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合集下载

论门当户对的婚姻论文

论门当户对的婚姻论文

论门当户对的婚姻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婚姻的分析,结合当今社会婚姻状况,对门当户对婚姻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门当户对是婚姻的要求,是时代的必然!【关键词】门当户对、婚姻、家庭背景、物质基础【提纲】一、提出门当户对的论点1.门当户对的定义2.门当户对的本质3.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需门当户对二、论述需门当户对1.门当户对是将来相对稳定的婚姻的前提2.对比门当户对型和高攀型两种婚姻想获得长久稳定的关系来论证门当户对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说明门当户对的婚姻能长久从因高攀型的婚姻存在优势隐患导致婚姻失败的角度来阐述获得长久的婚姻需门当户对3.分析比较古今中外典型故事所隐含的门当户对4.举例论述不门当户对的婚姻所带来的感叹从而说明想获得良好婚姻需考虑门当户对三.慎重选择对象的同时考虑门当户对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门当户对是什么?是你无法回避的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阶层和由此而带来的所有惯性——生活、心理、习惯以及其他特征。

“门户”这两个字,笔画不多,言简意深,涵意无穷,以民间通俗的说法,就是:郎才女貌,俊男配美女。

“门户”这东西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但有差别,这差别包括各自所受的教育熏陶、学历学识、年龄相貌、情趣、爱好、观念、信仰、身份等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脱离这个范围的婚姻,不但给双方带来痛苦,而且难以长久的维持。

世界越来越物质化,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物质化、理性化,灵性与感性不知不觉间褪去原色,而代之以物质的衡量,其随时都可以洗去、卸去的色彩与包装。

“贫贱夫妇百事愁”,“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是明确、客观的。

可见,门当户对的本质是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其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

电视剧里不是常说“你身无分文,我难道跟着你喝西北风吗”?物质是根本,感情是上层建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男婚女嫁,自古就有门当户对之说,这个观念已流传了几千年,能在百姓心中流传数千年说明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则也不可能流传下来。

门当户对 or 格差

门当户对   or    格差

门当户对or 格差前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穷二代、富二代、二奶、小白脸现象争论不断的今天,剩男剩女不断增多,是他们不帅不美吗?是他们不愿意找伴侣吗?不排除个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说有万分之一的人性取向和常人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很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恋人,与自己共度良辰美景。

但是,现在的人每天都能接触很多人,因此选择的机会很多,却有一个问题总在困扰着自己,是要选择中国人传统思想中的所谓“门当户对”的人呢,还是要去选择新新时代网络上掀起的“格差恋”?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着自己内心深处各种各样的纠结,很多人在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久久徘徊不前,最终加入了剩男剩女的行列。

第一章门当户对从梁山伯和祝英台,张生和崔莺莺,到白马王子和灰姑娘,“门当户对”的观念总是以棒打鸳鸯的丑陋面目出现,为追求爱情自由的人们口诛笔伐。

但随着时代的悄然变迁,却又有人开始提倡“门当户对”。

《泰坦尼克号》一类的爱情故事即使不是虚构的,但如果杰克没有死去,他和罗丝真的能够长相厮守下去吗?面对着各种各样类似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回答,也引起了现代年轻人的深思。

“门当”与“户对”最初是指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逐渐演变成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反而被人忽略了其原来的意思。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谈情说爱,追求现代婚姻,还要不要门当户对呢?对此,网易做了调查,结果:重要,家庭经济条件不能相差太远占11.0%;重要,文化程度不能相差太远占12.0%;重要,经济上和精神上都要门当户对占36.0%;重要,农村和城市,北方和南方,文化的差异不能忽视占10.0%;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共同语言,能够很好的沟通占25.0%;不重要,女人有美貌就够了,男人有钱就可以占3.0%。

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经济上门当户对很必要现代人个性鲜明,经济独立,男女双方的家庭都在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门当户对已很必要,既是交流顺畅的保障,也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

【三年级作文】对“门当户对”的观点_750字

【三年级作文】对“门当户对”的观点_750字

【三年级作文】对“门当户对”的观点_750字
门当户对是一个传统观念,即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要相当才能结婚。

