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拔除气管导管指征
气管插管拔管指征

精选课件
1
(1) 拔管的指征
• 1) 拔管:所有需要插管的指征消除,即气管 分泌物明显减少,患者意识 恢复,自主呼 吸恢复良好,吞咽、咳嗽反射良好,双肺 呼吸音正常,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 分,通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脱离吸氧后 无明显缺氧现象,PaO2正常。
精选课件
2
(1) 拔管的指征
• 2) 间歇指令通气的频率< 10次分,压力型 呼吸机的气道峰压< 18 mmHg,吸30%氧 时血气基本正常,潮气量大于300ml,呼吸 频率小于30/min。
• 3) 意识恢复,可合作保护气道;肌力完全 恢复。呼唤患者有睁眼、抬眉、张口、举 手等反应。
精选课件
3
(2) 拔管需注意
• 1) 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内分泌 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净 气管导管内及气 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 秒。 2) 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 并超出导管远端,然后保持负压 边吸边拔, 一同拔出。 3) 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观察 呼吸、循环稳定后方可离开。
精选课件
4
(2) 拔管需注意
• 应警惕原已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 再次气管内插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选课件
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呼吸机脱机与气管导管的拔除

呼吸机脱机与气管导管的拔除湘雅医院RICU 潘频华机械通气通常是临床医师为创造治疗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的时间而采取的暂时性措施。
一旦呼吸衰竭的病因去除或缓解,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到适当的水平,就应及时撤离呼吸机。
撤离通气支持和拔除人工气道是两个概念,有些患者虽然可以撤离呼吸机,但不一定能拔除人工气道。
撤机操作既要积极,又要谨慎,延迟撤机将增加医疗费用和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过早撤机又可导致撤机失败,增加再插管率和病死率。
一切以病人的生命安危为主。
一.撤机前的准备与评估:1 、积极地为撤机创造条件一旦病人上机,除了有效纠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外,还应从保持呼吸中枢驱动力,改善外周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前、后负荷等多个环节创造条件,积极地为撤机创造条件。
(1)有效地纠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是撤离机械通气的首要条件。
只有在这一条件具备后,才可以考虑撤机问题。
(2)促进、改善患者呼吸泵的功能。
a、保持患者呼吸中枢适宜的神经驱动力。
撤机前应使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剂;纠正代谢性碱中毒,以免反射性地引起肺泡通气量下降;纠正感染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所致脑病。
b、纠正引起呼吸肌肌力下降或呼吸肌疲劳的因素。
①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使呼吸肌能量供应不足,肌力下降并会导致呼吸肌萎缩,使呼吸肌难于适应撤机时的负荷增加。
在机械通气中积极、适量地补充营养,将对保持呼吸肌功能有极大帮助。
②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亦常合并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在病情允许并注意避免呼吸肌疲劳的前提下,及早改用部分通气支持,加一部分呼吸负荷于患者呼吸肌,有助于防止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③低钾、低镁、低磷、低钙血症会影响呼吸肌的收缩功能,需积极纠正。
④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和氧输送能力是撤机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般认为撤机前患者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宜基本在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无心律失常,外周灌注良好,血红蛋白含量不宜低于100g/L。
气管插管拔管指征知识讲解

(2) 拔管需注意
• 1) 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内分泌 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净 气管导管内及气 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 秒。 2) 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 并超出导管远端,然后保持负压 边吸边拔, 一同拔出。 3) 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观察 呼吸、循环稳定后方可离开。
(2) 拔管需注意
• 应警惕原已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 再次气管内插管。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气管导管拔管指征
(1) 拔管的指征பைடு நூலகம்
• 1) 拔管:所有需要插管的指征消除,即气管 分泌物明显减少,患者意识 恢复,自主呼 吸恢复良好,吞咽、咳嗽反射良好,双肺 呼吸音正常,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 分,通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脱离吸氧后 无明显缺氧现象,PaO2正常。
(1) 拔管的指征
• 2) 间歇指令通气的频率< 10次分,压力型 呼吸机的气道峰压< 18 mmHg,吸30%氧 时血气基本正常,潮气量大于300ml,呼吸 频率小于30/min。
呼吸机脱机与气管导管的拔除

