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件设计作业规范A0

合集下载

完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2023

完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202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03-20111总则1.0.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坚持墙材革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选用结构方案和砌体材料,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下列砌体结构设计,特殊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的应按专门规定进行设计:1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的无筋和配筋砌体;2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无筋和配筋砌体;3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的砌体。

1.0.3本规范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的原则制订。

设计术语和符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的规定采用。

1.0.4按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执行;墙体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的规定执行;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1.0.5砌体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1.2配筋砌体结构reinforced masonry structure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统称。

机箱结构设计技术规范

机箱结构设计技术规范

文件名称:机箱结构设计规范编号:RD-SJ-004 版本:A0 页次: 1 / 23编写:审核:批准/ 日期: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工业类计算机机箱的结构设计,并针对军工产品与需要实施特性分类的工业计算机规定了特性分类在设计文件上的表示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标准及参考文献2.1 GB/T 3047.2-1992 高度进制为44.45mm的面板、机架和机柜基本尺寸系列2.2 GB/T 14665-1998 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2.3 GB/T 2822-1991 标准尺寸2.4 SJ/T 207.1-3-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设计文件管理制度》2.5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3 定义:特性分类:根据特性的重要程度,对其实施分类的过程。

特性分为三类: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关键特性:如有故障,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导致武器或完成所要求使命的主要系统失效的特性;具有此特性的零件称关键零件;重要特性:如有故障,可能会导致最终产品不能完成所要求使命的特性;具有此特性的零件称重要零件;一般特性:该特性虽与产品质量有重要关系,但如有故障,一般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仅有此特性的零件称一般特性;4 机箱设计的基本要求4.1 证产品技术指标的实现:设计机箱时,必需考虑机箱内部元、器件相互间的电磁干扰和热的影响,以提高电性能的稳定性;必需注意机箱的强度、钢度问题,以免产生变形,引起电气接触不良、门、插接件卡滞,甚至受振后损坏;必需按实际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证产品技术指标的实现。

4.2 便于设备的操作使用与安装维修:为了能有效地操作和使用设备,必须使机编号:RD-SJ-004 版本:A0 页次: 2 / 23箱的结构设计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同时还要求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此外,面板上的控制器、显示装置必须进行合理选择与布局,以及考虑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等等。

XXX-线束组件的要求及验收A0

XXX-线束组件的要求及验收A0

修订记录前言本技术条件主要用于规范本公司低压线束组件的要求及验收。

本技术条件由线束部编织。

目录修订记录 (2)1. 目的 (1)2. 范围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 术语和定义 (1)5. 通用技术条件要求 (2)5.1 通用要求 (2)5.2 外观要求 (2)5.3 尺寸要求 (3)5.4 电线的连接 (4)5.5 阻燃的要求 (4)6. 一般流程图 (5)7. 工作程序 (5)7.1 备线 (5)7.2 线束绝缘热缩管的选型: (9)7.3 温感线的处理 (9)7.4 端子压接 (10)7.5 合压要求 (24)7.6 上锡 (26)7.7 焊接总则 (26)7.8 连接器 (27)7.9 连接器装配 (29)7.10 连接器注胶 (31)7.11 二次成型 (32)7.12 导线测量 (34)7.13 线束防护 (34)7.14 束紧件捆扎 (37)7.15 产品标识 (38)8. 产品试验 (39)8.1 拉力测试 (39)8.2 摇摆测试 (40)8.3 导体压接区的电压降 (41)8.4 剖面分析 (41)8.5 防水性试验 (41)9.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41)9.1 标志 (41)9.2 认证标识 (42)9.3 包装箱外应标明: (42)9.4 包装 (42)9.5 运输 (42)9.6 贮存 (42)10. 质量保证 (43)11. 附件A (44)12. 附件B (45)1.目的规范线束生产制造的技术要求,明确线束的制造要求,保证零件质量能够持续满足产品开发的要求。

规范线束操作流程提高线束制样质量,规范线束检验标准、明确检验项目及要求,减少损失。

2.范围本通用技术条件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低压产品,是对零部件图纸、规格书中技术要求的补充,即在满足客户提供的零部件图纸、规格书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本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木结构设计规范

木结构设计规范

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主要符号作用效应M--弯矩设计值;N--轴心力设计值;Nb--保险螺栓承受的拉力设计值;V --剪力设计值σt--轴心受拉应力设计值;σe--轴心受压应力设计值;σm--受弯应力设计值;τ--受剪应力设计值;w--受弯构件的挠度。

材料性能和抗力E--木材顺纹弹性模量;ft--木材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fe--木材顺纹抗压及承压强度设计值;fe,90--木材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fcα--木材斜纹承压强度设计值;+ 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v--木材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Nv--连接物每一剪面的设计承载力;[w]--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值。