有人认为门当户对很重要,因为有相同的经济背景和家族价值观可以避免冲突和不和谐的婚姻。

而有些人则认为门当户对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两人的感情、互相理解和支持。

对于我来说,门当户对是有一定重要性的。

在一个婚姻中,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在一个家庭和睦、积极向上的背景下成长的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支持。

另外,如果经济背景相近,两人在生活和消费上也能有更好的沟通和协调。

当然,门当户对并非是必要条件。

如果两个人喜欢对方,相互理解和支持,那么背景差异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心灵和情感的联系,两个人是否有共同的兴趣、想法、价值观和生命目标,这才是识别伴侣是否合适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移民的不断增加,门当户对的概念也越来越被打破,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出身和背景。

因此,门当户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婚姻中的感情和互相理解更重要。

总之,从我的角度来看,门当户对是有一定重要性的,但并非是必要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和互相理解。

在婚姻中,如果有一个和谐、理解和支持的关系,那么出身和背景也不会成为问题。

门当户对不是过时的价值观——反方一辩稿

门当户对不是过时的价值观——反方一辩稿

.门当户对不是过时的价值观——反方一辩稿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中午好。

今天我方所持的观点是门当户对不是过时的价值观。

门当户对是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

不过时指的是适合社会发展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而门当户对作为评判婚姻价值观的一种,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不过时的价值观。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点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门当户对有利于稳定恋爱或婚姻双方的关系。

经济学角度来看,建立在共同物质基础上的男女双方的结合,获得了经济、资源、感情上较为对等的回报,婚姻地位相等,在心理上更容易得到满足,在精神上更易于得到鼓励,有利于双方关系的长久稳定与幸福。

因此,门当户对使双方在价值观念上更容易契合,减少了矛盾和不确定因素。

无论男女双方是在恋爱中,还是已经步入两人婚姻的殿堂,契合度高,双方的相处会更长久更幸福。

而门当户对正是这种高契合度的价值体现。

其次,从家庭关系来看,门当户对有利于双方的和谐相处。

恋爱可以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我方不否认恋爱自由。

恋爱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你爱的人,当然门当户对更好,这一点我在第一点解释过了。

婚姻是爱情的象征,是恋爱的最终表现。

每个人都希望在找到一份真挚爱情之后,开开心心的与对方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就有很多。

婚姻是唯一不靠血缘来维系两个家庭的亲属关系。

门当户对的两个家庭,就好像是你家的窗户正好与我家的配套,这样两个家庭,谁也无法瞧不起谁,谁也无法高攀谁,家庭之间的生活理念比较相近,处理家庭事务的方式比较接近,大家各得其乐,减少家庭之间的矛盾。

最后,门当户对作为一种评判婚姻标准的价值观,长久以来存在,在当今社会并被大多数人认同,体现了它的不过时。

小康杂志民调显示,一半的人认为幸福的婚姻需要良好的沟通,七成人认为双方的经济条件特使重要的考量。

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

1.阶层不同对婚姻关系的影响1)男性社会阶层、主观社会阶层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男性社会阶层越高,或者感知到的社会阶层越高,婚姻关系就越好。

在中国家庭,男性往往具有工具性角色职能,该职能的切实执行在婚姻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男性的社会阶层越高,男性的工具性角色就越是得到了凸显,夫妻间的婚姻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2)女性社会阶层、主观社会阶层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女性社会阶层较低者,其夫妻间的婚姻关系好于社会阶层较高者,而女性感知到的社会阶层越高,则越对婚姻关系不利。

这既与高的婚姻期待有关,也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有关3)夫妻社会阶层之差、夫妻主观社会阶层之差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夫妻社会阶层差异对婚姻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婚姻投射测验上,这也证明,相比婚姻问卷测验而言,婚姻投射测验对婚姻关系的评估的确具有更好的区分能力。

(问卷调查更容易到达社会期许的调查)投射法是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他的人格结构。

无差异者(同类婚姻)与男高女低者(梯度婚姻)在婚姻关系上显示出更好的趋势:夫妻之间更默契,对配偶的角色期待也更一致,妻子也更理解丈夫,夫妻的婚姻关系整体较好(见表。

这说明,同类婚姻与梯度婚姻的确在婚姻关系中更具优势。

而反传统的“男低女高”模式家庭中,夫妻间的婚姻关系更不好;总结1.在当代社会,男性的社会阶层较高,女性的社会阶层地位较低,夫妻间的婚姻关系就越好2.“男女平等”家庭,婚姻关系也呈现出较好的趋势。

