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一、观潮导学概述观潮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一同观潮的经历。

本导学案将从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目标以及相关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观潮》主要写了作者和父亲一同前往海滩观赏潮汐的情景。

文章开头通过描绘海浪汹涌的画面,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随后,作者和父亲乘坐小汽车来到海滩,观看着一波波的潮水涌上岸边,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对石头的喜爱,并因此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

三、阅读目标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的阅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2.感受并理解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3.了解作者对石头的喜爱;4.意识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

四、思考问题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是如何观赏潮汐的?2.你觉得作者对石头的热爱有什么特别之处?3.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五、思考展开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什么方式观赏潮汐?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乘坐小汽车前往海滩观赏潮汐。

他们沿着崖壁的道路行驶,靠近了大海,通过遥望或者靠近潮水的方式来观赏潮汐。

2.作者为什么对石头情有独钟?作者对石头情有独钟是因为石头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而且它们在人们的脚下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变化。

石头给作者的感触很深,他喜欢观察它们的动静,喜欢听到它们碰撞的声音。

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它们,不能对其进行破坏和滥用。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们,让其保持原有的美丽和生态平衡。

六、拓展阅读如果你对自然中的其他景观和动物也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或者文章,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亲自去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接触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

七、总结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和父亲观赏潮汐的经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了解《观潮》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导学环节
1.导入:介绍故事《观潮》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现象对人类的
影响。

2.导读: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快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并思考导学
问题:
–什么是潮汐?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潮汐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情?
3.学习重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阅读、讨论、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
包括潮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课文分析:解读文章中的生词词语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内容,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共同总结出结论并进行展示。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完成相应的阅读
和作业要求。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观潮》为例,通过潮汐现象展开课堂教学。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
需要深入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教学重点,便于为学生导学提供支持。

在导学环节,教师需要多渠道引导学生思考,并促使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现象,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含答案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含答案

《观潮》师生公用导学案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学习重难点】1、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2、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shū()尔一()善泅()倍穹()珠翠罗qǐ()sù()迎而上Jiù()赁()看幕如lǚ()平地鲸波万rèn( )2、再读课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合作探究】(观看钱塘江大潮直播视频)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

四、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六、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七、布置作业【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2篇】一、默读第2自然段1、你读懂了什么?读出个人的感受。

(同座交流讨论、汇报。

)2、你还知道什么?从哪里知道的?3、质疑问难。

二、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你知道了什么?2、朗读指导。

3、谈谈你的感受:假如你正面对如此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此时,你最想说什么?(或者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三、文小结,学法指导四、延伸迁移,巩固创新在课外观察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合作练习、集体评议,学校周围“熟悉的一处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钱塘潮,是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课前准备】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称为“天下奇观”。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课件。

)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你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介绍钱塘江的资料或吟诵诗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钱塘江大潮如此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它,观赏它,感觉它!(齐读课题《观潮》。

)2、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析字形,理解词语:⑴分析字形:“罩”下面不是桌,应写成“卓”。

“昂”上下结构,“曰”字旁,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罩、屹”7个生字,正确书写“蒙、薄”等13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画面,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语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1课时【预习导航】一、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将生字表的字读准音。

看下面的加点的字能读准音吗?选择一下吧!堤坝(dītī)闷雷(mēnmèn)薄雾(báobó)凤号浪吼(hàoháo)1观潮导学案二、下面的词语哪些难写,在田字格内写一写吧!笼罩薄雾恢复蒙蒙横贯江面昂首东望人声鼎沸1观潮导学案1观潮导学案1观潮导学案1观潮导学案1观潮导学案1观潮导学案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问题,把问题记在下面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四、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写的,找一找有关段落,做上标记,再出声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五、资料袋: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

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孙河、南亚恒河并成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名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范仲淹)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生半夜潮。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完整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完整版)
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将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展示一:我是小小老师
我是小老师,带领大家扫清字词障碍,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
(可范读 领读 指名读 小组竞读 全班齐读……)
展示二:我是小小诵读家
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简单的说一说自己喜爱本段的原因,
并能在全班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可个人读 挑战读 齐读……)
复朗读!
1.运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
随堂笔记二
了什么内容?
2.按照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课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随堂笔记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级评定:_________
快乐
合作
展示
提升
A 小对子: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小对子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学 习 流 程
学 习 笔 记
随堂笔记一
一、理清段落顺序
我能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 3—4 段, 1.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找出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 观潮(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内容
环节
课型
精读
时间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会找出哪些段落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链接:
浙江省杭洲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钱塘江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终生难忘。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mēng()薄:bó()号:háo()
méng()báo()hào()
měn g()bò()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D、变成原来的样子。

——()
3、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知识链接:
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

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

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

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

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3、4自然段。

2、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

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勾一勾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5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闯关练习:
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再近些,只见(),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
C、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学习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