呼吸机脱机与气管导管的拔除湘雅医院RICU 潘频华机械通气通常是临床医师为创造治疗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的时间而采取的暂时性措施。
一旦呼吸衰竭的病因去除或缓解,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到适当的水平,就应及时撤离呼吸机。
撤离通气支持和拔除人工气道是两个概念,有些患者虽然可以撤离呼吸机,但不一定能拔除人工气道。
撤机操作既要积极,又要谨慎,延迟撤机将增加医疗费用和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过早撤机又可导致撤机失败,增加再插管率和病死率。
一切以病人的生命安危为主。
一.撤机前的准备与评估:1 、积极地为撤机创造条件一旦病人上机,除了有效纠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外,还应从保持呼吸中枢驱动力,改善外周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前、后负荷等多个环节创造条件,积极地为撤机创造条件。
(1)有效地纠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是撤离机械通气的首要条件。
只有在这一条件具备后,才可以考虑撤机问题。
(2)促进、改善患者呼吸泵的功能。
a、保持患者呼吸中枢适宜的神经驱动力。
撤机前应使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剂;纠正代谢性碱中毒,以免反射性地引起肺泡通气量下降;纠正感染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所致脑病。
b、纠正引起呼吸肌肌力下降或呼吸肌疲劳的因素。
①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使呼吸肌能量供应不足,肌力下降并会导致呼吸肌萎缩,使呼吸肌难于适应撤机时的负荷增加。
在机械通气中积极、适量地补充营养,将对保持呼吸肌功能有极大帮助。
②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亦常合并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在病情允许并注意避免呼吸肌疲劳的前提下,及早改用部分通气支持,加一部分呼吸负荷于患者呼吸肌,有助于防止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③低钾、低镁、低磷、低钙血症会影响呼吸肌的收缩功能,需积极纠正。
④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和氧输送能力是撤机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般认为撤机前患者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宜基本在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无心律失常,外周灌注良好,血红蛋白含量不宜低于100g/L。
气管拔管指征选择

全麻术后拔气管插管的有效指针全麻术后及常规带气管插管病人,如何正确掌握气管内插管拔管的时机是麻醉科医生及icu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掌握好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时机,有助于避免术后及其它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拔管的主要指征报告如下。
1 拔管的时机(1)意识清楚:声呼唤患者,令其睁开眼睛,患者能立即睁开。
2)反射活跃:吞咽反射;眼球光敏反应。
光线刺激,眼球转动。
用鼻导管吸咽部痰时,患者恶心、呕吐,或者进行气管吸痰时,患者出现呛咳以及欲将插管吐出的现象。
吸引不足以引起呛咳反射时无论其它体征如何,不得拔管。
(3)四肢有力:患者快要清醒时,出现躁动,欲从床上跃起,拔出气管导管,或者有拔除尿管及抓挠伤口的动作。
(4)呼吸通畅:能听到明显的呼吸音及痰鸣音,用手在导管口能清楚感觉到气流。
呼吸囊随呼吸正常起伏,潮气量大于8ml//kg.(5)肺部呼吸音清楚:患者平卧位,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对称。
2.拔管方法:拔管应将呼吸道内血液及痰液吸净,,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20秒,再将口腔内分泌物吸除干净,充分吸氧后边辅助呼吸边拔管,若插管带气球,应将夹住气球管道的血钳松开,然后顺其弯曲顺势轻轻拔出,注意勿用力过猛或方向不对,样易误伤呼吸道黏膜引起喉头水肿,发生窒息。
拔管后,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并听双肺呼吸音,监测SpO2,SpO2不低于术前3~5%或接近术前水平。
若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喉鸣,发生呼吸困难、发绀时应取半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静脉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减轻组织反应,还可用超声雾化或蒸气吸入,如用药后仍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剧,应再次给予气管内插管术或行气管切开术。
故拔管前应备好加压面罩及气管插管等器械,以备不测。
总之,拔管时患者自主呼吸与咳嗽有力,吞咽功能良好,意识恢复。
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无喉梗阻。
潮气量足够。
推荐拔管指征:1、患者完全清醒2、肌松药、阿片类药物残余作用已完全消失;3、吸入40%O2或者不吸氧状态下维持SPO2>96% 5-10min,SPO2.>80mmHg,PaCO2<50mmHg;4、潮气量持续大于8ml/kg;5、循环稳定。
气管插管、切开及导管拔管指征