这印证了家庭现代化理论有关性别角色的观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性别角色观念也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逐渐由传统的“男性优势”向现代的“男女平等”转变。

内容来自:<走向社会科学>----社会阶层差异对婚姻关系的影响/2015年2.从认识到恋爱的周期(没有确定的数据)从恋爱到结婚经历的四个阶段:共存--反依赖--独立---共生之间转换所需的时间不一定,因人而易。

课题研究论文:论中国古代婚姻中“门当户对”的社会学意义

课题研究论文:论中国古代婚姻中“门当户对”的社会学意义

社会其它论文论中国古代婚姻中“门当户对”的社会学意义作者简介:马柯楠,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20xx 年半,女家,减一年,离之。

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婢者,流三千里。

”“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违者,杖一百。

官户娶良人女者,亦如之。

良人娶官户女者,加二等级。

”因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实质上就是一种阶层内婚姻,是同一阶层内择偶男女双方对各自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进行转换的一种惯常方式。

第二,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同时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农民,只能在本阶层内寻找配偶。

正如鲁迅先生在其《二心集》中也曾诙谐的说:“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

”因此,中国古代广大的农民阶层所追求的只是一种平稳、简单、踏实的婚姻生活,现实的境况让他们无力也不敢奢望攀附权贵。

第三,经济因素的考量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是造成中国古代社会盛行“门当户对”婚姻观的另一重要原因。

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婚后的实际生活,也就是说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个人行为,还要和维持一定生活所需要的经济能力、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抚养联系在一起。

这种现实的生活就需要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最低的要求也要和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相差无几,如此才比较容易接受,婚后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

恩格斯曾指出:“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消除之后,才能普遍实现。

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后,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之外,就再也就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显然在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今天,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达到恩格斯所说的缔结婚姻充分自由的年代,人们的婚姻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社会行为。

四、中国古代婚姻中“门当户对”的社会学意义探究第一,社会交换理论。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交换理论的创立者霍曼斯在《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1958年)一书中指出:“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商品的交换,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或者声望符号之类的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门当户对的意思解释

门当户对的意思解释

门当户对的意思解释门当户对是中国婚姻传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含义是指两个家庭的门第和社会地位相当,具有同等的财富和地位背景,适合成为双方家庭联姻的对象。

这个概念不仅仅只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概念,例如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欧洲贵族的家族婚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门当户对素来被认为是一桩婚姻的基础,它被认为是婚姻幸福的先决条件之一。

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两个家庭之间的牵连。

因此,如果两个人来自不同的阶层,那么这对婚姻的稳定性和幸福程度都可能有很大的影响。

门当户对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它是指婚姻中双方的家庭背景应该相当。

这种相当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家族地位、社交地位和文化修养等方面。

当时,它在社会中被广泛地认可,并且严格地被遵守。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婚姻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而是涉及到双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双方家庭要通过各种手段来筛选婚姻对象,以确保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其中,门当户对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如果双方家庭的门第相当,那么这对婚姻的稳定性和发展就会有更好的保障。

同时,门当户对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它通过对个人的背景和素养的考察,来判断他们是否适合成为婚姻对象。

这样做不仅仅可以提高婚姻的幸福程度,也能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和谐。

因为如果婚姻双方的背景不同,那么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观念等都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就可能导致矛盾和冲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门当户对的概念开始慢慢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婚姻更多地是建立在个人选择的基础上,而不再是家庭利益的重要代表。

因此,门当户对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发挥着作用。

当然,即使在现代社会中,门当户对的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家庭和地方,门当户对的概念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婚姻风水”。

尽管它的意义不同于过去,但它仍保留了一定的文化意义,能够提醒人们在选择婚姻对象时要注意个人素养和背景。

论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门当户对”的婚姻观

论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门当户对”的婚姻观

外国文学研究3N G NG 论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门当户对0的婚姻观董莉芳本文通过分析5简#爱65傲慢与偏见6和5爱玛6中的重要人物的婚恋状态,揭示了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以爱情、独立和平等为基础的门当户对婚姻观:婚姻必须以真爱为基石,并综合考虑双方在财产、地位以及文化修养、情趣爱好等方面的门当户对,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拥有真正幸福稳固的婚姻和家庭。

