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神舟十一发射成功

合集下载

今天,中国搞了个重磅新闻,你想了解的都在九派号!

今天,中国搞了个重磅新闻,你想了解的都在九派号!

今天,中国搞了个重磅新闻,你想了解的都在九派号!10月17日,本来挺普通的一个日子,结果中国做的一件事,一下子轰动全球,搞了个大新闻。

啥咧?对喽,就是神舟十一号“飞天”啦。

10月17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不管是在发射现场的普通民众,还是在电视机、手机直播直播前的观众,肯定都是激动的心情。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其中,景海鹏是第三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而河南籍的陈冬则是首次。

根据官方的通报,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

期间,2名航天员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

发射画面两位宇航员目的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绍,此次任务有三大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新此次神舟十一号与之前的神舟一至十号有相当的不同,它将“飞得更高,实验更多,时间更长”。

飞得更高:过去,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

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实验更多:任务期间神舟十一号要进行4项在轨试验项目——宽波束中继在轨验证试验、变轨控制验证试验、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试验和微生物控制试验。

通过这些试验进一步验证飞船设计功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

时间更长: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比神十的15天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神舟十一号还有4个技术创新亮点:天地联系更紧密了、交会对接的眼睛升级了、中期驻留的配置上优化了、热控设计改进了。

神舟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

神舟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

神舟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神舟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一、前言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人类进入了太空探索的全新时代。

在这场太空竞赛中,航天器的载人化一直是各国争相探索的方向。

中国也不例外,多年来致力于发展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为中国的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

神舟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神舟一号具有三个模块,分别是发射逃逸塔、轨道舱和返回舱。

在完成任务后,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境内。

三、神舟二号至神舟三号在神舟一号任务成功之后,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陆续于2005年10月和2008年9月发射成功。

相比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进行了多项升级,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在轨寿命。

神舟三号任务成功完成后,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和飞船的手动泊靠。

四、神舟四号至神舟八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神舟八号依次于2003年、2005年、2008年、2013年和2016年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四号是中国首次实现两名航天员同时工作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五号则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神舟七号任务中,中国实现了首次航天员舱外活动,并成功完成了空间手术,使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能够在太空进行手术的国家。

五、神舟九号至神舟十二号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成功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太空交会与手动对接,同时进行了太空实验和空间医学实验。

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6年4月成功完成,神舟十一号还将两名航天员送往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完成了为期30天的载人空间实验。

神舟十二号任务将于2021年发射,目前已进行了相关的备选名单和训练。

六、未来展望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良。

未来,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主力军,为中国太空事业的再上新台阶,夯实基础。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神舟飞船发展历程神舟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年不断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代表性工程。

以下将按年份类别,来探讨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中国决定研制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并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长征2F号运载火箭,搭载首艘有人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进行了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这是中国第一次成功进行载人航天,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完成此项技术的国家。

21世纪初2003年,中国发射神舟五号飞船,使首批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实验。

随后,2005年和2008年,神舟六号、七号飞船相继发射。

2010年代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自主交会对接,并展开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搭载了中国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成功进行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再次实现了自主交会对接,并进行了空间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

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了两位航天员进入了空间实验室进行30天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历史中的新纪录。

2020年代2020年5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预计将发射升空,搭载三名航天员前往空间实验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任务。

总结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创新进步和在国际航天领域的不断拓展的象征。

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发展,并为人类探索太空世界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关于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关于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心得体会(精选20篇)关于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篇1载着无数国人的期盼与自豪,神舟十一号今天晚上如期发射升空了。

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突飞猛进而感到由衷的自豪!6月16日傍晚随着0号指挥员30分钟准备,20分钟准备,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3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点火!雄壮屹立的神舟十一号火箭随着”点火!”的命令,平静的起动了,一下子桔红色的火焰爆发出强大的动力,瞬间推着神舟十一号飞向太空,二十分钟后发射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整个过程,无论在现场测控中心的同志,还是神舟十一号舱内的三名宇航员,还是我,都很平静,平静的经历着这一伟大的时刻。