*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
1.经鼻气管插管
*
适应症
有自主呼吸,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人 1 婴幼儿、小儿行机械通气; 2 成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天; 3 张口困难者需机械通气;
*
优点
1、快捷,容易,成功率高,特别是在纤支镜引导下更容易。而且对病人体位要求不严,病人容易接受。 2、管理容易,病人能够更加舒适,可以进食。 3、并发感染少。 4、不改变原气道结构,拔管容易。 5、易于口腔护理,放置时间可以较长,甚至1-2个月。
*
拔管需注意
*
1) 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净 气管导管内及气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秒。 2) 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并超出导管远端,然后保持负压 边吸边拔,一同拔出。 3) 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观察呼吸、循环稳定后方可离开。
*
解剖特点
口咽:凸起的下颌和长的颈部易于口插管。悬雍垂水肿可造成口插管和鼻插管困难。舌根延续至会厌处是口插管的重要标志。儿童的会厌较长,质软,位置高。
*
解剖特点
喉:儿童喉的位置高且前倾。勺状软骨组成三角形声门的底角为口插管的重要标志。环状软骨是儿童气道最狭窄处,声门是成人气道最狭窄处。
*
*
应警惕原已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
*
感谢聆听!
*
*
*
盲插(BLIND NASOTRACHEAL INTUBATION)
NTI分为盲目插管、明视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插管3种方式。 盲插NTI,通过插管过程中听导管的呼吸音来判断导管所在位置。
*
病人的准备
高流量吸氧2min:尽可能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以求患苦的配合;根据病情放置体位,理想的体位是呼吸道轴线成一直线。多采用头部后仰、肩部垫高的体位,同时根据气管导管管口外呼吸音的强弱进行适当的头位调整。
气管插管拔管指征PPT课件

.
4
(2) 拔管需注意
• 应警惕原已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 再次气管内插管。
.
5
• 3) 意识恢复,可合作保护气道;肌力完全 恢复。呼唤患者有睁眼、抬眉、张口、举 手等反应。
.
3
(2) 拔管需注意
• 1) 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内分泌 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净 气管导管内及气 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 秒。 2) 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 并超出导管远端,然后保持负压 边吸边拔, 一同拔出。 3) 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观察 呼吸、循环稳定后方可离开。
气管导管拔管指征
.
1
(1) 拔管的指征
• 1) 拔管:所有需要插管的指征消除,即气管 分泌物明显减少,患者意识 恢复,自主呼 吸恢复良好,吞咽、咳嗽反射良好,双肺 呼吸音正常,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 分,通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脱离吸氧后 无明显缺氧现象,PaO2正常。
.
2
(1) 拔管的指征
• 2) 间歇指令通气的频率<10次分,压力型 呼吸机的气道峰压< 18 mmHg,吸30%氧 时血气基本正常,潮气量大于300ml,呼吸 频率小于30/min。
麻醉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二)

麻醉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二)麻醉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A1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全身麻醉病人清醒前最危险的意外及并发症是什么?(分数:2.00)A。
呕吐物窒息√B。
体温过低C。
坠床D。
引流管脱落E。
意外损伤解析:在清醒前,病人可能会呕吐,导致呕吐物窒息,是最危险的意外及并发症。
2.为防止全麻时呕吐和术后腹胀,手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分别是多久?(分数:2.00)A。
4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B。
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C。
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D。
10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E。
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解析:为了防止全麻时呕吐和术后腹胀,手术前需要禁食和禁饮。
禁食时间一般为12小时,禁水时间为4-6小时。
3.手术麻醉的目的是什么?(分数:2.00)A。
保持呼吸道通畅B。
保持循环稳定C。
预防术后感染D。
使肌肉松弛,消除疼痛,保证术中安全√E。
预防术后并发症解析:手术麻醉的目的是使病人的肌肉松弛,消除疼痛,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4.全麻的基本要求,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
意识丧失B。
完全抑制应激反应√C。
镇痛完全D。
肌肉松弛E。
呼吸、循环等生理指标相对稳定解析:全麻的基本要求包括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呼吸、循环等生理指标相对稳定,以及镇痛完全。
唯独完全抑制应激反应是不正确的。
5.能预防局麻药中毒的术前用药是什么?(分数:2.00)A。
氯丙嗪B。
异丙嗪C。
阿托品D。
哌替啶E。
苯巴比妥钠√解析:苯巴比妥钠是一种能够预防局麻药中毒的术前用药。
6.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相比,有哪些优点?(分数:2.00)A。
诱导迅速B。
操作方便C。
药物安全无爆炸性D。
对呼吸道无刺激E。
容易调节麻醉深度√解析: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相比,其优点包括诱导迅速、操作方便、药物安全无爆炸性、对呼吸道无刺激,并且容易调节麻醉深度。
7.不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手术部位是哪里?(分数:2.00)A。
头部√B。
上肢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