她们的婚姻观在19世纪具有不可辩驳的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在思想开放的21世纪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时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和简#奥斯汀(1775)1817)生活的时代,英国妇女处于/第二性0地位,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都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可言。

她们大都没有工作,少数妇女迫于生活外出工作,一般是做家庭教师或佣人。

根据当时的限定继承法,财产只能由男性继承,如果被继承人没有儿子,则由亲戚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男子继承。

妇女要生存,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要改善社会地位,婚姻是捷径也是惟一的途径。

而婚姻完全由金钱和地位决定,强调门当户对,至于男女双方的感情则无足轻重。

在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年代,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这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婚姻观上远远超越了所处的时代。

她们挑战当时的流行观念,积极肯定女性所要求的平等与尊重,坚持婚姻的基础必须是爱情与尊重。

她们笔下的主人公也都是坚定的爱情追求者。

二、简#爱)))凭遗产获取地位和幸福5简#爱6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个追求平等和爱情、勇于捍卫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独立不羁反抗性格的人物形象)))简#爱。

一百多年来,简#爱一直被看做/觉醒的新女性的典型0,(仇李,2009)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传统女性的叛逆者。

简#爱在桑费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时,与庄园主人罗切斯特陷入了爱情的漩涡。

一个是有钱有地位的雇主和老爷,一个是并不比佣人好多少的家庭教师,但简#爱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摘 要】现在我们所说的“门当户对”已不是传统意义的社会、经济地位相
对以及八字相和之类,它上升到另一层面,更多是指两个人是否拥有相似的家庭
背景、成长经历,从而拥有相似的价值观、文化修养、性格、喜好和精神需求。
本文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

【关键词】门当户对 心理学 爱情 婚姻

有学者认为:相似社会文化环境中生长的男女具有类似的生活习惯、行为模
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较易建立共识、能相互适应,容易有愉快的爱情和婚
姻生活。另有调查表明约75%的人认为爱情和婚姻要“门当户对”,另约25%的人
认为爱情和婚姻不一定必须“门当户对”。看来对现代意义的“门当户对”持肯定态
度不在少数人。下面作者从心理学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角度谈谈“门当户对”
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

首先,按照爱情三角论,亲密、激情和承诺是完美爱情必不可少的组成,只
有包含这三部分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真正的爱情是有其社会性的。两人
趣味相投、情投意合、学识相当、社会层次一致是爱情发展的稳固基石,这样的
爱情易受众人的祝从而幸福地踏上幸福婚姻的红地毯。“门当户对”的爱情更易被
家庭、社会承认,更易水到渠成、开花结果。有文章说,法国社会学家发现45%
的夫妻是同行。所有法国家庭里,69%的夫妻从事相近的职业。或者“一见钟情
遵循的法则是:职业越接近,结婚的可能性越大”。

其次,按照人际关系的相互依赖理论,人安排自己的人际交往时,通常以使
回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并且在社会化中,习得互惠原则。恋爱也是一
种高级人际交往,成功的回报——付出协调是双赢的,即协调使双方收益最大化;
而协调的难易取决于双方有多少共同兴趣和目标。往往背景态度相似的同伴间,
结果对等,需协调问题少,易建立互利关系,因此“门当户对”的爱情易于发展和
维持,有良好和健康的结果。反之,爱情婚姻中那些价值观、文化层次、社会背
景差距比较大的双方就会表现出矛盾愈多、冲突愈多、可调和性降低和不易沟通,
甚至破裂。

第三,从亲密关系中的平等与满意度的关系看:公平将影响对约会与婚姻关
系中满意度、幸福感的知觉。彼此志趣相投、文化层次、政治、社会阶层相似者
会有较多公平感,从而知觉到较大满意感;如感获益不足,满意度随之降低,其
消极影响一年后仍存在;而且,公平感在关系建立之初极重要。“门当户对”的爱
情会因为双方较多公平感而得到持续的快乐和满意,他们易于走向婚姻(Goffman
在给求婚的定义中就有明显的交换味道),也易于在婚姻中形成超越交换的关系。