几何参数A--毛截面面积;An--净截面面积;A0--截面的计算面积;Ac--承压面面积;Av--剪面面积;I--毛截面惯性矩;S--毛截面面积矩;W--毛截面抵抗矩;Wn--净截面抵抗矩;b--截面宽度;bv--剪面宽度;d--直径;h--截面高度;i--回转半径;l--长度或跨度;l0--受压构件计算长度;lv--剪面长度;r--半径;re--弧形构件的曲率半径;s--螺栓、钉等的间距;t--钢板、层板的厚度;α--夹角;η--坡度;λ--长细比;计算系数φ--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kv--螺栓或钉连接设计承载力的计算系数;ψa--螺栓连接中考虑木材斜纹承压的降低系数;ψv--考虑沿剪面长度剪应力分布不匀的强度降低系数;ψm--弧形木构件抗弯强度修正系数。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木结构的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和节约木材,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承重木结构(包括由木板组成的承重胶合木结构)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承重木结构应在正常温度和湿度环境中的房屋结构和构筑物中使用。

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

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

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The harder you work, the luckier you are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1问:高规附录D中,作用于墙顶的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是否可以只考虑竖向荷载组合因为墙的轴压比计算中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向力设计值;答:不可,应取各种工况包括竖向荷载、地震作用等组合的最大墙顶轴力设计值,并根据墙肢的长度,将其等效为墙顶均布荷载;此处,是墙肢的稳定计算,属于构件抗力计算的内容;而轴压比计算,只是结构构造设计的辅助指标,不是结构计算本身,主要作用是通过轴压比数值的大致划分,确定结构构件的相应构造措施标准;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第9.5.1答:关于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计算的相关问题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的计算规定异同分析见下表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的计算规定异同分析表项目框架柱剪力墙轴压比定义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墙肢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计算公式轴力设计值的取值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取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最大值,即 = 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中取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墙肢的轴力;轴压比真正的轴压比是名义轴压比问:我在算桩基的群桩效应的时候对于桩规中公式5.2.2-5中的参数qck的理解不是很清楚,规范上的解释:承台底1/2承台宽度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其中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到底是指什么意思是不是指承台底地基土的承载力;还有对于多桩承台下桩的布置形式,是用矩形布置好还是非矩形如正多边形布置比较好比如是七桩,八桩的,是不是采用非矩形的布置形式更利于每根桩平均受力答: 1、qck指承台底面下,相当于1/2承台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对于多桩承台下桩的布置形式,用矩形和非矩形布置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一般说来当一定范围内布桩困难时,可非矩形布桩,以使在满足最小桩间距的前提下,布置更多的桩;桩布置还应考虑承台的布置施工等多种因素;宜优先考虑矩形布桩;问:轻钢结构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拼接点,经常出现拼接板接触不严的情况,请问此种状况影响结构安全吗对该部位的质量检验在工程实际中如何把握现行规范中好像没有明确规定,请专家指教答:轻钢结构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拼接点,经常出现拼接板接触不严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螺栓间距和端板厚度的选择不匹配,螺栓间距太大或是端板太薄,引起端板不密贴现象,此种情况在螺栓连接中应避免;关于是否影响结构安全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不良影响是肯定的;过大的脱开情况必将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结构设计中可采取缩小螺栓间距、加大端板刚度如适量加设加劲板等技术措施;问:结构设计规范理解应用手册,第599页讲解的阶型或锥形基础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只是介绍了等效高度及宽度的取法,截面条件计算公式是否应按照砼规式7.5.3.1一般板类构件计算答:也可以按混凝土规范公式7.5.3问:我是大连地区的,在我们这里,经常遇到承载力很高的持力层,例如中风化板岩,地耐力fa=1500KPa,基础高宽比小于等于一,此时没有冲切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必须满足剪切要求计算起来会发现需要很高的高度才能满足要求,而且按照附录s的要求计算,总感觉是在做直剪验算;答:冲切计算与剪切计算的机理不一样,所以没有冲切问题时不一定就能断定没有剪切问题;问: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过辽宁省院的林总,他的解释是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