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4)
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庇护(pì)浚理(jùn)蹙缩(cù)杳无音信(niǎo)B、长锸(chā)俨然(yǎn)钦佩(qīng)针砭时弊(biǎn)C、讪讪(shàn)一瞥(piě)遴选(lín)衮衮诸公(gǔn)D、修缮(shàn)神谕(yù)龟裂(jūn)泯灭人性(mǐn)【答案解析】DD.这所创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商学院是这座滨海城市的唯一的一所大学,城里的很多孩子一直对这里充满着神秘感。
【答案解析】C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最近一份由水文专家们撰写的调查报告表明: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解析】C11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B、①俯察品类之盛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D、①夙兴夜寐,靡有朝矣②而刘夙婴疾病【答案解析】DA项①表达,②达到的结果;B项①种类,①像;C项①诚信②的确;D项早1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②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D、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答案解析】CA项①动词,到②主谓之间;B项①随着②趁机;C项没有;D项①介词,把②介词,因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必修下)试卷(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了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
现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
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
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令大家折服的一个例子,就是历来被边缘化、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竟成为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界的奋斗目标。
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并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
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与戏曲疏离的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之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
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
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
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青春版”《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
有了古典美,还要有现代美,这样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这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
《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
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
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
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
在《货殖列传》中,他在分析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情况时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段论述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由于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
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
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
其实除了这两种形式,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
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
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选拔一批得力的人才,所以他在《资治通鉴》中非常注意并突出叙述了举贤用能的史实。
《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作答前,考生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粘贴考生本人条形码。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草稿纸、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笔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 默写填空。
(1)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苏轼《______》)(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2.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 小闵参加演讲比赛,发言结束时说:“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同学聆听。
”B. 球赛结束后,观赛的小闵对运动员说:“大家胜利归来,我内心感到心悦诚服。
”C. 收到同桌送的生日礼物,小闵开心地说:“我实在是却之不恭,就只好笑纳了。
”D. 读书交流会上,小闵说:“我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太理解,请同学们不吝赐教。
”3. 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______,______,______。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①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②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③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随着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人开始将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咎于技术,批评它给人类带来惰化和异化,似乎技术成了一种泯灭“人性”、弱化心智的异己力量。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宵柝(tuò)冷涩(shè)畏葸(sī)皮开肉绽(zhàn)B.惘然(wǎng)广袤(mào)贪婪(lán)撒手人寰(huán) C.幽咽(yàn)珊瑚(shān)召唤(zhào)模糊纤细(xiān)D.朔漠(sù)砯崖(pēng)吮吸(shǔn)刨根问底(páo)【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A项“涩”读sè,“葸”读xǐ;C项“咽”读yè;D项“朔”读shuò,“砯”读pī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黏液踝节夙愿神秘莫测放诞无理B.吞噬歆享稀罕穿流不息错综复杂C.搁置草窠寒喧百无聊赖朝气篷勃D.榫头旋涡盥沐璀璨夺目兴高采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比较排除法。
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项“理”应为“礼”,B项“穿”应为“川",C 项“喧”应为“暄”,“篷"应为“蓬”。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些无稽之谈,也没人理他。
B.盛夏的深夜,学生们都沉睡在香甜的美梦中了,临近校园的池塘里却蛙声阵阵,沸反盈天。
C.一个人的素质是可以通过细枝末节的小事看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尽量地完善自己.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泸县五中2024年秋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2.D 3.B 4.①借助日常生活现象指出睡眠不足普遍存在,如文章第一段。
②借助客观事实、引用名家观点论证睡眠不足的危害,最后归纳演绎,推出“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这一观点,并借权威部门论断增强说服力。
③通过事实论据论证睡眠不足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回借助大量探索和研究的结果论证睡眠的重要作用,如睡眠充实了各种功能,补充我们免疫系统的“军械储备”等。
5.①事实上,“夜猫子”努力较早入睡,往往却是凌晨时分才能达到睡觉状态,这说明“夜猫子”们已经患上了睡眠障碍。
②第二天他们很难达到清醒的状态,重复阅读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忘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等,这说明睡眠不足影响学习、记忆等。
③患上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疾病以及产生狂躁、郁闷、抑郁等,这些说明睡眠不足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患上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
6.D 7.A 8.①“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状态。
②“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的焦急、思索之态。
③“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中的“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
9.①人物:凸显了凛然坚定、甘愿牺牲的拥军老人形象。
②主题:揭示了信念这一主题,表现了对军民鱼水情深的赞颂。
③读者: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间。
10.D 11.A 12.B 13.(1)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2)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囚禁在狱中,自恃品秩高,辱骂陈仓尉刘仁轨,刘仁轨命人用杖打死了他。
14.①虚心听从魏征的建议,最终没去泰山封禅。
②虚心接受魏征的建议,没有杀刘仁轨,反而提拔了他。
③虚心听从刘仁轨的建议,暂停去狩猎。