第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亲密关系的形成是透过一个人表面对其内在的自
我加深认识的过程。研究表明,社会渗透的过程结果是只有当自我揭露以适当的
速度与形式逐步进行时,它才能使人产生喜欢的感觉。恋人双方在性格取向、情
趣、生活背景相似时,在亲密关系逐步形成与加强过程中,彼此的更进一层的沟
通、交融总显得那么顺利和具有吸引力,即表现出自我暴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如恋爱中那句表白所描绘:“我越来越喜欢你了。”同时这个作用是相互的,它也
促成恋爱关系向积极方面发展。而那些彼此相似性差的恋人会在深层交往中为因
暴露不一致造成的问题和矛盾而不断努力着,这无疑是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小羁
绊。

最后,婚姻当然是更高层面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中反映人际关系的两侧
面指对关系的满意度和对维持关系的承诺。对满意度的评判依赖于回报与成本的
比较(相互依赖理论)和公正知觉;而影响对关系承诺的重要因素是价值观和道
德准则。“门当户对”的婚姻在这方面也是具备优势的,相似的价值观、背景、教
育、社会阶层等会使得他们有较多的公平感和共识;在相处中比较容易达到权势
均衡。这些都维持高质量和长久婚姻的关键因素。而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婚前双
方一致性或夫妻同质性越高,婚姻质量就越高。

由此,背景和出身类似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也较易走得长远。男女两
种性别之间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观察和处理从这事情的方式很不一样。但是良
好的爱情和婚姻必须跨越这些距离。因此,“门当户对”无疑是有利于婚姻生活和
谐的。小到吃饭口味、起居习惯,大到对事业的选择、孩子的教育,两个人的价
值观、行为方式、语言和习惯如果相似,相处起来自然比较融洽默契。这个在西
方社会学的社会网理论里也可见一斑,它一个重要研究结论是:那些与我们关系
稳定、深刻的人,均是和我们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即使我们和不同网络空间
的人有联系,这种关系也不可能深刻和稳定。而这一结论被应用于爱情与婚姻的
研究便是:那些真正能够相爱持久、婚姻稳定的情侣,多是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
人。

当然,“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作用不都是积极的,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
忽视。大量的研究实验证明,相似会导致人际吸引,但态度相似者与某负面因素
相连时,这种吸引会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背景相似的双方中一
方有身体残疾或离婚经历,即使撞出火花的爱情在现实和社会中也很难维持,假
使走向婚姻也坎坷多多,不见得幸福。再者,相似的背景有新奇与刺激的因素存
在时,相似与好感是不成正比的。而当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
而就增加了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补偿”是更有吸引力的,此时“门当户对”的爱
情可能显得缺乏激情和易被干扰,“门当户对”的婚姻易因不满感的增强而降低幸
福度。第三,当在双方中有影响人际关系的非积极个性品质出现时,“门当户对”
的负向影响尤其显著,“相似”在此时也显得如此排斥和不协调。我们知道,有虐
待倾向和受虐待倾向的人与正常人很难维持正常的爱情婚姻关系,支配型的男人
与支配型的女性很难做一对平和夫妻,而都是内向沉默的男性和女性组成的家庭
会趋向沉闷甚至钻牛角尖。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
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大量的心理学资料和日常生活的事实
都证明,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婚姻是基于互补关系缔结的。由于双方的个性倾
向和行为特征正好都满足了双方的需要,并构成了双向的互补关系,一个支配型
的男子娶一个依赖型的妻子,一个喜欢控制人的泼辣女人与一个被动型不愿意做
决定的沉默丈夫结为夫妇等都属于这种情况。这样的婚姻夫妇双方会在潜移默化
中取长补短,或者双方各善其长、分工合作,凸显家庭总体优势,从而难分难舍,
营造稳固婚姻。而“门当户对”在此会营造单调的、缺乏优势互补的、冲突不断的
家庭氛围,以至影响婚姻的满意度、幸福感和长久性。

以上是“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正、负面影响。从总体上来说,作者认为
在爱情和婚姻中是否“门当户对”应该成为重要的考虑,但也并非唯一的考虑。我
们可以把“门当户对”当作一个择偶的标准,但这肯定不是唯一的一个。这其中的
分量因人而异,要靠你自己拿捏。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06级研究生,单位为河南省南阳经济贸易
学校)Analysis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