并不只是我们所做的柱下扩展部分,岩层和砼基础共同抵抗,意思是我们做600高的基础,实际并不是600高,而是600+岩层的厚度;答:但在刚性角范围内的剪切计算,不应该成为大问题;问:我现在的理解是:冲切是由下至上的破坏,而剪切是由上至下的破坏,不知道对不对答:对,但我想问问,在您在进行刚性角范围内的剪切计算时,是否参考地基规范的桩基计算公式-2考虑过剪跨比的影响了吗问:你刚刚说的剪跨比,我的确没考虑过,通过它计算出来的剪切系数,就相当于剪拉比控制系数吧答:对问:一般来讲剪跨比,好像都是针对集中力而言的,对于均布荷载如何考虑呢答:剪跨比反映剪切位置对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一般的板类构件可不考虑,但对基础这样的大厚构件,尤其在冲切锥范围内的冲切,不考虑肯定是不全面的,可以将剪切面以外的地基反力作为作用于剪面边缘的集中反力计算问在您的百忙之中打扰您我想请教一个问题,看到您编写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中抗震规范7.1.3条规定普通粘土砖的层高限值为:,我们有的人说这只是针对多层而规定的,对于单层可不受此限制;答:抗震规范第7章的所有规定都是对多层砌体房屋的要求看第7章标题就十分明确;单层房屋设计可不遵循第7章的规定,但应满足规范第9、10章的相关要求;问: 1、单桩单柱要布承台吗为什么 2. 焊缝和螺栓连接可以混合用吗即既有焊缝,又有螺栓连接;答:你提出的单柱单桩问题,涉及许多具体问题;如:桩是什么桩,大桩还是小桩柱是什么样的柱,是大柱还是小柱我的体会是:当桩比柱截面大时,可不设承台,在桩顶完成柱、桩钢筋的互锚;当桩比柱截面小时,应设承台,在承台高度范围内完成柱、桩钢筋的互锚;同时应注意,单柱单桩下更应该设置拉梁,主要是出于柱底弯矩的传递和基础整体性的考虑;工字型截面构件的栓焊连接翼缘焊接,腹板高强螺栓连接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十分普遍,也是非常成熟的做法;问:请教:<<砌体设计规范>>第6.2.1条规定五层及以上房屋的墙体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为:砖MU10、砂浆M5;此条是说从1~5层都要用砖MU10、砂浆M5还是指下部用此强度,上部可以降低强度答:整楼全部都要满足此要求,实际上MU10级砖和M5级砂浆要求并不太高,尤其是M5要求,没有太大必要降低;当然我认为在确有依据时上部可适当放松,但规范没有松口;问: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 ,小截面时, , ra是修正,还是修正施岚青2005应试指南上是修正 p754,杨伟军书上也是;但徐建的确2005应试题解p338上是修正的;谁正确我知道水泥砂浆是修正;同理, 中,小截面时怎样修正施岚青, 杨伟军也是不统一;答:我的理解是:应该是对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fg的调整,即对的调整,其理由是: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表3.2.1问: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即03G329-1中第25页拐角节点水平锚固示意二中,外墙水平筋绕过拐角,长度为≥ ,是否可以理解为外墙水平筋进入约束边缘构件后伸到约束边缘构件尽端答:拐角墙端的水平钢筋应优先考虑通长如图集的图一,当用图集的图二做法时,应保证外墙面水平钢筋在墙角搭接,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内侧水平钢筋应伸到墙端并弯折,其水平长度不小于15d;问:砌规7.3.3条:画的图中hw含了顶梁高度h1,而徐建编的2005应试题解中,P302页hw扣了顶梁高度h1;答:不扣,规范定义为“墙体的计算高度hw”而不是墙体高度 ;问:详见附件,力是竖向的,怎样理解柱腹板抗剪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抱歉,图片粘不上来:答:这题从哪来的严格说来还应加提示:不考虑加劲板板底传力;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按四条角焊缝计算,在柱顶总竖向力作用下的焊缝计算长度,实际长度还要考虑两端无效焊缝;问:施岚青和徐建谁正确: 施岚青的2005应试指南P800,“顶层的挑梁不是埋入砌体内,而是直接浮搁在墙上,所以它的倾覆点位于墙的外表面,不能采用砌规7.4.2答:你的选择是正确的;问:混凝土规范10.8.2条怎样理解徐建和施岚青谁正确: 徐建2005应试题解P85,“当a<0时,垂直力作用点在下柱截面内,此时无牛腿效应,仅是一偏压构件,取a=0,而不能取a=,” 但同样的题,施岚青2005应试指南上,P573,“a<0时,取a=” 我觉得徐建是对的,您看呢答:我觉得他们都对,从工程角度考虑,取a=是可行的,也符合规范的要求,无非就是大一点;没有深揪的必要;从理论上说取a=0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考试不会出这样的题,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2条计算的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基桩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是否也是基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2二.柱下独立基础柱子间的基础梁的计算模型是否为受拉计算如受拉,拉力数值按怎样计算得出朱老师能谈一下复评机改已通过分数线的试卷,大致评分标准吗或我们应注意的事项,如规范能否写简称;各别不影响正确结果的,而应验算的如砼最小配筋律没验算,在此题中不起控制作用,能否不写等等因为我总觉得题量太大,书写太规范题答不完,想尽量节约时间;朱老师请教您一个问题:大底盘多塔结构在pkpm中怎样实现单塔的扭转控制答:扭转位移比,可检查大底盘平面在塔楼平面相应部位的位移,采取手算复核,以满足规范要求;问: 1.在确定抗震构造措施时,高规没有提II类场地的确定原则,是不是可以理解按照与基本设防烈度相同来考虑 2.关于地下室的抗震等级,高规4.8.5答: 1.Ⅱ类场地的确定原则,可见抗震规范的相关规定,凡高规未明确的其他问题均可执行相关规范,这是基本原则; 2、3.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分别对应上部结构的抗震等级确定,即:地下室的框架对应地上的框架、地下室的剪力墙对应地上的剪力墙;问: 1、高规7.2.2答: 1.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可参考抗震规范第6.2.8问: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ra,小截面时, fg=f+αfc ra是修正f ,还是修正f+αfc 施岚青2005应试指南上是修正f+αfcp754. 