》中的“XXX”是XXX。
(A)A、正确B、错误8."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A)A、《史记》B、《三国演义》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B)A、XXXB、XXX10.“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颠末、结果1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甚么的?(B)A、文章B、书法12.《红楼梦》的作者XXX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XXX”是他的:(B)A、名B、号13.《韩非子》中有许多寓言直到现在还广为人知,下面哪一个寓言出自《韩非子》?(A)A、滥竽充数B、掩耳盗铃14.“乐府”最早是指:(A)A、音乐机构;B、文学体裁。
15.下列两大民间神话故事中,故事成型时间较早的是:(A)A、XXX奔月B、牛郎织女16.秦朝末年,垓下一役,哪位著名将领乌江自刎?(B)A、XXXB、XXX17.《本草纲目》的作者是XXX。
(A)A、正确B、错误18.《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猛将是谁?(A)A、XXXB、XXX21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B)A、来俊臣B、XXX20.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A、《山海经》B、《世说新语》21.XXX门生中善于经商的是谁?(B)A、XXXB、XXX22.“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A、XXXB、XXX23.“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A、《淮南子》B、《庄子》24.除了“毛遂自荐”,与XXX这个人有关的成语还有:(B)A、刮目相看B、脱颖而出二、唐诗宋词1.0我国现代有良多计量单元,比方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B )。
2020年中国古达孝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20年中国古达孝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华版)一、选择题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B、18C、19D、22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B、诸侯C、卿大夫D、庶人3.《孝经》的第一章是(C)A、天子章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4. (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 C D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
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
错,谏诤章第十五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
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
开宗明义章第一5. (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AB C D)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6. (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 A C)A、《诗经》开宗明义章第一B、《论语》C、《尚书》天子章第二D、《春秋》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A)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B、“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D、“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C)A、开宗明义B、天子章C、四刑章D、三才章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A. 圣治章 B.丧亲章 C.感应章 D.广扬名章1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A)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1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 AA、“人之行,莫大于孝”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培训《孝经》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
(每空1分,共50分)
1、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2、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4、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5、(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教也。
6、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7、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8、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9、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0、孝子之亊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亊亲。
11、亊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12、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万人悦。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13、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14、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
故当不义则诤之。
15、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二、判断(请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每空2分,共20分)
1、由《孝经》可知儒家的孝道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
2、《孝经》中,孔子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
3、《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于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
()
4、《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
主张“孝”要“始于亊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孝经》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5、《孝经》把人之孝分为五大类,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
6、《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
7、《孝经》全书以“孝”为中心,集中论述了儒家的“孝道”,指出“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是人伦关系中最根本的准则。
但在第十五章(谏诤章第十五)也明确指出:“孝”并非盲目服从长辈,对于他们不对的地方要勇于直谏,“诤”一(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亦是孝的表现。
()
8、《丧亲章第十八》中说:“三日而食”(三天以后孝子必须要吃东西),“毁不灭性”(虽然悲伤,却不要损害身体健康),这反映了孔子在强调尽孝时的另一原则:尽孝不可损害健康。
()
9、《孝经》称作“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是一样的。
()
10、《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
()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文字内容回答问题。
(30分)
《孝经》之《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亊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亊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
问题:我们也许在一些影视节目里看到过这样的情节:一个黑道老大,他在外心黑手辣,杀人不眨眼,但是在家,他替母亲做饭,洗脚,梳头......是个孝子。
当然,导演这样处理,可能为了把人物表现得更丰满,更真实,更有多面性。
但如果用《孝经》来衡量,这是不是真正的孝?为什么?请结合上面的文字作答。
答:不是。
上文说“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就是说“尽心侍奉双亲的人,身处高位而不骄横,处于底层不会作乱,在人群里不与别人争斗。
身处上位骄横则会灭亡,身处下层作乱就会受到刑罚,在人群中争斗就会被兵器所伤。
这三个毛病不改掉,即使是每天都有牛、羊、猪三牲来赡养双亲,也是不孝顺啊。
”对照这一段话,我们知道,虽然他在家能尽心侍奉父母,可走出家门却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
真正要让父母放心,就不可能到外面干那些令母亲心惊肉跳,不得安宁的事,真正的孝子走到社会上去要让父母放心才是,不是只在家里表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