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九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模块考查,第Ⅱ卷为素养考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共18分)1. 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迂讷nà 伺候cì 惊谔 瘦削不堪B. 迤逦yǐ 半晌xiǎng 寒喧 碎琼乱玉C 谛听dì 离间jiàn 贤惠 湛湛青天D. 驯熟xùn 祈祷qǐ 唾弃沸返盈天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每本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每一折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各人轮流演唱。
C. 鲁迅小说代表作有《孔乙己》《祝福》等,《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D.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一车一马称“一乘”,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国。
B.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
C. “侍坐”,指学生或晚辈在尊长近旁陪坐。
D. “再拜”指连拜两次,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因:接续B.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C. 善刀而藏之 善:保管D.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官知止而神欲行 项王按剑而跽曰.。
B.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不然,籍何以至此C.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属皆且为所虏6. 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技盖至此乎B. 共其乏困C. 距关,毋内诸侯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瞋目视项王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秦楚,莅中国B. 范增数目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夫子之谓也 D. 大王来何操.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A. 巧姐B. 李纨C. 妙玉D. 香菱11.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乌兰浩特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
孔子的“博学”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人性本来都是相似的,只是因为后天习染而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差别。
所以,在孔子看来,通过“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孔子之所以重“学”,是因为学可以去弊。
《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六种品德之所以产生了六种弊端,原因在于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去除各种鄙陋无知,因受蒙蔽而做事盲目.学则可以增加人的见识,提高人的辨别、分析、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葆有自身的德性。
由此,“去弊成德”是孔子倡“博学”的目的所在。
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孔子更加强调“好学”“乐学”。
“好学”“乐学”是“博学”的前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与获得感,求学的人只有具有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地勤奋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七中2016-2017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班级姓名座号一、默写填空(15分)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荀子•劝学》阐述君子广泛地学习并每天省察自己,在行为上就会没有错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6.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9.《过秦论》中秦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6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C.黎民..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饥不寒。
D.然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填然鼓.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弃甲曳兵而走.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5、翻译:7分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阅读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答:(2)作品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4分答: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9分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
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
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
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
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
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③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
《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④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
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
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
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⑤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
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
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业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
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
B.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
C.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
D.黄梅戏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从而迈进更高的艺术领域。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引出下文,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B.第②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与发展,但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C.③④两段提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等新技术的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促进了黄梅戏艺术的发展。
D.第⑤段承接上文,提出黄梅戏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理顺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
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
B.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C.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D.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黄梅戏剧团在转企后,首先应该关注经济效益。
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零用钱[美]R.W.威尔当潜在的雇主翻看他的简历时,乔·巴斯托恩坐在那里,尽可能让自己的双腿不要发颤。
他知道那些记录对他不利,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别让那些缺点被读到,毕竟是圣诞节了。
威斯科特先生停下来,抬起头问道:“巴斯托恩先生,这里说你曾经因为盗窃被判入狱,是吗?”乔感到喉咙干涩、胃部收缩,他知道接下去是什么结果,他无力地说:“是的,但是……有环境因素——”“总是有环境因素的,巴斯托恩先生,然而……”又来了……“——我们是家庭生意,不需要增加人手了,我希望你好运,早日找到工作。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我知道。
”乔说完,站起来握了握威斯科特先生伸出的手。
威斯科特先生送乔到门口,好像怕他顺手偷走东西似的。
乔咬着嘴唇,不知道怎样跟阿贝说,他没能为她买一份圣诞礼物,因为没人愿意雇用他,或者跟她说两年前他在上班的地方偷100美元是为了圣诞节能取暖,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
阿贝只知道爸爸今年圣诞节没有给她买礼物。
走到威斯科特的店门口,乔想再努力一下。
他对挡在门口的威斯科特说:“求求你了,今天是圣诞节,我有一个8岁的女儿……”“很抱歉,巴斯托恩先生。
”威斯科特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你应该知道,没有人会信一个小偷说的话。
”乔看了看四周,威斯科特刚才实际上说得很大声。
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
乔大声说:“你说得对,但我这回改正还不行吗?”可是,威斯科特不再理他。
雪开始下了,乔拉起他的衣领,把手插进衣袋里,走过街道对面,跟那老乞丐擦肩而过时,对那老乞丐微笑了一下。
老乞丐也回了一个微笑,问道:“你可以给我一点零钱吗?我要买一杯热咖啡暖暖我这把老骨头。
”乔在他的口袋里摸索了一会儿,他的左手没有摸到什么东西,但他的右手抓出了两个两角五分的硬币、两个一角的硬币和五个五分的硬币、五个一分的硬币。
乔把那些硬币放入老乞丐摊开的双手中,笑着说:“你运气好,我想这么多应该够了。
祝你圣诞快乐!”那老乞丐说:“年轻人,我也祝你圣诞快乐!”那老乞丐走到对面,进了威斯科特先生的店,乔把手放回口袋里,继续向前走。
那个刚才穿大衣走过的人正在人行道边跟一个老妇人说话。
乔看向人行道,看到了一个钱包。
乔把它捡起来,发现里面有几张信用卡和几百美元现金。
他的祈祷灵验了,他可以用这些钱给阿贝买辆单车,一个玩具屋子,甚至他可以用这些钱去旅社开个房,让阿贝不用到监狱附近去看他。
或许珍尼斯也跟他们在一起,再一次全家人一起过圣诞节。
不行。
如果阿贝知道这钱是捡到的她会怎么想?乔猜得出钱包是谁的,他看看那个穿大衣的人,又看看钱包。
在一张信用卡的旁边有一张证件,乔从上面的相片确认了钱包是那个穿大衣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