杨伟军书上也是,但徐建的2005应试题解p338上却是修正的f. 谁正确我知道用水泥砂浆是修正f.同理,fn=f+21-2e/ypf/100中,小截面时怎样修正施岚青, 杨伟军, 徐建也是不统一. 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盼指明答:规范第3.2.3问:抗规上,用某段横墙的截面积占总横墙面积的比例来分配地震力时,是用该段横墙的净面积还是横墙到最外边的面积如附件中:①轴线横墙面积是按,还是按横墙到最外边的面积6+. 参考书上两种算法都有. 如附件中:③轴线横墙面积参考书上按居多.答:看你的问题应该指砌体结构,抗规并没有说就是按面积分,应该是按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分配地震剪力,而等效侧向刚度又有专门的计算规定;只有小开口墙按墙的毛面积计算再考虑洞口影响系数;问:我是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教师,阅读了您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受益非浅,该书确实是一并非常好的专着;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就是关于中震的设计参数,p112表5.1.2答:首先感谢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抱歉394为印刷错误,应为294;至于49为50等问题主要涉及对重力加速度的取值问题,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取整数,关于“中震”问题是工程中对重要结构或特殊构件的实用处理方法之一,一般按“中震弹性”要求设计,考虑到我国抗震规范实行的是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计算,因此,对重要部位可采用“中震弹性”的设计措施,“中震弹性”的要求一般多出现在特殊工程的抗震超限审查文件中,公开发行的资料很难找到,很抱歉我也很难提供其原始出处;问:一住宅建筑为地下2层,其余26层的含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总高度为,一层层高为米,其余各层层高为米,转换梁顶标高为米,剪力墙抗震等级为2级,试问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至少应做到下列项楼面为止层楼面,即米标高处层楼面,即米标高处层楼面,即米标高处层楼面,即米标高处我认为是D,可是书上的答案是B;答:你的问题缺室内外高差,无法确定;请参考我书上P143页图-1~3确定,对于这样的问题,按规范理解就可以,没必要顾虑太多;问:对于高规4.8.4答:“先将7度和8度分别提高到8度和9度确定抗震等级,再分别采取比8度更高或9度更高的抗震构造措施,即提高了再提高”的理解正确,这是多种不利情形同时出现的情况,应分别执行不同的规定,这里是两层关系:对甲、乙类建筑的提高是结构重要性要求导致的提高;7度和8度三、四类场地时,是场地和地震作用与7度和8度设防标准的不同而要求的提高;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2问:上次在深圳华森听你讲课,讲到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问题,好像记得说现在指标尚不能反映结构平面剪力墙布置不均匀的情况,想请你谈谈自己的一些设计经验和建议,谢谢;答:转换层的上下刚度比仅反映结构沿竖向的侧向刚度变化,无法反映剪力强墙平面布置的均匀性问题,因此,在结构尤其在转换层结构设计中应重视结构布置的均匀性问题,这也是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作为重点章节所提及的内容.问:朱总,谢谢上次的答复;现在新的问题是遇到转换层的层高比较高的情况,其中两栋为,,其中有一栋错层的结构仅转换层层高就18m,当然为了满足该层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底部设置了足够厚度和数量的墙,规范对于高位转换的界定是转换层位于三层或三层以上,那现在虽然层数没有达到,而层高却相当,是否可考虑也属于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高位转换",我采用高规规定的三个刚度比指标满足是否就能控制上下刚度比的突变谢谢;答:对特定情况下的转换结构,应区别对待,如此高的层高你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刚度比计算,我觉得是可取的,但在计算的同时更应注重概念设计,采取措施确保高大转换层的刚度、整体性和实际承载能力的措施,尤其应确保对竖向荷载的承载能力;注意多种复杂类型的同时存在,必要时提请专家审查;问:朱总,高规第4.4.2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而附录E中对转换层位于三层或三层以上时,要求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分析二者,其实是一直的,但是好像对普遍意义的规定比对转换结构的来的严格,当然注意到而且措词的不同,前者为"不宜",后者为"不应",但总感觉前后规定有重复,不是太通顺,是否对后者应当补充:不宜小于70%,不应小于60%为妥,以便引起设计者的注意,希望谈谈你的看法,谢谢;答:不多余;混凝土规范的规定适用,但应注意混凝土规范指的是受力钢筋,而高规指双向双层,即不管是不是受力钢都适用,这就是两者的不同;问:上述要求其实可以变通,若嵌固板采用二级钢筋,则按照混凝土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为%,当然还是高规的%起控制作用,很多地区直径超过8mm的板钢筋均采用二级钢筋,就缓解了这个矛盾,不知理解是否正确答:不仅仅是配筋率大小的问题,混凝土规范仅是对受力钢筋的要求;而高规指的是受力与非受力的所有钢筋,即各方向钢筋网都应满足要求;你说的只是设计时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之一;问:看了朱总对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几点建议2很是受益,能谈谈答卷应注意的事项吗如怎样答的快,那些答题步骤能省略在快、省的前提下如何做出正确答案后又不会在复审时失分朱老师能详细谈谈你们改卷是如何复评机改已通过分数线的试卷的谢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为多少答:关于rRE问题,砌体规范和抗震规范不完全一样,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对砌体结构的问题,按砌体规范确定,当砌体规范无具体规定时,可按抗震规范确定;问:一个浅基础,3×3m,埋深2m,地下水1m,地下水以上土容重15,以下饱和容重20;柱顶的荷载为1800KN;下面是若干重要的问题;问题1:基础底部的反力;1800+20×3×3×2/33=240Kpa这样做对吗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计算时重度取20合理吗问题2:假设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230,问基础安全否解法一:240>230 不安全;解法2:地基实际的受力为:240减去1m深水的浮力=230刚刚可以;问题3:地基的附加应力为多少解法1:240-自重应力=240-1×15-120-10=215Kpa解法2:240-自重应力-水的浮力=215-1×10=205Kpa问题3:要计算下面的地基变形;Po取215Kpa还是205Kpa问题4:如果要算下面软弱下卧层的附加应力,规范上的Pk-Pc取215还是205呢问题5:假设要算抗冲切,基底净反力Pj取多少×1800/3/3=270Kpa答:1.