我想,这平静的背后,是一种科学的自信!是一种百分之一百的统筹控制!是一种对中国航天人的充分的信任!实事求是说,这几年中国航天人无论是嫦娥的发射,还是神舟系列发射,还是北斗卫星的组网,等等都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所以今天的神舟十一号发射,我有充分成功的信心!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人,只要真正的想做了,认真了,就一定能够做成功!实事求是说,这些应该”感谢”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严密封锁,逼着我们的科学家只能一门心思的自己走路,所以就成功了!”二弹一星”都是这样逼出来的,歼-20也是这样给逼出来的,许多东西这些年都慢慢的被逼着,有路出来了,包括飞机的心脏--飞机发动机,也将有好的消息。

实事求是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各种系统配套的水平和能力越来越强大,这就是综合实力。

就我们鄞州也有好几家企业参与了神舟系列的配套,特别是星箭航天公司,是发射架系统中液压加注子系统的总承接单位,压力巨大、任务艰巨,但每次都胜利的完成任务,他们的理念是:每个环节都保证百分之一百,确保万无一失。

也就是全中国所有参与航天任务的每个单位,都确保百分之一百的质量,和确保万无一失。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简历介绍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简历介绍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简历介绍神舟十一号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成功,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三次进入太空,小编来介绍这位伟人,下面是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简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航天员景海鹏简介景海鹏,男,1966年10月出生,山西省运城人。

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景海鹏是神州几号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获得“英雄航天员”称号。

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2012年6月,圆满完成神舟九号任务。

2016年10月17日将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任指令长。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的详细简历介绍景海鹏人物经历1984年,首次报名参加空军飞行员招考,由于身体原因落选。

1985年6月,考入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1988年,景海鹏顺利从保定航校毕业,到连云港的训练基地。

1991年6月份分配到南空驻某部,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飞过歼六等机型,安全飞行120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6年底,景海鹏参加了航天员选拔。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2008年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乘组。

任务分配为03号返回舱值守航天员。

2008年9月28日傍晚,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景海鹏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回。

2012年6月12日,入选神舟九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乘组,分配02岗,并当选指挥长。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许,神舟九号顺利发射,景海鹏与刘旺,刘洋一起乘坐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

2020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心得体会5篇【精选】

2020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心得体会5篇【精选】

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观看了发射直播后深有感触,用镜头记录了中国航天一个个辉煌瞬间,见证了神舟飞船一次次欢腾升空的精彩时刻。

神州十一号的发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有迈上了一个新的征程,下面就是在为您整理的关于观看神舟十一号发射心得体会,请学习参考。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

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神舟十一号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我的心才平安着落.“神十一飞天成功了!”我激动“一得差点跳了起来.回顾整个发射过程,我觉得还是发射场前的八个大字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丝不苟,分秒不差”.正是由于神十一的设计者、制造者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一丝不苟,才使得神十一能够顺利的飞天成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学习他们的“一丝不苟,分秒不差”的精神,认真努力,刻苦专研,搭乘我的“神十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向载人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高度。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这次是第三次赴太空,并成为上天年龄最大航天员。

时政热点 从高分七号卫星发射看卫星基地选址(解析版)

时政热点 从高分七号卫星发射看卫星基地选址(解析版)

2020年时政热点专题从高分七号卫星发射看卫星基地选址背景材料11月3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七号卫星,并搭载发射了精致高分试验卫星、苏丹科学实验卫星一号、天仪十五号卫星3颗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高分七号卫星作为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运行后将在国土测绘、城乡建设、统计调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热点解读区位问题是高中地理教材的重点内容,主干知识。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区位问题在高考试题的考查中从未停止,几乎每年都有涉及。

出现频率高,占分值大,并且有呈上升趋势。

重点考查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商业、航天发射基地等区位因素。

11月3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七号卫星,并搭载发射了精致高分试验卫星、苏丹科学实验卫星一号、天仪十五号卫星3颗卫星。

随着热点的出现,高考试题对航天基地区位选址的考查概率很大,航天基地建设区位选址考题会考查航天发射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航天器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也可能以高分七号卫星发射为背景考查时间计算、发射时的昼夜长短及变化、3S 技术的应用、高分七号卫星的功能作用。

考点链接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2.3.(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4.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地的优势区位条件①酒泉优势: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神十一的航天员是哪三位

神十一的航天员是哪三位

神十一的航天员是哪三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上航天员分别是景海鹏、陈冬。

1、景海鹏:景海鹏1966年10月24日出生,山西运城人。

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2018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16年10月17日到11月18日,与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并担任任指令长,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陈冬:陈冬1978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共党员,大学本科,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工程硕士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2016年10月17日-2016年11月18日期间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也是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