基础及其以上重度取20是习惯做法,但考试时若已知条件中允许取20时可用,否则不能这样计算;2.以下的问题其实都不难,只要把握一一对应关系就都可以顺利解决;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和地基反力计算时,对地下水位以下都应采用浮重度,240不是地基反力,而是地基反力和水浮力的合力,解法2正确;3.同样道理,解法2正确;4.2055.可以问:一个高100米的房屋,平面形状为25米X25米的方形,请问:如果按荷载规范,振型系数是查"高耸结构"表还是查"高层结构"表杨伟军书上是前者,但有些书又是按后者;答:一个高宽比为4的高层建筑,将其归为高耸结构显然没有道理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3问:现在做的工程需要计算楼面上汽车荷载,汽车载重10吨,怎么求楼面等效均布荷载答:计算后轴轮压,考虑动力系数,按荷载规范计算;具体做法见图解手册第9~14页;问:悬挂荷载按恒载还是活载考虑如何考虑不利布置一、我们设计的医药轻钢厂房,屋面有空调管道、电缆桥架、给排水管道以及吊顶等一些悬挂荷载,其中空调管道所占的荷载比重较大;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处理这些悬挂荷载的钢结构设计手册以及轻型屋面钢屋架图集都是按照满布恒载考虑的,但实际却存在可能这样的不利情况:厂家有可能一跨全部预留,另一跨全部做悬挂;这样一来按是否应该按活载输入并考虑不利布置呢我们用的是STS,如果把活荷不利布置的开关打开,计算结果相差是比较大的;与我们配合的轻钢厂家用的是3d3s,他们称3d3s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不知道是否真的是这样二、对于悬挂荷载的取值,我们自己也有争议;我们给轻钢厂家提供的悬挂荷载是每平米 150公斤,我们自己也觉得偏大,但是考虑方案阶段用于估算基础还是可以接受的;不知道大家计算钢架时是如何处理空调管道荷载的一般取值多少我自己的意见是根据一般情况将悬挂荷载按均布活荷载输入,考虑不利布置,局部悬挂较重的时候,在实际位置按活载单独输入集中力,这个集中力就不用考虑不利布置了,毕竟较重的悬挂管道将来移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三、此外,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时候,如果活载里面包括雪荷载,那么雪荷载将一同参与不利布置,觉得有些偏于保守,出现半跨雪荷极值的可能应该是相当小吧觉得程序应该增加一种工况,将雪荷载拿出来,不参与不利布置,即便参与也应该考虑折减,但没有理论依据;觉得程序设置的这个活荷不利布置的开关有些粗糙,应该单独考虑雪荷不均匀分布的不利组合;答:上述问题涉及工艺特殊情况,荷载数值应由相关工艺提供,对于是否考虑活荷载不利组合,这要看荷载不利组合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换言之,有些荷载被定义为活荷载,其实它不十分活,如上面提到的吊挂荷载,一旦其安装结束,其荷载基本不变,或者说它的自重不变,所变化的可能就是其运行需要的那部分重量,如给排水管道里的水的重量等,这部分随运行而有可能变化的重量,才真正称为活荷载,对吊挂荷载中大量的无活动可能的荷载应加以区分,主要看真正活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若比例很小,则可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同时工程经验应重视,多听听专业人员的意见,多了解工艺流程对结构设计大有好处;雪荷载参与活荷载组合是没有疑义的,雪荷载对结构的影响与结构体系密切相关,半跨雪荷极、布袋效应等对轻型结构、非刚性屋面结构等的影响很大,不可大意;问:1括号内是编辑的话,一些直接来自文献,一些是自己组织的,请帮忙把关是否有概念错误2关于刚度比,规范也是说“宜”,而不是“应”,况且编规范的人都这么解释了,还有什么不行的,可以跟审图的人理论啊;3如果不考虑复杂的结构形式,对于一般的框架或剪力墙结构,室外地平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如何考虑规范所指的“室外地面” 4不回答的问题是不好回答呢还是问题不清楚,请明示;答:对坡地建筑,室外地面很不好确定,文章里原来讨论是针对平地的多塔楼结构的,根本不能用于坡地建筑;相关问题决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国家尚无规范规定,重庆有一本规范,也只是对建筑高度的规定;对坡地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各地都有高招,建议按包络设计,室外地面取最低点;应避免在坡地建造高层建筑,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措施,形成局部平地,避免问题的出现,局部平地采用永久性挡土墙及其他护坡措施;问:转换层是一个单独的楼层吗还是带有转换构件的楼层就是转换层例如:框支层带转换构件,那么框支层本身也是转换层,同时也是薄弱层;不知道我这么理解是否正确;高规附录,提到了底层底部大空间层、转换层上、下层从字面上看好象是3个楼层.在公式解释中,G1,G2的解释提到底层和转换层上层,这里到底是2层,还是3层,确实有些令人费解;按照上面的理解,就可以看成2层:就是框支层和其上一层;没有做过高层,越看越糊涂;答:有转换构件的楼层就是转换层,理解正确;问:您好;在您编着的图解手册一书的p51,说明中的第一条“…而规范在构造措施中与设防烈度相关的要求,指的是本地区设防烈度而非表 3.1.3-1中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时的烈度数值;”但是在p55中的表中确定构造措施时不也调整了吗我对p51中的说明没有看明白;你写的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确定构造措施时应以本地区设防烈度为标准进行提高或降低,而不是以确定抗震措施时的烈度调整后的再提高;比如说,7度半地区,丙类建筑,建筑场地类别为3类,确定构件抗震等级时,就按照7度来查表;但是在确定体积配箍率和轴压比时要按8度来查表;我的理解对吗。

机 械 设 计制图 规 范

机 械 设 计制图 规 范

机械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对产品设计过程中机械图纸和三表的编制及更改作出了规定,以规范机械设计的相关过程,本标准适用于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机械设计过程。

2.术语三表:制造件明细表、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明细表其他术语采用GB/T 14665-1998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GB/T 4457.4-2002机械制图图样画法等术语。

3.引用标准GB/T 4458.4-2003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 16675.1-1996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机械制图简化表示法。

4.制图设置的基本要求4.1图纸幅面及尺寸格式4.1.1设计图纸采用统一标准的图纸,采用的几种图纸幅面尺寸如本标准图1所示:4.1.2图框格式和尺寸如本标准图2所示:4.2 图层、线型、线宽设定见本标准表1.4.3字体、字高和标准样式4.3.1图纸图画中的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4.3.2图纸中使用的字体样式见本标准表2、字体高度见本标准表3:4.3.4标注应符合GB/T 4458.4-2003的要求4.3.5标注样式、图纸格式、标题栏、明细栏已集成到绘图软件中,设计人员可直接调用4.4 绘图比例见本标准表44.5 标题栏及明细栏4.5.1标题栏尺寸及其填写要求如本标准图3所示:4.5.2明细栏的配置方式和填写说明如本标准图4所示:图4 明细栏的格式和说明5.图面要求5.1图样简化画法必须符合GB/T 16675.1-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一部分:图样画法的要求;5.2尺寸简化标注必须符合GB/T 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二部分:尺寸注法的要求;5.3尺寸标注要求:1)要求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其他图线遮挡,必要时可断开图线;2)角度数字必须水平;3)公差标注上下平齐;4)尺寸公差按相关规定标注,未注公差按照附录1一般公差规定执行;5.4箭头样式1)尺寸线箭头:实心箭头,大小2.5;2)向视图箭头:实心箭头,大小5;3)剖切箭头:实心箭头,大小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目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前言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符号第3章基本设计规定第4章材料第5章结构分析第6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第7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第11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附录D 后张预应力钢筋常用束形的预应力损失附录E 与时间相关的预应力损失附录F 任意截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附录G 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4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0-2002,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其中,3.1.8、3.2.1、4.1.3、4.1.4、4.2.2、4.2.3、6.1.1、9.2.1、9.5.1、10.9.3、10.9.8、11.1.2、11.1.4、11.3.1、11.3.6、11.4.12、11.7.1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钢结构常用规范及规程