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陈冬“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景海鹏的人物成就:2016年10月19日凌晨,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三个小时后,景海鹏成功打开天宫二号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景海鹏成为第一个进入天宫二号的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的高度比以往抬高了50公里,景海鹏此成为迄今为止飞天高度最高的两名中国人之一。

神舟七号在轨飞行3天、神舟九号在轨飞行13天、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33天[17] ,景海鹏是中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三次执行任务总飞行时间为49天,是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中国人。

2008年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2012年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圆满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6年担任指令长,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成就了三巡苍穹的中国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神舟^一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神舟^一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一
中国将于17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它将与9月15日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近400公里高的轨道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二号”,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的太空驻留。

首次30天驻留飞行任务对航天员的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均带来更大挑战。

从身体上讲,航天员心血管系统受到更大影响,肌肉萎缩,骨丢失,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出现疾病的概率增大。

从心理上讲,驻留时间延长对乘组两位航天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心理相容性要求更高。

从生活上讲,作息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对航天员工作效率的影响增加,食谱食品感官接受性要求更高,卫生清洁尤其是运动后清洁问题突显,导致航天员驻留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需要在失重防护、食谱食品、卫生清洁、作息制度和飞行程序安排等方面加强设计,提高航天员的在轨生活品质。

航天员的作息制度设计上向空间站任务长期飞行进行过渡,所以采用日计划和周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天地同步作息模式。

航天员在30天飞行中,任务相当重。

每工作6天有一天休整,这一天航天员也要做很多事情,但是航天员自主空间大一些,可以自己来安排。

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归的那
一天。

神舟^一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二
20xx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向载人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高度。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航天
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这次是第三次赴太空,并成为上天年龄最大航天员。

而航天员陈冬则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出征的两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生肖属相恰巧都是马,两人的33天太空之旅正好是“天马行空”。

这将是中国航天又一里程碑性事件!这是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太空中,“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这两个比子弹速度还要快8倍的空中飞行器如何安全、无误差实现对接?太空中如何种庄稼,如何养蚕,可以实现未来航天员长期驻留时“有菜吃”
“有饭吃”,无需全部从地面补给?全球第一台冷原子钟,如何将航天器自主守时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一系列“中国奇迹”等你一起见证。

航天员往往承担着巨大的职业风险,甚至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杨利伟就曾在《天地九重》一书中披露,在第一次载人航天火箭升空后突发低频共振,当时觉得“自己不行了” 。

书中这样描述:“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实际上,他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

“神州^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感到兴奋与自豪,人们的心情简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神舟^一号”
成功飞天,意义尤为重大,它代表着我国在太空中中长期驻留实
验的成功它代表着中国的航天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代表着外国人从此将会对中国刮目相看;它代表着中国从此将会屹立于
世界强国之林!神舟^一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三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

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航天员们郑重表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 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欢呼声中航天员们乘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作发射前的准备。

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遥^一运载火箭巍然矗立、整装待发。

7时20分许,xx、xx等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
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

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

身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不但肩负学习重任,同时也背负着建设祖国的光辉任务;我们不但要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且要继承三个代表的伟大理论思想;我们不但要学会读书,品书,分析书,更要学会读自然,品自然,分析自然。

因为我们要发展,就先要发现;要自强,就要自信自己;要富裕,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神舟^一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四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 2 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
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

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一号飞船撤离天
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神舟^一号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我的心才平安着落•“神十一飞天成功了!”我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回顾整个发射过程,我觉得还是发射场前的八个大字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一丝不苟,分秒不差”.
正是由于神十一的设计者、制造者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一丝不苟,才
使得神十一能够顺利的飞天成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学习他们的“一丝不苟,分秒不差”的精神,认真努力,刻苦专研,搭乘我的“神十一” 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神舟^一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五神舟^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天宫二号目前已做好交会对接准备,将在393公里近圆轨道与神舟^一号交会对接。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当第一枚火箭直射云霄的时候,人们看到乳白色的运载火箭弹体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作为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长征精神激励着人们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新征程。

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航天人巨大的付出。

从长征路到飞天路,折射的是薪火相传的精神。

不同的长征,同样的精神。

我国的航天之路,面对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长期封锁,开始
长征般的艰难跋涉。

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常温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心血,书写了一部我国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