钢结构常用规范及规程

钢结构常用规范及规程
钢结构设计规范
一、设计基础
1、基本设计原则
(1)钢结构整体设计应符合有关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要求。

(2)构件和有关组件的组合设计应满足结构的静力学及抗震要求。

(3)钢结构的设计应当保证钢结构的建造、使用寿命、安装、维修、拆除等要求。

2、荷载标准
3、构件的校核和计算
(2)钢结构构件的受力状况、几何形状和可能起作用的剪切力应当按照GB/T507-2024《钢结构构件的受力状况校核方法》进行校核。

二、施工质量要求
1、工艺准备
(1)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时,应根据设计及图纸,精心组织钢结构的生产工艺程序,力求做到结构施工的合理、顺序、精确;
(2)施工现场环境应符合施工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6.5.1.2:DC输入线材规格的选用标准
输出电流额定电流
导线最小规格
VDE/3C标称截面积(MM^2)
标称UL 标称截面积(MM^2)
1A
0.4MM^2
3A以下
0.75MM^2
18AWG/0.823MM^2
3A~5A
1.0MM^2
16AWG/1.3MM^2
5A~8A
1.5MM^2
14AWG/2.0MM^2
尺寸小于5MM,刀卡开槽尺寸为3MM或6MM.
6.4.4小白盒材质规定为:250G灰卡裱C9单坑纸加强,粘接强度大于≥2KG
6.4.5木棧板尺寸标准定议为:(L)1.2M*(W)1.1M*(H)120MM;材质使用“烟燻木质”。
6.4.6汽泡棉使用单面汽泡,静电≤80V
6.4.7纸质破裂强度标准: K=K ≥16KG/平方厘米;K=A ≥15KG/平方厘米;A=A≥14KG/平方厘米
8A~16A
2.5MM^2
12AWG/3.0MM^2
16A~25A
2.5MM^2两根或1.5MM^2三根
……
……
……
6.5.1.3 线材颜色与接线标准
线材规格
颜色
输入接线方式
输出接线方式
VDE/3C
棕、蓝、黄绿
棕: L
蓝: N
黄绿:接地
棕: +
蓝: -
黄绿:接地
UL
白、黑、绿
黑: L
白: N
绿:接地
对于开模样品,按照《模具管理程序》提供样品,客户有特殊要求除外.
5.5 对新设计的零件作结构确认与验证.
6、设计规范
6.1外壳设计规范
6.1.1根据产品方案的规划确定具体规格.
6.1.2室外LED电源外壳使用材质为“铝”,厚度≥1.5MM,表面阳极喷砂处理银灰色,
铝壳固定档板孔位为¢2.6~2.7 ,深度为6~10MM.长度比相应方案的PCB长10~15MM
1、目的
明确结构件设计的内容、设计标准,实现产品结构件的系列化、标准化、流程化为目的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电源结构件设计的总体步骤及各步骤的设术要点与评审要求,适用
于进行结构件设计时进行总体规划或总体方案设计。
3、职责
3.1研发中心结构部:负责外壳、线材、包装、散热器、标签等零件设计,负责承认书外形图的制作.
45次/分
1000次
22#
250g
+60
45次/分
1000次
20#
300g
+60
45次/分
1000次
18#
500g
+60
45次/分
1000次
16#
500g
+60
45次/分
1000次
……
……
……
……
……
6.5.4设计图发行格式
6.5.5图纸审查流程
6.5.5.1机构工程师按照规格与要求制作图档
6.5.5.2机构部主管或专案工程师审核图档
105℃不变形,线材所承受拉力15KG并且在1分钟内线长延伸率≤8%,线材外皮每米不能超过3个凹点,线材外皮上印字必须符合所提供的安规认证要求,线材必须防紫外线,耐压必须≥300V~500V.
6.5.1.6对于带有防水头的设计标准:防水线必须符合“5.5.1.5“的标准,线材防水头必须耐温
125℃;防水头性能必须过球压测试标准;防水要求必须符合IP68标准;防水头插拔标准
≥3000次,接触阻阬≤50毫欧,测试后性能无影响。
6.5.2消费类产品选型
6.5.2.1 AC输入线使用UL1007# 22AWG、 UL1015 22AWG、UL3385 22AWG,长度要求按照具体结构需求
确定.
6.5.2.2 DC输出线使用型号为UL1185 UL2464 UL2468DC输出线长度为≤1.5M
26#
7*¢0.16
UL1185/UL2464/UL2468
0.5A<I<1.0A
24#
11*¢0.16
UL1185/UL2464/UL2468
1.0A≤I<2.0A
22#
17*¢0.16
UL1185/UL2464/UL2468
1.0A<I≤3.0A
20#
26*¢0.16
UL1185/UL2464/UL2468
6.5.2.3 输出DC头标准: Φ3.5*Φ1.35 、Φ4.0*Φ1.7 、 Φ5.5*Φ2.1 、Φ5.5*Φ2.5
DC头为铜材,表面镀镍,DC头外露长度由客户终端产品确定。
6.5.2.4 在线材规格选用是,按照产品的输出电流确定线材的规格,具体标准如下:
电流规格
线材规格
线芯规格
线材型号
I≤0.5A
A=B≥13KG/平方厘米;B=B ≥12KG/平方厘米;C=C ≥10KG/平方厘米 .
6.4.9 PE袋设计标准: 根据产品的尺寸设计PE袋尺寸,厚度使用T=0.03MM或T=0.05MM,
PE袋增加可回收标识。
6.4.8若客户有特殊要求,按照客户要求设计
6.5 线材
6.5.1室外LED产品选型要求
3.0A<I≤5.0A
18#
41*¢0.16
UL1185/UL2464/UL2468
I>5.0A
16#
26*¢0.254
UL1185/UL2464/UL2468
……
……
……
……
6.5.3摇摆测试要求:
线材规格
挂重要求
测试角度
测试频率
测试次数
26#
200g
+60
45次/分
1000次
24#
200g
+60
黑: -
白: +
绿:接地
6.5.1.4接地线要求:接地线采用UL1015 18#线,研发结构工程师根据 PCB结构制定相应的长度标准,
接地线一端带内孔为¢3.5的接地端子,一端脱皮浸锡5MM,接地线的颜色采用“绿滚黄“。
6.5.1.5 线材规格要求:电源所用输入线必须使用橡胶线(客户有特殊要求除外),线材必须耐温
6.1.5外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材料必须阻燃(塑胶防火等级为94-V0);耐温要求
必须达到≥125℃。
修订次
修订内容
修订日期
制定
审核
核准
6.1.6客户有特要求除外。
6.2散热片设计规范
5.2.1规格与尺寸满足安规要求与安装要求.
5.2.2散热片上螺丝固定孔必须设计为沙拉孔,超过2MM以上的散热片攻牙.
3.2研发中心结构部:负责电源结构件的审查.
3.3研发中心结构部;负责新产品设计的图面制作.
4、定义

5、运作程序
5.1接受新产品结构件设计要求(信息来源:新样品申请单、联络单、公司发展规划系列设计)。
5.2新结构部件评审,制定选型计划。
5.3根据客户的要求与具体产品使用规格设计产品零件.
5.4按照选定规格设计零件图、申请料号、发行图纸、 按照发行图纸请购样品5-10PCS,
6.3.2标签上必须注名产品的规格、型号、安规标识、环保标识、警示标识、生产厂家等
6.3.3标签上的安规标识尺寸必须符合安规要求
6.3.4标签的印字与客户要求相保持一致,在没有客户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黑色外壳使用
“黑底白字或黑底银字“标签,白色外壳使用“白底黑字“标签。
6.3.5标签材质:25# 50# 75#消银龙 ;80# 120# 200# 铜板纸50# 100#PET材质
6.1.3室内LED电源外壳使用材料为“PC”或”“PBT”;外壳厚度≥2.0MM;面壳使用卡扣式
或超声模式;外壳内空尺寸比PCB单边大0.5MM;外壳颜色使用“铁灰色”。
6.1.4室内消费类产品外壳材料使用PC料或ABS+PC;外壳结构设计为超声结构;插脚尺寸必须
符合安规要求;超声线尺寸采用0.3MM。外壳超声后段差小于0.2MM
6.3.6镭射标签:按照承认书的要求制作,印刷清晰无误。
6.4 包装规范
6.4.1本公司所有产品出货使用蜂巢式包装,在客户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使用小白盒包装;
6.4.2外箱材质规定:国内出货外箱材质A=A,国外出货外箱材质K=K;纸箱尺寸要求
L≤500MMW≤500MMH≤450MM,重量≤25KG.
6.4.3隔板与刀卡的材质按照产品的重量评估使用A=A或A3A,隔板与刀卡设计尺寸比纸箱内
6.5.5.3项目经理对设计图档作最终核准
7、参考文件

8、相关附件/表单

最小规格
VDE/3C标称截面积(MM^2)
标称UL 标称截面积(MM^2)
3A以下
0.75MM^2(安规标准使用1.0mm^2)
18AWG/0.823MM^2
3A~5A
1.0MM^2
16AWG/1.3MM^2
5A~8A
1.5MM^2
14AWG/2.0MM^2
5.2.3散热片边角部分必须倒圆角.
5.2.4散热片上的固定PIN必须使用磷青铜材质.
5.2.5散热片下边缘必须比晶体PIN脚T形的下缘0.2MM以上.
5.2.6散热片材质使用:铜 、铝 、不锈钢.
6.3标签与铭牌设计规范
6.3.1根据产品粘贴标签位置设计标签尺寸,尺寸比电源外壳上标签位尺寸小于0.5MM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